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485上下拉电阻485上下拉电阻是一种在RS485通讯中常用的电路元件,它的作用是保证RS485总线在空闲状态下电平为高电平。
具体来说,RS485总线上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分别将数据线和控制线拉高和拉低,以便正确地传输数据信息。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485上下拉电阻的相关知识。
一、RS485通讯协议RS485是一种串行通讯协议,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电气特性、物理特性和信号传输的时间顺序。
RS485总线可以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进行通讯,并且通讯距离可以达到1200米左右,因此在工业自动化、建筑自控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485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在RS485总线上,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分别作用于数据线和控制线,用于控制总线电平的状态。
在总线上没有任何设备发送数据时,总线处于空闲状态,此时上拉电阻保持数据线为高电平,下拉电阻保持控制线为低电平。
当设备要发送数据时,它会先将数据线拉低,此时控制线和总线的状态会发生变化,然后设备开始发送数据信息。
传输完成后,数据线和控制线都将返回空闲状态,其中数据线由于上拉电阻的作用恢复为高电平,控制线由于下拉电阻的作用恢复为低电平。
三、485上下拉电阻的选型在选择485上下拉电阻时,应根据总线的工作电压、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欧姆值较小的电阻具有更好的过渡特性,可以提高总线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此外,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欧姆值应相同,以保证总线上的电平匹配和传输质量。
四、485上下拉电阻的安装在安装485上下拉电阻时,应遵循以下规则:1.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应分别连接到总线的两端,以保证整个总线的电平匹配。
2.电阻的导线宜选择优质、铜质的导线,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电阻应固定在电路板上,以防止机械振动和信号干扰对它的影响。
4.在安装过程中,应保持电阻的播放方向正确,以免出现误差和损坏的情况。
五、 485上下拉电阻在RS485通讯中的应用在RS485通讯中,485上下拉电阻是不可缺少的电路元件,它能够提高总线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保障了通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
(实用版)
目录
1.RS485 电路概述
2.RS485 电路中的上下拉电阻
3.AB 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4.上下拉电阻的选用原则
5.结束语
正文
一、RS485 电路概述
RS485 电路是一种串行通信标准,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测量等领域。
它可以实现多点通信,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远的通信距离。
在 RS485 电路中,数据传输是通过一对差分信号线完成的,即 A 线和 B 线。
二、RS485 电路中的上下拉电阻
在 RS485 电路中,为了保证 A 线和 B 线在通信过程中始终有信号传输,防止信号反射和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需要在 A 线和 B 线上添加上下拉电阻。
三、AB 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1.作用:
- 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 消除信号反射
- 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
2.连接方式:
- 在 A 线和 B 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下拉电阻
- 选择合适的电阻值以保证通信效果
四、上下拉电阻的选用原则
1.电阻值选择:
- 通常在 100Ω-1000Ω之间选择,具体值根据通信距离和通信速率确定
- 保证在低速通信时,上下拉电阻的功耗在可接受范围内
2.电阻功率选择:
- 根据通信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电阻功率,以防止电阻过热损坏
五、结束语
在 RS485 电路中,上下拉电阻起到了关键作用,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关电源“Y电容”的计算及RS485的上下拉电阻的选择开关电源中的“Y电容”是指输入电源(Vin)和地(GND)之间的电容。
它在开关电源的工作中起到滤波和隔离的作用,使得开关电源能够更好地工作。
下面将介绍Y电容的计算以及RS485的上下拉电阻的选择。
Y电容的计算:Y电容的计算方法主要受到电源需要滤波的频率范围和电容的选择范围的限制。
一般来说,大功率开关电源需要挂载的电容较大,而小功率开关电源需要挂载的电容较小。
Y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 = I/(dv/dt)其中,C为电容的大小,单位为法拉(F);I为电流的大小,单位为安培(A);dv/dt为电压变化率,单位为伏特/秒(V/s)。
RS485的上下拉电阻的选择:RS485通信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的应用,它能够实现远距离的串行通信。
在RS485通信中,为了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减少误码率,需要选择合适的上下拉电阻。
在RS485通信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范围通常在120欧姆到180欧姆之间。
在选择上拉和下拉电阻时,需要考虑通信距离、总线上的终端数和通信速率等因素。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原则如下:1.距离越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值越小,通常选取120欧姆;2.距离越长,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值越大,通常选取180欧姆;3.总线上的终端数越多,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值越小,通常选取120欧姆;4.通信速率越高,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值越小,通常选取120欧姆。
