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复旦大学 孤独 圆融 朋友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陈果讲座观后感最近有幸聆听了陈果老师的讲座,感触颇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听一场如此有深度、有内涵的讲座,仿佛是给自己的心灵来了一次洗礼。
陈果老师的讲座,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有的只是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朴实话语。
她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人生中的种种问题,让我对生活、对自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讲座中,陈果老师谈到了关于“孤独”与“寂寞”的区别。
她指出,孤独是一种自成世界的独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而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以往的经历,那些独处的时光,究竟是孤独还是寂寞?以往,当我独自一人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空虚和焦虑,总想找些事情来填补这份空白。
但听了陈果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真正的孤独并非是无人陪伴,而是在独处时,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能够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陈果老师还提到了“朋友”这个话题。
她认为,朋友不是实用品,不是为了相互利用,而是为了心灵的契合。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在彼此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无需伪装,无需迎合。
回想自己曾经的交友经历,似乎总是带着某种目的,或是为了排解寂寞,或是为了获取利益。
然而,这样的关系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都渐行渐远。
而那些真正能够在困难时刻陪伴在我身边,能够理解我、支持我的朋友,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关于“爱情”,陈果老师也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她认为,爱情不是占有,不是索取,而是奉献,是付出。
真正的爱情,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是在相互的陪伴中共同成长。
这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期待和理解。
过去,我总是在爱情中计较得失,总希望对方能够给予更多,却忽略了自己应该付出的。
听了陈果老师的话,我明白了,爱情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此外,陈果老师对于“自我认知”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她强调,我们要了解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一直以来,我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之中。
复旦大学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孤独论:孤独者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没有缺失的遗憾。
孤独是一种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圆融的孤独者周围笼罩着思想,给人的感觉是娴静的、淡定的。
孤独者对环境没有必然的要求,可以身处闹市,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有些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们在一起,那是一份自己的心境,即便身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孤独者依然可以做到“和敬清寂”,无论何种环境,他可以与环境相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这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静冷寂。
社交是很廉价的。
社交的动机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所以它是一个功利的目的、实用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节点、被他人利用和利用他人的工具;第二个目的就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人跟人在社交的环境中,接触的时间如此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夫浅,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地了解,又怎么可能知道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怎么可能真正地成为朋友呢。
寂寞者的累加也逃不出寂寞,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你把它重复一千遍还是无意义的一样,一句无价值的话你把它重复一千遍它也成不了真理,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
人是需要孤独的,因为人在孤独、独处和自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少的。
