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0课国民大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1、读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2、整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习和探究: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直奉结成反革命联盟;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和经过;冯玉祥誓师参加北伐;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能力要求:(1)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926年春至1927年春,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岁月。
北伐战争的号角震响神州,唤醒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北伐战争的炮声响彻云霄,炸碎了中外反动派的白日梦。
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起了先锋模范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
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
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2.难点分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师: 1926年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放录音)“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是一首什么歌?生:(作各种回答)师: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国民革命歌》。
在嘹亮的歌声中,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开始了。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此目内容是掌握的重点,依据教材内容逐一掌握知识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历史意义:1.背景:(1)“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2)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政治保障。
(3)五卅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奠定了后方基地(5)迫切性: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政权,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4.战况:(1)1926年7月开始。
北伐军攻占湖南,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2)在江西,北伐军南北合击,占领南昌。
福建敌军起义。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
进驻上海,1927年初。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3)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冯玉祥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
(4)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
5.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合作,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即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3)广大北伐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此目内容考纲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内容就行了:1.原因:①国共合作的推动;②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③北伐战争的推动;④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激化了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2.工人运动:①工会组织的发展;②工人纠察队的建立,支持北伐战争;③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取得胜利。
3.农民运动:①组织农民协会;②支持北伐战争;③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政权和武装;④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⑤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此目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掌握,并且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国民革命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负责人,理解其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理解其性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图片、地图、对联、讲演辞和视频等)的观察、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历史信息和应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北伐战争得以进行的条件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局势的了解,感受列强操纵下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国民革命的必要性,进一步加深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过程中革命军人尤其是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事迹的了解,感受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认识共产党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体现出的先进性,树立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原因(即北伐战争的原因),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的胜利进军及其主要原因。
难点:结合史实综合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围绕问题设置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讲述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栏目正在播出一个系列节目——《永远的丰碑》。
有没有同学们知道,《永远的丰碑》介绍的是些什么样的人物?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老师注意到,其中有不少的优秀共产党员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有的还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是怎样创建的?北伐战争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国民大革命》,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这段历史。
二、新课教学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发生在大约80年前的中国。
那时的中国政局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政局有何特点?(课件显示图片)图1:军阀割据图图2:军阀混战图图3:农民逃亡图(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处于军阀统治下,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学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3)利用挂图、投影等直观教具形象讲解;(4)通过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自主学习基础闯关一、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完成以下知识点的梳理。
(布置学生阅读55——60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1、黄埔军校的创建(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一九二四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组别:政史组主备人:冉仁波审定人:邓易成学习目标Array1、记住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对象、主要战场。
2、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学习课时:1课时一、导预疑学1.情景创设:资料:“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到帝国主义,打到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摘自《国民革命歌》思考:由上面的材料,你可以说说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敌人是谁吗?回顾旧知识,说说清政府被推翻后,统治中国的是哪个政府?情况怎样?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勾画要点。
(预习填空、组内交流,组长检查)(1)1924年1月,国民党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任政治部主任。
军校共办6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3)为推翻的统治,实现的统一,1926年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主要对象是。
地区是主战场,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后消灭了主力(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战功赫赫)。
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同北伐军遥相呼应。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4)1927年,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民革命失败。
(5)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对象,主要战场。
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了解南京政府成立的主要实施。
2、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的背景条件和胜利原因,朋友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始终体现了其先进性和不屑的奋斗目标。
二、【课堂笔记】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的时间、地点:2、国民党一大的内容:3、国民党一大的标志性意义:二、黄埔军校的建立1、黄埔军校的地址:2、1924年5月国民党在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
3、任校长,担任党代表,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幅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三、北伐战争1、北伐的条件1、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做了政治上的准备;2、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军的成立,奠定了军事基础;3、国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2、北伐战争的目的是3、北伐战争的对象有4、产生的作用:5、北伐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6、北伐兵分三路:一路指向,一路指向,一路指向。
1.l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袁世凯B.吴佩孚C.孙传芳D.张作霖3.“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这场革命战争是()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5.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亲自担任军军校校长B.军校尤其注重军事训练C.军校注重学习美国建军经验D.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6.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与叶挺有关()A.台儿庄战役B.北伐战争C.百团大战D.三大战役。
第十课国民革命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二、能力与方法1、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2、通过本课学习,探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师】: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
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具体哪段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多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师】:从前面的学习中都知道,帝国主义列强曾经把清政府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然而请政府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袁世凯便成了他们新的代理人。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在华的利益,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使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割地赔款,长年战乱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因此要解救中国老百姓必须要消灭列强和军阀。
所谓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教案【知识点拨】1.直奉军阀结合和“三一八〞惨案①结合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②表现: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国民政府。
③“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枪杀游行请愿的爱国人士的恶性事件2.北伐战争①原因: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任务;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迅速开展,形势开展推动国民政府通过革命战争实现统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结合战线。
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国民政府。
②性质: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一一共时期,在中国一一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政府进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
③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一中国。
④北伐战争成功进军的原因:国一一共两党团结,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阔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阔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一一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⑤北伐战争的影响:北伐战争的成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为迎接北伐军进入,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北伐战争的鼓舞下,各地人民进展反帝斗争,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
、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的英租界。
【疑难解析】1.重点分析:(1)北伐战争的成功是本节的重点。
从誓师到攻占仅10个月,革命形势开展迅速,革命权利从珠江流域开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开展。
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权利,是大革命的最高潮。
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收回汉口、英租界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2.难点分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可以获得宏大成功并使国民革命运动到达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阔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一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目的1.知识要求:掌握军阀混战;冯玉祥发动政变;孙北上和孙逝世;五卅运动;革命根据地的稳固。
2.才能要求:〔1〕回忆孙的一生,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
〔2〕通过对五卅运动中各阶级的表现的分析,培养学生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才能。
〔3〕可以归纳国民革命兴起的主要表现。
3.情感目的:通过孙扶病北上,展开国民会议运动,并在最终逝世等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孙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悼、万众悲哀的场面,深切感受国人对孙先生的爱戴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孙北上是重点。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
〔2〕五卅运动是重点。
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运动中,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是是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工商学结合会。
这一组织充分表达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
它是国一一共的产物。
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
这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重性特征。
通过五卅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化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也能认识到五卅运动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所起的作用。
2.难点分析:大革命兴起时期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及其对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产生的影响是难点。
在冯玉祥政变后,北方革命形势虽有很大开展,但毕竟情况复杂,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政权后,更加剧了孙北上后革命活动的艰巨性。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北方局势仍为封建军阀所控制,他们将成为将来北伐战争的对象。
而五卅运动、港大罢工、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却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根底和坚实的前方根底。
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国一一共的实现,请大家回忆国一一共有什么意义?生:〔答复〕师:国一一共实现后,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
中国近代史(上)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第10课国民革命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对象、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条件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实现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并感受孙中山一切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的博大胸襟,以及他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现实主义眼光;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始终体现了其先进性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月地点:周恩来
在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
主力。
在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在福建战场:攻入浙江,
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
①发动者:蒋介石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