综上所述,Y电容的计算方法与RS485的上下拉电阻的选择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应用开关电源和RS485通信系统。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参数,以确保开关电源和RS485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85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485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数据传输。
在485总线中,传输线一般采用双线制,分为A线和B线。
而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则是在485总线通信中常见的电路元件。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都是一种电阻,它们的作用是控制总线上信号的电平。
在485总线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分别连接在A线和B线上,起到调整总线电平的作用。
上拉电阻是将总线电平拉高的电阻,它连接在总线A线上,并向上拉高总线电平。
上拉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大,通常为1kΩ至10kΩ。
当总线无信号时,上拉电阻会将总线电平拉高至逻辑1的电平,以保证总线处于高电平状态。
下拉电阻则是将总线电平拉低的电阻,它连接在总线B线上,并向下拉低总线电平。
下拉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小,通常为150Ω至300Ω。
当总线有数据传输时,总线会出现电平变化,下拉电阻则会将总线电平拉低至逻辑0的电平,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485总线通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保证总线电平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RS-485上拉电阻下拉电阻A:如下图的两个 Bias Resaitor 电阻就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图中,上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 的电平向低方向(地)拉;同样,图中,下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电源(正),因而叫做上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高方向(电源正)拉。
当然,许多电路中上拉下拉电阻中间的那个12k电阻是没有的或者看不到的。
我找来这个图是RS-485/RS-422总线上的,可以一下子认识上拉下拉的意思。
但许多电路只有一个上拉或下拉电阻,而且实际中,还是上拉电阻的为多。
上拉下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线路(节点)以一个固定的电平。
1 在RS-485总线中,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线路所有驱动器都释放总线时让所有节点的A-B端电压在200mV或200mV以上(不考虑极性)。
不然,如果接收器输入端A和B间的电平低于±200mV(绝对值小于200mV),接收器输出的逻辑电平将被当作所传输数据的末位而被接收起来,这样显然是极容易产生通讯错误的。
2 最容易见到的上拉电阻应当是NE555电路7脚作为输出用的时候。
实际上,它和一个三极管的C极或MOS管的D极有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是一样道理的。
它的作用就是: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关断电平时,C极或D极有一个高电平(空载时约等于电源电压);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导通电平时,C极或D极将与电源地(-)接通,因而有一个低电平。
理想的应为0V,但因为管子有导通电阻,因而有一定的电压,不同的管子可能不一样,相同的管子也可能因参数差异而小有差别,即便是真正的金属接触的电源开关,也是有接触电阻/导通压降(虽然不同电流下压降不同)的;仅仅就导通而言,对于不同系列的集成电路来说,因为应用对象不同,导通后的输出电压有不同的规定,典型是TTL电平和CMOS电平的不同。
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RS485电路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长距离串行数据传输。
在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Pull-Up和Pull-Down Resistor)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的原理、作用、选择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上下拉电阻的作用1.定义信号电平:上下拉电阻用于定义信号电平,即将信号引脚拉高或拉低到特定的电压水平。
在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通常用于定义引脚在空闲状态时的电平。
2.提供稳定参考电平:上下拉电阻通过连接到正电压或负电压源,为信号引脚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平,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3.抑制电源噪声和干扰:上下拉电阻能够起到滤波的作用,将电源噪声和干扰从信号引脚上滤除,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4.对抗线路驱动能力限制:上下拉电阻能够增加信号引脚的驱动能力,降低由于线路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信号衰减和失真。
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时,上下拉电阻对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和减小反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上下拉电阻的原理上下拉电阻实际上是将信号接到一个电压源上,使信号引脚在空闲状态时有一个稳定的电平。
当信号源未驱动信号引脚时,上下拉电阻提供的电压将使引脚保持在一个确定的状态。
1.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r):上拉电阻将信号引脚连接到正电压源上,使引脚在空闲状态下保持高电平。