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由父母来支配,你也认可;跟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属于共同的;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时间是被老师占用的;即便你一个人在自修教室里自修,你好像是alone 的状态,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作业的,属于你的专业的,属于你的功课的;退一万步说,我一个人独居一个小屋子,晚上所有的工作做完了回到屋子里,这个时候我是孤独的吧?不,你会非常自然地打开你的电脑,开启你的MSN,在这一瞬间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属于任何别人但不属于你自己,它甚至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陈果:复旦情商课孤独跟寂寞不是一回事。
孤独是沉醉在自己世界的一种独处。
所以,孤独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
而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孤独是一种财富,人只有在孤独时,心才会真正地安静下来,才会很理智。
孤独不苦,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复旦老师陈果《大学生活导论》文字版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关怀心,然后我发现老师的话总是能够产生一个短期的极性效果,那就是很多人在几天之内开始拼命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关怀心,给自己的室友,给陌生人,或者是给自己的家人。
我们曾经说过,循序渐进才能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够直达永恒,所以这个关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怀是在你的生命当中能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们有句俗话叫“助人为快乐之本”。
所以,你要实施关怀的时候请你先问一下你这个关怀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是因为发自内心深处的出于良知的一种快乐的驱动,那你一定要大胆去做。
但是,如果你只不过是出于无所谓,她要求我这么做,那我就这么做吧!那我告诉你,你在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一个人自己的时间它是最不智慧的行为,不管你是用何种理由去加以解释。
同时,如果你帮助别人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个自己善的氛围,给别人的印象我是一个大好人,我劝你也放弃吧!因为这种自我牺牲背后一定有更为严重的回报性要求。
你为什么要牺牲啊?你为什么要为一个陌生人牺牲啊?你肯定是希望当你下次处于危难的时候陌生人能给你同样的甚至加倍的牺牲来给你回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它已经不是关怀了它已经背离了关怀的真正的良知的渠道,它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
所以不要急于去关怀别人。
首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为什么要关怀他人,以何种方式是在关怀他人,我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的只不过是自我的关怀的奉献自我爱的奉献,那才是真正的关怀;其次,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关怀他人的人你首先自己要把自己料理得很好。
有些同学自己的学业搞得一头雾水,然后男女朋友之间关系也搞的一塌糊涂,这个时候还想给人家提出建议或者忠告,天助自助者,你先把自己给自助好了,然后自己的生活先要达到一种快乐的圆满的状态。
陈果老师关于孤独寂寞朋友和人际的精辟见解1.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
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
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
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
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
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
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
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
(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18、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
靠得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
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
20、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
(某天你生病了,父母把你的药煎好放到你的床边。
当有一天他们对你说:到桌边来吃药!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们变“坏”了呢?)27、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精神28、你的时间属于任何别人,而不属于你自己,甚至它属于冰冷的机器29、我们取悦对方,让自己感觉自己也很快乐。
我们叹息着,让自己感觉自己也很善良。
30、灵魂是弥漫的,当你快乐的时候你能看到一株小草的快乐,当你轻盈的时候,你能看到一朵云彩的轻盈。
31、美没有真和假之分,真的就是美的,假的就是丑的。
真是善和美的前提。
32、只有孤独者,才有可能有朋友。
朋友不是酒友,朋友不是玩伴,但总您好,时常在这里看到不大友好的留言,尽管说的不是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就像暴雨前阴云密布的天空,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后感_1200字《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后感1200字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在网络上是红人,而这个红人,不是红,而是一个真正有内在力量的思想红人。
