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淋巴瘤 本科内科学2学时
- 格式:ppt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4
内科学题库淋巴瘤思考题1.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霍奇金淋巴瘤特点:①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
②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常为首发表现。
③部分病人以发热或周期性发热为首发症状。
④瘙痒可为HL的唯一全身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①非霍奇金淋巴瘤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
②NHL有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多些,对各器官的侵犯较HL多见。
③常以高热或各系统症状发病,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发表现较HL少。
④除惰性淋巴瘤外,一般发展迅速。
⑤瘙痒症状少见2.CD20抗体治疗淋巴瘤的适应症:凡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均可用CD20单抗治疗3.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特点有哪些?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密切相关,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改善其病情4.简述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
霍奇金淋巴瘤分为:①淋巴细胞为主型,病变局限,预后较好;②结节硬化性,年轻人多见,诊断时多为I,II期,预后相对较差;④淋巴细胞减少型,老年人多见,诊断时多为III期,IV期,预后差。
选择题5.男性,50岁,发热,气促3周.胸片显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腹部B超显示:肝、脾肿大,血象示:WBC2.O*10^9/L,Hb82g/L,PLT65*10^9/L。
骨髓活检: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该种类型的淋巴瘤既往易误诊为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恶性组织细胞C.噬血细胞综合征D.坏死性淋巴结炎E.以上都不是(标答:B)6.女性,50岁。
因颈部淋巴结肿大,活检示:B细胞性淋巴瘤。
下列哪项是我国最常见的B细胞性淋巴瘤?A.滤泡性淋巴瘤B.套细胞淋巴瘤C.小淋巴细胞淋巴瘤D.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urkitt淋巴瘤(标答:D)7.女性,70岁。
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大3个月。
淋巴细胞活检示:滤泡性淋巴瘤。
经CHOP化疗3个疗程达部分缓解,下一步的治疗应选择?A.干扰素B.异体骨髓移植C.CD20抗体+CHOPD.放疗E.二线化疗方案(标答:C)8.男性,70岁,右上腹隐痛、消瘦1个月,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适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医学院的部署,根据第七版《内科学》, 结合当前内科理论的新进展和社会自然环境对医学生培养的新要求,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经验而编写的.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学导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熟悉和了解内科学领域新进展,为以后临床实践和临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肺炎的分类。
熟悉:肺炎的诊断程序。
了解:肺炎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节细菌性肺炎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
休克肺炎的治疗。
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绿脓杆菌肺炎、真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了解:院内外感染所致细菌性肺炎在菌种上的不同。
第三节支原体肺炎(自学)熟悉: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肺脓肿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原理和鉴别诊断。
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症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咯血的处理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第五章肺结核掌握: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了解;抗结核结核病控制策与措施。
第六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诊断好的鉴别诊断、治疗,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的检查特点、严重程度分级以及并发症。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特别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肿瘤学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方向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57.5(理论课166.5学时,见习课91学时),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肿瘤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方向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通过对肿瘤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等的重点讲解,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悉肿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树立肿瘤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第一部分肿瘤基础学第一章肿瘤流行病 6第二章肿瘤病因学与发病学 3第三章肿瘤标志物 2第四章肝癌的化学预防 2第五章肿瘤生物治疗 4第六章癌基因 2第七章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统计方法 2第八章抑癌基因 2第九章肿瘤免疫学 2第十章肿瘤与细胞凋亡 2第二部分肿瘤诊断学第一章肿瘤CT诊断总论 3第二章颅内肿瘤 3第三章鼻咽癌 1.5第四章肺肿瘤 3第五章肝脏与胆道病变 3第六章胰、肾、肾上腺病变 2第七章超声诊断总论 1第八章肝脏 1第九章胆道、脾脏、胰腺及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1 第十章妇科、腹腔肿瘤 3 第十一章肿瘤核医学总论 