上拉电阻的值通常为1kΩ到10kΩ。
2.下拉电阻(Pull-Down Resistor):下拉电阻将信号引脚连接到负电压源上,使引脚在空闲状态下保持低电平。
下拉电阻的值通常也为1kΩ到10kΩ。
三、上下拉电阻的选择在选择上下拉电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阻值:上下拉电阻的值一般选择1kΩ到10kΩ,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进行选取。
一般而言,较大的电阻值能够减小功耗,而较小的电阻值能够提高驱动能力。
2.电源电压:选择上下拉电阻的值时,需要考虑电源电压以及最大输入电流。
RS485收发的3种典型电路-重点-自动收发电路三种常用电路如下:1、基本的RS485电路上图是最基本的RS485电路,R/D为低电平时,发送禁止,接收有效,R/D 为高电平时,则发送有效,接收截止。
上拉电阻R7和下拉电阻R8,用于保证无连接的SP485R芯片处于空闲状态,提供网络失效保护,提高RS485节点与网络的可靠性,R7,R8,R9这三个电阻,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改变大小,特别是使用120欧或更小的终端电阻时,R9就不需要了,此时R7,R8使用680欧电阻。
正常情况下,一般R7=R8=4.7K,R9不要。
图中钳位于6.8V的管V4,V5,V6,都是为了保护RS485总线的,避免受外界干扰,也可以选择集成的总线保护原件。
另外图中的L1,L2,C1,C2为可选安装原件,用于提高电路的EMI性能.2、带隔离的RS485电路根本原理与基本电路的原理相似。
使用DC-DC器件可以产生1组与微处理器电路完全隔离的电源输出,用于向RS485收发器提供+5V电源。
电路中的光耦器件速率会影响RS485电路的通信速率。
上图中选用了NEC 的光耦PS2501,受其影响,该电路的通讯速率控制在19200bps下。
3、自动切换电路上图中,TX,RX引脚均需要上拉电阻,这一点特别重要。
接收:默认没有数据时,TX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RE为低电平使能,RO收数据有效,MAX485为接收态。
发送:发送数据1时,TX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DE为低电平,此时收发器处于接收状态,驱动器就变成了高阻态,也就是发送端与A\B 断开了,此时A\B之间的电压就取决于A\B的上下拉电阻了,A为高电平、B为低电平,也就成为了逻辑1了。
发送数据0时,TX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DE为高电平,驱动器使能,此时正好DI是接地的,也就是低电平,驱动器也就会驱动输出B 为1,A为0,也就是所谓的逻辑0了。
理解自收发的作用,关键是要理解RE和DE的作用,尤其是DE为0时,驱动器与A\B之间就是高阻态,也就是断开状态,而且A\B都要有上下拉电阻。
关于RS485上拉下拉电阻的说明一、上拉下拉电阻作用:接电阻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上拉和下拉、限流1. 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2. 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3.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4、为OC门提供电流那要看输出口驱动的是什么器件,如果该器件需要高电压的话,而输出口的输出电压又不够,就需要加上拉电阻。
如果有上拉电阻那它的端口在默认值为高电平你要控制它必须用低电平才能控制如三态门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或二极管正极去控制把上拉电阻的电流拉下来成为低电平。
反之,尤其用在接口电路中,为了得到确定的电平,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以保证正确的电路状态,以免发生意外,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逆变桥上下桥臂不能直通,如果它们都用同一个单片机来驱动,必须设置初始状态.防止直通!二、定义: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三、为什么要使用上下拉电阻: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如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回复"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主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个问题,并解释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和优化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RS485总线系统的基本原理。
RS485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标准,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多节点通信。
它允许多台设备在同一总线上进行双向通信。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通过总线线路传输数据。
在RS485电路中,通常使用上下拉电阻来控制总线的信号电平。
上拉电阻将信号线拉高到高电平状态(通常是逻辑1),而下拉电阻将信号线拉低到低电平状态(通常是逻辑0)。
这两个电阻是为了确保总线信号正常传输、防止干扰以及提供电流流动。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拉电阻的作用。
上拉电阻通常位于总线的发送端,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总线提供一个稳定的高电平信号。
当总线处于空闲状态时,上拉电阻将总线拉高到逻辑1,以确保总线上没有误码。
此时,总线上的其他设备检测到逻辑1,并进入接收模式。
其次,我们来看看下拉电阻的作用。
下拉电阻通常位于总线的接收端,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总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电平信号。
当总线上的某个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它会将总线拉低到逻辑0,用来传输数据。
其他设备检测到逻辑0,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下拉电阻的作用是确保总线在提供电流的同时,保持低电平状态稳定,防止信号波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如何优化上下拉电阻的数值选择。
根据RS485通信标准,通常使用120欧姆的电阻作为上拉和下拉电阻。