能够读到她的书,真是荣幸之至。
这本书名叫《好的孤独》,其实本书收纳的不光是陈老师对孤独,独处概念的定义和生活思想的分享。
也收纳了陈果老师对于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对于成熟,生命,死亡,知识,感恩,忏悔,好奇心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碰撞和探讨。
现在我将对几个我深有感触的词语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引用。
对于孤独,陈老师认为,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沙漠中的一位托钵僧,穿行人世,心无纤尘。
当你沉入自我并享受孤独时,人群在你眼中自动隐退,因为喧嚣业已从你心中淡退,或者说,你业已从喧嚣中淡退。
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像病人一样需要身边常有人陪伴,它需要用迎来送往来遗忘内心的狂躁不安。
对于独处时阅读,老师认为,独处是最佳的读书时光,我们可以贪婪地饮用智者用一生总结出来的智慧,与他们发生超越时空的精神共振。
有时,我们内心某个晦暗的角落会因为一句话而被瞬间照亮;有时,他无声地说出了我们的想法,他看我们比我们看自己更通透,那一刻,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理解”的美妙,一种豁然开朗的安宁。
独处使思想的流淌更为畅通。
我们暂别了生活的人流,却结识了心灵的知己,他们跟我们永远在一起。
对于生命,老师认为,如果生命注定伴随着枷锁,那么一个人的自由就体现在他面对不同的“枷锁”时做了何种选择:如果他选择心灵的“轻歌妙舞”,那么他也就选择了给冲动的“欲望”套上枷锁;如果他选择的是在纵欲的享乐中尽情舞蹈,那么他不得不给自己的理性戴上了镣铐。
前者在理性的“自律”中实现了内心的自由——安宁,后者在激情的“放纵”中满足了欲望的自由——快感。
对于成熟和纯真,她认为,人的成长何尝不像山泉水一样。
附陈果老师的课堂笔记,一堂有关孤独和寂寞、朋友和人际的课。
我觉得不管上不上她的课的,是不是复旦的学生,都该感受感受她的隐隐机锋,会有收获的。
1.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
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
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
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
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他比烟花更寂寞。
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
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
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
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
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
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
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
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
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
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
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情商课程-陈果前言:关怀心和感恩心是相对的:关怀时不要期待感恩;接受帮助时,要有感恩心;忏悔心和包容心也是相对的:忏悔时不要期待包容;孤独心:孤独心是一切高贵思想的源头;关怀心——关怀本是快乐的事情1.关怀是在生命中能够感到快乐的事情——“助人为快乐之本”2.关怀的动机是什么?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快乐驱动不要为了营造善的氛围,自我牺牲背后有回报性要求。
这样背离了良知。
3.自我关怀和爱的奉献那才是关怀——人人平等(包括自己)关怀他人的同时,首先要把自己料理的很好——“天助自助者”。
关怀是一种付出,只有富足的人才有可能付出。
关怀的对象是人,自己也是人,关怀他人如关怀自己。
“爱人如己”4.自爱和自私的区别:自爱是对自我的保证,是对自我的性格和生活认可。
背离自爱,怎能关爱他人。
学会自爱,才能关爱他人。
包容心——包容自我1.包容自己命运和生活;1.1面对挫折和苦难,不要处于烦躁对抗的状态,对抗一定不自由。
1.2和解的状态,才能真正达到自由。
1.3自己直面自己的困境,不能理顺,就要同命运和解;孤独心——和敬清寂1.孤独和寂寞概念孤独:是自成世界的独处,圆融的高贵;圆融的人是孤独的;气质上是行进、淡定,充满高贵思想;孤独者对环境无要求:孤独为自我的一份心境。
和(和谐)敬(尊敬)清(清净)寂(冷寂);日本茶道精神:和敬之中保持清寂寂寞:迫于无奈的虚无,逃离樊笼、焦灼的状态;病态;需要社交、喧闹;社交是廉价的:利益关系社交(功利目的);一群寂寞者得相互取暖,寂寞者的累加摆脱不了寂寞;2.人需要孤独人需要孤独,需要独处,自如的生活;人与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产生思念和爱;距离能够让我们看到最容易忽视的感觉(加拿大留学故事);人独处的时间很少(和父母时间、哥们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这些时间都是给了其他的人事物3.与自我对话人们向往远离喧嚣;有娴静的心欣赏他人的美;自我对话就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智慧的源头;4.