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义位组合和语文教学探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71 KB
- 文档页数:1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同位结构全面的探讨,并结合对占代汉语以及英语、俄语的语言事实的考察,得出的基本结论有两点,归结如F:(1)同位结构是介T-定中结构和并列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既有一定的修饰f生义有一定的并立性。
同位结构范畴成员既以共有属性相联系,又以家族相似方式j|ij}系。
(2)通过对同位结构,特别是名名式同位结构的共时、历时和对比的考察,并联系汉语中其它的研究成果,我“J认为汉语是—种语用敏感型语言。
这两个基本结论并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汉语是—种语用敏感型语言,这是找”J在对同他结构的考察中得到启示,并进—步论证的。
这个结论反过来,又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现代汉语韵同位结构。
A陷TR^cTBasedOllthecomprehensivestLKIyofmodernchineseappositivestructureandinoorporatedwithinvestiEationtotheIinEaisticfactofancientchinese.modernEnglishandmodernRussian.twocoreIusiol3aredrawasthefo|Iowlng:(1)Appositiol3isastructure衲ichllesbe43精=ensubordinatiORandcoordinatioll.thereIatiORshiPbetweenitso∞p科1entsarenotORlysubordinate.butaIsocnordineteMembersofappositIoRcategoryareinter—reIatedwitheachotherduetoramilYresenbIariesaswe|lassimilarities.(2)ThrouehthesynchroRic.diachronicandcomparativestudiesofapposition.especiaIlythe”NP+NP”appositionstructure.referringtootherachievementinChineseresearchweconcIudethatChineseisapra唇netica||ysellsitivelanguage.TheabovetwoconcIusionareinter—reIatedtheinferencethetChil3eseisapragmaticaIIYsensitiveIanguageisareveIationexposedinourresearchofapposition.andistestifiedinfur廿耕studies.ThecolicIusiOR,converseIy.heIPuswithourovera|lcomprehensiORofChinaseappositiOR.o—U—k三刖吾同位组构是就动态而言的,其结果是生成同位结构。
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语文教学论方向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2、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3、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4、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可选子题)8、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论语文自主学习14、语文批判与语文教育的进展15、语文素养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可选子题)20、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进展28、进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进展观36、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二、文艺学方向1.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2、论创XX的艺术观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3、对艺术观赏者的再制造问题的探讨4、论新写实小说之“新”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6、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7、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8、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D?D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9、“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10、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11、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12、日常生活与审美13、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14、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15、艺术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16、文学生产特征论17、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18、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19、从文艺观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20、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21、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22、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23、试论90年代以来的ZG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24、“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25、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26、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27、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28、“韩风”何以西来??D?D从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双重维度看ZG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接受29、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D?D兼论“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之说的意义及其限度30、艺术积存与生活积存关系谈31、有意积存与无意积存及其意义?D?D艺术积存两面观32、文学阅读中的接受与制造33、文学创作中的主体间性问题34、文学阅读中的主体间性问题35、艺术真实与艺术倾向关系论36、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37、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价值取向的实现及其条件38、现实性的矛盾与历史性的悖论?D?D对当代文学生产活动的文学性与市场性对立统一关系的探讨39、XX络文学审美特征论40、在文学与非文学的接壤处呈现?D?DXX络文学作品生成论41、文学的泛化与泛化的文学?D?DXX络艺术面面观42、XX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D?D对XX络文化的一种探讨43、从《英雄》到《十面埋伏》?D?D对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一种探讨44、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45、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学意味问题46、对一种非文学对象的文学探讨?D?D以《实话实说》一类的电视节目为例47、中学的文学教育与小学的文学教育异同论48、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三、古代汉语方向(一)文字理论与中小学识字正字教学1、中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
