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合方辨治顽固性口腔疾病_王付
- 格式:pdf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2
王付《方剂学》92王付《方剂学》92 讲同步文稿校编整理:shuangjia09 、春风微拂校编整理:shuangjia09shuangjia09、春风微拂01.【上篇•总论】绪言、定义、内容、要素。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要 (1)02.第二章:治法与方剂 (4)03.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8)0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一) (12)05.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二)第五章:剂型。
第六章:煎服法(方药古今剂量换算) (15)06.【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19)07.桂枝汤 (23)08.小青龙汤 (26)09.小青龙汤(续) (30)10.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附:升麻葛根汤、桑菊饮) (34)11.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附:九味羌活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38)12.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大承气汤 (42)13.大承气汤(续)、大陷胸汤 (46)14.第二节:温下•大黄附子汤(附:温脾汤) (49)15.第三节:润下•麻子仁丸 (53)16.济川煎 (56)17.第四节:(峻下)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60)18.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64)19.小柴胡汤(续) (68)20.大柴胡汤 (72)21.第二节: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泻要方 (75)22.第三节:调和脾胃•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薰方)7923.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82)24.第二节:清营凉血•清营汤(附:抵挡汤、犀角地黄汤) (86)25.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附:干姜附子汤、普济消毒饮、凉隔散) (90)26.第四节: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附:导赤散、左金丸) (93)27.麻杏石甘汤(附: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 (97)28.清胃散(附:附子泻心汤、玉女煎、柏叶散) (100)29.芍药汤(附: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 (104)30.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附: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108)31.第五章:祛暑剂•桂苓甘露饮(附:香薷散、新加香薷饮、六一散) (112)32.清暑益气汤 (115)33.第六章:温里剂。
半夏泻心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愈数例顽固性口腔溃疡,现录其一案作一浅要分析。
1 病例介绍
王某,男,45岁,市原化肥厂职工,1990年5月10日初诊。
诉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数年,每隔数日即有复发,多服维生素C,维生素B2及清热泻火之中药治疗。
体检: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口腔、舌尖、舌边多处溃疡,大便溏薄。
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姜半夏12g,干姜6g,黄连5g,炒黄芩10g,潞党参20g,生甘草5g,佩兰10g,蒲公英30g,芦根10g,生米仁20g,水煎每日1剂,服3剂治愈。
1年后复发,以上述方剂再服3剂治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2 体会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是心胃之火上炎所致,治疗大多采用清热泻火法。
西医认为此病与维生素类缺乏有关,以常用方法难以收效。
笔者认为口腔溃疡虽以上述部位糜烂为主,却因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所致。
热为火之轻,其性炎上,故心胃之火上炎,导致口腔粘膜等溃疡糜烂。
又因寒囿于中,影响脾胃的运化,使大便溏薄,苔薄而腻。
按中医辨证,该病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升司失降之证。
而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干姜辛散温中;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党参、甘草补益脾胃;再加佩兰、米仁以化湿运脾;蒲公英、芦根以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温中、泻热补虚、化湿运脾之功。
王付雜病辨治八法張天玲楊洲(河南中醫學院河南鄭州 450008)【摘要】王付教授擅於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尊古厚今,圓機活法。
