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走进春天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走进春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1课走进春天》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春天景物的图片和素材,以及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如勾画、涂色、剪纸等。
但在春天的表现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春天的特点表现、色彩搭配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学生春天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特点,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春天的美。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春天的特点,色彩搭配,构图设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实践春天的表现。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春天的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学具准备: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春天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春天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验春天的表现。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春天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的喜悦和收获。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
《走进春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构图和色彩知识在表现活动场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场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场景;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小刀、橡皮、彩笔、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里我们可以唱着歌尽情的享受阳光和绿色。
同学们你们能否把春天的美景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给表现出来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走进春天。
二、春天的颜色:
师:同学们在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颜色呢?。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走进春天》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感知春天的美好,了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
2.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春天的景象。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
4. 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征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了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如植物的生长、气温的变化、昆虫的出现等。
2. 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春天的景象,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以春天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了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表现春天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进行以春天为主题的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表现春天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天的图片、范画、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水粉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新课学习1. 讲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美好。
2. 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现春天的景象。
3. 指导学生进行以春天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阶段:实践创作1. 分组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培养合作、分享的学习态度。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人教版教学内容《走进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旨在通过观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发现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春天的特征、学习描绘春天的景物和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春天的特征,如色彩、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春天的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捕捉春天的特征。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春天的氛围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天景色的图片、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春天的感受。
2. 新课内容:讲解春天的特征,如色彩、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并示范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春天的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1. 《走进春天》2. 内容:春天的特征、绘画技巧、创作实践、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进行一幅春天的绘画创作。
2. 写作作业:学生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春天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绘画技巧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