对于孤独者得误解:4.1孤独者不是无趣的:4.1.1孤独是人们自我选择的消遣方式:选择孤独+充实的生活(老歌唱家一天的生活)4.1.2孤独者热爱思想,思想源于孤独:读书的快感,读书过程中产生交流快感;读书产生羽化状态:物我两忘,你我皆忘,说出我一直想说的话;孤独者热爱思想,热爱读书;4.1.3自处的时候是最真实的:真实是最高的高贵,真实的就是美的,假的不会是美;真善美,真才会善和美;祷告的过程:自我对话、反观自身的过程,自我塑造性格;4.2孤独者是没有朋友的:4.2.1只有孤独者才有朋友:朋友的概念: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慰藉者,精神庇护所,功利关系的人脉;朋友是严厉苛刻的,朋友很少一见如故;朋友的本质:朋友是无用的:无用是无功利之用;精神庇护所:本质是利用;朋友是为了奉献,把自己的爱奉献付出,有高度精神默契感和同在感;朋友是“并不时常想起,却无处不在”;有真正朋友,放弃有用这个想法;按照个人意愿,独自思考,满足而安宁;朋友不是为驱散寂寞,而是更好的领会独处的快乐;朋友是: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朋友间应有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同(感同身受),情(情感),至于相互长年累月理解而产生的同情”;朋友间最好的交流:当我跟你交流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你;朋友是让大家变得更自由,不应以这种友情来相互约束;挑选朋友是足够严厉的过程,孤独者是思想的流浪者;感恩心——没有理所应当的爱(包括任何人的爱)1.其他人对于你好源于“爱”,“爱”源于“感其心而落其行”的落到对你的理解;2.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只看到近期的享乐,没有考虑未来;例如:我们对能源的浪费对下一代的损害远视眼:看不到身边爱我的人;不要仅仅铭记陌生人的“小爱”,忽视最亲近人付出的“大爱”;3.切忌不要丧失感恩的传统(感恩节的故事:close eyes,想想所有我们因该为之感恩的人)4.感恩不是言谢:人类之间最低级的交流时语言,高级是感其心落其行;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相报的是广泛的人:善出于奉献,用感受到的善,奉献给更多的人;“犹太人:与众人为善,则声名永存—塔木德”6.不要拒绝接受爱,接受爱,不代表软弱:但也不要惧怕奉献爱,奉献证明你的伟大和自我富足忏悔心——每一次悔过都是自我的重生,精神的重生忏悔心:错就是错,错就要改,不要矫枉过正;不迁怒(迁怒他人他物)、不贰过(重复犯错)-颜回《项链》- 用一生青春,来保守他的承诺,去悔过;不要轻易说对不起;对不起是发自内心的谴责;如何学习——学(模仿)习(实践)1.真正的学习是:寻求榜样的力量,精神的导师,行不言之教;2.培养鉴赏力和品位:不是华丽而是高雅和美高雅一定是真的,高尚的真挚和道德;美在生活之中,用美的心灵欣赏到美热爱到美;艾默生——“只有美德能够像磁石一样吸引出美德,只有智慧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出智慧,只有美本身美的心灵才能够像磁石一样吸引出美的世界”发现生活的美;3.学习的目的:从善如流4.思想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5.禅宗: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扪心自问;少一点自高自大,少一点自我检审;少一点夸夸其谈,多一点踏实践行;少一点偏听偏见,多一点海纳百川(不要向偏见妥协)6.斯蒂芬斯威格精神的自由:自由不是放纵: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不想做什么时可以不做学会生存:live and let live我要活我也要别人活:live:不要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损耗自己的健康;let live:推荐电影:《12怒汉》——“当你要对一个人的生命和前途下决定的时候,再多的慎重的思考都不是过分的”。
陈果语录:1、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
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2、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3、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
靠得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
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
遥不可及的天空沉寂着蔚蓝,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让我们十指紧扣,共同进退圆融也是孤独者的一种心态,没有缺失的遗憾。
真正的长者一定是圆融的。
同时也是孤独的。
做一个圆融的孤独者吧! 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孤独者的精神)。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和敬清寂,羽化圆融“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
“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
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
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
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
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
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无”的意思。
在茶道中,这个词又与“贫寡”“至纯”“孤绝”的意思相近,即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
“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
朋友的界定38:05同时要纠正的是,很多人认为孤独者是没有朋友的人,这个绝对是滑天下之大稽。
相反,只有孤独的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会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这话,我就可以放在这里,只有孤独者才有可能有朋友。
我会进一步做解释。
