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教师的教学点点滴滴地渗透自己的目的,但必须通过学生去达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活动增加了,错误也出现了. 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犯错,从而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己突破难点,获得自信,此过程会成为学生的亮点,课堂的精彩.一、诱发错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霸占课堂,讲得太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解决问题就会浅尝辄止,更谈不上创新.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犯错”,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再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教完平方根这节内容后,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的平方根是____,___的平方根是±3. 学生很快得出■的平方根是±4,极个别同学写出4,两派立刻争论起来,只有数学课代表将手一直举着,我知道这个孩子是真正理解了本题,因此我在黑板上写下此题,孩子上来后,直接在■上画个圈,写上4,说:“■是它的表象,4才是它的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句话说完,教室里鸦雀无声,大部分同学进入思考状态,继而明白,紧跟鼓掌.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未发一言,让学生去争论,去思考. 因为这个知识点是教学的难点,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刻,部分学生有可能根本就不听,但是通过错误——争论——纠错,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明白为何出错,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二、分析错误,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教授分式方程时,如何告诉学生增根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通过类比发现新课内容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似,去分母就是要找准最简公分母. 学生跃跃欲试,我“适时”抛出一题(产生增根),要求解出方程的根并写出验证所求的值是否为方程的根的过程,学生爽快地答应. 两分钟后,有同学停笔表示写好,有同学皱眉托腮后重新计算,而后一脸茫然. 通过巡视,我收了三名同学的作业(两位验证过程中有“左边 = 2 ÷ 0 = 0”,一位未能解完整),放在展示台. 要求全体同学共同分析,判断对错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解题不完整的同学立刻指出那两人的问题及自己的困惑:0不能作分母,所以检验过程的书写是错误的,但自己不知道怎么写. 那么明明解出了方程的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大增. 这时我要求学生将求出的解倒过来一步一步进行验证,学生惊奇地发现,所求解是所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不能代入原方程,问题就在“去分母”这一步,此时增根产生的原因与概念水到渠成.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通过师生讨论分析,追本求源,巧妙地回到教学起点,把抽象的概念与错误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正确表象,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自我否定”,学生的错误就迎刃而解了.三、比较错误,发现教学的拓展点在教授函数及其图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同学们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终于喝到水啦,喝足了水,乌鸦便地飞走了.如果设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向后的时间为x,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 则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得到的答案是b,原因是他们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看到水未喝(水位保持不变)——放石子(水位上升)——喝水(水位下降)——喝不到(水位不变). 教学时由于未出现我预期的结果(选出b,d两种),但我又不想给学生一点启示,气氛突然僵住. 学生看我没反应,立刻又回头看题,一分钟后,学生作出选择d,询问选择的理由,学生的原因是通过对比:乌鸦喝过水后的水位一定要比原先的水位要高. 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将问题进一步拓展:若乌鸦在石子放入瓶后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才喝足了水飞走了.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要求学生根据上面情境画出函数图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课堂生成中错误情况有许多种,不管是哪种因素引起的错误,我们必须正视它,及时运用,巧妙地引导点拨,“化错误为精彩”,保证生成的正确方向,这样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在课堂上,我们总是追求完美,总是希望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
有时候课堂上的错误和失误却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有时,错误让我们反思和学习,有时,错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惊喜。
课堂因“错误”而美丽,这句话并不是夸张。
错误让我们反思和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或学生常常会出现错误,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探讨。
老师在讲解数学题时出现了计算错误,学生会提出疑问,甚至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通过发现错误,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同样,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犯错,也是一种宝贵的反思和学习机会。
他们可以从错误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做到“通过错误学习”。
正所谓“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通过不断的错误和反思,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错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惊喜。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错误常常会引发一阵欢笑和惊喜。
老师讲解时说错了一个笑话,学生们会笑出声来,同时也会被老师的幽默感所吸引。
又学生在课堂上犯了一个错误,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却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解题方法,这样的“错误”不仅让学生感到惊喜,也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时候,我们的错题也会成为课堂上的一个话题,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
错误并不可怕,它有时候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和惊喜。
错误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错误并不是一种负面的表现,相反,它们往往是对知识和真理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失败,只有尝试”。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总是要有失败和错误的尝试,才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纠正和修正自己的错误,最终逼近真理。
课堂上的错误并不是坏事,它们让我们更接近知识和智慧的源泉,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课堂因“错误”而美丽,这句话并不是夸张。
在课堂上,错误不仅让我们反思和学习,也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惊喜,更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让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摘要】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不可避免产生错误,许多错误被教师捕捉到、处理方法得当就会成就精彩课堂,个性化的错误被纠正过来会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主要从找错因到如何发觉有效错误资源并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入手,谈谈平时的一些积累,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轻负高质。
【关键词】科学课堂错因分析动态错误再生资源一、学生错误资源的再认识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力求完美地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事先演绎学生思维的每一个进程,目的是追求学生尽量少出错,甚至不出错。
但实际情况是,不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多么谨慎,学生还是会冷不防地出错。
