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作文教育教学设计学写童诗
- 格式:doc
- 大小:775.00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以及欣赏分析几首经典的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对儿童诗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运用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诗歌。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儿童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和欣赏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充满童趣的插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入儿童诗的世界。
2. 新课内容:a. 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分析几首经典的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c. 传授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 实践环节:a.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儿童诗。
b.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4. 例题讲解:挑选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首儿童诗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的基本概念2. 儿童诗的特点3. 儿童诗的写作技巧4.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儿童诗。
小鸟飞,蝴蝶舞,池塘里的青蛙唱起歌。
小朋友们笑哈哈,在阳光下快乐地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在写作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儿童诗作品,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组织一次儿童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创作与交流;3.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儿童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等,以及教材中精选的几首儿童诗作品,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能够区分儿童诗与其他文学体裁。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创作儿童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小池》引入本节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作品欣赏:分析教材中的儿童诗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形象、情感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分析其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首儿童诗。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2. 内容:儿童诗的概念、特点、写作技巧作品欣赏:《小池》等仿写示例: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学生创作: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漂亮的彩虹为我搭起一座桥我要走过那座桥去寻找心中的宝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学生基本掌握了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想象力不足、表达不清等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儿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开展家庭作业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写简单的诗歌一、引言诗歌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学写简单的诗歌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编排一系列有趣而简单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诗歌形式和韵律的认知能力,并最终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写作简单诗歌的技巧。
二、目标与要求1. 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创作与欣赏的兴趣;- 了解并掌握简单诗歌形式与韵律;- 初步掌握写作简单诗歌的技巧。
2. 要求:- 学生能够辨别押韵;-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写出简单但富有韵味和意境的诗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唤起情感(时间:10分钟)- 听老师朗读一首简单的儿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和韵律;-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好听吗?为什么?2. 认知活动:了解诗歌(时间:15分钟)- 分享一些有趣的儿童诗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探索诗歌的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3. 模仿活动:写作简单的五言绝句(时间:20分钟)- 向学生介绍五言绝句的形式和要求,并举例说明;- 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尝试写作一两首五言绝句。
4. 创作活动:使用想象力写作自由诗(时间:25分钟)-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将心中的景象或感受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5. 呈现与评价活动:交流展示与赏析(时间:30分钟)- 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并进行互相欣赏与评价;- 老师对每组的诗歌进行总结点评,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巩固与拓展1. 巩固:- 将学生的诗歌整理成小册子,让他们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进行一些简单的口头练习,例如请学生用韵脚填词等。
2. 拓展:- 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加深他们对于诗歌的认知和理解;- 鼓励有志者参加校内或校外的诗歌创作比赛,并提供适当指导和支持。
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儿童诗歌世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
2. 掌握儿童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课件。
2. 儿童诗歌的教材和资料。
3.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儿童诗歌朗读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儿童诗歌的了解和喜好。