汉语语言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灿烂文化中起着支撑的作用。
尽管社会的诸多领域并不是建立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然而,其需要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和汉语言文学息息相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语言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语言学论文范文一:高职选修课汉语言文学论文一、高职汉语言文学选修课建设探索根据前文所述,依照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知识面更加全面。
所以对培养汉语言文学教师的课程选材、内容等要求更高。
(一)“三维”课程目标须质性提升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目标都有区别,不同的体系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所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也应当按照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革新。
所以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标也应当随之改变。
比如,为了达到现阶段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文学功底等要求,教学专业需要将“三维”课程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新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三维目标”不能有所偏颇;另外,要落实汉语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言素养,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具有“三维目标”素养的汉语言教师。
首先,应当努力提升教师的文学素质与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统一。
在其课程中,中学的汉语言阅读量相对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清晰学生文学的思维,从而在知识面与自学能力方面上一个台阶。
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达到“三维”课程目标。
然而,“三维目标”应体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各科教学中,只是不同学科中“三维目标”所体现的比例和层次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目标是一个方向性指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全面地把握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结构需匹配汉语言教师专业素养汉语言的新课程在内容与架构等方面第一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和模块课程,甚至在高中有相关的选修课。
汉语教学论文有关汉语教学的论文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名量词的分类问题摘要:汉语名量词的分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各家观点并不统一。
我们从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形态变化、组合能力等方面出发,讨论“个体量词”同“集体量词”“临时量词”的划分问题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汉语史名量词分类汉语名量词的分类问题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语言教学中都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每个量词准确归类是很困难的。
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界定和性质分析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对各类量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形式变化、组合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本文就量词中纠葛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涉及到“个体量词”同“集体量词”“临时量词”的划分问题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与“个体量词”的分合问题。
一、“个体量词”与“集体量词”的划分“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是紧密相关的两类量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并不容易,有的学者因为难以将二者截然分开于是就笼统地称其为“天然单位”。
在具体描写中,也有学者将两类量词合在一起讨论。
如王绍新(1992)在研究唐代量词的时候就设立了“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一节,其中的例句并不区分集体量词和个体量词,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二者难以区分。
我们从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形态变化、组合能力等方面作了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制成“各类量词特征对照表”,以供参看。
“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相同之处在于:都不限制数词的使用;都不能插入“的”;都可以带“可数名词”。
不同点在于:“个体量词”本身不表量(指不含有数的概念)而“集体量词”本身表量。
如“一个杯子”“一对杯子”“一套杯子”,“个”不表量,“对”表两个,是确定的量,“套”表多个,是不确定的量。
