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20.74 KB
- 文档页数:5
[考试]王维的生平简介王维的生平简介11、基本信息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2、生平大事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王维生平简介2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唐王维简介
唐王维(751年-812年),字士恩,号裴靖,世称“王侯将相,宰父良弼”,西域玄洲(今乌兹别克斯坦)新闻网村(今新疆昆仑县)人,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唐王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文豪,也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因他的作品更多的留传下来,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让新一代作家受到他的巨大影响。
唐王维可谓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被誉为“唐七子”之首。
唐王维在他的作品中,重视记录自然景观与乡土体验,他所代表的“田园诗”学说,成为唐代诗歌书写的一个支柱,也是影响至今的文学流派。
唐王维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字编织者,其文字信、达、雅,叙事平实而细腻,抒发出强烈的感情,对他的诗歌抑扬分明,技巧熟练,句式丰富,做到了节奏优美,有意蕴,真挚而生动。
唐王维的诗作主要记叙陋乡风情,以乡土人文景观和乡土情怀为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出乡村风情,而其作品也有写愁、写爱、写梦、写游等多种题材。
其中《千家诗稿》也是唐王维最著名的诗集,诗中突出对九州优美景色的洞察,对山水间“无忌有德”的清新风情的抒写,构造了“气象/韵致/典雅”的“清远尘世”理想模式,以其辉煌的成就,唐王维留在了中国诗歌史上永远的位置。
唐代诗人王维简介及代表作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1] 。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存诗400余首。
王维诗词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画》《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竹里馆》《渭城曲》《山中》《鸟鸣涧》《相思》《鹿柴》《杂诗三首·其二》《送别》《终南别业》《送别》《观猎》《少年行四首·新丰美酒斗十千》《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汉江临泛》《积雨辋川庄作》《终南山》《杂诗三首》《临湖亭》《归嵩山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老将行》《辛夷坞》《青溪》《田园乐七首·其四》《早朝·皎洁明星高》《宋进马哀词》《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送孙二》《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同崔傅答贤弟》《阙题二首》《过沈居士山居哭之》王维人物评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王维哪个朝代
王维,唐朝诗人、画家、唐朝尚书右丞、代表作《相思》、《王右丞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的文学常识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而他的诗歌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以下是对王维文学常识的介绍。
一、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琴棋书画。
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后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朝廷的征召。
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在他中年时去世,对他打击巨大。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成为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二、文学成就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等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代表作品《使至塞上》: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描写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而广受赞誉。
《山居秋暝》: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山水诗,描写了山间秋天的景色。
诗中描绘了山间秋天的清新景色和山民们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送别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因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广为流传。
四、艺术特色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著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描写:王维的诗歌以自然描写为主,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自然描写既有写实的一面,又有写意的一面,既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又有对整体氛围的把握。
2.意象运用:王维的诗歌善于运用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事迹简介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人,他与孟浩然合称为“王孟”,世人尊称他为“诗佛”。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著名诗人王维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诗人王维生平简介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和他的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许多诗作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推崇。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
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所以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又会作画。
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
他在为官之时的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
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
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
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当官。
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
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
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不稳,使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
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俗之意。
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王维是历史上的名人,他的仕途虽然遭受了打击,但是他却创作出了大量的诗篇,备受世人推崇。
他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以及“诗佛”。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是因为他官至尚书右丞。
而“诗佛”之称,则是因为王维的诗中皆是禅意,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一心向佛,以佛为情感寄托,从而摆脱俗世的烦恼。
王维所处的时代,佛教已经盛行,而在王维早年的时候,就已经信奉佛教了。
他虽然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恋栈怀禄,不能下定决心离去,所以王维一直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人物小传-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中国唐代文学家、画家和官员,被誉为"文经之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早达到顶峰的文人之一。
王维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
他精通文学、书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宫廷文人的喜爱,而他的山水画作更被誉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开创者和代表之一。
王维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他擅长描绘山水之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痴迷和向往。
他的代表作有《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作品以其清新的文风和富有哲理的意蕴,成为后世文人学士竞相模仿的典范。
然而,王维并非只是一个文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官员。
他曾任职于唐朝宫廷,后辞官归隐,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修身养性。
他的隐居生活成为了后来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典范,他的诗歌和画作在隐逸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维的一生充满了创造力和灵感,他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画作品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人文"观念,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王维的才华和成就激励着后世文人学士,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生涯中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也告诉我们,文学与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想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他的辉煌成就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用心创作,为文学与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唐代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
王维的画作绘形绘影,声色俱佳,曾得苏轼这样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王维生平简介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和他的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许多诗作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推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王维的简介吧。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