2 第十二章PET-CT/SPECT-C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2 第十三章临床检验基础 2 第十四章内镜治疗学 2 第十五章肿瘤病理诊断意义、内容及进展 2第三部分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一章放射肿瘤学总论 3 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基础 3 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 3 第四章脑瘤放疗 2 第五章喉癌的放射治疗 1 第六章上颌窦癌的放射治疗 1 第七章鼻咽癌放疗 3 第八章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1 第九章肺癌的放射治疗 2 第十章肝癌放疗 2 第十一章淋巴瘤放疗 2 第十二章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 第十三章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 1 第十四章转移瘤 1 第十五章大肠癌放疗 2第四部分肿瘤内科学第一章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2 第二章鼻咽癌的内科治疗 2 第三章支气管肺癌的化学治疗 3 第四章乳腺癌内科治疗 3 第五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4 第六章胃癌、大肠癌的内科治疗 2第七章淋巴瘤 3 第八章化疗毒副反应和处理 2 第九章癌痛的治疗 2 第十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3第五部分肿瘤外科学第一章上颌窦癌 2 第二章腮腺肿瘤 2 第三章舌癌 2 第四章喉癌 2 第五章甲状腺癌 2 第六章食管癌 2 第七章肺癌的外科治疗 2 第八章原发性纵隔肿瘤 2 第九章乳腺癌以及外科治疗 3 第十章肝癌及外科治疗 3 第十一章胰腺癌及外科治疗 2 第十二章胃癌及外科治疗 2 第十三章大肠癌及外科治疗 2 第十四章睾丸肿瘤 1 第十五章肾肿瘤 2 第十六章膀胱肿瘤 2 第十七章体表组织肿瘤 2第六部分妇科肿瘤学第一章卵巢恶性肿瘤 3 第二章子宫颈癌 3 第三章子宫内膜癌 3 第四章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3 第五章盆腔包块 3 第六章阴道出血 3 合计166.5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部分肿瘤基础学第一章肿瘤流行病【目的要求】一、掌握恶性肿瘤诊断方法之评价,诊治措施的风险估计,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的一些实例。
第十章淋巴瘤淋巴瘤(1ymphoma)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按组织病理学改变,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淋巴瘤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1832年Thomas Hodgkin报告了一种淋巴结肿大合并脾大的疾病,33年后wilks以Hodgkin病(HD)命名此种疾病。
1898年发现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明确了HD病理组织学特点。
HD现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
1846年Virchow从白血病中区分出一种称为淋巴瘤(1ymphoma)或淋巴肉瘤(1ymphosarcoma)的疾病,1871年Billroth又将此病称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现在将此种疾病称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全世界有淋巴瘤患者450万以上。
我国经标化后淋巴瘤的总发病率男性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
发病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82岁,以20~40岁为多见。
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1~13位。
HL仅占淋巴瘤的8%~11%,与国外占25%有显著不同。
HL 的发病率无上升,但1950~1990年全世界NHL的死亡率增加了1.5倍,可能与环境恶化、寿命的延长以及组织病理学的进步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病毒学说颇受重视。
用荧光免疫法检查HI。
患者的血清,可发现部分患者有高效价抗Epstein-Barr(EB)病毒抗体。
HL患者的淋巴结在电镜下可见EB病毒颗粒。
在20%HI。
的R-S细胞中也可找到EB病毒。
EB病毒与HL的关系极为密切。
淋巴瘤淋巴瘤(lymphoma)概述淋巴瘤与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分为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肿瘤性增生。
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全身症状。
晚期因全身组织器官受到浸润,可见到肝、脾大及各系统受浸润的临床表现,最后可出现恶病质。
(一)临床分期和分组Ann Arbor临床分期方案现主要用于HD,NHL也参照使用。
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1)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累(1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ⅡE)。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伴脾累及(Ⅲ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Ⅲ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
Ⅳ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Ⅳ期。
各期按全身症状有无分为A、B两组。
无症状者为A,有症状者为B。
全身症状包括三个方面:①发热38℃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②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③盗汗,即入睡后出汗。
组织学分型(很重要考点考生要理解)。
(二)临床表现1.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
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并可有相应组织器官的压迫症状。
另有一些HD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
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漫,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
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同期性发热多见于1/6病人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
全身瘙痒可为HD的惟一全身症状。
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这是HD特有的,但并不是每一个HD患者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