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人王维
- 格式:pptx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2
《画·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前言】《画》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终南山》译文及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解释终南山靠近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
回头望去,白云连成一片,走近终南山,山上的青青烟雾反而看不见了。
在中峰,可以看到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
想要在一户人家投宿,隔着溪水问对面的樵夫。
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
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
这里指帝都长安。
海隅(yú):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辽阔、壮丽,虽然篇幅不长,只有四十个字,却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座名山的方方面面。
正所谓“以不全求全”,从而“以少总多”、“意余于像”。
全诗意境壮阔,写法细腻,形象传神。
译文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关于王维作文初二集锦5篇说起王维,每个人眼中的他都是不一样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维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王维作文1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有“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有“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苏轼,也有“空前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王维。
他们人生的沧桑造就了情感世界丰富,他们人性的伟大造就了情感世界的深厚。
同样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同样的竹喧莲动、浣女归舟。
在王维的笔下,便构成了别样的风景。
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淡淡清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汉塞,归雁入胡天”。
遭贬的他抑郁悲愤,心情如塞上秋风一样的苍凉。
”“少年十五二十时,不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年少时候,他有那纯净不带一丝杂质的双眸,更有那满腹才情。
他年仅21岁,就高中进士第一名。
王维字摩诘,苏轼曾推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禅门外,临风听暮蝉。
”孤芳自赏中,少了几分清高;桀骜不驯间,多了几分淡然。
那恬静的田园风光让王维的才华得到了宣泄。
水逝云飞间,千年的岁月匆匆划过,纵使万般念想,无济于事。
只有那一篇篇乘文传下,不朽千古。
啸傲山林,琴诗相谐,生命丰富而纯净,只要心底还被阳光照耀,生活依然阳光。
似有人又在耳畔吟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走近王维,去感受那份淡淡的豪情……关于王维作文2凡读过王维《终南别业》这首诗的人,无不为其间表现出的恬淡和宁静而惊叹。
这是王维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他退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此时他生活非常悠闲,心情也是非常放松的。
你瞧瞧,用那么多的时间去游山玩水,都走到了水的尽头。
既然没什么可以看的了,那不妨就地而坐,看看云彩的升起和降落。
走着走着,偶然碰见了林中的老人,竟和他开始聊天。
王维画原文及翻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出自王维的《画》。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画》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诗人生平】王维(701—761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
任大乐丞。
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
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
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
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
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
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那一天,我与王维相遇作文800字
那一天,我与王维相遇
那一天,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突然看到一个人在那里画画。
那个人是一位老先生,看起来很有文化气息。
我好奇地走近,想看看他在画什么。
当我看到那幅画时,我惊讶地发现那是一幅王维的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非常喜欢王维的诗词,因此我对这位老先生感到非常感兴趣。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他的画,他画的非常细致,每一笔都极其精细。
我问他是不是在画王维的诗词,他点了点头。
我很想知道更多关于王维的事情,于是我开始和他聊天。
他告诉我,他是一位王维的追随者,非常喜欢王维的诗词,因此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里喜欢画一些与王维诗词相关的画。
他告诉我,王维的诗词非常有意境,他们所描绘的画面非常美丽。
他还说,王维的诗词让他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听完他的话,我也非常喜欢王维的诗词,也喜欢这位老先生的画作。
我们开始了一段非常愉快的交流。
他讲述了王维的生平和写作经历,
还说了一些王维的诗词。
我也向他介绍了我自己对于王维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在聊天中度过了很长时间,直到下雨了才结束了我们的聊天。
那一天,我与王维相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王维的诗词和中国文化。
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画画的知识。
这次交流让我感到非常愉悦和有意义,也让我更加喜欢王维的诗词和中国文化。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意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画》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画·远看⼭有⾊原⽂及赏析画·远看⼭有⾊原⽂及赏析 《画·远看⼭有⾊》作者为唐朝⽂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如下: 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前⾔】 《画》是唐代著名诗⼈王维的⼀⾸五⾔绝句,表达了诗⼈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全诗语⾔清新朴素⽽韵味⽆穷,历来为⼈传诵。
【注释】 1⾊:颜⾊,也有景⾊之意。
2惊:吃惊,害怕。
【翻译】 远看⾼⼭⾊彩明亮,⾛近⼀听⽔却没有声⾳。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艳,⼈⾛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 看远处的⼭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应当听到⽔声,但画上的流⽔却⽆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违反⾃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有⾊,远⼭含笑,有⾊便是好⼭,何为有⾊?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寒⾊苍苍亦是佳⾊,奇傀峭拔也是异⾊,只因其距离⽽产⽣美感,让⼈觉其有⽆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句,在于有静⼼者能品之。
这就好⽐是阳春⽩雪,⼀开始就将下⾥巴⼈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任何的浮躁都不⾏,有的只是⼼静如⽔但不是死⽔⽽是活⽔你看画中有⽔呢?⼀汪春⽔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出⼀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的眼中。
近听⽔⽆声。
源头活⽔本是“动境”,⽽⽆声⼆字⼜进⼊静境,宁静致远和⾸句并⽆⽭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难以放弃去⼀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神和⼭⽔便靠近了。