这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数值,可以在大多数应用中保持稳定的信号电平。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调整这些数值。
例如,当总线长度较长时,信号衰减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较小的上拉电阻,以提供更大的电流输出,增加信号强度。
类似地,当总线上连接多个设备时,可能需要选择较小的下拉电阻,以提供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在RS485电路中使用其他类型的电阻,如可变电阻。
RS485为何要加上下拉电阻RS485总线是一种常用的差分信号传输方式,RS485总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节点数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RS485总线是否需要在A 和B 两条线上加上下拉电阻,以及加多大的电阻合适。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1、RS485总线是如何工作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RS485总线的工作原理和信号特性。
根据RS -RS485标准,RS485总线是通过两条线(A 和B )来传输差分信号的,根据两条线之间的电压差来判断的当前数据位是0还是1。
RS485传输时的的数据有三种状态:1.当A 和B 之间的电压差B U -U V A AB =大于+200mV 时,RS485收发器输出的逻辑为1;2.当A 和B 之间的电压差B U -U V A AB =小于-200mV 时,RS485收发器输出逻辑为0;3.当A 和B 之间的电压差B U -U V A AB 在-200mV ~+200mV 之间时,RS485收发器可能输出高电平也可能输出低电平,是一个不确定的状态。
2、如何避免出现不确定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接收器收到的数据只能是0或1,对于不确定的状态是不能出现在RS485总线上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确定的状态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当RS485总线处于空闲状态时,也就是说,所有的RS485收发器都处于接收状态,没有任何一个收发器在驱动总线时。
此时,由于没有任何信号源在总线上产生差分电压,A 和B 两条线上的电压基本相等,也就是说,差分电压基本为0。
2.当RS485总线处于开路状态时,也就是说,某个RS485收发器与总线断开连接时。
此时,由于断开连接的收发器不再对总线产生影响,其余收发器之间的差分电压也基本为0。
3.当RS485驱动器输出不足以使A 、B 产生绝对值大于200mV 压差时,也就是说此时RS485总线信号状态已经不能反映驱动器状态,接收器也无法识别正确信号。
RS485 收发的三种常用电路
三种常用电路如下:
1、基本的RS485 电路
上图是最基本的RS485 电路,R/D 为低电平时,发送禁止,接收有效,
R/D 为高电平时,则发送有效,接收截止。
上拉电阻R7 和下拉电阻R8,用于保证无连接的SP485R 芯片处于空闲状态,提供网络失效保护,提高RS485 节点与网络的可靠性,R7,R8,R9 这三个电阻,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改变大小,特别是使用120 欧或更小的终端电阻时,R9 就不需要了,此时R7,R8 使用680 欧电阻。
正常情况下,一般R7=R8=4.7K,R9 不要。
图中钳位于6.8V 的管V4,V5,V6,都是为了保护RS485 总线的,避免
受外界干扰,也可以选择集成的总线保护原件。
另外图中的L1,L2,C1,C2 为可选安装原件,用于提高电路的EMI 性能.
2、带隔离的RS485 电路
根本原理与基本电路的原理相似。
使用DC-DC 器件可以产生1 组与微处。
关于RS485总线上下拉电阻的一个问题
“终端电阻不加思索的用120欧是很多人常犯的错”此话理解不对
注意,匹配电阻是用来消除信号反射的,针对的是频率信号,作用是构成其交流负载(所以有其它非电阻的匹配方法包括电容法),而常见双绞线在KHz-百KHz频率下的交流特性阻抗是数十欧至百欧量级,120欧电阻匹配的就是该阻抗,该阻抗并非电阻率,不能简单理解为距离的欧姆函数而是频率函数,所以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
实用中,之所以更大阻值的终端电阻在短距上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是因为信号反射的“影子”距离跟线路长度有关,这个距离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影响485接口芯片的工作了,是否消除已不再重要,所以误导了cyh。
但cyh好动脑筋能想到这一步已是难得,进一步研究一下信号的传输特性就能彻底弄清这个终端电阻的是是非非了。
关于RS485上拉下拉电阻的说明一、上拉下拉电阻作用:接电阻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上拉和下拉、限流1. 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2. 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3.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4、为OC门提供电流那要看输出口驱动的是什么器件,如果该器件需要高电压的话,而输出口的输出电压又不够,就需要加上拉电阻。
如果有上拉电阻那它的端口在默认值为高电平你要控制它必须用低电平才能控制如三态门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或二极管正极去控制把上拉电阻的电流拉下来成为低电平。
反之,尤其用在接口电路中,为了得到确定的电平,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以保证正确的电路状态,以免发生意外,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逆变桥上下桥臂不能直通,如果它们都用同一个单片机来驱动,必须设置初始状态.防止直通!二、定义: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三、为什么要使用上下拉电阻: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如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关于485总线⼲扰问题的处理,对上拉,下拉电阻的理解
近期,在项⽬中遇到了485总线⼲扰问题,问题表现如下:
1、在开发环境下,485通信完全正常,设备不掉线。
2、实际⼯作环境中,设备不断掉线,但也能不断重连上。
开发环境:普通⼯作环境
实际⼯作环境:周围具有较强的辐射⼲扰,由于辐射原因,传输出现⼲扰。
修改前电路:
1、485输出端常规的esd防护+360Ω-120Ω-360欧分压电阻链。
2、485芯⽚为SP3485,供电电压3.3V,
3、485波特率115200.