因为个体量词不表量,故可省略,“一个杯子”=“一杯子”,“集体量词”本身表量,故不能省略,省略后意思就变了,“一对杯子”≠“一杯子”,“一套杯子”≠“一杯子”。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教学衔接研究蔡旭【摘要】There are many duplicate contents in "Modern Chinese" and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which lead to students' interest declinein learning,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not ideal.For this situation,the convergence of "Modern Chinese" and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is explored and tried,and three areas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curriculum,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现代汉语课程与语言学概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状况,应当对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探索,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三方面提出改进的策略。
【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衔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者】蔡旭【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是中文专业最基本的语言类课程。
这两门课程当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就这两门课程本身,理应有所区别,而分别成为独立的课程。
从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现状来看,这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篇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不仅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多语并行的时代,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因此,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理念1. 多元文化交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首要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多元文化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同时,应鼓励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提高其语言实践能力。
2. 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
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全面发展汉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汉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1.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常用模式。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践活动,如语言交流、文化体验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多元文化交流、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分层、实践式等教学模式。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
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
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
最近几年,在我国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但研究的范围比拟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
义素分析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
本文试图结合语境,谈谈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
“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
“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详细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
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
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进步学生的认识才能、思想道德程度和审美才能。
而“语言是文学的根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
〞“要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拟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务实效〞。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
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
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
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
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运用汉字音形义关系教好汉字[论文]————————————————————————————————作者:————————————————————————————————日期:运用汉字音形义关系教好汉字运用汉字音形义关系教好汉字杨淑珍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音形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汉字时,要遵循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
不仅要教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帮助学生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到读音而析形晓义,见形而知音解义,知义而辨音认形。
一、运用字音教汉字1.读音析形,写对易错字。
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读音析形。
学生只要记住声旁的写法就能写对带有这个声旁的字,避免写错字。
比如带有的字,学生容易写成“圣”,我教学生书写第一个带有的字“经”时,特别强调这一声旁的写法,学生牢记以后,写到“颈、劲、茎、径、泾、胫、痉”等字时,就会根据这些字的读音联想到的正确写法,而避免写错。
再如学生写“卷、券”等字的上半部分(juan)容易写错,教写“卷”时,我重点分析了这个声旁的写法,后来写“券、眷、拳”等字时,指导学生根据读音判断它们都是带这一声旁的,就不会把上半部分写错了。
2.读音晓义,理解古词义。
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通假字,对于这些字的意思不大理解,这时候,假借字的读音可以帮上一点忙。
比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如果读成“jian”,学生就很难理解它的意思,如果读成“xian”,讲清它通“现”,意思是“露出,出现”,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
再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说”读“yue”,学生一读就能知道是“愉悦,快乐”的意思。