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还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让课堂因差错而美丽?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课堂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教师应该不要害怕学生出错误,因为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
而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美,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在课堂上对错误资源有效利用,首先要重建错误观,去尊重学生、理解错误,营造一个真实的、相互支持的课堂,让错误有生存之地;其次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千差万别”的错误成因了然与胸,才能精心预设,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对课堂的“错误”慧眼识真金;再次有效利用这些“错误”,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获得发展。
二、寻找错因,精心预设1.日常生活经验片面性造成的错误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已经从各类自然现象中获得不少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有的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到消极作用,造成学习障碍。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一堂课上,我出示这样一题:舞蹈演员在练功时,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变大”。
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摘要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犯错以及对错误的正确认识是他们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犯错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疏漏。
因此,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可以使教学因“错误”而生出许多精彩。
关键词teacher英语课堂英语教师一、预测错误,构建有效的课堂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某些错误是教师可以预测的。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参考资料、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总结学生犯错误的规律,从而估计出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以发生哪些错误,并在学生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通过直观演示,对比辨析,儿歌、故事、漫画、课件呈现等形式将错误显示出来,进而预先控制错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高教学效率。
4b unit 2 at a party,教学人物的特征、衣着时,表示人物的特征用with(具有……的特征)。
考虑到眼睛、耳朵是复数出现的情况,我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上只有一只眼睛,长着大眼睛,用with big eye,请同学们想想,这样对吗?学生纷纷笑了,说没有人长一只眼睛的,应该是with big eyes,我及时给以肯定,讲到眼睛,马上想到人人有两只,耳朵也是,长着大耳朵是with big ears。
二、捕捉错误,构建生成的课堂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信息传输交流过程。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随时会出现错误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知识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方面的,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阐述,巧妙点化,使其成为典型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职业类的句型时,看图练说:what’s your job?i’rra teacher.what’s his job?i’m a doctor.what’s her job?i’rra driver.因为学生对what’s your…i’m…的练说已经习惯,但对what’s his/her…的意思还停留在what’s your…上,所以统统说i,m…看图练说首先要看清图意,还要理解说明和答句。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错误,认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好地防止错误呢?一、给学生提供寻找“错误资源”的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找到“错误资源”的,一些机会稍纵即逝,要想有效的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那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预设,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错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除了教师,更应该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灵动的耳朵,随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错误”,将“错误的资源”有效的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1、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引起的错误。
受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影响,他们的一些生活经验比较粗糙,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这些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错误。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一课中有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身高不可能比成人高。
随后,他振振有词地解释:“你们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比我们要高。
”显然,这位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比我高”的影响,考虑问题片面,认识发生了错误。
2、思维定势引起的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
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负性一面。
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受到负性一面的影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
例如低段学生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多”就“加”的思维定势造成解题的错误。
3、新旧知识干扰引起的错误。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
印象最深的是学习加、减、乘、除的解决问题时,学生经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错误。
如:在学习了乘法解决问题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易不懂脑筋,做后面的题基本不动脑筋的用乘法计算,造成解题思路上的错误。
二、在“错误资源”里学会分析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还可以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激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让“错误”成为课堂的亮点微子镇联校微子镇小学白雪芳内容摘要:课堂永远是个未知数。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是发生,从而让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如果我们能准确而机智地捕捉课堂中的“错误”,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并进行开发和利用,那我们就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关键词:错误创新思维正文: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每天都面对学生五花八门富有“创意”的错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往往马上责令坐下,不让陈诉理由,这样有些理由也就被忽视,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正确与否的评价。
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正的信息,看似顺利的课堂,实质上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与独特性。
如何处理才能使错误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学生发展的“财富”?能充分利用错误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激发学习的兴趣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从兴趣培开始的。
必须诱发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必是学习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之一,它并非胡编乱造而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错误巧妙的加以利用因势利导,一方面能使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乘法应用题》中有一道练习题:把一根木头锯成为5段,每锯一下需要3分钟,锯完这段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出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阶梯,不到两分钟时间,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做好了,我请一个学生汇报算法。
