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地落界工作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卓尼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州领导:为了认真贯彻“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纲要》和《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确定的目标,科学、高效、有序利用林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作出总体安排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根据国家和省、州的安排部署,我县于2011年12月,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由州林业调查设计队牵头我县农林站组织实施、全面启动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现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0′—104°04′,北纬34°13′—35°14′。
卓尼县东邻定西地区的渭源县,漳县和岷县,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县和康乐县,西连本州合作市和碌曲县,南接迭部县及四川省,三面环绕临潭县、且有插花地。
全县辖柳林、木耳、纳浪、洮砚、藏巴哇、完冒、申藏、阿子滩、恰盖、喀尔钦、扎古录、刀告、尼巴、康多、杓哇等十五乡(镇)。
两个国有林场,即:新堡林场和叶儿林场。
全县国土面积513771.6公顷。
其中:洮局管护367602.6公顷,县属调查面积146169公顷,林地面积55368.44公顷,占全县调查面积的37.88%,非林地面积90804.06公顷,占全县调查面积的62.12%。
林地中乔木林12911.3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3.32%;疏林地139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51%;灌木林地36110.7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5.2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152.8公顷(海拔大于或等于3500米),其它灌木林34423.4公顷。
宜林地4841.4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74%;未成林地107.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9%,苗圃地5.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
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方案一、引言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是指对公益林进行划定边界,并将其告知相关户主,以确保公益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该工作旨在提高公众对于自然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公益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
二、工作目标1.确保公益林资源的保护。
通过落界到户工作,将公益林边界明确告知相关户主,避免未经授权的砍伐和非法占用,保护公益林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提升公众生态意识。
通过与户主的交流和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于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推动公益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与户主的合作,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公益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步骤1.公益林划定边界。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文件,对公益林进行调查测量,划定边界线,并在地面上进行标识,确保边界线的清晰可见。
2.编制户籍调查表。
对公益林周边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公益林的利用情况和需求,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户籍调查表中。
3.落界到户宣传教育。
组织工作人员对相关户主进行走访,向他们介绍公益林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提醒他们不得非法砍伐和占用公益林资源,并宣传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保护知识。
4.签订责任书。
与户主签订公益林保护责任书,明确他们对于公益林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并约定相关奖惩措施,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5.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公益林保护监督机制,组织定期巡查,对公益林边界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确保公益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四、工作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和分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培训和宣传。
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宣传能力,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效果。
3.加强合作与协调。
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实现资源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兰州绿化荒山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甘肃兰州地处西部地区,山水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荒山荒地的存在。
荒山作为一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给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兰州市决定开展绿化荒山行动,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实现对荒山的绿化和恢复,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加强对荒山荒地的绿化和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2. 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4. 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三、实施步骤1. 制定绿化荒山规划(1)对兰州市区的荒山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明确荒山的分布、面积和绿化难度等相关情况。
(2)确定绿化目标和计划,制定针对不同区域和荒山类型的绿化方案。
2. 加强荒山绿化管理(1)成立兰州市绿化荒山行动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2)加强对荒山的保护和管理,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绿化荒山行动的认识和支持。
3.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选择合适的树种,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植树造林。
(2)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确保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
(3)注重荒山绿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单一树种的过度种植。
4. 加强荒山旅游开发(1)开展荒山资源的评估和开发规划,确定适宜的旅游开发项目。
(2)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改善游客接待条件,提升旅游体验。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荒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绿化荒山行动的顺利实施。
2.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
3. 加强技术支持,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五、预期成效1. 荒山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试行)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试行)甘肃省林业厅2012年2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任务林地落界是编制全省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林地落界,将县域内所有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标准统一的林地数据库,构建全省、全国林地“一张图”,为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提升林地科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任务是以县域单位为总体,完成县域内所有林地的落界工作。
具体工作任务:一是核对县域内的乡(镇)、村、林班界线;二是林地图斑划分;三是林地图斑属性因子调查。
