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表格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美术史重点第一局部名词解释: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参加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华美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画品:南齐的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展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上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
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继承和开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表达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荣耀,具有装饰意味。
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美细腻。
彩: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展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到达装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器称为彩。
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雕刻着不同的图画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阀的建筑材料。
中国美术史新石器时代:1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最早木建筑2大汶口(黄河)3仰韶(半坡,河南单县庙低沟) 《人面鱼纹彩陶盆》4马家窑彩陶甘肃《尖底漩涡纹彩陶》青海《舞蹈彩纹盆》5红山(辽宁)泥塑女神像6龙山文化(山东)黑淘彩陶黑陶中国艺术第一次高峰,用途:饮,炊,储。
先秦时期:青铜器:礼,兵,乐,车马。
兽面纹。
四川安阳《司母戊方鼎》安徽《龙虎纹尊》湖南南宁《四羊方尊》河南《土莲鹤方壶》战国时期铁器广泛运用。
青铜乐器《曾候乙编钟》商代玉器《跽坐玉人像》丝绸起源于新石器西周出现了锦战国繁荣文字的发展甲骨金文小篆隶楷行草秦汉时期秦兵马俑:1形体高大写实,手法严谨。
2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3总体布众多直立重复局气势磅礴。
汉:陕西霍去病墓,循石造型,将圆雕,浮雕,线刻融为一体。
《马桶匈奴》群雕中的主体,寓意的表示手法。
记录了霍去病的种种战功。
艺术特点大气,浑厚,朴实。
东汉李冰像。
陶器:河南洛阳《击鼓说唱俑》陕西《侍女俑》江苏《舞女俑》甘肃武威《马踏飞燕》河北满城窦绾墓《鎏金长信宫灯》《跪地捧灯的宫女》画像石:秦汉时期的一种造型艺术,建筑构成,本质有绘画和雕刻两周种此被称石刻画。
代表:武梁堂画像石。
东汉晚期原始瓷器发展成真正瓷器。
长沙马王堆出土《素纱蝉衣》49克。
汉丝绸之路的开始。
六朝三大家顾恺之:传神论。
画绝才绝痴绝。
铁线描,汉画与西域画的集合高古游丝,密体。
古人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记周密,紧劲连绵。
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画论》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
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张家祥,疏体。
曹仲达佛像之祖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隋唐五代:人物画:(初唐)阎立本:精致,丰富。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唐)吴道子画圣线条动感,粗细变化,线型圆润如“蒓菜条”《地狱变相图》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__杨惠之___(唐)张宣《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水月观音之体周家祥(晚唐)孙位《高逸图》《竹林七贤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最早的山水画。
中国美术史(绘画)目录1 史前美术 (1)1.1 旧石器时代 (1)1.2 新石器时代 (2)2 夏、商、西周美术 (3)3 战国、秦、汉绘画 (4)3.1 战国 (4)3.2 秦汉 (5)4 魏晋南北朝绘画 (5)4.1 寺庙壁画 (5)4.2 卷轴画 (6)5 隋唐绘画 (7)5.1 寺庙壁画 (7)5.2 卷轴画 (8)6 五代两宋绘画 (10)6.1 人物画 (10)6.2 山水画 (12)6.3 花鸟画 (14)7 元代绘画 (14)7.1 文人画 (14)7.2 壁画 (16)8 明清绘画 (16)8.1 水墨画 (16)8.2 工笔画 (17)1 史前美术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
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中国史前美术考古中,尚未发现如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
中国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于7000~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
陶器在中国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史前社会常见的另一记事方式为刻画符号,它和陶绘纹饰图案一起,是文字的前奏。
1.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的石器1.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美术转向了器用。
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
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彩陶文化是一个由中原向西北逐步发展并持续了两千年的文化。
彩陶在我国分布广阔,以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出土的彩陶最具艺术魅力。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分别是中国彩陶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
中国美术简史一.山水画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初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
“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
(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
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c.以辋川为题材。
<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
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中国古代美术年表早期艺术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1. 先秦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1年)- 商代艺术(公元前1600年-公元1046年)商代艺术以青铜器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盛酒器、乐器、兵器等。
以祭祀为主题,形式庄重古朴。
- 周代艺术(公元前1046年-公元221年)周代艺术承袭商代艺术,青铜器风格逐渐规范化,装饰纹饰更加复杂精美。
同时出现了器物的青铜铸造技术。
2. 云台山石刻(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云台山石刻是一处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内容包括佛像、浮雕和题刻等,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
中古艺术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279年)1.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佛教壁画(公元4世纪-公元10世纪)佛教壁画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摹写佛经故事和佛像画为主,具有鲜明的精神内涵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
-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壁画进入鼎盛期,绘画风格多样,以鲜明的色彩和详细的线条描绘出了佛教故事和神仙形象。
2.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北宋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用墨、以墨画出意境。
-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南宋时期,继承了北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传统,并发展出继承和创新的特点,注重细腻的笔触和意境的表达。
后期艺术时期(公元1279年-1840年)1.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元代绘画发展迅速,大量采用了蓝绿色调,绘画表现形式更加写实,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
2.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代继承了元代的绘画传统,注重写实性与意境的结合,宫廷绘画充满了庄严与华丽。
3.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代绘画风格受到了文人画的影响,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追求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中国美术史重要知识点《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必考十道题1.高中美术课程有哪些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2.谈一谈为什么高中美术课要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3.为什么高中的美术学习能够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健康?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4.高中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2)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3)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5.高中美术课程是如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6.高中美术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1)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内容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