Step 2:学习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如儿歌、童谣、儿童诗等,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2. 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类型的儿童诗歌,让他们合作研读并准备朗读或表演。
Step 3:朗读和表演(20分钟)1. 学生小组轮流朗读或表演他们准备的儿童诗歌。
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表达和朗读技巧。
Step 4:创作儿童诗歌(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
2. 提供彩色纸、颜料、画笔等创作工具,让学生将自己的儿童诗歌配以插图或装饰。
Step 5:分享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轮流朗读或表演他们创作的儿童诗歌。
2. 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赞赏和鼓励他们的创作。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
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和创作,提出改进意见。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创作儿童诗歌,并邀请家长参与朗读或表演。
2. 提醒学生在下节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创作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诗歌比赛或朗诵活动。
2. 组织学生形成诗歌创作小组,定期进行诗歌创作和分享。
第一课学写小孩诗教课目的:1.认识小孩诗的特色,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学生能够自主选题,创作出简单的小孩诗。
3.激发学生创作小孩诗的兴趣,试试用小孩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课要点:1.认识小孩诗的特色,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学生能够自主选题,创作出简单的小孩诗。
教课难点:激发学生创作小孩诗的兴趣,试试用小孩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PPT教课过程一、故事导语( 3 分钟)师: (ppt 出示阿佛图片)小朋友们,猜猜他是谁?生 1:老鼠。
生 2:田鼠。
师:是的,这是一只田鼠,他和我们大家同样也闻名字哦,他叫阿佛,大家都叫他田鼠阿佛。
想听他的故事吗?生:想师:好,出色故事立刻开始!(设计企图:讲话导入,激发学生想听故事的兴趣。
)故事讲完后,简单介绍作者。
(出示课题:第一课学写小孩诗)二、故事赏识( 8 分钟)有一片草地,从前还有奶牛来吃草、马儿来散步。
向来沿着草地的边上,立着一堵老旧的石墙。
在石墙里面,就在离牲畜棚和谷仓不远的地方,住着爱说爱闹的一家子小田鼠。
可此刻农民们搬走了,牲畜棚荒弃了,谷仓也空了。
眼看着冬季已经不远了,小田鼠们开始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秆。
从早到晚,他们全都在忙活儿——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阿佛。
“阿佛,你为何不干活儿?”他们问。
“我在干活儿呀。
”阿佛说,“我在采集阳光,由于冬季的日子又冷又黑。
”他们看到阿佛有时就坐在那边,盯着草地看。
他们说:“那此刻呢,阿佛?”“我在采集颜色”阿佛简单回答道:“由于冬季是灰色的。
”还有一次,阿佛仿佛要睡着了。
“你在做梦吧,阿佛?”他们有点责怪地问他。
但是阿佛说:“哦,不是的。
我正在采集词语,由于冬季的日子又多又长,我们会把话说完的。
”冬季来了。
当第一场雪飘落时,五只小田鼠躲进了石墙里的安身处。
一开始,有好多东西能够吃,小田鼠们在一同讲着傻狐狸和蠢猫咪的故事。
他们是快乐的一家子。
但是他们一点一点地啃光了几乎全部的坚果和浆果,禾秆没了,玉米也成为回想。
仿写儿童诗《我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儿童诗《我想》。
(2)学会仿写儿童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儿童诗《我想》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运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儿童诗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背诵并理解儿童诗《我想》的内容和意境。
2. 学会仿写儿童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儿童诗的韵律和节奏。
2. 运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儿童诗《我想》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仿写儿童诗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儿童诗《我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儿童诗,感受其韵律和美感。
2. 新课内容:(1)讲解儿童诗《我想》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儿童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仿写练习:(1)让学生思考自己想表达的想法和愿望。
(2)引导学生运用儿童诗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表达出来。
(3)提供适当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进行仿写。
4. 展示和评价:(1)让学生将自己的仿写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引导同学们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能力。
5. 总结和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儿童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儿童诗,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儿童诗。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儿童诗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3)每组选出一篇代表作品,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2. 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到的儿童诗《我想》。
(2)请家长协助,让学生尝试仿写一首关于家庭的儿童诗。
如何引导学生学写童诗——“学写童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童诗,初步感知童诗的趣味及基本形式。
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联想、设问的方法写童诗。
3.引导学生在写诗、改诗的过程中体验想象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喜得贵子,欣喜之余,他拍了一个片子送给我,今天我把它带到了课堂。
想和我一起分享吗?请看大屏幕:诗配画《我要哭》:我要哭,我要哭/你们为什么笑我尿裤裤∥我要哭,我要哭/你们为什么给我穿衣服∥我要哭,我要哭/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吃母乳/我要哭,我要哭/你们为什么总说我傻乎乎∥我要哭,我要哭/我要回到妈妈的大肚肚。
2.好玩吗?津津有味地读一读。
哪点好玩?你来读一读吧。
3.教师畅谈创作过程:我第一次看到这段片子时,突然发现,婴儿的哭声如同笑声一样悦耳动听,婴儿哭泣的样子原来也是这般可爱迷人。
我想:他为什么要哭呢?而且哭得这么伤心?……想着想着,慢慢儿的,我感到自己变小了,变矮了,仿佛自己就是这个哭泣的小男孩。
当我从这种梦幻中醒过来的时候,就有了这首童诗。
4.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写一写童诗啊?今天我们二、方法引路(一)联想法1.童诗也是一个孩子,他会哭,会笑,有时安静,有时胡闹。
他是谁家的孩子呢?他的父母叫“想象”!带上你的想象,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教师画五个圆。
(如图)学生回答预设:生1:脚丫。
生2:飞机。
