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 格式:doc
- 大小:161.81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中国美术史一、原始夏商,周期时期的美术,秦汉时期的美术1,陶(彩陶)----原始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1),仰韶文化----黄河流域一,早期;西安半坡类型彩陶盆《人面鱼纹彩》二中期;庙底沟类型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瓮》三;晚期;马加窑类型;1;马加窑类型2半坡类型3;马厂类型(2);龙山文化,(黑陶)黄河流域下游,懂不沿海地区,(3);大汉口文化;山东宁阳,狗型陶(4);红山文化辽宁;1泥塑女神头像2女裸陶雕像3碧玉龙2,青铜----商周鼎,国器的象征;王;九个鼎,侯;七个鼎,等级;政权的象征概括为;狞厉(有三足四足)最大的鼎;司母戊方鼎,司母戊鼎①举世最大的青铜器②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大致为商后期,西周初期造型特别庄严古朴③立耳柱足,造型颇为庄严厚重装饰花纹主要由神异的饕餮,夔龙和现实世界的牛虎等④内有“司母戊”是为祭祀母亲而铸,是人与神祖交接的工具,是礼器,神器。
奴隶主贵族权势,地位的象征鼎的作用;住肉,祭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饕餮纹2夔纹3雷纹4亡纹5乳丁纹四方羊尊----商代,湖南宁乡虢季子白盘----西周,陕西宝鸡玉(商周)中国玉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一初期殷商前期造型规整纹样简洁疏朗《兽面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二、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造型庄严,古朴,凝重《司母戊鼎》《四羊方鼎》三、转折期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周王朝统治由盛转衰器型由庄严、凝重走向典雅和谐的美《毛公鼎》四、衰落期春秋晚期到战国样式精巧新奇,世俗化,纹饰繁密华丽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赋以现实性动物《立鹤方壶》3,帛画战国(湖南长沙);人物龙凤帛画-----女子双手供拜,背景;游动在空中的龙凤人物御龙帛画------男子腰佩空剑,在背上①引魂升天的寓意,用色单纯,以线造型,战国时期帛画的代表作,我国最早绘画,表现出我国线描的较高造诣②艺术特色,单线勾勒,局部晕染,深情刻画生动6,金文(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7墓室壁画(西汉)墓室壁画;为了给死去的带王,贵族建立墓室在里面绘的关于他们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画,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及道德观念(2主要有;西汉墓室壁画,东汉墓室壁画,总的风格雄健奔放,体现着汉代汉代;洛阳河南;千秋夫妇合葬墓室壁画(较早)表现墓室主人升仙图,表现死者夫妇分别乘龙和三头神鸟,在仙翁引导下升往仙境的场面,8画像石砖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祠,碑的壁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画性雕刻流行于汉朝;主要是墓室建筑材料,画像石还用于享祠1分布地,画像石;山东;山东西南,河南南阳,陕西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西北边,四川西部安徽画像砖;河南,四川内容;画像石;1神话传说2历史故事3现实生活主要有1考唐山石祠2武氏石祠(武梁祠,武荣祠,武班祠 3 河南4安丘=====汉墓画像石画像砖;更多表现现实生活雕刻方法;画像石;雕刻(阳线刻,阳线减地,高浮雕,多种反法)画像砖;画像模;印于砖上面烧制而成(5),艺术特征;1质朴,生动,画面构图饱满,内容耐人寻味2画面采用分割式,有装饰意味3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大胆想象的浪漫境界和纵观古今的广阔视野,反应了汉代雄大,恢宏的时代精神4韵律张扬飞动,表现当时(封建社会)动荡不宁的社会心理(6),代表作品1,《荆轲刺秦王》,武氏宋祠画像,东汉,山东画像石描绘了荆轲最后一次行次秦王,亲额昂与荆轲两人绕柱而走,被人抱住不能脱身的荆轲拿出匕首,深深插入柱中,穿透柱子的匕首漏出锋尖,极度夸张了荆轲孤注一掷,用尽全身力量手法夸张,逼真,生动,2,《戈射收割图》四川东汉画像砖,反应的是西北部地区农耕,狩猎等生活图像,分上下两部,下部分描绘农耕场景,汉画具有强烈运动感,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动态,来相互呼应并用充满表现力的线条,注入其中9西汉帛画;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帛画---T型帛画----历史故事,神话内容,艺术价值内容及神话故事,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上段明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是宇宙或生命主宰天神两侧;右上角中有金马的太阳,另有八个小太阳散在扶桑的枝干之间,左上角一弯新月月牙上有蟾蜍的玉兔,一乘坐龙翼凌空飞舞的女性攀住月牙,这是嫦娥奔月饿神话故事,上下方正中画着天绝,厥内有拱手一神守卫通向天国之门中段;上半部;描绘盖下面的正中部位站着一个体态肥硕披锦绣的贵妇人,她身后有侍从,前者侍者跪迎,极力显示出尊贵的身份,其正准备升天,下半部;从帷帐玉盘象征屋顶,屋内案上陈列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七人对坐,当是描绘向死者生前列鼎而食准备盛宴的场面地下部分;一个裸替巨人手扶大地,位于两条大鱼背上,是传说的地神(2)艺术价值,反应了当时的艺术水平,画中形象与墓中女尸对照极为相似,显示出汉代绘画水平的高超,当时一般人物造型都是正侧面,中段贵妇人形象,显示出肖像画的艺术成就,构图复杂但井然有序,线条舒缓,构格线像浪一样,于当时社会一样,其中上副画比下副画宽的多,是T型,是天庭宽于地,轮廓清晰10,陵墓壁画,(1),从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代表(2)汉代贵族中盛行厚葬墓前多建有享堂和石厥,并没仪丈性石雕从北声势(3),汉代墓陵石雕至今尚有一些遗存1著名者如陕西兴平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雕群2陕西城3河南南阳东汉南太守宗资墓前的天禄,辟邪4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石狮,5曲汉武王木墓石人---东汉(4)霍去病基石雕群,代表《马踏飞燕》1,在陕西兴平县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附近制作年代公元年117年2现存作品,马塘匈奴,跃马,卧马,卧象,石桂等14种3都是整块石雕垗而成长在2---3米艺术特点;价值,特点意义A利用原来石料形态统一在艺术造型之中B造型技术利用人体,大面,有明显的体积感,并且圆雕,浮雕与线雕的手法相结合(卧虎身上斑纹是线雕,跃马的侧面是浮雕C造型技术的运用服从主题和创作意图的大胆创作(5)马踏匈奴用一整块的花岗雕出一匹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重,匈奴仰面朝天,手握弓箭,挣扎裕起之势,整个雕塑浑然一体,马腹以下没有凿空,增强整体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战绩,具有纪念碑的意义11.陶俑,汉代俑(1),秦代兵马俑,气势宏大,以量于人等大取胜,艺术造诣不深艺术特征:1塑造手法非常写实(自然主义的写实)2容貌精神各不相同3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震慑人心,也是对秦王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和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2)浑朴;西汉佣,1989年陕西咸阳张家港,汉景帝杨凌从葬坑中相互可大批陶之佣,均为裸体,无臂,,全身结构比例塑的相当精确,头部塑造尤精,王冠端正,包括媚功,鹳骨,细微起伏都刻画得真实具体(3)多姿,东汉佣说唱俑,陶马,东汉四川成都,活气《击鼓说唱俑》描述刻一个农民形象,赤足露着胳膊,左臂抱鼓,右手之手鼓棒,右脚抬起,额头有都很深的皱纹,上身格外大,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充满激情的情景(4),为什么西汉的浑朴改变了西汉的多姿?