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95.60 KB
- 文档页数:9
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的异常沉积。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海马体作为大脑的重要结构之一,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海马体位于大脑内侧颞叶中,是与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部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晚期常表现出认知和记忆障碍等症状,这与海马体受损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海马体大小明显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并伴随有大量淀粉样斑块的沉积。
海马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变化主要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海马体体积减小主要是由于细胞死亡或萎缩所致,这与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有关。
神经纤维缠结是由蛋白质Tau在神经细胞内异常聚集形成,进而导致细胞的功能失调和死亡。
除此之外,海马体内大量的淀粉样斑块的沉积也对海马体的正常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探究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许多研究采用了动物模型和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在动物模型中,科学家们通过注射β-淀粉样蛋白来诱导小鼠出现海马体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病理变化。
结果显示,不仅小鼠的海马体明显受损,还出现了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人员利用活体惯性共焦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脑解剖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海马体存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常。
尽管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但目前对于这种关联的具体机制仍然不够清楚。
有学者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并且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马体作为大脑的重要结构之一,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尽管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仍然不明确,但通过对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关联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龙源期刊网
侧脑室注射STZ造模致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宏波等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以行为学和免疫组化为指标,探讨STZ在AD大鼠造模中的作用。
方法 3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
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及c-fos的表达。
结果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明显延长,c-fos表达高于正常组而NGF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侧脑室注射STZ可以引起大鼠学习记忆障碍、c-fos表达增强及NGF表达降低。
此造模方法可以作为研究AD的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STZ;学习记忆;c-fos;NGF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3-35-02。
神经疾病基因功能研究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研究对象有:1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2脑瘤、3疼痛、4精神疾病等。
本文从神经性疾病研究模型、基因转导病毒工具、以及病毒注射方式的选择等几个关键问题展开,分述如下:一、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1、阿尔茨海默病(一)前脑胆碱能系统损害模型前脑胆碱能系统损害模型是用机械的、化学的或免疫的方式损害前脑胆碱能系统,造成动物前脑胆碱能系统病变和相关的认知缺失。
(二)自然衰老认知障碍AD动物模型自然衰老认知障碍模型是用行为筛选的方式,将老年灵长类或鼠类认知能力下降较严重的个体选择出来,它们通常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脑老化的病理特征。
(三)转基因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是用实验方法将外源性App基因(野生或突变型)导入,使动物过多地表达App基因或突变产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Aβ的沉积和相关病理损害或临床症状。
(四)其它损害造成的AD动物模型慢性脑缺血痴呆模型:结扎脑供血动物,脑长期供血不足,造成认知缺失和病理损害。
2、帕金森病(一)6-羟多巴胺制备PD模型根据6-OHDA的注射部位及注射剂量不同,来造成模拟不同阶段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
(二)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动物模型常采用皮下、静脉、腹腔注射和肌肉给药。
(三)其他建立模型的方法利血平模型,去氧麻黄碱(METH)模型,3-硝基酪氨酸(3-NT)模型,鱼藤酮模型,甲基苯丙胺模型,除草剂模型,白酶抑制剂模型,基因模型,脑炎病毒感染大鼠PD模型,Fe3+模型,机械损伤模型等。
3、脑瘤(一)裸鼠成瘤模型(二)颅内接种的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三)可用甲基胆蒽等化学致癌物质埋于皮层4、疼痛疼痛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类:炎症痛,中枢神经痛,外周神经痛,癌症痛,内脏痛,都是不同的神经机制,都有不同的动物模型。
海马体研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海马体是大脑内部一个重要的区域,被广泛研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导致神经细胞逐渐损失和死亡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
本文将探讨海马体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研究所取得的相关发现。
一、阿尔茨海默病与海马体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记忆力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体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被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海马体会发生萎缩,这可能与神经元的损失和炎症反应有关。
近年来,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海马体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炎症和神经元变性是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特征,而海马体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失则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因此,进一步研究海马体的病理变化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二、帕金森病与海马体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直、震颤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虽然海马体与帕金森病主要症状之间看似无关,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马体在帕金森病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项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尽管海马体与运动功能无关,但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受损的情况,这进一步提示了海马体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海马体在形态学上也发生了改变,存在神经元丧失和突触损害的情况。