生:5×3=15(分)还没有等我判断全班齐声回答:对!我在脑海中思索:“学生被题目蒙骗了”。
但我还是希望有一位学生能有不同的建议,于是我说道:“认为他对的同学举手。
”除了几位没做好的同学,其余的同学都举起手。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南山路小学杨丽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抓住课堂有价值的错,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利用错误、挖掘错误、善待错误、评赏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发挥错误的价值,将使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一、正视错误,包容学生“课堂出错”。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很可能是一种模仿,可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并且真实而自然。
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要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错误出现后,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下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教学中,我们这样告诉学生:“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不管是多么简单幼稚的问题,只要你敢提出来,就是好样的!”给学生制造一张营造宽松气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险单”。
在课堂上我们有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随时争论……这张“保险单”使广大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尊重。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师生间有了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二、善待“错误”,让错误放出光彩。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内容提要】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并且善加利用,正确巧妙地引导,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错误教学资源精彩课堂传统的教学课堂应做到滴水不漏,更不容许错误的发生。
在课改的今天,当我们重新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时,不难发现,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即时发生的错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资源,处理得好,更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宽容错误,精彩学生——千树万树梨花开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宽容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一次练习中有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这是一道简单的三步应用题。
大多数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5+3×45,而有一个学生却列式为(25+45)×2×3,我把两个算式都写在黑板。
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们一致赞同,而对于第二个算式却一致反对,我微笑着,鼓励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闪光点,他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
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
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45)×2+45。
这时,大家不禁为他鼓起掌来,他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肯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很快地,又找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解法:(25+45)×3-25,25×(2+3)+(45-25)×3。
像这样的“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
”在我们听到的很多课中,老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圆满,常常会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者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把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掩盖了。
其实,“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份,而且错误还能暴露老师教学中的疏漏,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正确,可能是模仿,但错误,却可能是创新。
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该善待错误,让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去比较分析,用这些错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错误”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它特有的“精彩”之处。
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在我看来:
一、容“错”——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
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
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对待错误,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
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
可以想到,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阻住了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阻断了他迈向成功的道路。
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
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二、用“错”——为有源头活水来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是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炼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们通常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
但是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处置不当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其实,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语文的一剂良药。
因此,教学之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在《狐狸和乌鸦》教学接近尾声时,我问:“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想对故事里的狐狸和乌鸦说什么?”学生有的劝乌鸦下次不要再轻信别人的“好话”,有的指责狐狸不要再用假话骗人。
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出语惊人:“小狐狸,你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我大吃一惊,连忙追问:“为什么?”“小狐狸能动脑筋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它很聪明。
”其他学生一听,也立刻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一开始的时候乌鸦不理狐狸,但是狐狸一点也不灰心,直到把乌鸦嘴里的肉骗下来。
”“狐狸竟然能把乌鸦嘴里的肉骗下来,说明它很会说话。
”听了学生的这些回答,我知道有的学生受《狐假虎威》一课的影响很大,思维还停留在狐狸在危难中想办法求生很沉着、聪明的印象中。
虽然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每一篇课文不同的内容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
同样是写狐狸,蕴含的情感是不同的,赞扬狐狸会想办法说好话得到食物,这显然有违编者和文本的本意,与课文主旨背道而驰。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诱“错”——柳暗花明又一村
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
其实,这正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
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
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的,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
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也才是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