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胶囊内镜检查实验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5
OMOM胶囊内镜检查快速指南OMOM胶囊内镜检查快速指南系统准备:1.准备好以下物品:影像工作站、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清肠剂、饮用水等。
2.对图像记录仪充电,使其电量达到饱和状态。
3.用专用USB线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
4.开启图像记录仪,登陆影像工作站软件,清空图像记录仪内的数据。
设置及吞服胶囊: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位置。
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登陆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
4.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校对图像记录仪时钟。
5.让受检者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
6.让受检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7.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
8.用一小口水送服胶囊。
9.根据需要,调节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10.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前,医生需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11.约8小时侯后,当图像记录仪ACT指示灯停止闪烁10分钟后,结束检查。
关闭记录仪电源,然后脱下交还给医生。
回收设备:1.对记录仪进行充电;2.清洁图像记录仪背心。
数据处理:1.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打开图像记录仪,登陆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对导入到影像工作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诊断结论。
3.对相应的数据及结论备份。
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以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为标题,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胶囊内镜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内镜检查方法,通过让患者吞服一颗胶囊内镜,内含摄像头和灯光设备,来观察和拍摄消化道的病变情况。
下面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检查前的准备: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以确保胃肠道内没有任何食物残渣。
其次,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停止使用一些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如抗凝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另外,患者还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过敏史或对药物有过敏反应。
2. 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轻松自然的姿势,避免剧烈运动或躺卧。
胶囊内镜会通过肠道运行,所以患者需要保持正常呼吸,以帮助胶囊内镜顺利通过。
此外,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配合医生的要求,如保持禁食、停止使用药物等。
3.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在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后,患者需要等待胶囊自然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在这期间,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以确保胶囊已经排出。
如果一周后仍未排出,患者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4. 可能的并发症: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也有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例如,胶囊内镜在通过肠道时可能会引起肠道堵塞,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此外,极少数患者可能对胶囊内镜的材料产生过敏反应。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异常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5. 需要特别注意的人群:胶囊内镜检查适用于大多数人群,但也有一些人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孕妇、心脏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此外,患有严重肠道疾病的患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能不适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总结起来,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内镜检查方法,但也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时配合医生的要求,检查后留意自身情况。