臨証守經、守方、守藥、守心而又活用經方,融經方、時方於一爐,不拘常法。
博學精研,勤思不倦是臨床中醫敬業之路。
【關鍵詞】雜病心法王付,河南中醫學院教授,為學嚴謹,精研傷寒,旁通百家,臨床所治多為疑難雜証,臨証每能匠心獨運,天作之靈藥信手拈來,患者痼疾無不頓解。
作為臨床醫師,面對患者千奇百怪的症狀,錯綜複雜的病症如何執簡馭繁,提綱挈領,把握証機,選方用藥是醫者成功的治癒疑難雜証的基石。
王付教授出身傷寒,師從南派傷寒之牛耳陳亦人,從教於國家重點學科方劑學專業,身兼數長。
臨証思路開闊,善用經方解疑,諳熟時方之變化,所治頑症痼疾無不豁然而解。
今有幸於膝下乘教,所獲良多,現僅以個人鄙陋淺析王付教授辨治雜病之心法,與諸君共享,以期有益於臨証之變通。
1、守經—引經據典,又運匠心臨床處方以《傷寒雜病論》中經方為主,突破外感六經辨証和內傷臟腑辨証體系,執簡馭繁。
經方歷經幾千年的醫療實踐的驗証,臨床療效不容置疑。
古今疾病或有不同,然其辨証論治不出仲景之法。
茵陳蒿湯源於《傷寒論》:「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心發黃,茵陳蒿茵陳蒿湯系列方劑如:川葛茵陳湯用於濕熱頭痛,茵丹穹草湯用於肝火頭痛,茵陳四妙湯用於濕熱浸淫、油脂增多的頭髮病証,茵陳乾菊湯治療濕熱肆淫之目癢,五苓茵陳湯治療濕熱浸淫之慢性唇炎,苦參茵陳湯治療濕熱瘡毒之酒糟鼻,茵陳磁朱湯治療肝火上擾之耳聾,柴之慢性乙型肝炎,茵多個系統,然守濕熱病機靈活化裁,多收良效。
2、守方—劑千鈞,效不更方王付教授臨証審查疾病,多能撥雲見日、一針見血,一擊而中,效不更方。
疑難雜証的產生往往病因多樣,病程漫長,非重劑不能收全功。
重劑不僅指用藥量的增加,用藥時間亦需相應延長,堅持服藥配合治療是疾病向癒之正途。
90涌吐剂(王付)现在上课。
这一堂我们学习第二十章涌吐剂。
我们学习涌吐剂,首先考虑一个问题,涌吐剂今天在应用的时候,多还是偏少呢?从今天临床治病实际情况来看,应用的相对来说,是偏少的。
从我的认识,其他人用的偏少,而我们在临床中,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
合理的应用,常常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我们学习涌吐剂,同学们都知道涌吐剂针对的病变部位主要有哪几大方面?病变的部位,一个是在咽喉,一个是在胸膈,一个是在胃脘。
涌吐剂针对的病邪,主要有几大方面,一个是痰饮,一个是毒物,一个是饮食积滞。
涌吐剂在临床中,虽然用的偏少,我们也要引起重视。
不过,我们在使用涌吐剂的时候,要考虑到涌吐的药,相对而言,作用是一般,还是比较峻猛呢?比较峻猛呢。
所以我们在应用的时候,第一个要辨清病变属性,如果是实证,我们怎样治疗?可以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虚证呢?应该兼顾到用补益的药。
再一个方面,我们在用涌吐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达到治疗目的,应该停止用药,不要巩固疗效,损伤脾胃之气。
当然,这里边还要补充一句话,你们说,在临床实际中,有没有巩固治疗效果。
那真有。
涌吐的药,它损伤脾胃之气,怎么办?应该把剂量减少,用小量缓缓地巩固治疗效果,不要损伤脾胃之气。
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急重病病,还是慢性病。
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不需要巩固治疗。
哪些病需要,哪些病用的量小一些,再一个方面,对于老年人,孕妇都要慎用。
我们在应用的时候,既要掌握适应症,又要重视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学习一个方,叫瓜蒂散。
瓜蒂散这个方,治疗的病证,那就是什么病证呢?几大方面呢?下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先学习方中的用药。
有哪些用药呢?有瓜蒂、赤小豆。
这个方,有几味药组成?应该还有一味药。
什么药?叫香豉。
香豉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什么?(淡豆豉。
)这个方,方名叫瓜蒂散。
你们说这个方是散剂还是水煮汤剂呢?你们说是什么呢?应该是水煮散剂。
这个方用的是三味药,瓜蒂、赤小豆、香豉。
这个方,可以说,从目前来看,用汤剂没有用散剂效果明显。
【经方医案】王付:口腔疱疹医案3则(同病异治)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口腔疱疹样溃烂为主的一种疾病。
根据口腔疱疹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单纯疱疹和继发性单纯疱疹,本病发生于各个年龄与人群。
【导读】根据口腔疱疹的病变证机属于阳明热盛,治当选用白虎清泻盛热;又因阳明热盛伤阳的病变证机,故与附子泻心汤合方治之。
杨某,男,9岁。
有3年口腔疱疹病史,在郑州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可仍然反复发作,近日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口腔黏膜呈片状充血,水疱呈簇状,两颊及舌下多处溃疡灼热,口水多,烦躁,大便干结,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大略弱。
辨为阳明热盛、湿热伤阳,治当清泻盛热、燥湿温阳。
给予白虎汤与附子泻心汤合方加味:石膏50g,知母20g,大黄6g,黄连6g,黄芩6g,附子5g,粳米15g,苦参10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
二诊:口腔黏膜呈片状充血减轻,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
三诊:两颊及舌下多处溃疡消退,以前方6剂。
四诊:疱疹解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腔黏膜呈片状充血、两颊及舌下多处溃疡灼热辨为热盛,再根据口水多辨为湿热,因大便干结辨为热结笪,又因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辨为热盛伤阳,以此辨为阳明热盛、湿热伤阳证,方以白虎汤清泻盛热,兼益正气;以附子泻心汤清热燥湿,兼以温阳通阳,加苦参清热燥湿。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口腔疱疹的病变证机是阳气虚弱,治以茯苓四逆汤温阳散寒;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失笑散合方治之。
