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9.49 KB
- 文档页数:2
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的异常沉积。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海马体作为大脑的重要结构之一,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海马体位于大脑内侧颞叶中,是与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部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晚期常表现出认知和记忆障碍等症状,这与海马体受损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海马体大小明显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并伴随有大量淀粉样斑块的沉积。
海马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变化主要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海马体体积减小主要是由于细胞死亡或萎缩所致,这与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有关。
神经纤维缠结是由蛋白质Tau在神经细胞内异常聚集形成,进而导致细胞的功能失调和死亡。
除此之外,海马体内大量的淀粉样斑块的沉积也对海马体的正常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探究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许多研究采用了动物模型和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在动物模型中,科学家们通过注射β-淀粉样蛋白来诱导小鼠出现海马体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病理变化。
结果显示,不仅小鼠的海马体明显受损,还出现了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人员利用活体惯性共焦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脑解剖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海马体存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常。
尽管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但目前对于这种关联的具体机制仍然不够清楚。
有学者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并且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马体作为大脑的重要结构之一,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尽管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仍然不明确,但通过对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关联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海马体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华中五味子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吕建勇;拓西平;于方【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年(卷),期】2007(036)001【摘要】目的观察华中五味子酮(schisandron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大脑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华中五味子酮对AD可能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 大鼠,周龄8~12周,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D模型组和华中五味子酮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Aβ25-35(溶于无菌生理盐水,浓度10 mmol/L)的方法,建立AD的动物模型,并用华中五味子酮(溶于玉米油,浓度2 mmol/L)灌胃进行药物干预,测定各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通过化学比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CAT、GSH-Px、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长,而且其脑组织内CAT、SOD及GSH-Px活性较低,而用华中五味子酮干预的AD样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AD模型组缩短(P<0.05),而且其大脑内CAT、SOD及GSH-Px活性较AD样大鼠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五味子酮能够显著提高Aβ25-35介导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提高大脑内抗氧化酶系统(CAT、SOD、GSH-Px)活性,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总页数】3页(P27-29)【作者】吕建勇;拓西平;于方【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华中五味子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脑组织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 [J], 胡毓洪;拓西平;陈海生;杨贤兵;于方;吕建勇2.华中五味子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内NF-kB、iNOS表达的影响 [J], 于方;拓西平;吕建勇3.华中五味子酮对Alzhimer病样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CAT、GSH-Px、SOD表达的影响 [J], 吕建勇;拓西平;于方4.华中五味子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海马内IL-1β及iNOS表达的影响 [J], 贾丽艳;拓西平;朱嘉琦;周俊5.华中五味子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k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J], 于方;拓西平;吕建勇;陈海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动物模型的验证和转化研究
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成为世界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些疾病的特点是神经细胞逐渐退化和功能丧失,导致患者的记忆、运动和认知等各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动物模型中的验证和转化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和猴子等。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需要考虑疾病的相似性、动物的生理特点以及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等因素。例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小鼠模型常被选择,因为它们在记忆损害和脑部病理改变等方面与人类疾病表现相似。
二、干细胞的种类和来源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但存在伦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成体干细胞则可以从成年组织中获得,如造血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等。选择合适的干细胞种类和来源是干细胞治疗动物模型研究的关键之一。
三、干细胞的移植和功能评估 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干细胞移植是验证干细胞治疗的重要步骤。移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注射和细胞载体介导等。直接注射是将干细胞直接注入患者的受损部位,而细胞载体介导则是将干细胞与支架材料等复合,再进行移植。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对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和基因表达等技术手段来评估干细胞的功能和效果。
四、转化研究的难点和前景展望 尽管在动物模型中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其在转化研究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仍然是一个难题,涉及到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疗效检测等问题。其次,干细胞的供应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干细胞治疗的前景也越来越乐观,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干细胞治疗将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斑马鱼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满海硕;陈红利;何悦;孙雅煊;霍清;戴雪伶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年(卷),期】2024(32)5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
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言语丧失等,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斑马鱼因其在大脑结构与功能、神经传导及AD致病基因等方面与人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就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探索AD发病机制、进行AD药物评估、药物筛选等方面的优势展开综述,以期为AD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10页(P656-665)
【作者】满海硕;陈红利;何悦;孙雅煊;霍清;戴雪伶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医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33
【相关文献】