修改后电路:
1、485输出端常规的esd防护+2.2kΩ-120Ω-2.2kΩ分压电阻链。
修改原因:
1、120Ω为线上匹配阻抗,因导线较长,长度10⽶,⽆匹配电阻时,有反射⼲扰,体现为:485发送数据段后,⽴刻接收到⼀段数据,485悬空后,发送数据,有数据返回。
2、上拉下拉电阻:其作⽤为稳定A、B线上的空闲电平,芯⽚实际⼯作时,需要将A、B线上的电平抬⾼或拉低,若上拉,下拉电阻值太⼩,就会给芯⽚拉⾼,拉低输出信号线的电压增加负担。
可能会造成电压差值过低,抗⼲扰能⼒减弱。
485 ro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引言:在电路中,电阻是常见的元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限制电流的流动。
而在特定的电路中,485 ro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则更加特殊和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485 ro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一、485 ro上下拉电阻的定义485 ro上下拉电阻是指在RS485通信中使用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标准,它采用差分电平传输,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传输。
而上下拉电阻则是为了保证RS485通信的稳定性而使用的。
二、485 ro上下拉电阻的作用1. 提供稳定的电平在RS485通信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起到了提供稳定电平的作用。
上拉电阻连接到总线的A线上,下拉电阻连接到总线的B线上,它们使得总线在空闲状态时保持一个稳定的电平,从而避免了误码的产生。
2. 提高抗干扰能力485 ro上下拉电阻还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在RS485通信中,由于长距离传输和环境干扰的存在,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而产生失真。
而上下拉电阻的设置可以使信号更容易被接收器正确解码,从而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3. 实现多节点通信485 ro上下拉电阻的设置还可以实现多节点通信。
在RS485通信中,多个设备可以连接在同一条总线上进行通信。
上下拉电阻的设置使得总线在空闲状态时保持一个稳定的电平,从而使得多个设备可以共享同一条总线进行通信。
三、485 ro上下拉电阻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485 ro上下拉电阻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PLC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通过设置上下拉电阻,可以保证设备之间的稳定通信,提高生产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2. 楼宇自动化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485 ro上下拉电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实现楼宇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如安防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
通过设置上下拉电阻,可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稳定通信,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其他领域除了工业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485 ro上下拉电阻还在其他领域有广泛应用。
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回复什么是RS485电路?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它允许在相对远距离的设备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RS485电路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建筑自动化和多点数据采集等领域。
它具有多点传输、高速、抗干扰等优势。
RS485电路中的A、B线是如何连接的?在RS485电路中,A、B线是差分传输线,通过这两根线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A线是正极,B线是负极。
通常将A线和B线两个节点连接到一个差分驱动器和一个差分接收器上,这样可以实现双向数据的传输。
上拉电阻在RS485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上拉电阻是在RS485电路中常见的电阻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A、B线的电平拉高,使其处于一个确定的电平状态。
上拉电阻能够防止通信线路上的干扰信号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上拉电阻的大小如何选择?选择上拉电阻的大小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上拉电阻的阻值应该足够大,以确保A、B线的电平稳定,但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信号传输的速度变慢。
通常可以选择100欧姆到1千欧姆之间的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在RS485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下拉电阻也是在RS485电路中常见的电阻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A、B线的电平拉低,使其处于一个确定的电平状态。
下拉电阻能够提供稳定的地线连接,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