⼀切的妙处只是因为“⽆声”,⽆声是⼀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阴道上⾏,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声都溶在⼀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籁”“地籁”⼀起时,便共同构成⼀个常⼈⽆法⾔语的⾃然之声。
[唐代诗人张继古诗]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王维的诗在现在诗坛是非常出名的,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王维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辛夷坞》年代: 唐作者: 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注释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
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木末:树梢,枝头。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的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美若辛夷——浅谈王维的自然观_山水诗王维诗歌题材众多,且各种题材均多佳作,但是其美学思想、艺术成就及深远影响主要集中在山水诗中,在山水诗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贡献和意义。
其山水诗歌历来为心倾自然的人们所盛赞,今人李泽厚亦叹赏道: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了。
那么,创作了如此卓越而隽永的诗歌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在那至美的自然之境的深处,又涵纳着诗人怎样的一颗自然之心呢?这些问题无不令古今读者油然赞叹的同时,更想要真切地走近诗人的精神世界从总体上看,学术界对于诗人王维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潮至今,已经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方面,主要可分为编年、版本、作品、文化研究四大类。
众多关于诗人道家和佛禅思想的论述,在某种角度上都与诗人的自然诗歌特色的形成紧密相关,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卓越山水诗人的自然观构成的专门性研究,笔者认为是很欠缺的。
自然观,简而言之就是人对自然界以及自身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山水诗中,诗人的自然观无疑在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和境界。
直接由诗人的自然观来切入作品,无疑可以更直观地窥见诗人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解其自然诗歌的无限韵味和精神内涵。
体现在诗作中的王维自然观,其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还自然以本然的面目,以自然为知己和皈依,从自然中体悟生命本真。
一、以本然之目静观自然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的有限,不仅是受制于客观因素,更不乏主观因素的自缚。
这自缚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自我的成心或偏执。
人情的是非好恶和以我为主的衡量标准,不仅会给万物以有形无形的干扰,同时也会使自己感到外物的牵挂、滞碍,被困于自我的封界,而看不到外物的自然之性。
从观世的角度上说,庄子所言的逍遥就是驱逐了成心之缚,而使自心无挂无碍、外物自然而然的精神境界。
欲得此逍遥,则莫若以明,首先所要凭借的便是一个本然的观世视角,一双赤子之目,以消除人主观的成心和武断的偏见,消解自我中心主义,解除人对万物的立法权。
[王维诗词全集赏析]王维的诗全集诗词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关于王维的诗词有多少呢王维的诗全集:《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山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居秋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
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
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池上流过。
浣女穿梭在林间,发出刷刷的响声。
小鱼穿梭莲中,莲花摇摆着。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与王维的对话作文
《我与王维的对话》
哎呀呀,今天我做了一个超有趣的梦,竟然梦到我和王维聊天啦!
梦里呀,我来到了一个特别美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树林,就跟王维诗里写的那些景色似的。
我正四处瞎逛呢,突然就看到一个穿着古装的人在那画画。
我走近一看,哇塞,这不是王维嘛!我当时可激动了,一下子就跑过去跟他打招呼。
我就问他:“王维先生呀,您画的这是啥呀?”他笑了笑说:“此乃山水之景也。
”我又凑近看了看,说:“您画得可真好看呀,比我在书上看到的那些画都好看呢!”他哈哈笑了起来,说:“过奖过奖。
”然后我就开始跟他闲聊起来,我跟他说我可喜欢他的诗了,特别是那首《山居秋暝》,什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哎呀,那意境太美了。
他听了很高兴,还跟我讲起了他写这首诗时候的一些事情呢。
他说他当时就是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山里住了一段时间,每天看着那山那水那云,心里特别平静,然后就有了写诗的灵感。
他还说他很喜欢大自然,觉得在大自然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就说:“哎呀,我也特别喜欢大自然,可就是没时间经常去呀。
”他笑着说:“那可得抽空多去走走,方能感悟其中之美妙。
”
我们就这么一直聊着,我感觉我和他就像是好朋友一样。
后来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就醒了过来。
哎呀,真希望还能再梦到和他聊天呀!这就是我和王维的奇妙对话,嘿嘿,有意思吧!。
文/南妹妹◎《长江积雪图》,(传)[唐]王维,绢本设色,现藏于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我们认识王维,多是通过他颇富禅意的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在远处,我们好像可以看见山川青翠的颜色,走近看,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已经过去,花儿还在那儿开着,人来了,鸟儿却丝毫没有受到惊吓。
读他的《画》,便如同画在眼前,怪不得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但实际上,王维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
尽管目前公认出自他手的画作还没有一幅能确定是他的真迹,但这对于我们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那画中如诗般的意境。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也是一个做过官、会作画的全能“佛系”大师。
因为他的诗句非常富有禅意,所以后世也叫他“诗佛”。
从他早期浑厚气派的《汉江临眺》《使至塞上》,到后期恬静闲适的《辛夷坞》《鸟鸣涧》,我们会感到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王维的另一个重要身份便是画家,被称为“南宗画之祖”。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王维都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佛系审美”:用简单的语句和笔墨,去构造悠远、辽阔的世界。
10我们提起中国山水画时,一般不会马上想到雪景画,但“雪”偏偏是王维最喜欢描绘的意象之一。
《长江积雪图》《雪溪图》《雪山行旅图》……当你试着去了解王维的人生,你也许就会明白他爱雪的原因了。
王维的一生经历了一次次的“失去”。
他出生在贵族世家,家境殷实,生活美满。
父亲教他诗文,母亲教他绘画和佛经,年幼的王维还继承了祖父的音乐基因,据说他第一次拿起乐器就可以弹奏,和莫扎特一样,都是极有音乐天赋的“神童”。
他先是经历了父亲的离世,但殷实的家境使他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十几岁他就担任“太乐丞”,负责皇家音乐和舞蹈节目的排练。
那时候的长安城,文化圈里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个王维,他会弹琵琶,会写诗,也画得一手好画,是有品位的文人的代表。
然而,年轻时候的出类拔萃并没有带给王维好运。
When everyone talks about how lonely they are, I think they are happ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山居秋暝》教案1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在了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