第二条落界依据1、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以下简称《落界规程》);2、国家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 1956—2011)》(以下简称《县级规划规程》);3、国家林业局《林地落界质量检查验收办法》;4、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督导检查验收工作方案》;5、《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9年)》;6、《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7、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及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8、各县(市、区)和单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9、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提交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数据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1]91号);10、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印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的通知(资地函[2012]2号)。
第三条落界对象一、落界范围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林地,包括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
二、落界单位全省共120个落界单位,包括:86个县(市、区)及嘉峪关市;甘肃矿区,中牧集团山丹马场;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的洮河林业局、迭部林业局、舟曲林业局、白水江林业局及河西开发局;祁连山、白水江、莲花山、安南坝、盐池湾、敦煌西湖、连古城、兴隆山、洮河、小陇山、连城、太统-崆峒、尕海-则岔等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太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水、正宁、华池、湘乐、岷江、康南、石羊河等7个林业总场,关山林管局,华家岭造林站,巉口林场,巴家咀林场等市属县级林业单位。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国家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天保工程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甘肃省天保工程建设目标是,全面停止工程区天然林采伐,对现有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妥善分流林区富余职工,缓解企业社会负担,保证林区社会稳定,为工程区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甘肃省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第三条甘肃省天保工程建设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和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工程实施区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要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到政府,并对省政府负责。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境内由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的天保工程项目。
第二章工程组织管理第五条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和部署全省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设立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天保工程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工程实施区地、县级政府要加强对天保工程的领导,成立天保工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审议、协调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设立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职责,具体负责天保工程的组织实施。
省直各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应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人员,负责天保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七条天保工程管理培训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省级培训的对象为市(含地、州、林管局,下同)主管工程实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县(局)级领导干部;地级培训对象为县(局)主管工程实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科(场)级干部;县(局)级培训对象为本工程实施区基层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需要培训的林业职工和林农。
第八条根据国家建设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部署,建立省、地、县(局)三级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实施进行动态管理、监测和监督。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0.18•【字号】甘政办发〔2017〕172号•【施行日期】2017.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7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现将《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调整完善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调整完善方案》,抓紧对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方案务必于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审批。
省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对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编制、审查、报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编制的质量。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18日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为更好地保障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全省耕地保护任务,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编制《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一、目标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落实各项规划目标,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二、调整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
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达目标为总控,坚持我省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甘政发〔2013〕2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已经2013年2月24日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2013年3月26日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二月)目录前言一、规划背景(一)区域概况(二)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三)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土地整治潜力(一)土地整治潜力数量及分级(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三、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一)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原则(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三)土地整治远期目标四、土地整治任务(一)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二)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三)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四)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五)加快土地复垦(六)努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五、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二)重大项目六、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一)各市(州)补充耕地任务、潜力和缺口(二)区域平衡途径和措施七、土地整治投资和效益(一)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渠道(二)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八、规划实施保