杨某,女,55岁。
有多年口腔疱疹病史,且反复发作,服用抗病毒类西药,以及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口腔疱疹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口腔黏膜溃烂,水疱呈簇状,喜饮热水,食凉痛甚,口淡不渴,手足不温,心胸烦热,舌暗红边夹瘀,苔薄白,脉沉涩。
辨为寒凝瘀阻证,治当温补阳气、化瘀止痛。
给予茯苓四逆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茯苓12g,红参3g,生川乌5g,生草乌5g,炙甘草6g,干姜5g,五灵脂10g,蒲黄10g,当归15g,黄连6g。
王付教授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王付(又名王福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经方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4部,临床诊治多种疑难杂病。
经方,此指《伤寒杂病论》方剂,为张仲景所创。
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表明,经方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若能恰到好处地学好与用活经方,则其治疗效果可非同一般。
但有诸多临床工作者用经方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也有一些医者应用经方根本就没有取得任何治疗效果,并以此来贬低经方临床治疗效果。
究其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学好用活经方主治病证?怎样才能扩大经方主治范围?笔者试将肤浅认识略述于次。
01学好经方的思路与方法学好用活经方,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更应掌握思路和方法,其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对此若能有全面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即可为用活经方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以代表方为突破口学好经方应以重点代表方为突破口,由此来展开研究某一类方,对此必须做到有重点、有目标、有目的地学习与研究,并加以掌握。
学习重点代表方,如治疗表证代表方: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证,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麻黄各半汤主治太阳伤寒轻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主治太阳中风轻证;治疗表里兼证代表方: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小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桂枝人参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厚朴七物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结证相兼;又如治疗心证、肺证、肾证、脾胃证、胆证、大肠证、妇科病证等重点代表方。
研究经方只有从某一类方中探讨方药配伍关系,才能揭示方药配伍精旨,集中探讨与研究经方组方思路。
学习经方贵在学习经方组方特点、应用要点、配伍关系与方法技巧,揭示经方功用主治病证的核心与灵魂。
#医案医话#经方合方辨治顽固性口腔疾病王 付(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8)摘 要:临证运用大承气汤与清胃散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半夏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等合方辨治口腔黏膜扁平苔癣、茯苓四逆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疱疹、附子泻心汤与栀子干姜汤合方辨治顽固性牙龈炎等而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关键词:顽固性口腔疾病;经方;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 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4-0734-02D iscussion on R efract ory Ora l D isease by C las sical P rescrip tion a nd Co m bine P rescr i p tionWAN G Fu(H enan Co llege of T raditional ChineseM ed icine ,Zhengzhou 450008,H enan ,China )Abstrac t :L arge Chengqi D ecocti on and P o w de r f o r C lear i ng Away Sto m ach-H eat were comb i ned t oge t her to treat re fractory o ra l disease .P ine lli ae D ecocti on f o r Purg ing Stomach-F ire and A con iti P raepara tae D ecoc ti on for Purg i ng H eart w ere co m bi ned togethe r to treat lichen planus i n ora l cav it y