DOC-0704-04PillCam ® 结肠胶囊内窥镜检查 - 患者使用指南您已经计划做一个治疗程序,帮助医生查看您结肠内部的情况。
这个程序由 PillCam 视频胶囊完成,它会在通过您的消化系统时拍照。
视频的质量取决于结肠的绝对洁净!因此,请务必小心地遵守这些说明,确保您的结肠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清洁。
检查日之前• 阅读本说明页全文。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您的医生。
• 严格遵守饮食指导。
不要摄入计划外的任何食品。
• 建议冷藏轻泻剂,以便更容易喝下。
检查日当天• 穿戴宽松的两件套衣服。
穿一身光线无法穿透的深色衬衣。
• 严格遵循医生叮嘱的服用方法。
• 处理数据记录仪时务必小心。
不要突然移动,也不要敲击任何物品。
• 在此期间任何时候都不要移除或断开设备。
• 避免受到阳光直射。
• 在吞服胶囊之后,直到随排便排出为止,不要靠近强电磁场源,例如 MRI 设备或非专业无线电设备。
检查之后• 在胶囊排出体外或者蓝色 DataRecorder 灯停止闪烁后(通常在服用胶囊 10小时之后),检查结束。
警告警告::如果出现恶心、腹痛或呕吐,请联系您的医生。
无色流质饮食可以饮用可以饮用::• 水/苏打水• 没有加奶或奶油的茶 • 没有加奶或奶油的黑咖啡 • 无色软饮料• 无色的苹果或红莓汁(无糖) • • • •禁止饮用禁止饮用::•乳制品 • 果汁• 有色软饮料(例如可乐) • 蔬菜汁• 加奶或奶油的咖啡 • 清汤 • • • •低纤维膳食可以食用可以食用::• 白色面粉产品(面包、花卷、意大利面等等) • 精米、玉米粉、马铃薯 • 鸡蛋• 油(橄榄油、卡诺拉菜籽油、大豆油)• 人造黄油、黄油、蛋黄酱• 乳制品(不包括加水果的酸奶酪) • 清淡鸡汤(无蔬菜、非速溶)•鸡肉、火鸡、鱼、金枪鱼、沙丁鱼(没有任何奥杜那干酪、罗勒之类的调味品) • 茶、咖啡、牛奶、糖、甜料 • 巧克力和糖果(无水果或坚果) • •禁止食用禁止食用::•所有水果和蔬菜(不论生熟)• 任何整粒产品(黑麦、全麦粉、混合颗粒等等)• 所有早餐谷类食品,包括格兰诺拉燕麦片• 速溶汤粉 •红肉• 豆类(菜豆、豌豆、玉米、鹰嘴豆、大豆产品)• 坚果(所有种类)• 蔬菜汁或果汁• 任何用蔬菜制成的调味品 • •移除 SensorArray注意注意::除非有医生指导,否则切勿移除该设备。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流程方法
结肠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
胶囊从包装中取出后,工作3分钟,进入休眠状态一小时,一小时后胶囊会自动打开,开始正常的拍摄工作,两侧镜头每秒共拍摄4张照片,工作8小时30分钟至9小时。
检查流程:
检查前2天,患者需要口服至少10杯水,上床时服用4片番泻叶或类似药品
检查前1天,患者全天需要流体饮食(不可喝牛奶等奶制品和可乐等),下午晚饭后服用3升PEG聚乙二醇(18:00-21:00)
检查当天,如在8点30分吞服,则:
1.吞服胶囊前1个半小时,在45分钟内服用1升PEG (7:00~7:45)
2.患者佩戴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
3.口服20mg吗叮啉8:15
4.吞服胶囊8:30
5.2小时后,服用30ml磷酸钠盐溶液(Fleet辉灵)+ 500ml水10:30am
6.如3个半小时后胶囊仍在小肠中或升结肠中,服用15ml辉灵+250ml
水2:00pm
7.下午4点以后可以使用便塞停类药物中止排泻
小肠胶囊内镜流程
检查前1天,患者全天流体饮食,晚饭服用2-3升PEG聚乙二醇(PEG,和爽)检查当天,检查前1 个半小时服用1升PEG
检查前半小时,服用一支祛泡剂(二甲基硅油)
患者正常吞服胶囊,可使用实时监视仪观察胶囊位置
吞服胶囊后2小时患者可喝水,4小时后可吃饭。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护理常规】1.检查前(1)检查前1d进流食、检查前6~8h匀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水溶液 2L。
(2)检查当日禁饮食。
(3)检查前30~60min口服去泡药,如二甲硅油粉2.5g水溶液50ml(或西甲硅油10ml+水 50ml)。
(4)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胶囊内镜的优势及不足,得到患者认可。
2.检查中(1)将传感器贴片准确地牢固的贴在前胸及腹部,与记录仪连接好,妥善固定,指导患者服胶囊。
(2)检查过程中注意保护记录仪防止损坏,不能脱下穿戴在身上的记录仪,不能移动记录仪及贴片在身上的位置。
(3)检查过程中不要接近电磁波信号源,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4)胶囊通过幽门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口服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检查开始后可饮水,实时监视胶囊进入小肠后可进少许固体食物,不能服用牛奶、有色饮料及菜汁。
(5)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要注意排便情况,注意胶囊是否排出体外。
3.并发症(1)胶囊滞留: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最主要的并发症。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肠憩室、肠瘘等引发胶囊滞留属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胶囊内镜在胃腔内滞留,必要时需要借助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
(2)肠梗阻: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消化道肿瘤或者溃疡、狭窄等,可能引发肠道梗阻使胶囊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属于疾病本身原因引起的不良后果。
(3)出血和穿孔:检查准备过程中,包括即时穿孔和迟发性穿孔。
(4)观察不充分:目前的国际临床应用表明,胶囊式内镜在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约为70%,因此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及漏诊率。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仍需进一步进行更多的检查。
