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的超微结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
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对比观察摘要】目的:对比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行部分切除临床效果优于全脾切除,不仅保留了部分脾脏的正常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部分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外伤性脾破裂【中图分类号】R65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256-02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血组织,同时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医学数据表明[1],脾脏破裂已占所有腹部损伤的20%。
一旦脾脏受到外界强烈的作用力,将会引发内出血,大量的出血容易造成患者出血性休克,病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2]。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全脾切除术可缓解患者的病情,但由于全脾切除,容易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多。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部分脾切除术的应用保留了脾脏的部分功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现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3]。
本研究对比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
男18例,女17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2.15±2.04)岁。
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08±2.25)岁。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64 期2019 Vol.6 No.64169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1例报告王德进,黄国荣,叶锡高,汪海洋(德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日进行的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采用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
结果 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40 min ,术中出血量400 mL ,输入红悬2 U ,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
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具有微创的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优点【中图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4.169.01腹腔镜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创技术,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腹腔镜下脾切除(LS )技术,我院2017年11月20日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手术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刘某,女性,年龄63岁。
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年。
术前检查无腹水,肝功能ChildA 级。
术前CT 提示:肝多发囊性病变,脾大,脾脏长径:15 cm ,厚度:6 cm 。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符合手术指征。
1.2 手术措施1.2.1 设备与器械的选择腹腔镜主机系统、30°摄像镜等。
1.2.2 麻醉与体位麻醉方式为全麻。
手术体位为将患者的头抬高与身体左侧抬高,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相关手术情况做好合适的调整。
1.2.3 穿刺孔做5孔安放Trocar ,分别为:(1)脐下孔10 mm 做孔将镜头置入作为观察孔。
(2)左腋前线平脐12 mm 做孔,作为操作钳、超声刀的通道。
(3)在左锁骨中线平脐10 mm 做孔,作用同(2)。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经验及技巧(附25例报告)李柱威【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和技巧。
方法对行巨脾切除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8例手术在手助腹腔镜下进行。
进行完全腹腔镜术式的17例中,2例既往有脾动脉栓塞史,术中见脾周粘连严重,侧支血管出血较多,改行开腹手术;1例处理脾蒂时出血较多,改用手助腹腔镜术式,顺利完成手术。
在2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10例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 Endo-GIA)离断脾蒂,13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离断脾蒂。
本组7例在脾周发现副脾各1个,均行切除。
术后出现胰漏4例,脾热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对症治疗2~4周后缓解。
本组均未出现术后腹腔出血、胃肠漏等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操作复杂、难度较高,可根据情况采取手助腹腔镜及完全腹腔镜术式,术前需综合了解脾脏形态结构改变、脾周粘连情况,掌握脾蒂离断、脾周粘连剥离技巧,注意避免术中大出血及毗邻脏器损伤。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19【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巨脾;巨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作者】李柱威【作者单位】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6脾切除治疗脾外伤、门静脉高压症、血液疾病等已有400余年历史;随着腔镜技术应用不断深入,Delaitre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S)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巨脾、尤其合并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者被2008年欧洲内镜外科协会制订的临床指南列为LS的手术禁忌证[2]。
随着LS经验积累和腔镜器械的改进,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成功案例不断被报道,LS渐渐被认为是可行的微创术式[3]。
然而,由于巨脾形态及解剖结构特殊性,腹腔镜巨脾切除手术难度和风险均较高,如何提高腹腔镜巨脾切除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是手术医生关注的课题。
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们共进行25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现总结手术经验和技巧,报告如下。
第29卷 第15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 29 No.15 2019年8月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Aug . 2019收稿日期:2019-02-06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5.025文章编号: 1005-8982(2019)15-0120-03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观察王树鹏,管清春,王守乾,杨阳,刘松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二科,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对治疗脾脏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观察。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 2018年9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通过CT 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无一例中转。
术中出血10~800 ml,平均出血量为120 ml,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103.93 min,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无周围脏器损伤,术后观察无胰漏、出血、血栓形成、腹腔积液,腹腔感染、脾脏缺血性梗死等并发症,顺利出院。
患者术后14例病理回示:脾脏假性囊肿3例,脾表皮样囊肿2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2例,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2例,脾血管瘤1例,脾错构瘤1例,脾脏囊性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2例。
平均住院费用为42 267.54元,术后随访1个月~3年,未发现肿块复发,血小板数值明显升高。
结论 通过14例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患者临床预后可知,充分掌握脾部分切除手术指征及脾蒂结构分级特点,认真细致操作,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完全可以临床推广,术后预后值得肯定。
关键词: 脾疾病;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657.6文献标识码: B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对机体免疫平衡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行全脾切除术,术后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增大。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巨脾患者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巨脾患者治疗中,腹腔镜脾切除术应用价值。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巨脾患者为研究对象,n=8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甲、乙组,均为40例,前组采用传统开腹脾切除术、后组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较之甲组,乙组患者手术用时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发生率较高的是甲组(P<0.05)。
结论:在巨脾患者治疗中,腹腔镜脾切除术应用效果理想,值得研究。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巨脾;安全性;可行性脾切除术是治疗巨脾的常用方法之一,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术具有一定弊端,随着新医疗器械以及技术的出现,其治疗手段逐渐完善,腹腔镜脾切除术因其出血量少、术后能够尽早恢复等优势深受医师青睐[1]。
本文重在分析在巨脾患者治疗中,腹腔镜脾切除术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择我院收治的巨脾患者,n=80例,资料收集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均分两组,均为40例。
甲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00±1.23)岁;乙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00±1.31)岁;组间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2 方法甲组:传统开腹脾切除术。
操作者在患者左肋缘下取一“L”形切口,长度以16-25cm为宜,观察患者脾周有无粘连组织,对粘连组织进行彻底分离,依次分离患者的脾胃韧带、脾结肠以及脾肾等,处理脾蒂,取出标本,明确患者是否伴有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等,需有则采用离断术处理其贲门周围血管,放置引流管后关腹。
乙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
手术医师在患者的脐下取穿刺孔,建立气腹,设置压力,其数值以14mmHg为宜,放置10mm Trocar,将腹腔镜插入,在直视条件下,将5mm Trocar放置在患者的剑突下、左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同时需放置10mm Trocar在患者的左侧腋前线位于左肋缘下肢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