生3:星球。
教师启发性提问(预设):你能不能想得再远一点儿?你怎么会想到它?2.小小的圆就让我们浮想联翩,如果给大家一个词儿,你能想到什么呢?教师板书“知了”。
(1)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引导:想象不等于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我们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联想。
想一想,知了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像是在干什么?学生发言,教师边评价边板书。
学生回答预设:生1:它会叫,我想它是在唱歌给夏天听。
生2:它是有名的男高音,正在开演唱会呢。
童诗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诗乐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童诗的基本概念、童诗的特点、童诗的创作方法以及童诗的鉴赏。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童诗的魅力,学会欣赏和创作童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感受童诗的美感。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童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童诗示例。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充满童趣的插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画面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童诗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一首童诗为例,分析其结构、韵律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童诗的创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诗,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课堂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创作方法。
2. 童诗示例。
3. 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漫天星斗,闪耀光芒我有一个梦想长大成为一名宇航员翱翔在宇宙的边缘探索未知的奥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童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童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课堂交流的互动性和评价方式。
二年级下册儿童诗创作教学设计整理二年级下册儿童诗创作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儿童诗创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标》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动身展同学语言力量的同时,进展思维力量,激发想象和制造潜能。
据此,我在教学完第一单元描写春天景物的课文后,设计了以春雨为主线的儿童诗歌创作。
教学中我将自己收集到的雨中景物做成动态画面的课件,让同学观赏,引导同学产生创作诗歌的欲望,让同学感觉诗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的爱好,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潜能。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正确使用语句,创作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儿童诗的创作过程,共同沟通,培育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对儿童诗具有深厚的爱好和创作的信念,初步培育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喜爱,抒发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激发孩子对儿童诗的创作热忱和喜爱。
(2)通过想象力的训练,开拓思路,发挥想象。
四、难点:(1)建立同学创作的信念(2)自主选择,创作儿童诗(3)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具有美感,布满情趣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集中思维。
同学们,平常你们喜爱做什么?师:我平常喜爱猜谜语,谁来出个谜语给我猜猜。
师:我也要出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这是什么?放下雨课件(设计意图:一上课,以猜谜语的方式,既能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又能接近同学与雨的距离,使同学融入雨的意境观赏诗歌,培育语感。
)(二)、观赏诗歌,仿照写诗1、雨还会落到哪里呢?2、问: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春雨的声音有哪些呢?3、放课件文字:滴沥、滴沥、沙沙沙、丁零当啷、淅沥沥、滴答滴答。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韵脚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儿童诗《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韵脚。
2.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材:《小蝌蚪找妈妈》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为什么这样猜。
2. 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后面的诗歌导入做铺垫。
二、讲解诗歌(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蝌蚪找妈妈》这首诗,让学生猜测一下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2. 教师先读一遍诗歌,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朗读,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韵脚。
3.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述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情景。
三、朗读诗歌(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朗读诗歌。
2. 通过小组朗读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韵脚发声练习,鼓励学生大声、清晰地朗读。
2. 教师通过模仿游戏,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朗读节奏和语调,并进行互相模仿的活动。
五、创作活动(15分钟)1. 教师告诉学生,他们现在要进行一个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在诗歌的基础上写一个与小蝌蚪相关的小诗。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提醒。
3. 学生可以将所创作的小诗朗读给其他同学分享。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向学生确认他们是否理解了诗歌的意义和韵脚。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朗读和创作诗歌。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儿童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给学生一些诗歌练习题,让他们进行诗歌韵脚的感知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