在古诗词中,两个单音节词连在一起的现象比较多,其语言形式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读正确,否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衣裳”“妻子”不能读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一样的轻声。
在古代,“衣裳”有“上衣下裳”之意,“妻子”分指“妻子”和“子女”,所以“裳”和“子”在这里分别读作“chang”和“zi”。
从组合特征看现代汉语名词词义单位划分*王惠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chswh@.sg提要:本文从词义组合分析的角度对汉语名词的词义单位划分原则作了深入探讨,指出词义差别在词的组合特征中会得到体现,不同词义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布空间,可以成为确立词义单位的重要根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词典义项划分的科学性、客观性,而且也可以对目前争议较多的三类名词义项划分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词义单位名词义项组合特征现代汉语A Study of Noun Sense in Mandarin Chinese based on Syntagmatic AnalysisWang, Hui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some principles about how to set up a new sense with the help of syntagmatic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 new lexical meaning would be regarded as a sense only i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semantic features and the prime meaning’s manifests at the syntax and/or collocation levels. Afterwards, the author giv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ree vexed questions of Chinese noun meaning in terms of the influence of distribution.Key words:Noun Sense,Lexical Semantic, Syntagmatic Analysis, Mandarin Chinese1.前言词义单位的划分与确立长期以来一直是词义研究和词典编纂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词典义项的归并。
语义场中的义位结构作者:郑童哲恒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5期摘要:以《汉语语义学》、《实用汉语语义学》、《词汇语义学》为对比和分析对象,探究了语义场中义位的结构关系划分在不同著作中的异同点,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语义场义位结构一、引言语义场的概念有广狭之分,我们多采用广义概念:以共性义位或义素为核心形成的相互制约的具有相对封闭域的词或义位的集合,即一组在语义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词项构成的聚合体叫做语义场,这个聚合体所概括的语义范围叫做这个语义场的场域。
每一个语义场中的义位都以共性语义特征相聚合,以个性语义特征相区别,它们组成一个词汇的网络,同一个网络中的词因为词语系统的庞大又相互组成具有多样性的语义关系和义位结构,陆善采在《实用汉语语义学》中总结出4种义位结构关系;贾彦德在《汉语语义学》中提到“至少有5种关系”;张志毅和张庆云则在《词汇语义学》中列出了10种义位结构关系。
下面我将对上述提到的各种划分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语义场中的义位结构1.同义结构陆善采指出,由于同一个语义场中的词都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的义素,故他们之间往往是同义关系;而张志毅等则认为义位同义的基础是系统同一,基义相同或大部分相同,不一定要是传统训诂学上的“同训”。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尔雅》的训释,陆善采把《尔雅》的训释当成支撑观点的材料。
而张志毅等则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古人构建的同义关系。
贾彦德对于这一关系的描述与其他两位略有差别,他提出“重合关系”,即两个或更多的义位相同。
就在语义上存在重合关系,并举出了“等义词”的例子;而在同义词中,各个义位的基本义相同、不同的只是附加义的义场,它们的基本义也是重合关系。
对于陆善采和张志毅等的不同观点,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以机械的“同义”来限定语义场中的同义关系。
语义场本就是以共性义位或义素为核心而组合成的集合。
所以义位同义在语义场中无疑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不能以《尔雅》中的训释来做我们观点的支撑,首先,训诂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追求的是绝对的等义而不是同义,这不符合我们的语言实际,如果把基义和陪义等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的话,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的;其次,如果按照古人构建的标准,同义结构的范围会被限制。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卢建英汉字的字义及字形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文字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乃至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汉字的字义角度方面看,结合语文教学从形同音同和形同音异两个角度说明汉字字义的不同。
从汉字的字形体方面看,首先从古今字角度,结合现今语文教学提及到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其次,从繁简字角度的发展过程谈到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字义;字形;字体1汉字的字义方面从汉文字的字义方面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经常犯的错误是遇到同样的汉字却误解或者翻译错的意思,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笑话,汉文字字义的不同,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同一个汉文字产生不同的意思,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见到的,例如:他好高啊。
这里的高有多几层面的意思,1.他本身的身高就高,说的是他的身体的体型,身体的素质。
2.考试成绩单下来了,同学们都看成绩单,发出惊讶声,指的是那个男生他的学习成绩好高啊。
所以我们看事情,分析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字义的不同有两种情况,它们的共同点是字形上为相同的字,而不同的是它们有时发音相同,有时发音不同。
(1)形同音异的字。
在语文教学中,如相同的字而发音不同,如我们所了解到的“长宽”和“长大”,这个“长宽”的“长”字读“cháng”,而“长高”的“长”读“zhǎng”。
所以它们在空间位置上表示的意义就不相同了。
(2)形同音同的字。
在语文教学中,容易在字义方面产生错误的原因,还有形同音同的字,而却产生了不同的意思,这类字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加以重视。
①这类字在文字初创时产生,后人为了表示其它的意义,借用它原有的字和读音去表示另一层意义。
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了解到的“波浪”和“浪费”,都是带有“浪”字,它们读出来的声音都为“làng”,而产生的意义不相同,“波浪”的“浪”代表浪花的意思,而“浪费”的“浪”代表浪费,不节约的意思。