(5)其他:误入气管;高分子材料过敏。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活动,防止疲劳。
2.饮食指导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
3.复诊须知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注意胶囊是否排出体外,如有不适随诊。
胶囊内镜检查须知一、检查前1. 前一天进流食,禁食蔬菜水果。
2. 前一天晚及检查当前早晨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泻剂,清洁肠道。
3. 检查当天穿宽松两件套的衣服。
4. 胃肠道梗阻、狭窄或瘘管、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植入有其他电子医学仪器、孕产妇、吞咽困难、拒绝手术者不宜做胶囊内镜检查。
二、检查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于卫芳1. 将患者信息录入工作站电脑软件。
2. 安装Given数据记录仪及其附属装置,将阵列传感器粘贴在患者胸腹部的正确位置上、佩带记录仪腰带等。
3. 吞服胶囊前3-5分钟口服祛泡剂。
4. 吞服胶囊内镜后,并用笔记本电脑实时监测半小时,确保胶囊正常工作后,患者可离开诊室。
5. 嘱患者使用专用表格记录检查过程中的事件和胶囊排出时间。
6. 特别注意叮嘱患者在胶囊排出体外前排便一定要排在便盆内,确定胶囊排出体外、并无任何损坏。
三、检查后1. 在吞服胶囊内镜之后至少2小时内禁饮食,2小时后患者可饮水,4小时后可进流质、半流质饮食,检查结束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2. 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后可自由走动,但不要远离检查场所,保证患者在吞服胶囊后8小时内处于医学监护之下。
3. 避免接近任何强力电磁源区域,如核磁共振(MRI)、无线电台,以免影响胶囊内镜的正常工作。
4. 患者如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术者,并定时检测数据记录仪指示灯情况,明确其工作是否正常。
5. 检查结束后,将数据记录仪中及时返还。
由医师将记录仪中的图像下载到工作站中,供内镜医师观察和诊断。
6. 检查后第三日患者可取胶囊内镜报告单,或根据内镜中心通知领取报告单。
胶囊内镜的检查顺序1、左侧卧位吞服胶囊,检查食道(保持间断性少量喝水至胶囊通过食道),如果进不去,可以稍坐起来大口喝水。
2、胶囊在胃内的操作:●(1)、胶囊掉进胃底,此时受检者保持左侧卧位,磁球移至胃底正上方,稍稍降低,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
●(2)、受检者平躺,磁球位置不变,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3)、胃底检查完毕;降低磁球,贴近受检者腹部,胶囊头朝下,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4)、完毕后,胶囊头水平,朝向胃窦方向,联动,此时观察胃壁与胶囊姿态,使胶囊在胃角附近停留,调整胶囊角度,对准胃角,停留一段时间,观察胃角,胶囊倾斜45°,360°扫描,胶囊水平,360°扫描。
●(5)、找准幽门方向,联动,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下,360°扫描,升起磁球,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上,360°扫描,胶囊朝上,倾斜45°,360°扫描,胶囊头朝下,倾斜45°,360°扫描,寻找幽门,观察幽门开合或附近的情况,检查完毕。
(以上扫描如发现病变须手动慢慢调整胶囊头朝向病变位置,观察清楚,使用操作界面上的胶囊相对倾斜45°前应使胶囊头朝上或胶囊头朝下)3、胃部检查结束后,关闭胶囊。
拔掉USB连接线,脱下检查服,交代检查后注意事项,送受检者离开,重新连接便携记录器连接电脑,工具→数据导出,点击开始导出。
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要提前咨询医生,了解检查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对检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其次,患者需要空腹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一般禁食时间为8小时。
如果有特殊的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史,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禁食时间。
空腹可以减少胃液分泌,有利于胶囊顺利通过消化道。
再次,胶囊内镜检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因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
医生会通过口服无线胶囊将其送入消化道,然后患者可以回家等待胶囊顺利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并且在
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另外,患者在检查前后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在检查前,患者可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洗漱,以确保口腔和胃肠道的清洁程度。
在检查后,患者要经常漱口,以帮助清除胃酸和残留的药物。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查看自己的大便,以确保胶囊是否正常排出。
最后,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应遵守医生的嘱咐,不随意
更改药物的使用,包括禁食和使用抗生素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