下拉电阻的大小如何选择?选择下拉电阻的大小同样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下拉电阻的阻值也应该足够大,以确保A、B线的电平稳定,同时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信号传输的速度变慢。
通常可以选择100欧姆到1千欧姆之间的下拉电阻。
如何确定上拉和下拉电阻的值?确定上拉和下拉电阻的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通信距离、传输速率、外部干扰等。
通常可以根据RS485标准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测试和调试的结果来确定电阻的值。
总结RS485电路中的上下拉电阻对于数据传输的稳定和抗干扰能力非常重要。
合适的上下拉电阻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
开关电源“Y电容”的计算及RS485的上下拉电阻的选择开关电源中的“Y电容”是为了减小开关电源输出过载时的瞬态电流冲击和嘈杂干扰而设计的。
通常情况下,选择合适的“Y电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容值、击穿电压、温度系数和尺寸。
首先,容值的选择是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容值越大,能提供的滤波效果越好。
但是容值过大会增加开关电源的体积和成本。
根据经验公式,可以按照开关电源输出电流的10%~20%选择“Y电容”的容值。
例如,如果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为2A,则“Y电容”的容值可选为0.2μF~0.4μF。
其次,击穿电压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击穿电压应大于开关电源的工作电压,以确保电容不会因电压过高而受到损坏。
通常情况下,开关电源的工作电压是稳定的,因此可以选择击穿电压稍高一些的电容。
温度系数是指电容器的容值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一般来说,电容器的温度系数应小于或等于50ppm/℃,以保持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稳定性。
另外,尺寸也需要根据开关电源的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体积越小越好,但不应过小以影响电容的性能。
关于RS485的上下拉电阻的选择,需要根据总线长度、负载电阻和传输速率来确定。
首先,总线长度对于RS485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总线长度越长,所需的上下拉电阻阻值越大。
通常,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阻值可以选择在120欧姆到240欧姆之间。
其次,负载电阻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RS485总线上,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个负载电阻。
负载电阻的阻值决定了总线上的电流和驱动能力。
一般来说,负载电阻的阻值应与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相匹配,通常为120欧姆。
最后,传输速率也会对上下拉电阻的选择产生影响。
传输速率越高,对总线的阻抗匹配要求越高。
较高的传输速率通常需要较低的上下拉电阻阻值,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根据经验公式,可以按照传输速率与带载能力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上下拉电阻阻值。
在选择RS485的上下拉电阻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缆类型、传输距离和环境条件等。
RS-485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A:如下图的两个 Bias Resaitor 电阻就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图中,上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 的电平向低方向(地)拉;同样,图中,下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电源(正),因而叫做上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高方向(电源正)拉。
当然,许多电路中上拉下拉电阻中间的那个12k电阻是没有的或者看不到的。
我找来这个图是RS-485/RS-422总线上的,可以一下子认识上拉下拉的意思。
但许多电路只有一个上拉或下拉电阻,而且实际中,还是上拉电阻的为多。
上拉下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线路(节点)以一个固定的电平。
1 在RS-485总线中,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线路所有驱动器都释放总线时让所有节点的A-B端电压在200mV或200mV以上(不考虑极性)。
不然,如果接收器输入端A和B间的电平低于±200mV(绝对值小于200mV),接收器输出的逻辑电平将被当作所传输数据的末位而被接收起来,这样显然是极容易产生通讯错误的。
2 最容易见到的上拉电阻应当是NE555电路7脚作为输出用的时候。
实际上,它和一个三极管的C极或MOS管的D极有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是一样道理的。
它的作用就是: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关断电平时,C极或D极有一个高电平(空载时约等于电源电压);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导通电平时,C极或D极将与电源地(-)接通,因而有一个低电平。
理想的应为0V,但因为管子有导通电阻,因而有一定的电压,不同的管子可能不一样,相同的管子也可能因参数差异而小有差别,即便是真正的金属接触的电源开关,也是有接触电阻/导通压降(虽然不同电流下压降不同)的;仅仅就导通而言,对于不同系列的集成电路来说,因为应用对象不同,导通后的输出电压有不同的规定,典型是TTL电平和CMOS电平的不同。
这方面超过了本问题的内容,将日志里另外处理。
3 建议:自己实验或用仿真软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