有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渐渐对的注重思想表现,12,金属工艺羊形灯---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错金博山炉===西汉1长信宫灯,左半是宫女跪做的形象,左手之灯盘2右手是宫女右臂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可擦蜡烛,宫女体内空的,烟可以由宫女袖口进入宫女体内,是一个环保灯,可拆卸,易清洗,显示了秦汉时期的最高工艺水平,3错金博山炉;博山炉,炉盖,制成山峦起伏称博山炉,炉焚香时期烟山山峦见散出,萦绕弥漫,形成神一般的仙山效果,工艺卓越错金,为错金纹饰补充;踉跄;由石莫,长石,磁瓦等基本原料主城经过粉碎;混合研磨之后的踉跄分成踉跄浆,涂施盛者是填施了金属,主要是铜,然后经过多次烧,具有金属的贵重性,和坚固性,同时,呈现出踉跄的晶莹,光滑装饰特点,13.秦汉绘画的艺术特点1秦汉绘画构图采取平列是,天聪是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2秦汉绘画所描绘的形象无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既注重传神,达到形神兼备,3秦汉绘画具有强烈的形象的运动感4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造形象,构成画面,这是汉画的一大特色5秦汉绘画设色鲜明,强烈而沉着和谐2、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了汉代哪些重大创作活动,内容和目的。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从古至今所创造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的图腾雕刻到现代的数码艺术,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二、深入分析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绘画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卷轴画,再到后来的壁画和版画,每一次艺术形式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雕塑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再到后来的石窟雕刻和寺庙雕塑,可以看出人类审美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方面,从最早的原始巢居到后来的木结构建筑,再到后来的砖石结构建筑和园林建筑,可以看出人类在空间规划和审美观念上的不断进步。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从卷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于艺术形式的独特理解;从壁画和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四、结论与建议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美的力量。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我很高兴能有机会阅读《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热爱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
本书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中国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美术特点、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使读者对中国美术史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第一章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
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
第1章原始社会时期美术1.《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
”第2章、三章夏商周的美术1.商代青铜器要例:人面铜方鼎:大禾鼎(内壁有“大禾”二字)司母戊大方鼎:最大毛公鼎:铭文最多2.甲骨文:现存最早的成系统汉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最早的代表;商代甲骨文多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3.漆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4.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可见的中国最早的独幅画第四章秦汉时期美术1.秦汉时期大型纪念性雕刻的杰出代表:始皇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2.秦始皇陵兵马俑:佣是一种殉葬品;(材质:木、铜、泥)特点: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兵马俑差不多与真人真马等大,阵容强大佣头和身躯分开制作,然后套和雕塑手法:模制+手塑塑成后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写实风格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始皇陵兵马俑3.汉代纪念性雕刻,以霍去病墓前石刻群为代表。
其中主题最为鲜明的《马踏匈奴》象征性地歌颂霍去病的战功及其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风格写意4.东汉甘肃武威出土的青铜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铜奔马”,即“马踏飞燕”它表现一匹飞奔的马,后蹄踩住了一只展翼的飞鸟,一起翱翔在半空马的体形完美匀称,整个重心都落在踩飞鸟的那只足上。
无论是造型的高度完美,还是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堪称杰作现成中国旅游标志5.铜灯——汉代灯具把实用和欣赏巧妙结合起来。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汉河北满城“长信宫灯”“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一宫女跪坐之势,神情端庄,体态优美,不失为人物雕塑的精品。
宫女左臂下垂执灯座,右臂举起,衣袖与灯盖相通,点燃后烟尘通过衣袖而集中于人体之内;灯座可盛水,能将吸入体内的烟炱溶于水中,这就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洁,另外在其灯座上还有活动的环壁形灯罩,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照射方向,控制灯光的强弱。
灯座、灯罩、头部还可以拆卸,便于擦拭清除烟尘,真可谓巧夺天工。
6.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内容分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