mucosa .D eco cti on f o r T reati ng Y ang Exhausti on and P o w de r fo r D i ssi pati ng B l ood Stasis w ere comb i ned tog ethe r t o treat refractory he rpes of mouth .A con iti P raeparatae D ecocti on for Purg i ng H eart were co m bi ned w it h gardenia and zi ng i beris to trea t refractory G i ng iv iti s .A ll the above decoctions could treat t he d i sease effec ti ve l y .K ey word s :re frac t o ry o ra l disease ;class i ca l prescr i pti on ;cli nical app licati on 修回日期:2009-08-09作者简介:王付(1958-),男,河南济源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经方配伍及临床应用研究。
结合多年运用经方辨治顽固性口腔疾病体会,认为仅用1个经方辨治顽固性口腔疾病则有一定局限性,临证若能以经方为主而合方应用,常常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于此例举4则,以抛砖引玉。
1 大承气汤与清胃散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赵某,男,45岁,主诉有多年口腔溃疡病史,时轻时重,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口腔溃疡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上口唇两处溃疡,下口唇有三处溃疡,舌下溃疡如黄豆大,溃疡中心呈凹陷,周围红晕,表面覆有淡黄色假膜,灼热疼痛,手心发热,腹胀,大便干结3~4日1行,口苦口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辨为脾胃积热证,治当清泻积热,调理脾胃,给予大承气汤与清胃散合方加味,药用: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5g ,芒硝9g ,黄连10g ,升麻15g ,生地5g ,当归身5g ,牡丹皮8g ,石膏40g ,玄参15g 。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口腔溃疡好转,复以前方6剂。
三诊:口腔溃疡痊愈,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
四诊:诸证悉除,又以前方巩固治疗12剂。
随访1年,口腔溃疡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辨为热,再根据腹胀、大便干结辨为积热蕴结,因手心发热辨为热迫血中,以此辨为脾胃积热证。
方以大承气汤清泻积热,导热下行;以清胃散清透积热,兼以凉血散瘀消肿,加石膏以增强泻脾胃积热,玄参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2 半夏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等合方辨治口腔黏膜扁平苔癣李某,女,22岁,主诉5年前在北京等地检查,诊断为口腔黏膜扁平苔癣,服用激素类西药,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停药则又发作,也多次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舌头僵硬、麻木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口腔颊部黏膜呈灰白色条状,舌头僵硬,口腔粗糙麻木不适,舌下静脉怒张且色紫,饮食无味,口腻,大便干结,舌质红夹瘀斑,苔黄略腻,脉涩。
辨为湿热夹瘀证,治当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给予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与失笑散合方,药用:半夏12g ,黄芩10g ,红参10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黄连10g ,附子5g ,大黄6g ,大枣12枚,赤小豆35g ,当归30g ,五灵脂12g ,蒲黄12g 。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舌硬略有改善,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
三诊:口腔麻木粗糙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诸症较前明显减轻,以前方治疗6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腻、口腔黏膜呈灰白色条状辨为湿热,再根据舌头僵硬、口腔粗糙麻木不适、舌夹瘀斑、脉涩辨为瘀,因腹胀、大便干结辨为热结,以此辨为湿热夹瘀证。
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以附子泻心汤泻热通阳,以赤小豆当归散泻热理血通脉;失笑散活血化瘀。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辨治口腔黏膜扁平苔癣,一要忌食辛辣,二要保持口腔卫生,三要多食蔬菜,四要避免过于劳累,以此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 茯苓四逆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疱疹杨某,女,55岁,主诉有多年口腔疱疹病史,且反复发作,服用抗病毒类西药,以及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口腔疱疹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口腔黏膜溃烂,水疱成簇状,喜饮热水,食凉痛甚,口淡不渴,手足不温,心胸烦热,舌黯红边夹瘀,苔薄白,脉沉涩。