总之,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后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只有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注意事项,才能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OMOM 胶囊内镜操作规范胶囊内镜操作规范内窥镜检查与治疗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新型学科之一。
胶囊内镜是21世纪内镜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操作简便、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已在全球广泛应用。
OMOM 胶囊内镜是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自主开发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消化道舒适检查工具。
本规范将介绍OMOM 胶囊内镜的基本原理及产品组成,并指导医生如何正确地操作与使用OMOM 胶囊内镜。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OMOM 胶囊内镜的原理与特点胶囊内镜的原理与特点OMOM 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受检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蠕动经过消化道最后排出体外,它所拍摄的图像则以无线信号传送到受检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上。
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回放图像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OMOM 胶囊内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设备,包括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和可选配的手持无线监控仪。
另一个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智能胶囊。
智能胶囊由照相模块、电池、无线收发模块及外壳组成,受检者将它吞服后进行消化道的检查,其功能拍摄图像、数据编码、传送彩色图像信息。
胶囊插入圆形塑料包装靠近磁体时处于未开启状态,一旦将其拔出则立即被激活。
图像记录仪由背带式外套、天线单元和图像记录盒三部分组成。
它的功能是接收与存储由体内传送出来的图像信息,并向胶囊发送工作指令影像工作站是胶囊的控制平台,主要由计算机、专用读图诊断软件系统及打印机等组成。
医生可以通过它完成读片与诊断过程。
手持无线监控仪可用于在没有影像工作站的条件下,完成吞服胶囊前的初始化设置。
并可实时观察图像及控制胶囊的工作状态。
OMOM 胶囊内镜由于采用了特别的数字化程序设计,因此在使用方面具有以下四个独特的优点:第一,OMOM 胶囊内镜具有实时观察功能,确保了胶囊吞服前已正常工作,并可控制胶囊的工作模式如拍摄频率、睡眠与唤醒、曝光率、对比度等,诊断快捷和直观。
实验一智能胶囊内镜检查护理【原理】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7±1小时,在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主要是一种新型、无创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
如右图:【解剖】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和肛门。
1、食管是由肌肉和粘膜所构成,位于纵膈内,上起环咽肌下缘,下止贲门。
成人的食管入口相当第6颈椎平面,贲门相当第10~11胸椎平面,长度约为23~~25cm。
2、胃是消化道最膨大部分,其大小、形态和位置随胃内容物的多少、体位,和体型不同有较大的差别,但贲门和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
胃的大部分(贲门、胃底及胃体)位于左季肋区,而小部分(胃体的一部分、幽门部)位于固有腹上区,约4/5在中线左侧,1/5在中线右侧,胃前壁右侧为肝所被盖,左侧为膈的肋部所被盖,胃前壁的大部分与腹前壁直接相毗邻。
胃的后壁隔网膜囊与胰、膈脚、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脾相邻。
3、十二指肠:如马蹄铁状环抱胰头,可分为三部分,即第一段连于幽门,横行向右后方,称球部,;第二段称降部,位于胰头的右侧;第三段横行跨过脊柱左侧,称下水平部(横部),位于胰的下方;另有将第三段转向上行的末端称为升部(第四段)。
4、小肠:小肠的解剖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回肠末端连接盲肠,并具回盲瓣。
在正常人体内成人小肠全长约3-5. 5 m,但个体差异甚大。
被大网膜所复盖,位于中、下腹部、为大肠所围成的框子里,有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故称系膜小肠,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
一般情况,以上2/5为空肠,位于左上腹,以下3/5为回肠,位于右下方。
胶囊式内镜检查流程
一、准备前,受检者阅读并签署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检查需知》。
检查前半小时吞服祛泡剂(西甲硅油、二甲硅油等)。
二、检查胶囊内镜的包装是否完整,查看产品有效期,检查胶囊式内镜表面是否完整。
三、确保图像接收存储器电量充足、确认图像接收存储器已经格式化或已清空原有信息,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
确认天线置于马甲内。
四、打开工作站软件,输入患者信息,正确佩带马甲,连接记录仪和电脑,取出胶囊,确认胶囊电量充足,用胶囊拍摄患者头像及《知情同意书》、《检查需知》。
五、以少许清水吞服胶囊,以在计算机上观察图像是否正常采集。
六、断开记录仪和电脑的连线,嘱患者半小时后返回内镜室再次确认图像正确采集,如无问题,嘱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内镜室交还设备。
七、6-8小时候取下患者佩带的设备并拷贝数据至电脑,进行下一步诊断。
同时检查设备的是否完好。