隋唐五代美术唐代艺术特点:①融合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为集大成者,出现明显分科②技法更加完备,人物画更成熟,并注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③山水画成熟并出现两大风格④出现鞍马走兽、牛马等名家⑤追求写实并注重对性格的刻画佛教造像在隋代统治阶级上层的提倡下重新活跃起来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的主流,其成就最为辉煌唐代人物画取得的成就最高,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五代绘画艺术四大成就:①五代绘画在60年间达到新水准,发展了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在艺术技法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②画院画家的活跃为突出现象,反映了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绘画艺术的发达③绘画技艺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达而得到发展,绘画技巧日益提高④五代绘画在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上都有表现人物画阎立本(初唐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以人物肖像画最为著名,其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步辇图》艺术特点: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精炼和工致;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设色浓重艳丽,适当运用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阎立本艺术特色:①其善于表现重大政治历史题材,其作品是唐代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②其画形象刻画十分传神,技法上发展了单线勾勒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③其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
尉迟乙僧(初唐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盛唐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画家,奉为“画圣”,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爷,创有“吴家样”,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吴家样”有“吴带当风”的美誉吴道子艺术特点:①巨大的创作热情②真实的描写,艺术创作具有生活基础③大胆的想象能力,画的变相等数量和变化都很大④对壁挥毫,技法熟练,造型生动⑤线条激壮,律动表现——组成形象的线条,富于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备受关注,创立的“莼菜条”式描法可表现“高侧身斜,卷褶飘带之势”张萱(中唐仕女人物画家)张萱最擅长绘制妇女和婴儿,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创有“张家样”周昉(中唐仕女人物画家)其创作“水月观音”形象,很接近现实中的人,成为“周家样”,是一种新兴的宗教画样式周昉艺术特点和成就:其作品人物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丰厚为体”孙位(晚唐画家)代表作《高逸图》五代人物画特点:反映贵族生活更加深入到表现精神状态,于是形象刻画达到进一步精确,并拥有情节,构图丰富和集中表达了主题,五代时期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与心理描画,传神写照的能力有所提高,技法上用笔更加细劲多变,赋色艳丽,色调较唐丰富顾闳中(五代时期人物画家)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五代时期人物画家)山水画展子虔(隋代山水画画家)代表作《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其开创青绿山水端续李思训(唐代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是“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五代十国顾闳中,五代南唐画家。
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
《韩熙载夜宴图》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内容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客。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韩熙载夜宴图》卷,这幅连环长卷构图严谨利用屏风,床,榻分割画面,蒙太奇剪切手法,色彩明丽典雅,富于层次感,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秀逸生动,遒劲有力,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神韵独出,情态动作刻画合情合理恰到其分,画中床,杯,器物陈设的细节烘托主题。
荆关董巨五代十国时期,荆浩、关仝两人属北方画派,作品沉郁雄浑,气势宏大,尽显北方山河的雄奇;董源、巨然属南方画派,笔法细腻,写尽江南风景的秀美。
荆浩技法创新作<<笔法记>>提出“图真”“搜妙创真”“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力倡“气质俱盛”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
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
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
《匡庐图》表现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笔法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
关仝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
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关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
他运用披麻皴和点子皴,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
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
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
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笔墨技法很重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刻画,每每都带有风俗画的情节性,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系。
虽形体细小,简而实精,人物皆设青、红、白等重色,与水墨皴点相衬托。
巨然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擅山水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传世。
“黄家富贵”又称“黄筌画派”、五代西蜀的黄筌,黄筌才高技巧,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明丽的风格,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
《写生珍禽图》徐熙: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以徐熙为代表,独创“落墨法”以墨线为主,傅色为辅,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手抒写,稍加色彩,风格迥异,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有“徐熙野逸”之说。
作品特点;江南一布衣,但志节高尚,放达不羁,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入造化。
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张择端,字正道,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
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散点构图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充满戏剧性情节,细节描绘,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内容异常丰富,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人物生动传神。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