②有一些字借用原来的字,去表示新的意思,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类字原有的意思消失了,只存留下后来新的意思。
论音形义融合下的汉字教学作者:丁亮亮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年第12期[摘要]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即音、形、义融合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运用多种方式系统地开展识字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汉字教学;音形义;融合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但长期以来,低年级的汉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将汉字当作简单的符号来教学,让学生一笔一画地死记硬背;二是汉字讲解违背科学原理,汉字知识讲述得不够准确。
这些简单粗暴的识字方法忽视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丢失了汉字的文化情感,让汉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教师应该学习汉字有关的知识,充分挖掘汉字的构字原理,把握汉字与儿童认知之间的关联,实现科学的汉字教学。
一、图文对照,从一个字走向一幅画面汉字具有典型的图文特点,教师要发挥汉字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给生字配上一幅甚至一组画,让静止的文字鲜活起来,使“图”与“文”巧妙地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
如“月”字是一弯皎洁明亮的新月,“山”字好似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图画与文字,使其感受汉字从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演变成一个个方块字的过程。
图文对照能让学生的汉字识记过程变成一个有意义、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字形之美、之趣、之妙。
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中“串”字的教学:师:听说青蛙要写诗,池塘里的小伙伴都赶来帮忙了。
瞧,谁来了?(出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谁来喊喊他们的名字?生: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师:“一串水珠”,你读得真标准。
这里有什么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生1:“串”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生2:“串”是前鼻音。
师:是的,我们一起读,把“串”读准。
师:瞧,荷叶上的水珠,他们挨个排在了一起,我们用一根线把他们穿了起来,这就是“一串水珠”。
汉语义位组合和语文教学探讨论文当前,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存在很多疑惑,尤其是在词语的使用、词义的理解上,比如“胜利凯旋”、“凯旋而归”的表述是否可行?“骄傲”之类的词为什么有两个相反的意义?“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还是天气炎热?等等,这些貌似无关的问题其实都与义位组合有关,具体涉及到义位组合的类型、义位组合后的变异、义位组合的理据重构等问题。
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及中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信息处理、辞书编纂等应用的驱动,义位组合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义位组合是现代语言学、词汇语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词语搭配为表层现象,深层为义位的组合。
“语义组合的微观世界是义位组合。
义位组合包括:A.义位内部组合,即素义之间的组合;B.义位外部组合,即义位之间的组合。
”[1](P172)本文探讨的对象,既包括A类组合(表现为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也包括B类组合(表现为词与词组合成词组)。
围绕上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疑惑,我们简要探讨义位组合的类型、组合的变异和组合的理据重构问题。
(一)义位组合的类型义位的组合,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组合单位共性义素的显隐,可分为必需组合(如:空心球)和非必需组合(如:圆球);按照组合理据的有无,可分为有理据组合(如:喝水)和无理据组合(如:喝西北风);按照组合的频率,可分为中心类组合和边缘类组合;按照组合的自由度,可分为开放组合(或称为自由组合、非强制组合,如“往东走、去南面”)和封闭组合(或称为黏着组合、强制组合,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可更改为“福如北海,寿比南山”或“福如东海,寿比西山”);按照组合语义是否重复、叠加,可分为一般组合(如:凯旋)和羡余组合(如:胜利凯旋、凯旋而归);按照是否有超越现实的修辞方法的介入,可分为通常类型组合(如:特别忙、使劲钻)和超常类型组合(如:忙得脚打后脑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按照组合单位数量的多寡,可分为简单的二项组合和复杂的多项组合等类型。
有的中学语文教师指出,“凯”指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已经包含“胜利”的意思,因此“胜利凯旋”搭配属于冗余、重复;“旋”指返回和归来,“凯旋而归”也属于冗余、重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已有众多学者从语义、语法、语用、语音和协、语言规范化等多角度探讨过此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以这样表述的。
“必须将逻辑上的繁冗与必要的语义重复加以区别”,“出于语义上的强调、修辞表达或造成语音和谐的需要,语义上的重复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2]。
“胜利凯旋”、“凯旋而归”是语言羡余性的一种体现,羡余在汉语的词语、成语、词组等单位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羡余性与模糊性、生成性被学界认为是语言的三大本质特征。
例如,“然”有代词用法,表示“如此、这样”的意义,但“虽然这样、既然这样、既然如此”的表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奇异。
另外,还有“伴侣、榜样、安装、奔跑、美丽、互相、各行各业、东奔西走、门当户对、十全十美、全心全意、赠送、白白虚度、重复再版、平民百姓、极其惨重、不必要的浪费、未开垦的处女地”等,语言中存在很多的羡余组合。
从义位组合角度来看,“胜利凯旋”、“凯旋而归”之类属羡余组合。
义位组合的同素规则要求组合的各义位至少含有一个共同的义素,没有共同义素则义位无法组合,共同义素的数量越多,羡余度越高。
义素是是对义位进行切分所得到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是义位的组成成分。
“在同素规则中,显现出义素组合的羡余现象,因此形成了‘信息牢靠度’,使得这类组合紧密、较普遍,处于强势状态。
”(二)义位组合的变异义位在进入组合后会发生同化、异化、褒化、贬化、广化、狭化、强化、弱化等多种变异。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合并不是单纯数量的变化,而是一种质变。
“语义被置于言语的动态组合系列中时,其义素的交际结构较之在语言的静态聚合系统中,可能发生变异”[3](P3)。
“骄傲”既有“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意义,同时也有“自豪”的意义,这两个意义是相反相对的。
