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的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2.86 KB
- 文档页数:2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
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长期居住于辋川别墅,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唐)王维《游感化寺》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画,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历代名画记》以画山水体涉古今赞誉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唐朝名画录》评价为风致标格特出,……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旧唐书》本传中,也有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的称颂。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有《王右丞集》。
《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赵殿成所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的古诗简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简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所创作的。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诗中表达了诗人独处异乡时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尤其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传统上有登高望远、插茱萸的习俗,以示敬仰和思念。
王维通过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不在身边的孤独感。
此诗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是唐代咏怀诗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古诗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古诗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摩詰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此处指重阳节。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植物名。
香气辛烈,可入药。
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生平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评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诗歌评述分类 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墓地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
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
《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
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文革”中被毁。
诗人王维的资料: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约400首。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王维的简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一位古代的大诗人王维。
王维呀,是唐朝时候的人。
他可厉害了,能写诗,还能画画呢。
王维写的诗特别美。
比如说他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在大大的沙漠里,有直直的烟升起来,长长的河边上,圆圆的太阳慢慢落下去,是不是很美呀?他还很喜欢大自然。
经常去山里、河边走走看看。
有一次,他走到一个安静的山谷里,看到山上的树绿绿的,小溪水哗哗地流着,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他觉得太舒服了,就写了一首诗。
王维小时候就很聪明,读书特别认真。
他努力学习,长大后就成了有名的诗人。
他的朋友很多,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一起谈论诗歌。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王维厉害不厉害呀?《王维的简介》小朋友们,咱们来认识一下王维吧!王维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唐朝。
他长得很帅,而且很有才华。
他的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读起来好像能看到明亮的月亮照在松树中间,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有一回,王维去参加一个聚会。
在聚会上,大家都让他写诗。
他想了想,很快就写出一首好诗,大家都给他鼓掌,夸他写得好。
王维的心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他看到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都能写成诗。
他有时候一个人在书房里写诗,有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看到好看的风景,马上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
小朋友们,王维是不是很了不起呀?《王维的简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王维的故事。
王维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
他写的诗,大家都喜欢读。
他很会观察周围的东西。
比如看到山上的云飘来飘去,他就能写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的诗句。
王维小的时候,家里人就发现他很聪明,教他读书认字,他学得可快了。
长大以后,他去了很多地方。
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小村庄,看到农民们辛苦地种地,心里很有感触,就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他的诗有的很安静,有的很热闹。
不管是哪种,都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小朋友们,记住王维这个大诗人了吗?。
王维个人简介范文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人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某某某。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某某某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某某某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某某某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诗人简介王维汇总1篇诗人简介王维 1诗人简介王维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生平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__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__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__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他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
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王维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jié),祖籍太原,唐朝诗人。
王维精通佛学,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世人称其为“诗佛”,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幼年即聪明过人。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官为大乐丞(一说是太乐丞),不久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所以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不能决然离去,内心矛盾。
于是他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终尚书右丞。
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古代诗人王维的资料古代诗人王维的资料王维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之一,王维的资料大家还是知道一点点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王维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人物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实用1篇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 1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生平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__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捩点,自我介绍《王维简介》。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表示了归隐之意。
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__,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著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著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__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成就: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为中书令。
唐代诗⼈王维简介及代表作唐代诗⼈王维简介及代表作 王维,河东蒲州(今⼭西运城)⼈,祖籍⼭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唐代诗⼈王维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西运城)⼈,祖籍⼭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
王维出⾝河东王⽒,于开元⼗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多咏⼭⽔⽥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1] 。
书画特臻其妙,后⼈推其为南宗⼭⽔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存诗400余⾸。
王维诗词代表作 《九⽉九⽇忆⼭东兄弟》《画》《使⾄塞上》《⼭居秋暝》《⽵⾥馆》《渭城曲》 《⼭中》《鸟鸣涧》《相思》《⿅柴》《杂诗三⾸·其⼆》《送别》 《终南别业》《送别》《观猎》《少年⾏四⾸·新丰美酒⽃⼗千》《⼭中与裴秀才迪书》《汉江临泛》 《积⾬辋川庄作》《终南⼭》《杂诗三⾸》《临湖亭》《归嵩⼭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将⾏》《⾟夷坞》《青溪》《⽥园乐七⾸·其四》《早朝·皎洁明星⾼》《宋进马哀词》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歌应制》《送孙⼆》《菩提寺禁⼝号⼜⽰裴迪》《同崔傅答贤弟》《阙题⼆⾸》《过沈居⼠⼭居哭之》 王维⼈物评价 世有“李⽩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才”之说,后⼈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王维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画的南⼭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把交椅”),并且精通⾳律,善书法,篆的⼀⼿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唐代诗人王维的生平介绍导语: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作者生平: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他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
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42篇诗文生平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主要成就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
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
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
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
如《竹里馆》、《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
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简介导读: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太乐(yu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承……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诗人王维简介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约400首。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诗人王维的简介
导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
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
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
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
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
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
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王维(699—759),字摩诘(为人好佛),太原人。生卒年尚有701
至761之说。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
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才,
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
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
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
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
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
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
象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
考中了进士。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
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
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
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
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
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
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
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
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
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
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
半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
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
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