1.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补肾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斑马鱼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木蝴蝶苷A的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
和作用机制4.阿尔茨海默病斑马鱼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18・ 中国疗养医学2012年第2l卷第6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Jan.2012,V01.21,N0.6 【2】McGeown Wj,Shanks MF, ̄enneri A.Baseline semantic flu— eney scores predict CHEI response as restoration of normal brain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 Alzheimer’s Dement,2009,5(4):39. [3]吴月娥,宋成成,李婷婷,等.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 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1):100—102. [4]Courtney C,Farrell D,Gray R,et a1.Long—term donepezil treatment in 565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s disease(AD2000):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J1.Lancet,2004,363(9427): 2l05—2l】5. f 51李定国,张中红,张明,等.多奈哌齐与他克林治疗阿 尔茨海默病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 f41:216-219. 【6]Erkinjuntti T,Kurz A,Gauthier S,et a1.Efficacy of galan- tamine in probable vascula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combined with eerehrovascular disease:A randomized trial【J]. Lancet,2002,359f9314):1283—1290. [7]Shua—Haim JR,Yap C,Kretov A,et a1.172—411:Results of next-day crossover study of rivastigrnine oral capsules(Exelon) to rivastigmine patch(Exelon Patch)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A two-month clinical experience[J].Alzheimer’s Dement,2008,4(4):494. 【8】Little JT,Walsh S,Aisen PS.An upaate on huperzine A as a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8,17(2):209—215. 【9]Swaad DF,Dubelaar EJ,Scherder EJ,et a1.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Alzheimer disease:focus on neuronal reactiva- tion of metabolically impaired neurons[J].Alzheimer Dis As— SOe Disord,2003,17(Suppl 4):114-122. f l0]Thomas SJ,Grossberg GT.Memantine:a review of studie into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in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J].Clin Interv Aging,2009(4):367-377. [1 1]Bakchine S,Loft H.Memant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results of a randoraised,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6-month study[J】.J Alzheimers Dis,2007,11(4):471-479. I 12]Scow D,Ganthier S.Pharmaeotherapy of Alzheimer disease 【J].Can J Psychiatry,2007,52(10):620—629. 文章编号:1005—619X(2012)06—0518—02 【13】Qi xL,Xiu J,Shan KR,et a1.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beta—amyloid peptide(1-42)is involved in the altered corn— position of cellular membrane lipids and the decreased ex— pression of nicotinic receptors in human SH-SY5Y neurob— lastoma cells[J].Neurochem Int,2005,46(8):613—621. [14】Kurz A,Pemeczky R.Novel insi gh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 chiatry,2011,35(2):373—379. 【15】Breitner JC.NSAIDs and Alzheimer’s disease:How far to generalise from trials?[J].Lancet Neurol,2003,2(9):527. 【l6]Lim GP,Yang F,Chu T,et a1.Ibuprofen suppresses plaque pathology and inflammation in a mouse model for Alzheimer's disease[J].J Neurosci,2000,2O(15):5709—5714. [17]Tang YP,Haslam SZ,Conrad SE,et a1.Estrogen increases— brain expression of the mRNA encoding transthyretin,an amyloid beta scavenger protein[J].J Alzheimers Dis,2004,6 (4):413-420. [18]Masse I,Bordet R,Deplanque D,et a1.Lipid lowering ag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slower cognitive decline in Alzheimer‘s disease[J1.J Neurn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12): l624—1629. [19】Henderson Vw,Benke KS,Green RC,et a1.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Alzheimer s disease risk:interaction with ag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1): 103-105. 【20]Ghosh AK,Gemma S,Tang J.p-Secretase as a therapeu- tic target for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therapeutics,2008, 5f 31:399-408. 【21] Bergmans BA,De Strooper B. 一Secretases:from cell biology to therapeutic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10,9(2): 215-226. [22]Bonda DJ,Lee HP,Lee HG,et a1.Novel therapeutics for Alzheimer’s disease:an update[J】.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el,2010,13(2):235—246, [23]Rafii Ms.The pulse of drug develop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J】.Rev Recent Clin Trials,2010,5(1):57-62. (收稿日期:2012-02—24)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 肖勇闫玮娟杜红红王佳冰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266071)
【关键词1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在老年 期发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 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衰退…1,以脑 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rve fiber tangles,NFI")和细胞外老 年斑(senile plaques,SP)以及大量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神经病 理特征_2l。关于AD的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因此 研究建立可靠的AD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D及防治药物的 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AD动物模型的 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损伤模型 1.1化学损伤 1.1.1 乙酰胆碱M受体阻断剂所致的动物模型 乙酰胆 碱M受体阻断剂动物模型可造成认知障碍_3_,但对长时记 忆和海马神经元结构无明显影响 。 1.1.2兴奋性毒素所致的动物模型 兴奋性毒素所致的 动物模型模拟了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胆碱能神经系统损害 的信息,但无神经炎斑块及NFT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且神 经毒氨基酸对乙酰胆碱系统的损伤可逆转。同时应注意兴 奋性神经毒素氨基酸对非胆碱能神经元也有影响_5l。 1.1.3选择性胆碱能神经毒素所致的动物模型 1一乙基
一1一(2一羟乙基)一氯化氮丙啶(AF64A)是选择性胆碱能神经 毒素所致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大脑皮层、海马等脑区胆 碱能神经系统损害和记忆认知行为的改变,但不能形成 A B沉积、NFYs等组织病理学改变_6l。 1.1.4免疫毒素所致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 胆碱能神经元选择性损害和AD认识障碍的关系机制,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