前者如“骄傲自满、骄傲使人落后”,后者如“我们都以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骄傲”这种同一个词含有两个相反的意义的现象,我们称为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
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这类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不少。
比如“传统”在“传统工艺”中指“长久相传的、具有特点的”,含有肯定的意义;在“传统观念”中指“指陈旧的、过时的”,含有否定的意义。
前者还有“传统剧目、传统节目、传统友谊”等;后者还有“传统观点、传统习惯、传统道德”等。
“斗”在“斗胆、斗印、斗碗、斗大的字”等组合中异化含有“大”义,在“斗室、斗舍、斗城、斗门、斗船”等组合中异化含有“小”义。
“下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4](P1412)中有两个相反的意义:“?指出操:我们上午~,下午上课。
?指收操:他刚~回来,跑得满头大汗。
”“下”在“下课、下班、下岗、下工、下学”等组合中表示“结束”义,与“上课、上班、上岗、上工、上学”中表示“开始”义对应整齐。
但在“下+操”组合中,“下”既表示“收、结束”义,又表示“出、开始”义,并且同时存在于普通话系统中。
“下船”在《现汉》(第7版)中也有两个意义“?从船上到岸上;上岸。
?〈方〉从岸上到船上;登船。
”[4](P1412)“下+船”在普通话系统中表示“下船上岸”义,在方言系统中还可表示“登船”义。
还有古汉语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残留。
学生在学习《劝学》后知道了“劝学”中的“劝”当“劝勉、鼓励”讲,而“劝架”指“劝人停止争吵、打架”,意义相反相对。
前者的用法还有“劝勉、劝善惩恶、劝善黜恶”等组合,后者有“劝说、劝告、劝阻、劝止、苦劝、相劝、规劝”等组合。
“去”在“去国、去职、去任、去世”等组合中表示离开,在“去处、去路、去石家庄、去老家”等组合中表示前往。
“攘”在“攘夺政权、攘人之美”等组合中表示夺取、得到,动作方向向内,在“攘除奸邪、攘外安内”中表示排除、排斥,动作方向向外。
在现代汉语中,“劝”、“去”和“攘”的前一个意义和后一个意义表现出常用和罕用的不平衡性。
我们详细阐述了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现象在词典中的存在形式,从语义的角度将对立异化分为情态对立、两极对立、方向对立、结果对立四种类型,发现该现象具有渐进性与层次性、不平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流淌性等特点,并且从认知语义学凸显和视角的角度对该语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5]。
(三)义位组合的理据重构词语自产生后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词语的意义可能会发生转移、转类、扩大、缩小、贬降、扬升等变化,或者构词的理据发生变化,形成同形“异解另构”的新词。
所谓“异解另构”,李运富先生指出:“许多成语产生的新用法并非原有词义引申的结果,而是属于原词形的重新造词,即有意无意地对原词形作出不同于原词的理解从而构造出另一个新词,我们把这种构词现象称为‘异解另构’。
”[6]这种“异解另构”现象,有的只是单纯的语素义的改变,而导致整个组合体意义的变化;有的在语素义改变的同时,语义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如“奇文共赏”和“七月流火”。
“奇文共赏”理解的关键在于“奇”,语素“奇”有“新奇的、令人难测的、奇特的”等多个意义。
“奇义相与析”,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含褒义。
现在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含贬义。
例如,李杭《不容随意篡改历史》:“《读史六记》违背常识,颠倒时代,把战国时期的人和事当做春秋时期的史识,并以此为基础宏论滔滔,大加发挥评判,真可谓奇文共赏,贻笑大方了。
”“奇”的意义从“新奇的、罕见的”好文章,转为“奇特的、荒谬的”差文章,导致组合体“奇文共赏”产生了两个相反的意义。
权威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奇文共赏”中同时收录进这两个意义,“奇文”也同时收录了“新奇的文章”和“奇特的文字(有时含贬义)”两个意义[4](P1024)。
“七月流火”源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又名大火。
每年农历六月大火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开始偏西下沉,暑热减退,故称“流火”。
因此,本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现在,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4](P1020),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从义位组合的同素规则来看,“七月”的炎热与“火”的火热二者协调一致,这是产生新的理解、新的组合义的前提条件。
并且,“‘重新理解’的动因是省力原则,人们面对一个语言形式时,总是优先从当前常用义、无标记的常用格式去理解它。
”[7]“火”表示星座名的意义较为陌生,表示“火热”的意义较为常见,因此理解为天气炎热顺理成章。
《现汉》第6版未收“七月流火”,第7版收录了“七月流火”,并同时列出“天气转凉”和“天气炎热”两个意义。
汉语义位组合的研究不仅可以释疑解惑,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同义词辨析的能力,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词义的细微处,关注特殊的词义现象,深化对汉语词汇语义的理解,增强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甚至为语文辞书的修订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提高同义词辨析的精度同义词辨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就是归纳、概括词语在使用该意义时经常与哪些词语组合,语言学称这种方法为语言结构分析法。
“语言结构分析法是指在大量搜集用例的基础上,对比各同义词分布的语言结构、语言环境,归纳其经常性的搭配对象、语法特点等的方法”[8]。
我们以“创立、建立、树立”和“吹捧、吹嘘”两组同义词为例。
“创立、建立、树立”都是指造成新的事物,对比它们经常性的组合对象可以发现差异所在。
“创立”指创造性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一般用于褒义。
搭配对象常是抽象的、重大的,如国家、政权、学说、体系、事业、功勋等,也可以搭配组织、单位等。
如匡亚明《孔子评传》:“他创立了统一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学说。
”魏巍《写在凯歌声里》:“你们一定可以克服新的困难,创立新的功勋!”“建立”泛指造成新的事物。
搭配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重大的(同“创立”),也可以是友谊、联系、威信等,如陈伯吹《飞虎队与野猪队》:“咱们在生产劳动竞赛中建立了友谊。
”也可以是具体的厂矿、电站、高炉、基地等,如冰心《一衣带水寄东邻》:“在这值得纪念的山头,建立起这座丰碑。
”“树立”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
搭配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除了思想、信心、威信等之外,还有风格、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等,多用于褒义,如巴金《一个侦察员的故事》:“你们不是也给我们侦察部队树立了一面旗帜吗?”也可用于贬义,如姚雪垠《李自成》:“(李自成说,如背离了起义的宗旨,就)给各地造反的人们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①(二)促使学生关注词义的细微处义位组合的研究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词义的细微处,关注特殊的词义现象,深化中学生和留学生对汉语词汇语义的理解,增强他们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