八、诊断完成并确认无误后,删除记录仪上的数据,再次给记录仪充电、备用。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作者------------------------------------------日期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步骤准备阶段:一、准备前,受检者签署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二、受检者行肠道准备(见:肠道准备推荐方案)三、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将图像记录仪充满电(充电时记录仪务必要关闭电源,当大约八小时后“CHG”充电指示灯熄灭表示充电完成,自动切断充电模式)四、当受检者来检查时,准备:一杯温水、胶囊吞服阶段:五、吞服前,按照天线分布图给受检者穿戴好图像记录仪,打开图像记录仪电源并连接至工作站(计算机)。
六、打开计算机中的影像工作站软件,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进入检查向导:1“输入受检者信息”/下一步,2“下载通道号”/下一步,3“时间校准”/下一步,4“系统准备完成,请先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是否清除”,此时务必要点“是”,待图像清空完成,点击“直接进入监视”七、拔出胶囊,当看到胶囊拍摄的图像后,拍摄受检者的面部或手。
八、让受检者先快速喝50-100毫升水(清洁食管分泌物),然后让受检者吞服胶囊(可以用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吞服),嘱咐不要让受检者咀嚼胶囊。
九、吞服后,拔下数据连接线,让受检者走动,每隔15分钟让受检者回来监视一次,待胶囊进入小肠后,可以让受检者携带记录仪及充电器离开。
嘱咐注意事项:1)检查结束前要始终穿戴记录仪背心,检查过程中要远里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动的活动。
2)当观察到记录仪电量指示灯还剩一个灯亮时,请给记录仪充电。
3)八小时内尽量少喝水,不吃食物。
如有特殊需要,可在胶囊进入小肠后进食干性食物,如饼干面包类,尽量少喝水。
4)八小时后,观察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时,再等待十分钟左右,如确定“ACT”指示灯不再闪烁,长按中间黑色开关按钮三秒钟以上,当所有灯都熄灭时,脱下记录仪,小心保管,合适时间送回医院。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 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 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
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 余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 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 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专用结肠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所以, 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 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 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 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1 检查前准备、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后注意事项1.1 查前准备鉴于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发生胶囊滞留及诊断的不确定性, 检查前应对患者予以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1) 检查前需禁食或进清流质10 ~12 h;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 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 3) 术前半小时服用适量祛泡剂, 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 ( 4) 不推荐使用促胃肠道动力药。
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动力药能够帮助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1 - 7]。
1.1.2 食管专用胶囊内镜检查( 1)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 h; ( 2) 饮用少量水( 10 mL 左右) 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 3)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 或可采用5 min 法: 吞服胶囊后2 min 取仰卧位, 继保持2 min 30°半卧位, 继保持1 min 60°半卧位, 继以15 min 坐位[8 - 10]。
1.1.3 结肠专用胶囊内镜检查[9, 11 - 14]( 1)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 ( 3)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 45 ~ 55 mL) , 通过增加肠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 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 ( 4) 吞服胶囊后1 h 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 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一.预约受检者到院后,检查医生为其开好检查处方,填写检查申请单。
