中国美术史(明清) 第一讲明清美术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8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一、明清美术一般特征1. 逼真写实明清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尤其是绘制人物、花鸟和山水的作品,力求逼真。
这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关,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种艺术流派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追求精细、真实的艺术作品,追求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2. 注重传统继承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唐宋的艺术传统,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多以唐宋画家的作品为模板,借鉴其意境、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3. 反映社会生活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着社会生活,体现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宫廷生活、乡野田园、民间风俗等题材。
4. 禅意风格禅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明清时期绘画的一种风格。
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画家对禅意的表现,通过绘画来陶冶情操,追求心灵的超脱。
二、明清绘画流派1. 四王四王是指明清时期的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江、唐寅、文征明、祝允明。
他们致力于复古,提倡古画法,师法自然,推崇唐宋画风,但同时也融入了元代画风和南方画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山水画。
2.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山谷。
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山水最为精通。
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注重意境的表达,通常用简练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来表现。
3. 精粹派精粹派是明清时期新兴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征明、李流芳等。
精粹派的画家主张“以心拟形”,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4. 洪武画派洪武画派是明代初期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倪同仁、王时敏等,他们注重展现画家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作品以大气和神韵著称。
5. 青绿山水派青绿山水派是明清时期的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绘画流派。
该派的画家主张用色鲜艳,明快的绿色来表现山的真实感,同时也注重画家的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6. 籀兰派籀兰派是以籀兰山(今天的籀兰山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题材的山水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阮元、陈洪绶等。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明清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题库形式,介绍明清时期的美术,帮助考生系统了解与学习。
一、题目:明代山水画的特点和代表人物是谁?明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明代,山水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卓越的构图技巧,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入剖析,创造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其代表人物是谁?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之一,而明代山水画家中的代表人物则是文徵明。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与颠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注重气韵生动,以笔墨浓淡交替,线条简练流畅为特点。
他尤其擅长以小品、随意笔触勾画山水景物,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宁和。
二、题目:清代人物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清代人物画是明清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美术流派,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充分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氛围。
清代人物画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清代人物画注重形象写实,更加注重人物的气质和思想内核的表达。
与明代相比,清代人物画更加关注生活的真实性和社会的人情味道。
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线条和纤巧的笔法,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与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清代著名的人物画家有石涛、吴昌硕等多位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清代人物画的特点。
例如石涛的《秋江渔隐图》中,他用精湛的画工塑造了渔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江渔隐的场景,使观者对渔民们的辛勤劳动和恬淡生活产生共鸣。
三、题目:中国瓷器的明清时期发展特点是什么?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的瓷器无论在纹饰、造型还是烧制工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在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首先,明代的瓷器以宜用为主,注重实用价值。
明代美术讲解稿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红巾军为首的元末农民起义开始了,在此期间朱元璋趁势崛起,在南方先后击败张士诚、陈友谅等,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
1387年9月,再接再厉的朱元璋任命大将军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彻底歼灭溃逃北方的北元朝廷,元朝正式灭亡,大批元朝皇室成员身陷囹圄,三千人被押解回南京,历史上靖康之变类似的情况再现,此时两者相差两百余年明代因覆灭元代而得以建立。
由于元代时间不算太长,其中后期许多画家都过渡到了明朝,所以明初的绘画基本上是元代的延续,而这些前朝的画家也纷纷被征召致仕,如王蒙、赵原、徐贲、王绂等。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
那些曾山入宫廷或同样以南宋遗风为宗旨的画家,在民间逐渐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画风与明初的院体画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空间。
因这些人大多来自浙江一带,故被称为浙派,其中以戴进为领军人物。
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
“浙派”的创始者和领军人物是戴进(1388-1462),他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
字文进号静庵。
他的绘画在年轻时就已经盛名远扬,宣德时曾经被征召入宫廷,但是受到谢环等人的妒嫉和排挤,之后又在北京地区寄寓多年,晚年回到家乡杭州卖画为生。
戴进虽然曾经在宫廷中供奉过,但是他的主要创作还是在民间完成的,其影响也是在民间。
所以后世将他代表的这一画派称之为“浙派”。
戴进在绘画方面有着超凡的才能,他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他的山水主要师承南宋刘松年、马远、夏圭,兼收北宋郭熙和元人的画法。
中国美术史第五编明清美术一、绘画艺术清初画坛呈现出繁荣景象,山水画的代表是以“四王”与吴历、挥寿平为中心的正统画派,以及独抒个性的“四僧”等非正统画派。
花鸟画在工笔和写意两个方面,以恽寿平和八大山人为代表。
清代中期形成了扬州、北京两个绘画中心,北京主要流行宫廷绘画,扬州商业繁荣,兴起了以“扬州八怪”为首的新的绘画潮流,使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更加豪纵、古拙而充满个性。
晚清的人物画方面,出现了适应世俗审美趣味的肖像与仕女画名家改琦、费丹旭等人,这都为近代上海诸画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一)清初绘画1、清初六家与正统画派清初山水画承继了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代表人物是清初六家,即“四王”、吴历和恽寿平。
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推崇“元四家”致力于摹古,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又受到统治者的赏识,被作为正统画风而推崇,形成了所谓的正统画派,占据了画坛的主流。
清初“四王”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王原祁(王时敏之孙)和王晕(王时敏、王鉴学生)。
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原祁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达到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代表作品有《山中早春图》等。
王鉴、王翚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不忽视丘壑形象的创造。
王鉴的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以及王蒙,在画法面貌上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
王翚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也注重观察自然,因此能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夺造化之精髓。
吴历的早期作品有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
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笔墨苍浑凝练,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醇厚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