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所以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又会作画。
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
他在为官之时的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
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
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
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当官。
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
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
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不稳,使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
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俗之意。
他的许多诗描述的就是他在隐居时候的生活,词句清新自然、淡泊宁远。
而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有很多。
他的许多作品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的推崇。
王维与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唐朝的一位的公主,那么王维与玉真公主有什么关系呢?王维放在现在来说,他的声名地位都不如李白、杜甫二人,可是要是放在盛唐时期,王维可是要比他们有名许多。
王维早年丧妻后,一直终身未娶,让很多人猜测王维与玉真公主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关系。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事迹简介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人,他与孟浩然合称为“王孟”,世人尊称他为“诗佛”。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著名诗人王维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诗人王维生平简介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和他的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许多诗作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推崇。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
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所以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又会作画。
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
他在为官之时的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
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
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
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当官。
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
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
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不稳,使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
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俗之意。
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王维是历史上的名人,他的仕途虽然遭受了打击,但是他却创作出了大量的诗篇,备受世人推崇。
他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以及“诗佛”。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是因为他官至尚书右丞。
而“诗佛”之称,则是因为王维的诗中皆是禅意,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一心向佛,以佛为情感寄托,从而摆脱俗世的烦恼。
王维所处的时代,佛教已经盛行,而在王维早年的时候,就已经信奉佛教了。
他虽然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恋栈怀禄,不能下定决心离去,所以王维一直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生平及作品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唐代文学家、画家,被誉为“仙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王维的诗歌充满着深情与禅意,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701年-761年),唐代文学家、画家,被誉为“仙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王维的诗歌充满着深情与禅意,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701年-761年),唐代文学家、画家,被誉为“仙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王维的诗歌充满着深情与禅意,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生平概述王维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01年)出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他出身于文化显赫的家庭,祖父王氏曾担任太庙官。
王维自小聪明好学,善于诗词、音乐和绘画。
他年轻时曾经历了唐宪宗玄宗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他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王维在官场上短暂地担任过一些职务,但他更倾向于归隐山水之间,追求宁静和自由。
他经常游历名山大川,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从中汲取灵感。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还表现了对人生和人情的感悟。
主要作品山水诗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纤细的笔墨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描绘山水的形态和气势,来表现自然景色的美感和壮丽。
他的山水诗通常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田园诗王维的田园诗多以农村生活和田园景色为题材,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人情和人生相融合,给人以深深的感悟。
他的田园诗既可以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也可以表达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思考。
___诗王维也是一位虔诚的徒,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___的思想和禅意。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宇宙和灵魂的深刻思考。
他的___诗深邃而充满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影响和评价王维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最重要的山水诗人之一。
一、唐代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的经典诗词鉴赏:《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介绍王维?①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
王维是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
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②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王维诗歌赏析一、王维简介王维 (701 一761 ) ,字摩诘,盛唐诗人。
祁州 (今山西祁县) 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
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
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
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先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宏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做清纯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留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蜿蜒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苏东坡曾经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
有《王右丞集》。
二、文学作品赏析常识1 、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 ,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
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王维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他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
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
"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王维的古诗与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称“王摩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市),后来移居洛阳。
王维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才能而闻名,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绘画和政治等领域。
他的古诗作品被誉为唐代最优秀的诗歌之一,以清新、淡雅、含蓄的风格著称。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山水田园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和政治现实的思考。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王维的生平事迹也非常丰富多彩。
他曾任官至右拾遗、太子洗马、检校工部尚书等职位,但他更喜欢追求文学和艺术创作。
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气韵的传达,与他的诗歌风格相得益彰。
