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姓名:宋丽华

学校名称:高密市北关小学

联系地址:高密市振兴街1661号联系电话:0536——23236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活化石》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活化石》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化、代、植、孙”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活化石》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我国国宝----大熊猫、水中元老----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科普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些介绍。

突出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加深理解体会。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用自学的方式进行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其他几种濒危生物(银杉、水杉、白鳍豚、扬子鳄)图片,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以及化石的资料。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基于二年级小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对“活化石”更是疑问重重,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的现实,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濒危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堂上我还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说”、“读”、“介绍”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让多名学生分别扮演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模仿《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这样介绍银杏树:我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我的果实。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教学媒体设计

通过多媒体课件这一课堂学习辅助手段,帮助孩子了解“化石”等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学习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在各个重点环节适时地利用ppt课件,比如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化石,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多幅化石图片,给孩子以直观认识,同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么样?(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我从互联网上搜集的化石图片: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D6%C1%FA%B B%AF%CA%AF%CD%BC%C6%AC&in=3969&cl=2&lm=-1&st=-1&pn=260&rn=1&di=96289424910&ln=19 76&fr=ala0&fm=ala0&fmq=1330350574879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 ace=0&is=&istype=2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noun/show-1-1.html

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

生答:化石。

(板书:化石)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化石,他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生:沉思。

师:请同学们看看什么是化石,(播放我从百度搜索的介绍“什么是化石”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gb/lives/paleontology/museum/msu201_01.html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活化石》。

师: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生问:“化石”不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形成的吗?怎么还有“活”的?

3、师: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一听课文朗读(课件播放课文范读: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html/y2_645_1957.html),注意模仿,并注意纠正自己的发音,注意语音、语调。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课文,明确要求: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以上问题答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请其他同学点评,注意读音、语速,要求是:不停顿,不重复,不漏字,不添字。

4、师生评议。

师:请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5、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6、生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

请同学们认识一下“银杏树”。课件播放银杏树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2%F8%D0%D3%C A%F7%B4%BA%CC%EC%B5%C4%CD%BC%C6%AC&in=25405&cl=2&lm=-1&st=&pn=3&rn=1&di=14665077 750&ln=1947&fr=ala0&fm=ala0&fmq=1330352110076_R&ic=&s=&se=&sme=0&tab=&width=&hei ght=&face=&is=&istype=;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口头说出银杏叶的特征。

请大家重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一块块_________ 一把把__________

一条条_________ 一棵棵__________

(2)理解“公孙树”.

师:“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做出回答。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

师:现在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二段吧!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重点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段落。

①师: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

一试吧!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这两小节时,我先让学生从这两种活化

石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来读一读。读完后,小组间交流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并说出原因。

③解说大熊猫。我请喜欢大熊猫的小朋友说说喜欢大熊猫的原因。引导学生看课文,有感情朗读。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大熊猫的图片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兴趣: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0%DC%C 3%A8%B5%C4%CD%BC%C6%AC&in=2365&cl=2&lm=-1&st=-1&pn=5&rn=1&di=50098841160&ln=1999 &fr=ala0&fm=ala0&fmq=133035257561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 e=0&is=&istype=2;

通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指导学生按照观察顺序,来描述大熊猫的外貌。我先做了简单示例:例如,大熊猫的耳朵……,眼睛……,鼻子……,四条腿……,身子……。然后再次朗读此段落,读出大熊猫的可爱。

这一段落总共有三句话。经过描述大熊猫的外貌,学生基本能体会到大熊猫的可爱。在处理下面两句话时,我主要是补充课外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先针对“和大熊猫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还有很多”,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了猛犸象(用课件展示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tupian/7019183.html)和剑齿虎(用课件展示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D%A3%B3%DD%B B%A2%CD%BC%C6%AC&in=19149&cl=2&lm=-1&st=&pn=9&rn=1&di=10022309355&ln=2000&fr=ala 1&fm=ala1&fmq=133035356454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 ype=#pn12&-1&di64157529735&objURLhttp%3A%2F%2Fa3.att.hudong.两种已经灭绝的动物。