请受检者或其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解释操作者需向受检者做好解释胶囊内镜检查的相关程序。
先生/女士您好:胶囊内镜室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是无创的、连续的可视性检查。
检查当天您将吞服一颗小型的智能胶囊,该胶囊随着消化道的运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路径前进,对途经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无线信号方式实时传送到体外穿戴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了解您的整个消化道的情况,对病情做出诊断。
通常情况下,智能胶囊在8-72小时内自然从体内排出;在极少的情况下,它不能自然排出,需使用内窥镜或外科手术进行取除。
按约定时间到达医院,并穿着宽松。
三.肠道准备先生/女士:为了您的整个检查能顺利完成,您需遵循以下医嘱:1.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24小时禁烟(吸烟者);2.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两天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开始进食易消化的食物;3.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日中午11:00后进食无渣食物,18:00后进食全流食物,20:00后禁食(除必须服用的药品外)4.禁食后2-3小时开始服用清肠物品取恒康正清俩盒交待受检者服用方法(1)每盒内含A、B、C各一小包,将盒内各包药粉一并倒入带有刻度的量杯中,加温开水1000ml(俩盒药共用2000ml),搅拌使完全溶解。
(2)第一次一口气喝进600ml,剩余1400ml每10分钟喝250ml,一个小时内喝完2000ml溶液。
(3)停1小时后再喝白开水3000-4000ml(一个半小时内喝完)。
直至服完排出清水样便。
四.进行胶囊内镜检查1.准备好以下物品;胶囊图像记录仪(前一天充电12小时)消泡剂(二甲基硅油)、饮用水、餐巾纸、消毒手套2.穿戴图像记录仪1)取一瓶清肠剂加入30ml的温开水用力摇,使其完全溶解先生/女士,您心情放松,请把这一瓶消泡剂喝完,这一瓶消泡剂是为了使您的胃肠道内泡沫中储留的气体得以排出,可更清晰看到您胃肠道黏膜的情况。
实验一智能胶囊内镜检查护理
【原理】
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
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
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
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7±1小时,在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主要是一种新型、无创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
如右图:
【解剖】
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和肛门。
1、食管是由肌肉和粘膜所构成,位于纵膈内,上起环咽
肌下缘,下止贲门。
成人的食管入口相当第6颈椎平面,贲门
相当第10~11胸椎平面,长度约为23~~25cm。
2、胃是消化道最膨大部分,其大小、形态和位置随胃内容物
的多少、体位,和体型不同有较大的差别,但贲门和幽门的位
置比较固定。
胃的大部分(贲门、胃底及胃体)位于左季肋区,
而小部分(胃体的一部分、幽门部)位于固有腹上区,约4/5在中线左侧,1/5在中线右侧,胃前壁右侧为肝所被盖,左侧为膈的肋部所被盖,胃前壁的大部分与腹前壁直接相毗邻.胃的后壁隔网膜囊与胰、膈脚、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脾相邻。
3、十二指肠:如马蹄铁状环抱胰头,可分为三部分,即第一段连于幽门,横行向右后方,称球部,;第二段称降部,位于胰头的右侧;第三段横行跨过脊柱左侧,称下水平部(横部),位于胰的下方;另有将第三段转向上行的末端称为升部(第四段)。
4、小肠:小肠的解剖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回肠末端连接盲肠,并具回盲瓣。
在正常人体内成人小肠全长约3-5。
5m,但个体差异甚大。
被大网膜所复盖,位于中、下腹部、为大肠所围成的框子里,有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故称系膜小肠,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
一般情况,以上2/5为空肠,位于左上腹,以下3/5为回肠,位于右下方。
5、大肠和阑尾:大肠环绕小肠的四周行走,大肠中升、降结肠无系膜,贴于腹后壁为腹腔间位,横结肠和乙状结肠有系膜。
【病理生理】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还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具有丰富的肠淋巴组织,有重要免疫功能,因此在小肠疾病时,可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小肠粘膜薄且血管丰富,当粘膜炎症、溃疡或肿瘤性病变发生时,易引起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多,患者多以贫血而就诊;另外小肠粘膜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沿肠系膜血管分布至肠壁,空肠和回肠全部在腹腔内,活动性甚大,仅通过小肠系膜从左上向右下附着于腹后壁,病变时引起下腹痛,但部位常不确定。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主要让同学们掌握胶囊内镜检查的目的、适应症、注意事项、护理要点及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方法】
1.讲解实验内容、模拟操作示教。
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同学演示,反馈、矫正、测评。
【实验准备】
1.病人准备:了解病情,评估病人.