证措施(一)严格规划的执行与管理(二)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三)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四)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五)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表1:甘肃省甘肃省待整治土地规模及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汇总表表2:甘肃省土地整治潜力分级表表3:甘肃省各市(州)耕地利用等别面积汇总表(国家级等别)表4:甘肃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任务分解表表5:甘肃省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规模指标分解表表6:甘肃省占补平衡及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表7:甘肃省土地整治规模及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表8: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指标分解表表9:甘肃省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一览表表10:甘肃省土地整治重大项目汇总表前言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02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依据《土地管理法》、《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1.24•【字号】甘政办发〔2019〕11号•【施行日期】2019.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1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月24日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保护,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耕地占补平衡,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工作,包括耕地开垦费征缴使用、补充耕地项目实施、耕地易地补充管理。
第四条补充耕地是用地单位的法定义务。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建设单位为补充耕地义务人,可由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城市、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在市县政府为补充耕地的义务人;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补充耕地义务人;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收取耕地开垦费的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为补充耕地义务人,履行补充耕地义务;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经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安排,通过收取耕地开垦费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易地补充耕地的,接收耕地开垦费的有关地方政府为补充耕地义务人。
第五条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由补充耕地义务人先行补充耕地或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并落实补充耕地后,方可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手续。
2024林地清理检查工作方案2024年林地清理检查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4年,林地清理检查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确保林地清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保障林地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二、任务和要求1. 制定林地清理检查的详细计划,确保全面覆盖目标地区的林地;2. 检查林地清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清除乱堆乱放物、修复破损道路和设施等;3. 确定林地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4. 加强对林地清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清理工作规范进行;5. 汇总和分析林地清理检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工作内容和步骤1. 制定林地清理检查计划:- 确定检查的时间和地点,根据林地清理的进展情况制定检查计划;- 制定清理标准和要求,明确清除物的种类、清理程度和修复要求;- 制定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整个检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2. 进行林地清理检查:- 对目标地区的林地进行实地检查,记录并拍摄清理情况;- 检查清理工作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包括清除乱堆乱放物、修复道路和设施等;- 查看清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如破损设施、未清理干净的垃圾等;- 记录检查结果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3. 提出改进措施:- 分析林地清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提出改进建议,并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改进计划。
4. 加强监督和指导:- 加强对林地清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清理工作按照要求进行;- 组织专业人员对清理工作进行现场指导,解决问题和难题;- 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清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
5. 分析和总结:- 对林地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撰写林地清理检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1. 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明确工作责任;2. 加强对林地清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责任感;3. 建立健全林地清理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的规范进行;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共同推进林地清理工作;5. 鼓励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检查和监督的效率,如使用遥感技术等。
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方案一、背景公益林是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落界到户是指将公益林的界线划定明确,并将公益林的管理权交给当地村民进行管理。
这项工作旨在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促进当地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目标本次公益林落界到户工作的目标是:1.确立公益林的界线,划定明确的范围;2.将公益林的管理权交给当地村民,促进村民参与到公益林保护和管理中来;3.提高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内容1.调查研究阶段(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调查的区域范围。
(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范围和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3)开展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公益林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并记录下相应数据。
2.落实方案阶段(1)制定界线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公益林的界线方案。
(2)落实到户:将公益林的界线方案落实到户,并签订相应的协议。
(3)交接管理权:将公益林的管理权交给当地村民,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3.宣传教育阶段(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地村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2)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四、实施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
2.开展实地调查,记录数据。
3.制定公益林界线方案,并落实到户,签订协议。
4.交接管理权,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5.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6.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五、工作重点1.确立公益林的界线,划定明确的范围。
2.将公益林的管理权交给当地村民,促进村民参与到公益林保护和管理中来。
3.加强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4.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六、工作成果1.确立了公益林的界线,划定了明确的范围。
