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讲:第二章 岩体力学的基本物理性质(5)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44
知识归纳整理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也是岩体力学中研究最早、最完善的力学性质。
岩石密度:天然密度、饱和密度、质量指标密度、重力密度岩石颗粒密度孔隙性孔隙比、孔隙率含水率、吸水率水理指标渗透系数抗风化指标软化系数、耐崩解性指数、膨胀率抗冻性抗冻性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三向压缩强度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理论试验想法参照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想法标准》(GB/T50266-99)。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第二节岩石的强度特性第三节岩石的变形特性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四节岩石的强度理论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岩石是自然界中各种矿物的集合体,是天然地质作用的产物,普通而言,大部分新鲜岩石质地均坚硬致密,空隙小而少,抗水性强,透水性弱,力学强度高。
岩石是构成岩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相对于岩体而言,岩石可看作是延续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介质。
岩石的基本构成:由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两慷慨面来决定的。
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一、岩石的物质成分●岩石是自然界中各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中主要的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等。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会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物理性质和强度特性。
●岩石中矿物成分的相对稳定性对岩石抗风化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各矿物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与化学成分、结晶特征及形成条件有关。
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二、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及岩屑)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大小、性状、罗列、结构连结特点及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即内部缺陷)。
其中,以结构连结和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对岩石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岩石结构连结结晶连结和胶结连结。
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经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岩体力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的科学。
它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岩体、结构面等。
1.2 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的物理性质:研究岩石的密度、孔隙度、渗透性、吸水性、热学性质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岩石的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研究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强度特性。
包括岩石的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剪切、拉伸和蠕变性质等。
(3)岩体的力学性质:研究岩体的变形、强度、稳定性等力学特性。
岩体的力学性质受岩石性质、结构面特性、水理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4)岩体的天然应力:研究岩体在自然状态下受到的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
天然应力对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5)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分析岩体在各种工程活动中的稳定性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包括斜坡岩体稳定性、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地基岩体稳定性等。
1.3 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现场观测。
理论分析包括力学模型建立、本构关系推导等;实验研究包括岩石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力学性质试验等;现场观测包括地质调查、岩体应力测量、位移监测等。
1.4 岩体力学的发展与应用岩体力学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从古典力学到现代力学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体力学在理论研究、试验方法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岩体力学已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领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第二章岩体地质和结构特征2.1 岩块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天然物质,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物质组成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痕量矿物,不同矿物的相对含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岩石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