王维一生热爱自然和山水,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田园生活。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细腻理解。
王维的古诗和他的生平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誉为“诗仙”,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随父官徙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王维早年即富文学才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授太乐丞,旋即因故贬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作《献始兴公》一诗献给张九龄,表现出自己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擢为右拾遗。
后迁监察御史。
二十五年,王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二十八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
天宝年间,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但他却长期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一度居于长安城外终南山。
天宝十五年,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西逃入蜀,王维被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瘖疾(不能说话的哑疾),但还是被囚禁于洛阳菩提寺中,并授与伪官。
叛乱平定,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王维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为肃宗嘉许,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累迁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故而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王维主要成就:山水诗创作;开创水墨山水画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诗人王维的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王维所在的朝代是: 唐朝王维生平简介:王维因父处廉终官汾州司马,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遂为河东人。
从小天资聪明,九岁时即能写文章,十七岁时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脍炙人口,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显示了王维超群的才华。
王维的出生日期存在争议,有人说是699年,也有人说是701年,而他的离世时间是761年。
所以,王维所处的朝代是可以确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历二年,而701年是武则天大足元年或长安元年,所以无论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
而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而唐肃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继位者。
所以,从王维出生,到王维死亡,他所处的年代都是唐朝时期。
王维经历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元气大伤。
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开始衰落,政局不稳。
也正是政局的动荡,使原本壮志凌云的王维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了。
消沉以后的王维,开始过着半隐的生活,他将名利看得很淡,悠闲自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在隐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不少诗句都体现了他淡薄的心态。
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卒于李亨执政时期。
所以,王维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诗在唐代的诗坛中有着十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王维的主要成就: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作品中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
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
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
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
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
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
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
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
《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
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
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
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
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
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
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
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
开元九年秋,王维离开长安,前往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他的生活孤寂无聊,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吸引了他。
他常在济州附近游览,并和当地的隐者贤士来往,和他们吟诗唱和。
开元十四年(726)春,王维辞去司仓参军之职,离开济州。
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园风光吸引,在此间住了两年。
也许是忍受不了隐居的寂寞,开元十七年(729),王维回到长安闲居。
此次重返长安,他结识了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之前来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
当孟返回襄阳时,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意思是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是
因为王维自己仕途、人生的不如意:年少高中,以为从此可大展宏图,却遭贬谪;正当青春年华,却赋闲在家,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的妻子去世,当时王维仅三十一岁。
这之后,他不复续娶,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上台执政,王维已经冷却的政治热情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一年之后的秋天,他从长安赴东都洛阳,写诗给张九龄,赞誉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并大胆地自荐:“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但是,王维对自己是否能得到张九龄的任用还心存疑虑。
于是,在向张九龄献诗之后,他立刻前往嵩山隐居。
嵩山地近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
幸运再次降临,张九龄欣然接纳了他。
开元二十三年(735),在张九龄荐举下,王维离开嵩山,到东都洛阳任右拾遗,为当政者提供建议。
第二年随玄宗返回长安,仍任右拾遗。
然而,历史很快又转换了方向。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掌握了朝政。
昔日得到张九龄重用的官员有的贬,有的死。
在这场混乱中,王维的官职却反倒得到升迁,于这年秋天迁河西节度府,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他保住了性命,却再次被逐出权力中心长安。
经历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心情怎样,王维没有多说。
在边塞,他似乎反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
一望无际的大漠、奇异瑰丽的风光吸引了他,还有边疆军旅生活,也重新温热了他年少时的一腔热血。
“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灵感就这样来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三十多首边塞诗。
开元二十六年(738)夏,三十八岁的王维重新回到长安,继续担任监察御史。
两年后,升殿中侍御史。
这一年冬天,他南下出了一趟差: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主持岭南当地的官吏选拔。
途经襄阳时,王维兴冲冲地前去探访好友孟浩然。
得到的消息却是孟浩然已经去世了,王维不由痛哭流涕。
孟浩然比王维年长十二岁,二人不仅友情深挚,诗歌创作亦有诸多相近之处。
后人将他们合称为“王孟”,并列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开元二十七年(739)春,王维自岭南归长安,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
约在天宝三年(744),王维购得了原属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别墅。
经过一番修缮,辋川山庄成了王维远离世事、怡山乐水的清静之所。
青松明月,白石清泉,古木衰柳,飞鸟夕岚,所有的一切让他陶醉痴迷。
自此以后,他经常和好友裴迪一起,在这里优哉游哉,赏景赋诗。
之后,王维历任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
他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地归隐山林,于是便以这种半官半隐的方式,在混浊的官场中保有心灵的自由。
天宝九年(750),五十岁的王维失去了母亲崔氏,此后两年时间在辋川丁忧守丧。
崔氏信佛,师事一代名僧大照禅师三十余年,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对王维影响甚深。
这从王维的名字中亦可看出。
王维名维,字摩诘,名、字连读便是“维摩诘”。
佛经中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的维摩诘,通达甚深般若智慧,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NextPage]
丁忧服满后,王维出任吏部郎中,后任文部郎中、给事中。
公余闲暇,他依然时时回到辋川,徜徉于山水田园间。
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评王维“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可说是对辋川时期的王维最形象、最贴切的赞美——秋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丽脱俗,天然美好,迎风而笑,风姿神韵,令人神往。
而这一时期,也是王维诗歌创作的最高峰。
《辋川集》等一系列诗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标志:自魏晋而兴的山水田园诗,在王维那里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显著的提高。
尽管王维志在山水,且醉心佛学,以避世事,但他不在世外,世人的纷扰他终究逃避不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