2.将公益林的管理权交给当地村民,促进了村民参与到公益林保护和管理中来。
甘肃省林地落界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加快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1]66号)和国家林业局西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关于印发“西北监测区林地落界督导检查验收实施方案”的通知》(林西资字(2011)第05号)精神,按期完成全省林地落界及“一张图”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林地落界是编制全省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林地落界,将县域内所有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标准统一的林地数据库,构建全省、全国林地“一张图”,为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提升林地科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路线
按照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落界规程》,以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DOM)为基础,依据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以2009年为基准年,对林地进行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现地补充调查,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的边界和图斑,建立林地落界成果数据库,形成无缝拼接的全省、全国林地“一张图”。
三、落界单位及界限确定
(一)落界范围
全省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
(二)落界单位
全省共120个落界单位,包括:
86个县(市、区)及嘉峪关市;
甘肃矿区,中牧集团山丹马场;
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的洮河林业局、迭部林业局、舟曲林业局、白水江林业局及河西开发局;
祁连山、白水江、莲花山、安南坝、盐池湾、敦煌西湖、连古城、兴隆山、洮河、小陇山、连城、太统-崆峒、尕海-则岔等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太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合水、正宁、华池、湘乐、岷江、康南、石羊河等7个林业总场,关山林管局,华家岭造林站,巉口林场,巴家咀林场等市属县级林业单位。
(三)界限确定
市(州)行政界限及省直单位经营界限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下达。
各市(州)按省下达界限,以二类调查界限为依据,落实各县(市、区)行政界限及市直单位经营界限,各县级落界单位严格按下达界限开展落界工作。
四、队伍组建与任务安排
(一)队伍组建
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林地落界工作须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单位承担,各单位要抽调工作作风扎实,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组建调查队伍。
资质或技术力量不够的单位要尽快
协调相关单位予以支持,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及时开展。
经过省级林地落界培训的技术人员不得随意更换,确保落界队伍的稳定和工作质量。
(二)任务安排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编制实施细则,确定下达市(州)行政界限及省直单位经营界限,分发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DOM),全省林地落界的培训、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及汇总等工作;各市(州)林业局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落界的培训、指导、检查验收及汇总工作;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负责完成本区域内的落界工作。
省、市(州)直属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完成林地落界并验收合格后,其落界成果提交所在县,由所在县按行政区域进行汇总。
五、工作安排及时间要求
甘肃省林地落界工作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
(一)前期准备(2011年7月-10月)
成立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上报全省《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领取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组交拨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DOM),确定下达市(州)行政界限及省直单位经营界限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举办省级技术培训班;开展试点县的林地落界工作;编制相关统计汇总软件。
(二)开展全省县级林地落界(2011年11月—2012年3月)全面开展林地落界工作。
2012年2月底前,省、市(州)直属各单位完成林地落界工作,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后向有关县(市、区)
提交落界成果;2012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落界并按行政区域汇总形成全县落界成果。
(三)检查验收及成果上报(2012年3-4月)
完成省级、市级检查,提请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各县(单位)上报落界成果。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县级林地落界成果数据库验收并指导县与县之间数据接边,完成一个县,验收一个县,并拼接汇总形成全省的林地“一张图”。
(四)汇总及成果评审(2012年3-5月)
2012年4月,完成省级林地落界成果汇总;2012年5月,进行成果评审,修改完善省级林地落界成果并上报国家林业局。
(五)建立全省数据库(2012年6月)
建立全省林地档案管理数据库和图形库,收集整理林地落界的有关资料并归档。
六、提交成果
林地落界成果分别省级和县级编制,包括林地落界矢量文件和成果说明报告。
林地落界矢量文件包括各级行政界线面状矢量文件及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界线(功能区)面状矢量文件,林班界和林地图斑等林地专题面状矢量文件。
成果说明报告内容包括落界方法、有关数据库结构和代码说明等。
落界成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编制。
按属地管辖原则,省、市(州)直属的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林地纳入县级落界成果中汇总。
在汇总过程中,汇总县不得变更省、市(州)
直属提交的落界成果。
全省最终形成86个县(市、区)、嘉峪关市、中牧山丹马场及太子山、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等90个单位的林地落界成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工作,省林业厅成立全省林地落界工作领导小组(兼林地落界督导检查验收工作组)。
组长:高攀
成员:田葆华、王建宏、谈克平、马志强、石建忠、李晓兵、张双进
领导小组在厅资源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任:田葆华
副主任:谈克平、王建宏、马志强、石建忠
成员:安平山、杨小鹏、李晓兵、吴小舟、张双进、陈翔舜、杨彦斌、何占玺、杨栋武、张华堂
各地、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组成领导本行政区域林地落界工作。
(二)经费筹措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各地地方人民政府是林地落界工作的责任主体。
工作经费要按事权划分的原则由地方政府负责筹措。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地方政府做好汇报,积极争取政府安排专项工作经费。
(三)质量管理
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按《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要求开展工作。
林地落界采取县级自查、市级检查、省级抽查和国家验收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
各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认真开展自检、互检;省、市级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督促工作进度。
(四)信息交流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每月13、28日,各林地落界单位要按时上报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工作经验等。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简报》,及时传递信息,总结交流经验,解答技术问题,通报工作情况。
(五)资料与成果管理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加强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使用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提高数据安全保密意识,认真落实各项保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未经同意,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和拷贝遥感数据、林地落界及中间成果等数据和资料。
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安排专人管理。
甘肃省林地落界工作方案
(送审稿)
甘肃省林业厅
2011年10月·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