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民生
- 格式:pdf
- 大小:907.75 KB
- 文档页数:5
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的民生目标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了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目标,这些目标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条件。
以下是一篇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介绍了这些民生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教育目标会议强调,教育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石。
政府将大力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此举旨在为下一代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二、就业目标会议强调,就业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政府将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鼓励创业就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等方式,引导就业人员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让每个家庭都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三、医疗目标会议强调,健康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政府将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同时,加大医药领域改革力度,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旨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快乐的生活。
四、社会保障目标会议强调,社会保障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
政府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保覆盖范围。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同时,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扶持。
旨在为全体人民提供全面、可靠的社会保障,让每个人都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五、环境保护目标会议强调,环境保护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政府将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污染防控能力。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通过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环境、土壤质量等一系列举措,让每个人都生活在无污染、宜居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双重目标。
两会提案议案内容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两个重要会议,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两个会议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交了许多提案和议案,这些提案和议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是政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今年的两会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交了大量的提案和议案,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最新需求和诉求。
下面,我们将对两会提案议案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交了大量的提案和议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扶持。
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减轻企业税负和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应该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
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鼓励消费升级,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扩大内需市场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国有企业改革。
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应该加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优化,推进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交了大量的提案和议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
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2.加强教育领域的改革。
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加强教育领域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
浙江省县乡机关选调应届毕业生考试面试两会十大民生热点一、压力和挑战下如何稳就业?——政策扶持1、宏观政策:就业优先2、关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3、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说,当前就业结构性压力较大,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要把握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趋势,做好各个就业人群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匹配。
过去,更多地从民生角度强调就业政策,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就业指标将会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发挥更大作用。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
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落实: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财政部部长刘昆: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同比增长14.9%;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同比增长26.6%;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67亿元,增长5.1%,支持各地开展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工作。
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
二、脱贫攻坚关键阶段重点目标是什么?——聚焦特殊群体1、聚焦群体: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
2、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村委会主任张宏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的目标。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既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又要把防止返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同时,要完善考核监督,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
三、污染防治今年如何推进?——创新治理方式1、方向: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温娟说,政府工作报告显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重点提出对空气、水、土壤的治理和保护全面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通过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避免监管“一刀切”,形成同治、共管合力,提高企业内在环保动力,这有利于环保措施真正落地和可持续。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顿号1. 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句中“三、四里”表示的是大概距离,并非确切数字,应删去顿号。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十二、三岁”表示的是大概年龄,并非准确的岁数,应该删去顿号。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
”(“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
(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2.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且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
例如: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3.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层级。
)4.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
例如:(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2)《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顿号应全部去掉)5.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例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两会会议精神摘要
《两会会议精神摘要》
今年的“两会”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吸引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
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就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他强调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代表委员们就教育、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他们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利益。
在外交方面,代表委员们也就国际形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和平稳定的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两会”会议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精神,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哪些社会问题备受两会关注作者:朱力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08期【摘要】民众关注的“两会”焦点问题往往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这些焦点问题是社会利益的聚焦点,是社会成员的疑虑点,也是不同群体的分歧点,同时,实事求是地看,绝大多数焦点议题主要是常态性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两会” 焦点问题民生【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2019年“两会”前,不少主流媒体机构对大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了网络调查,比较权威的有人民网的热点关键词调查,在专家设置的关键词中,公众对18个热点词发表了看法。
前10位依次排序为:正风反腐,依法治国、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健康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收入分配、脱贫攻坚、住房制度、生态环保。
这一调查的参与者有数百万人,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大众关注的问题。
在新华网2019“两会”热点调查中,同样是18个热点问题,得票数较高的是教育公平、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这反映了网民最真实的需求。
如果我们进入公共讨论版,则发现讨论的议题更加生动、具体,内容十分丰富。
如在“强国论坛”中,城乡的环境问题讨论很热烈,例如,“噪音污染能再少,悦耳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更多一些”;“没有雾霾,有蓝的天,清的水,纯净的空气”;“农作物无农药残留,食品符合出口海外标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共享,更需要人人参与”。
热议的还有社保改革、减轻税负、对外开放、学前教育、人口政策、药品降价、退休工资并轨等。
我们从公共讨论版中发现,老年群体更加关注的是身体健康、养老保障、医疗费用报销、子女赡养、旅游、再学习等。
农民工群体关心的是社会公平,希望能够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如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等,也关注劳动条件、子女受教育、城市居住、偏见与歧视等问题。
企业家群体很少在网络上发声,但并不是没有期望,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生存环境,经济的发展大势,政府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如交纳养老等社保的费用)、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等。
聚焦民生热点大事,关注两会食安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已经在北京成功闭幕,这次会议上面,食品安全成为了代表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持续不断的食品安全风波之下,从知名商家的问题集中暴发到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让人担忧。
今年两会上,代表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有所吐槽,但是一系列反腐败和信息公开措施等举措的推进也受到众多代表的关注。
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代表们的重点议题了。
代表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事故的追责机制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等等。
代表们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要更严格的有效监管,这将带给人们更安全、健康的食品。
代表们认为,食品安全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需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和解决。
在更广泛的责任领域内,例如公众健康、环境保护和社会平等等问题,大家也应该更加重视议题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代表们也提出,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为各个环节的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代表们认为,应该通过改革食品安全科技领域、严格质量检测、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水平。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盘之一。
政府一定会倾力于创造更加安全、尤其是更加健康和更具透明度的食品环境。
在此过程中,政策和法律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咱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