因此,尽管帕金森病与海马体的关联尚未完全明确,但对海马体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亨廷顿舞蹈病与海马体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遗传性的、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患者常表现出不自主的肌肉抽搐和精神障碍,同时也伴随认知功能的下降。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亨廷顿舞蹈病也与海马体存在一定的关联。
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的脑部影像学研究发现,海马体萎缩是其特征性的脑部变化之一。
此外,亨廷顿舞蹈病相关基因的突变也被发现与海马体神经元丧失有关,进一步强调了海马体在这种疾病中的重要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动物模型的验证和转化研究
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成为世界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些疾病的特点是神经细胞逐渐退化和功能丧失,导致患者的记忆、运动和认知等各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动物模型中的验证和转化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和猴子等。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需要考虑疾病的相似性、动物的生理特点以及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等因素。例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小鼠模型常被选择,因为它们在记忆损害和脑部病理改变等方面与人类疾病表现相似。
二、干细胞的种类和来源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但存在伦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成体干细胞则可以从成年组织中获得,如造血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等。选择合适的干细胞种类和来源是干细胞治疗动物模型研究的关键之一。
三、干细胞的移植和功能评估 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干细胞移植是验证干细胞治疗的重要步骤。移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注射和细胞载体介导等。直接注射是将干细胞直接注入患者的受损部位,而细胞载体介导则是将干细胞与支架材料等复合,再进行移植。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对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和基因表达等技术手段来评估干细胞的功能和效果。
四、转化研究的难点和前景展望 尽管在动物模型中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其在转化研究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仍然是一个难题,涉及到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疗效检测等问题。其次,干细胞的供应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干细胞治疗的前景也越来越乐观,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干细胞治疗将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动物认知行为学在AD模型中药效评价的应用[摘要]动物行为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因此能很好地反映动物脑部的结构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sse)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症最常见,也是最平常的一种类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性障碍、认知性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会有减退,并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
因此,通过八臂迷宫、旷场等动物认知行为学实验能很好地反映AD研究药物对AD模型动物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从而了解AD研究药物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AD;八臂迷宫;旷场;物体识别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认知障碍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己成为危害社会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A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在65岁以上人群中约为5%,而在85岁以上人群中约为20%。
我国目前患有AD的患者大约350~450万,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的相关性调查发现我国55岁以上AD的患病率分别为2.59%,65岁以上为4.8%。
尽管AD发病的具体诱发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知道B淀粉样蛋白及Tau蛋白异常修饰等在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被广泛公认。
但是由于国际上对AD病理靶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指导思想和治疗药物,因此,寻找更准确有效的指导思想,治疗靶点和相关药物,成为AD治疗研究重中之重。
在利用动物样品(小白鼠)来进行实验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病例研究中,主要侧重反映各种记忆能力,例如空间记忆能力的结论测试,测试方法有八臂通道迷宫实验,新物体辨别实验等,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实验活动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我们现在通过旷场实验对AD动物模型的自主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
1实验部分1.1实验动物啮齿类动物具有价格低廉、侍养简单、生存率高等特点,并且其与人类的脑部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较为相近和相似,更适于诱导模型测试的大量使用,成为AD最常用的动物测试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与物质基础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障碍、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
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AD的发生与许多生物化学事件密切相关,如淀粉样斑块的沉积、神经元丧失、神经元内核纤维缠结等。
因此,AD的研究不仅需要探究其病理学,而且还需要深入了解其物质基础。
一、病理学研究1. 淀粉样斑块的沉积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淀粉样斑块的沉积。
淀粉样斑块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组成,是一种由40-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AD患者的大脑皮层、海马体等区域中有大量的沉积。
研究表明,淀粉样斑块会引起神经元的死亡及功能异常,因此被认为是AD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对于淀粉样斑块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淀粉样斑块的沉积与清除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寻找减缓AD进展的策略。
(2)淀粉样斑块的形成过程和分子机理研究,以了解Aβ的产生、寡聚和沉积的机制。
(3)探究其他与淀粉样斑块沉积相关的分子和通路,如抗氧化通路、改善神经元活力通路等,以开发相关治疗措施。
2. 神经元丧失AD的另一个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神经元的丧失,其机制还不太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淀粉样斑块的沉积会对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造成损害,但是AD患者脑区神经元丧失的分布不均并且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AD神经元丧失的研究也是永恒的话题。
(1)目前AD神经元丧失研究的主要难点在于在患者生前难以研究,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细胞模型、动物模型或自然死亡的AD 患者的脑组织来研究该过程的分子机制。
(2)另一方面,对于治疗神经元丧失的研究主要分为寻找神经保护剂和神经应激反应治疗。
二、物质基础研究AD的病理过程不仅需要研究病变的形成,而且需要了解病变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机制。
对于AD的物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多肽的产生和代谢淀粉样斑块中心的β淀粉样蛋白来自其前体蛋白的酶水解,并且在神经细胞内和外均可生成,其中β-酰肽酶对其代谢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