辨为寒凝瘀阻证,治当温补阳气,化瘀止痛,给予茯苓四逆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药用:茯苓12g,红参3g,生川乌5g,生草乌5g,炙甘草6g,干姜5g,五灵脂10g,蒲黄10g,当归15g,黄连6g。
6剂,每剂第1次将药煮沸腾后再以小火煎50m i n,第2、3次煎煮约20m in左右,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口腔疱疹好转,以前方6剂。
三诊:口腔疱疹痊愈,以前方6剂。
四诊: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喜饮热水、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舌黯红边夹瘀、苔薄白、脉沉涩辨为寒瘀,因心胸烦热辨为夹有郁热,以此辨为寒凝瘀阻证。
方修回日期:2009-08-22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0工程)))刘弼臣名医工作站项目作者简介:崔霞(1968-),女,河北人,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小儿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
以茯苓四逆汤温阳散寒,以失笑散活血化瘀,加当归活血补血,黄连兼清郁热。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4附子泻心汤与栀子干姜汤合方辨治顽固性牙龈炎马某,男,42岁,主诉近4年来几乎是天天牙痛,时轻时重,疼痛服用西药或中药得以缓解,但没有达到治疗目的,近因牙痛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牙痛因食凉食热加甚,牙龈红肿伴有轻微出血,口干不欲饮水,畏寒怕冷,舌质红,苔薄黄,脉虚弱。
辨为郁热阳虚证,治当清热泻火,兼顾阳气,给予附子泻心汤与栀子干姜汤合方加味,药用:大黄6g,黄连10g,黄芩10g,附子5g,栀子14g,干姜6g,补骨脂12g,细辛10g,红参6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牙痛明显减轻,不再怕冷,以前方6剂。
三诊:牙痛止,以前方6剂。
四诊: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牙龈红肿、舌质红、苔薄黄辨为热,再根据口干不欲饮水、畏寒怕冷辨为寒,因乏力、脉虚弱辨为夹气虚,以此辨为郁热阳虚证。
方以附子泻心汤既清热泻火又温阳散寒,以栀子干姜汤增强附子泻心汤清热温阳,加补骨脂温阳补虚,细辛温阳通络止痛,红参、炙甘草兼治病久体虚。
刘弼臣应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儿科常见病举隅崔霞1,王素梅1,吴力群1,陈自佳2,胡力军2,杨蕾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的5兰室秘藏6,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也0。
刘弼臣教授用之不仅治疗阴虚盗汗,还治疗气虚自汗及内热重而五志之火易动引起的自汗盗汗。
还用之治疗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紫癜、咽炎、哮喘等,疗效显著。
关键词:刘弼臣;当归六黄汤;儿科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4-0735-02LI U Bichen's Experience of U s ual D is eases of Ch il dhood by t h e Treat m en t of D a ngg u i L i uhuang SoupCUI X i a1,WAN G Su-m ei1,W U L i-qun1,C H EN Z i-jia2,H U L i-jun2,YAN G L ei2(1.B eij i ng Universit 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ci ne subsi d iary D ongfang H osp it al,B eij i ng100078,China;2.B eij i ng Universit 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ci ne,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 t:D anggu i L i uhuang Soup come from L ansh iM i zang w r i tten by L I D ongyuan,and recognized as effecti ve m edic i ne for the treat m ent o f night s wea t.Professor L I U B ichen cou l d trea t night s w eati ng w ith y i n asthen i a,spontaneous perspirati on,and spontaneous persp ira ti on caused by ca lor i nternus.P rofessor L I U B ichen also cou l d treat usua l diseases o f chil dhood,such as i tera-ti ve resp i rato ry i n fec ti on,anaphy l acto i d purpura,pharyng itis,ast hma and t he other d isease.Danggu iL i uhuang Soup cou l d trea t all the d i sease effecti ve l y.K ey word s:L I U B ichen;D anggu i L i uhuang Soup;paed i atrics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的5兰室秘藏6,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