同时在此之前,要纠正朋友这个词的很多滥用。
这个词被太多的滥用,太多的误用,以至,我们一脱口就说我们是朋友嘛,谁跟你是朋友?你经过我的允许了吗?把我视为你的朋友,所以在这里必须要将朋友这个词,进行一下纠正,第一,朋友不是酒友,朋友不是玩伴,朋友不是你寂寞时候的慰藉者,朋友不是你精神的庇护所,朋友不是你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的人脉,人桥,如果有一个人跟你在公开场合或者在私人场合,他能够很轻松的在跟你没见了几次面,就说:啊,我们是朋友嘛,第一有一种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朋友为何物品,他没有朋友的,其次第二种可能,那只是场面上的话,在骗骗你这个小孩而已。
朋友不是人脉,朋友不是玩伴,朋友不是酒友,这个还能理解,朋友不是你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你慰藉的人,朋友也不是你精神的庇护所,这个呆会,我们会重新解释一下,同时朋友不是哄来哄去的人群呀,哄来哄去,扎堆的人他往往不是朋友关系,他们是一群寂寞的部落而已,所以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朋友不是对你的任何意见或观点态度都持有赞同、迎合态度的人、显示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
甚至在任何场合都,能够为你打抱不平,能够盲目跟从的庸者,这个的人是跟班,他不是朋友,朋友很多时候对你很严厉、甚至近乎苛刻,朋友很多时候比你的敌人对你更加严格,因为他不忍心看着你继续堕落,还有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的,你想想看两个人要一见钟情,都是如此困难,为什么朋友之间一见如故你就相信这种神话,有没有?有,什么叫神话,就是太少了。
所以很少是一见如故的朋友的。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一下,很多人都认为朋友就是我的精神避护所,一旦,我无力承担的,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抱怨,可以不假思索的所一股脑的,向我的朋友输出,让他跟我分担,如果你现在对你的朋友是这样的一种姿态的话,那我想提醒你,你是一个非常自私自立的人,你应该鄙视你自己呀,因为其实,本质上你在利用你的朋友,那你说,怎么会是利用呢?朋友就不是我们应该无原则的扶持吗?无原则的相互分担吗?并非如此,你确实把你的朋友当作了一个工具,在他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他未替他思考的情况下,他成为了你的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人生如此短暂,你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如此宝贵,你怎么可以如此浪费,滥用,而切,你自己都觉得很烦恼的事情,要加诸到对方身上,其实你也知道他也解决不了的,你明明知道很痛苦,为什么还要对方陪着你一起痛苦,这难道是出于对朋友的爱吗?这其实就是一种利用呀,不知不觉中,朋友就成为了你的语言垃圾箱,抱怨是一种毒气,抱怨是一种债务,你把这个债务交给了别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卸,你其实压根没有想到过,朋友是这么用的,因为,朋友是无用的。
关怀是在你的生命当中能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有很多不幸,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有很多苦难。
讲到这个孤独心的时候,我一家要跟大家讲清楚,孤独跟寂寞不是一回事。
确实如此人有的时候就那么赋,你只有到了国外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原来自己的根就是死死的扎在了中国。
浪漫不是我们想象的乌托邦,浪漫是我们一种美丽崇高甚至神圣的情感。
对方不是说他自己的话,对方说的是你一直想说又无从表达的话。
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为了奉献,你之所有要有朋友的原因是你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
我们要感恩的不只是这个人,我们要把我们的涌泉相报,报给我们所有能接触到的人。
如果有一天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在播洒善的种子的话,不会有任何歧视。
但你要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的时刻,再多的深重的思考都不是多余的。
关爱心,在关爱的世界里人人平等。
人人平等不是出我之外的其他人,包括自己在内也是我要关爱的一个对象,人人平等我也是人。
其次,讲到的是一个包容心,在包容他人之前也要学会包容自己,包容自己就是要原谅自己曾经应该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同时,要学会包容自己的命运,包容自己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有很多的不幸,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经历挫折和困难,对抗产生不自由,但你跟一个对象去和解的时候真正达到自由了。
你要跟生命中的各种不幸包容,当然也跟自己的幸福包容,如果我们身上发生了厄运,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命运的时候,那就恭顺的理顺这份命运,这是与生命的一种和解,这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这是一种大气的姿态。
孤独心,孤独跟寂寞不是一回事,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他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孤独的人往往因为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真正的思想者是圆融的,印度恒河边的冥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面能达到冥想以至于羽化的那些人他们是圆融的,同时,他们也是孤独的,孤独者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