他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饱满的创作热情,坚持不懈地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梁楷,南宋人,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减笔人物画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
这三者都能体现在他的用笔上。
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
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
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
字伯时,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
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
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白描人物画艺术成就“白描”不着色彩,完全以墨色勾勒画面,精密严谨,注重技巧,包含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
《五马图》和《维摩诘图》标志着单线勾勒的技法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巨大成就。
单线勾勒的写实能力在于它有可能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空间。
他创造了富于概括力的真实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他掌握极优美的提炼形象的能力和表现技巧。
但是他之选取非现实性的题材的倾向和追求一种与士大夫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细腻的趣味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
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
董源创用“披麻皴”“雨点皴”“钉头鼠尾皴”全景式构图,以质朴有力而转折顿挫的笔墨勾画出山峰轮廓,墨气淋漓,放纵活泼。
工秋岚远景,大多画江南真景,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平淡天真,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特有情趣。
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
范宽有坚凝厚重、雄峻茂墨的特色;《溪山行旅图》。
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
李成之画挺拔雄奇,富有变化,惜墨始金,别具一格,尤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山石以卷云皴,画树枝形如鹰爪《寒林平野图》“米氏云山”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
以落茄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士大夫情趣。
《潇湘奇观图》简色淡墨表现表现烟雨的情趣。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积墨法,细致秀美。
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
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叫啊熟练《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
子郭思纂集其画论为《林泉高致集》。
早春图此画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时细致的季节变化。
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文人画文人画,、“士夫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与民间画和宫廷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重视构图艺术形象的主观表达,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强调形象的内心根据。
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
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
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艺术成就一“复古”书画本来同,韵味变化增强。
二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用笔传神,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不以形似为同的偏重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露。
四借以笔墨写愁寄恨充分表达个性。
五以飞白法画石。
历史影响 1 开元人简年画风形成个人独有的温润清雅的绘画风格2以书入画的主张提出3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于北宋的绘画,重视神韵4反对宋代院体画派过分追求形似和技巧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对于山水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四人均是江浙一带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
虽然每个人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尽相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富春山居图》浙江富阳桐庐的山景水貌及富春江上的风光,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
图为长卷,以书法草书入画有水墨线绛,笔墨简远逸东动风格,高旷气势。
画面分析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秀苍莽,简洁清润。
其山或浓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笔勾皴,疏朗简秀,清爽潇洒,远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水纹用浓枯墨勾写,偶加淡墨复勾。
树干或两笔写出,或没骨写出,惟树叶有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
远处的树有以浓墨点后再点以淡墨,皆随意而柔和。
明代绘画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重视神韵重意境讲格调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沈周山水画粗笔笔墨严谨细秀,趋额粗放气魄也转向雄浑沉厚,《庐山高图》《落花诗意图》《东庄图》文徵明《湘君湘夫人》《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青藤白阳”指的是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自号“青藤居士”)和陈淳(自号“白阳山人”),被后人合誉为“青藤白阳”。
徐渭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借题发挥发泄不满。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
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墨葡萄》写意花鸟用笔奔放水墨淋漓以水墨的干湿变化合理调配收到墨分五色的效果南陈北崔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也称陈老莲糅合晋唐五代绘画人物题材为道释人物u造型夸张特有装饰趣味笔法遒劲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具有丰富想象力和装饰意味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波臣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故将该画派称作“波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