2.环境准备:安排在专用诊室检查,保持安静的环境,轻松的氛围.
3.用物准备:智能胶囊一粒、充满电量的图像记录仪背心一件、影像分析处理工作站一套(充电器、CF卡、读卡器)、温开水少许(50ML)、检查登记本、靠椅等
4.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
【适应症】
1、人体消化道体检,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检查尤为有效。
2、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
3、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
4、各种炎症性胃肠病;
5、慢性腹痛、腹泻;
6、消化道肿瘤;
7、多发性息肉、克罗恩病的复查;
8、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操作流程】
(一)评估病人:
1.了解病情,评估禁食及肠道准备情况.
2.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热情接待病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心理疏导,以增强受检查者的信心。
简单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整个检查过程,从而增进病人对我室胶囊内镜的认可,主动配合检查。
(二)操作过程(由诊疗医生完成)
1、将CF卡格式化,录入患者信息,登录智能胶囊编号,务必正确。
2、连接好数据线,将CF卡插入记录盒内,协助患者穿好图像记录仪背心,打开电源,确
认指示灯亮起.
3、从胶囊保护外壳内取出胶囊,放入患者口中,给予少量温开水口服咽下胶囊。
4、实时监控胶囊情况,见胶囊通过幽门,即可嘱患者离开。
5、8小时后自行脱下图像记录仪背心妥善保管,次日晨送回诊疗室.
6、医生通过在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回放检查过程中拍摄的腔道内的照片诊断疾病。
【护理要点】
1、检查前心理护理,注重与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心态和需求。
简单
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整个检查过程,消除其恐惧心理。
2、检查前病人肠道准备,检查前三天进低渣软食,少吃蔬菜、大块肉类食品,减少粪便形
成;检查前一天下午五点吃少量稀饭,一小时后将硫酸镁颗粒50克冲200~250ml温开水,待完全溶解后饮用导泄,随后当晚饮温开水2500~3000ml清洗肠道,检查当日晨禁食、禁水。
3、检查时安排在整洁、无干扰的专用诊室内进行,准备好半杯温开水,给病人吞服胶囊用;
病人吞服胶囊时,可能出现恶心感,告诉患者是胶囊刺激咽喉部引起,嘱病人再饮水少许或作深呼吸,症状很快缓解,。
4、病人离开检查室时,告知患者仍需禁食、禁水的时间,可静脉补液。
8小时后脱下图像记
录仪背心,妥善保管,第二天由医生读取CF卡中存取的图片,对病情作出诊断。
另外,病人吞服胶囊后,大便要留置在痰盂内,观察胶囊是否排出,一般8~72小时可排除体外。
【注意事项】
1.吞服胶囊前确认患者大便排尽情况,一定不可有粪块排出,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2. 检查结束前要始终穿戴记录仪背心。
1. 检查过程中要远离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
2. 避免剧烈活动等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位。
3. 在检查8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吃食物。
4. 8小时后,如果看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长按中间黑色开关3秒以
上,当所有灯都熄灭时,脱下记录仪,小心保管,不要重压,按照要求时间送回医院。
5.检查结束后注意胶囊是不是从大便内排出,一般当天或3天内排出,如果没有排
出,请及时回医院检查。
【应急措施】
1、如果胶囊半小时后仍不能通过幽门,需在胃镜下用异物钳将其推送入十二指肠.
2、四天后患者出现腹痛等肠穿孔征象,需急诊手术取出胶囊,发生率极低。
【重点难点】
重点:智能胶囊内镜检查适应症,检查前肠道准备
难点:判断肠道准备是否彻底。
【思考题】
1、智能胶囊内镜检查的原理、适应症、护理要点?
2、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前肠道准备?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