寂寞是迫于无奈的一种虚无,百无聊赖之后,像困兽一样在自己的斗室里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有心情,怎么办,怎么办这种焦灼的状态,好像要逃离樊笼一样,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态称为寂寞,它跟孤独不是一码事。
陈果复旦大学孤独圆融朋友
(1)孤独不等于寂寞。
(2)浪漫不是我们想象的乌托邦,他是一种神圣的情感。
(3)朋友不是为了索取,反而是为了奉献,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心,所以你才有那么多朋友。
(4)当你决定一个人命运和前途的时候,任何思考都不是多余的。
(5)关怀心不是为了让老师的话起到一个即兴的效果。
循序渐进才是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够直达永恒。
(6)浪费时间是最不智慧的行为。
(7)帮助别人如果只是为了营造帮助人的氛围那就趁早放弃,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回报的要求。
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关怀他人,我要什么结果。
另外首先要把自己料理好。
天助自助者。
(8)自己生活要先达到快乐圆满的状态,关怀需要付出,只有自己富足才能付出。
(9)自爱不等于自私。
关爱别人前要先学会关爱自己,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才知道他人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10)在包容他人之前要学会包容自己,包容过去、包容自己、包容生活、包容幸运、包容不幸、包容错误、包容命运。
直面自己的困境,恭顺的对待它,领受这份命运。
(11)一旦存在对抗就存在不自由和束缚、而和解的时候才彻底到达自由。
(12)孤独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表现出一种圆融的高贵。
是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
娴静、淡定……不受环境所限,是一份心境。
和、敬、亲、寂。
(日本茶道精神)(13)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
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有虚无带来了恐惧,而且自己没有办法自处。
寂寞是一种病,药方是人群、是喧闹、是社交。
(14)社交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或是功利,被利用着,利用人着。
寂寞者的累加(群体)是逃不出寂寞的。
(15)人是需要孤独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会还你一个真正的自我。
人的时间很难属于你自己。
孤独的时候才能自如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要有恰当的距离。
就像照镜子,太近了只能看到部分,夸大的部分(优点或缺点),看不到整体。
(16)你看不见的时候你才能用全身的细胞感受他、思念他。
适当的距离有助于人的关系。
(17)距离会使人感到孤独,但是拥挤会让人丧失敬意。
(18)我们总想逃离到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对人产生了疲劳,失去了儿童般的好奇心,喧闹剥夺了人的闲情、宁静,人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下才能闲情的欣赏人的美。
你只有在不用迫于与人说话打交道的时候才能和自己说话。
(19)人和自己打交道的时候才是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
(20)一个陪伴一生的唯一的人就是自己。
自我批判产生真正的勇气、自我反思产生真正的智慧。
(21)浪漫不是虚伪、乌托邦,是一种罕见的美丽甚至神圣的情感。
(22)孤独者往往是极其有趣、丰富的人。
这是孤独状态中的自得其乐。
不断给自己生活提供新鲜的资源。
(23)孤独的呆上一天,你能保证一天都很充实、圆融么。
(24)老夫老妻相处时间长了,不一定说话,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却不可缺失。
(25)孤独者不是沦于寂寞,是自我选择。
一个甘于孤独的人必然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孤独者得快乐是思想者的快乐,快乐随着思想十分长久。
(26)在读书的过程中所产生郊游的快感,孤独使思想者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达到羽化的状态。
物我两忘,你我皆忘。
对方说出了你想说的话,达到了超越时空的共鸣。
点燃你尘封
的热爱。
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妙。
(27)孤独者也喜欢冥想,和灵魂、思想对话。
灵魂是弥漫的,不是尘封的。
(28)你在面对自我的时候还在乔装打扮的话那就无可就要了。
真实与显得相差甚远。
(29)大城市充斥了虚假的繁华、虚假的快乐和感情上的矫揉造作。
恭维着表现自我谦虚,闲聊表现自己的优雅品味和宽容。
这样你看不到思想也看不到灵魂。
真实是最高的高贵。
美不分领域、不分区域、没只有真和假的区分。
(30)自然的刀工真的不错,他能用他的想法展现出每个人的年龄。
(31)孤独是帮助我们在冷寂之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32)祷告是重要的,没必要从宗教的角度上看待,这是一个反观自身的过程,会看到很多曾经忽略的东西,对性格的塑造极其重要,可以利用这种方式。
(33)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会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34)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的慰藉者、精神的庇护所、不是功利原因搭建的人脉。
(35)哄来哄去的扎堆者往往不是朋友,是一个寂寞的部落。
朋友不会随时迎合你(那是跟班),有时严厉到近乎苛刻。
朋友不是垃圾箱。
明明自己很痛苦,为什么让别人和你一起痛苦,这是不负责任的推卸,朋友不能这么用,因为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
(36)无事不等三宝殿。
连拜佛都是这么功利的。
这就是中国人的功利之用。
(37)好老师难道就是估题准,给分高?而不是分享自己的精神么?
