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第二章 岩体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56
01、什么是岩石、矿物。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一般认为它是均质的和连续的。
矿物: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岩体:岩块+结构面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他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受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地质构造行迹结构面: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它是在地质发展历史中,尤其是在地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
结构体:被结构面分割而形成的岩块,四周均被结构面所包围,这种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切割而形成的单元体成为结构体。
02、岩石的成因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03、不连续面:包括岩性不连续性和结构不连续性。
岩性不连续性:指岩体内岩石性质沿一些界面发生突变;结构不连续性:指岩体中一系列宏观分离面,如断层、节理、劈理等。
包括节理、裂隙、孔隙、断面、孔洞、层面。
04、岩体的力学特征不连续性、各项异性、不均匀性、赋存地质因子的特性05、岩石与岩体的区别岩石是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它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受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不整合、褶皱、断层、层里、节理、劈理等不连续面。
岩体=岩块+结构面。
岩石和岩体的重要区别就是岩体包含若干连续面,岩体的强度远低于岩石强度。
06、岩石的密度指标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重力密度、颗粒密度07、岩石的含水性质含水率w: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重量Ww与岩石烘干重量Ws的百分比。
w=WW / Ws ×100%吸水率Wa: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Ww与岩样干重量Ws的百分率。
wa=WW / Ws=(Wo-Ws)/ Ws ×100%08、岩石的渗透性、膨胀性渗透性:岩石在一定水力梯度作用下,岩石的孔隙和裂隙透过水的能力。
《岩体力学》pdf
《岩体力学》是一本关于岩石力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书籍。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各种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和流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学科,也是石油工程、矿山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书详细介绍了岩石的基本性质、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岩石的破坏和流动规律、岩石的热力学性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岩石力学在石油工程、矿山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丰富的实例说明。
它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科学、石油工程、矿山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岩体力学》是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岩石力学专著,对于学习和理解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型物体。
岩石有其自身的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性质、结构、构造等的存在和变化,都会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影响。
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
它位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之中,是在各种宏观地质界面(断层、节理、破碎带、接触带、片理等)分割下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Ⅰ阶段(o-a段):裂纹压密阶段。
随着裂纹闭合,岩石刚度增大,曲线上凹。
岩石的初始模量反映了张开裂纹的闭合刚度。
Ⅱ阶段(a-b段):岩石线性变形阶段。
曲线呈直线,但加卸载曲线不重合。
除岩石弹性变形外,存在闭合裂纹的滑动。
Ⅲ阶段(b-c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非线性变形阶段。
曲线开始下凹。
岩石中微裂纹开始扩展,并出现新的微裂纹。
岩石体积由压缩变为膨胀,即出现扩容现象。
属破坏的前兆。
Ⅳ阶段(c-d段):裂纹加速扩展至岩石破裂阶段。
曲线进一步下凹。
岩石中微裂纹贯通,并出现宏观裂纹。
逐级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岩石变形与强度第一次加、卸载变形有3种情况:完全弹性恢复、弹性滞后、残余变形。
●应变强化现象:多次加卸载时,每一次卸载曲线及重新加载曲线的斜率都要比原先的加载曲线的斜率大;●塑性滞环:重新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在一条曲线上,形成一个闭合环;●岩石记忆现象:重新加载时当荷载回升到开始卸载时的荷载时,变形曲线不是按重新加载曲线上升,而是按初次加载曲线上升。
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变形与强度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会在比峰值应力低的应力水平下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破坏;使岩石发生疲劳破坏时循环荷载的应力水平的大小,称为——疲劳强度。
三个特点:●疲劳强度<峰值强度;●疲劳强度不是定值,它与循环荷载持续时间(循环次数)有关,循环次数越多,疲劳强度越小;●存在一个极限应力水平,当循环荷载的应力低于此值时,无论循环荷载持续时间多长,岩石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延性破坏与延性流动:指岩石发生较大的永久变形后导致的破坏,且破坏后应力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