(38)朋友不是无风险的宣泄渠道。
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爱别人,那么多的朋友说明你有那么多的爱。
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
朋友不是实用品,而是奢侈品,一旦你拥有它,你就无比满足。
精神上的默契和同在感。
(39)友情和爱情一样,是如此的晶莹剔透。
爱他,不要在不必要的时候给他制造麻烦(借钱、帮忙找工作etc),不愿让他承担一些功利之用。
无需任何感官的刺激。
(40)朋友的前提是真诚。
在彼此面前可以做自己。
没有刻意要做的行为,没有不得不说的话,没有怕冷场而要找的话。
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到独处的快乐。
一个人独处可能会怀疑是否正常,但两个人的独处更契合。
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最低档次是语言。
安静但不冷清。
(41)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
同情是感同深受的情感。
当彼此说话譬如笑话都无需解释,是最舒服的。
(哈哈,譬如:你懂的)
(42)真诚无需矫饰,无需刻意,哪怕是善意的刻意。
友情之美乃是时间之美。
(43)不要忽略的时间的功能,也不要低估了时间的犀利。
朋友要同步变化、同步成长。
患难与共的关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确立的。
朋友所有的特质都是悬浮于庸俗之外的。
(44)朋友双方不会因为友谊和要挟、约束的,它应该让你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更加自由。
(45)高尚和真挚的情感是友谊的唯一基础和支柱。
(46)成为朋友之前相当严格的怀疑是应该的和必须的。
(47)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真正的境界。
是心灵的一份栖居。
你是激流中的浮木,是沙漠中的托柏森。
孤独和沉默没有必然关系。
孤独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
(48)孤独有时候是一种恩赐。
(49)这个世界不存在谁对谁理所应当的好、付出、奉献。
(50)我们往往会对一个陌生人的小小的好,还铭记在心、却看不到身边的人对自己有多么好。
人既是近视眼(没有远见),又是远视眼(总看到远处的目标)。
(51)现在的中国人为什么会丧失了感恩的传统?没有感恩的传统会把小小的善意当做理所当然。
(52)真正的善是出于对他人的奉献。
与众人为善则生灵永存。
善的种子要有远见,是民族的远见。
同时也不要拒绝接受爱,也不要惧怕奉献你的爱。
(53)悔过的时候是一个自杀的过程,人要有忏悔心,当你想明白时心灵的一震,那么这就
是重生。
不迁怒,不二过。
(54)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并不比做一个伟人容易。
(55)一句话说多了就会变得廉价。
Eg:对不起、纠结……
(56)真正的学习是要谋求榜样的力量、谋求精神的导师。
老子:行不言之教。
(57)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本书都能教会你很多东西,要培养鉴赏力和品位。
(58)美在生活中,用美的心灵才能发现美。
只有美德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出美德……爱默生
(59)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一颗清醒的头脑从善如流。
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
(60)我们很少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在做判断,往往是根据习惯在判断。
(61)思想有时候不如面包作用。
(例如婚姻)
(62)语言总是很简单,但落实到行动的时候要需要长久的努力。
不要像任何偏见妥协。
但最严重的偏见是对自己的偏见。
(63)既然你不要偏见存活,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偏见存活。
(64)只有思想的自由,才能给我们一个自由的选择。
(65)自由不等于放纵,自由是取舍。
舍就是丧失,丧失都是让人很难受的过程。
(66)自由是带着枷锁在跳舞,如果没有枷锁,你会很不着调的。
(67)生存原则(利益均占):我要活,我也让别人活;我要活的有尊严,我也要保证他人活的有尊严;我要活的精彩,我也要帮助他人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