并让学生理解“灭绝”的意思(师提示:我们再也见不到这些灭绝的动物了,同学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呀?),学生会感到非常惋惜,同时体会大熊猫的珍贵。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③解说中华鲟。我先用课件展示中华鲟的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B%AA% F6%E0&in=31928&cl=2&lm=-1&st=-1&pn=61&rn=1&di=36309283260&ln=1979&fr=&fm=index&f mq=1330354447137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1 &-1&di36309283260&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2Fphoto%2Fstar%2F100601 b2.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2Fzh%2Fhtml%2Fstar100601.html&W12 00&H823&T7674&S108&TPjpg先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华鲟的特征。然后提问“课后搜集并了解了多少中华鲟的知识”,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再回答。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解说。讲到中华鲟的样子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描写中华鲟的句子,“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要求学生读出中华鲟样子的古怪。读完后,我又设计了改句练习,让学生改成“中华鲟有亮晶晶的眼睛”、“中华鲟有又尖又长的大嘴”……通过这些小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接着,我提问“为什么现在这种怪怪的中华鲟很少见了?”引导学生说出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在这里我又让学生了解了“稀有”的意思。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保护这种稀有的鱼种?”以此,培养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生:小组内做开头练习,组内展示。

4、各组选派代表上台演说,小组间竞赛,活跃课堂气氛。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有关活化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直观认识。银杉:

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a3_58_81_01300000174719121488810296843_jpg.html)、水杉: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picture/2011030114385328.jpg、

扬子鳄: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s/%E6%89%AC%E5%AD%90%E9%B3%84/xgtupian/1/5、白鳍豚:https://www.doczj.com/doc/3410925889.html,/f?kz=657449203,教师做简单解说。)

(六)、教学总结: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能自己说出或亲身感受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七)拓展练习:课下上网用百度搜索、查找有关活化石的资料,做一张阅读卡。

(八)、写字指导。

师:重点指导“灭、史”的笔顺及写法。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巩固。

(九)、课后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

1. 口头作业:假如现在这些活化石在博物馆里,你就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做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请选一种你喜欢的活化石仿造银杏树的介绍方法写一段话。

2. 动手实践:课后利用百度搜索继续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濒危生物需要我们的保护。

结语:我们今天学到了很多活化石的知识,让我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周围的人,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来保护这些活化石,好吗?

我们还应该保护其他的动物。

课件出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十)、板书设计

银杏树

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年代久远、珍贵稀有 ------ 好好保护

中华鲟

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投入激情。特别是教二年级这样低龄阶段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注以很大的热情,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授课。

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古生物产生兴趣并了解它们的有关知识呢? 在学习《活化石》一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通过观看图片来明确概念。

以“什么是化石?”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探究欲望。以文字介绍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再出示几幅化石的图片,如孩子们喜爱的“恐龙化石”还有同学们见都没见过的“三叶虫”化石等,从抽象的概念转化到形象的实物,此时的孩子不仅对化石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些远离现实生活的远古时代的特殊符号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二、多方搜集资料、帮学生加深理解。

课文对活化石的描写简单易懂,但这些稀有生物都是和大多数孩子不曾谋面的,通过阅读和讲解让孩子就有清晰的认识未免空洞。因此,课堂上我大量应用互联网的作用,借助ppt 课件帮孩子逐一认识、理解。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读懂课文、了解古生物知识不是学习本课的唯一目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课下在家自己上网用百度搜索、查找有关活化石的资料和濒危生物资料,做一张阅读卡。把课堂有效的学习和课外广博的知识积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目标导航】 1.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便捷的神奇性。 2.学习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和整理信息,知晓网络交往的规则和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往,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搜集关于互联网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这一类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微博吗?你们会用微信QQ聊天吗?你们会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和娱乐吗?相信大家都有过这些经历吧!没错,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重点解读】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1.网络词语小研讨“点赞”“吐槽”“抢沙发”“萌萌哒”“3Q”“喜大普奔”等网络词语,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起于键盘敲击的错误,进而干脆以谐音或简化的方式,构成一种简洁的表达;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最近正在流行的网络语言,搞清楚意思,做一下分类,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达它们的意思,思考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小组讨论: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作文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词语?应如何规范地使用网络词语? 2.电子阅读面面观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同学、老师、家长、亲友中做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他们花费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电子阅读的方式或途径,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等等。小组研讨: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 3.用互联网学语文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丰富,搜索快捷。善用互联网,有效利用其中海量的信息,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邀请信息技术课老师或者IT从业人员到班级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专题讲座,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等。讲座可以分为三个板块:信息游戏——掌握检索的要领;求助和指教——运用社交媒体;不期而遇——漫步网络图书馆。利用所学的网络技能,搜索一下本单元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包括散文的文体特征、发展历史、分类、阅读策略等。小组讨论: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 【研讨练习】 题一:在学校的科技月活动中,××班开展了“科海泛舟:漫谈我们的触屏时代”的语文

(修订版)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宜良一中速黎红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人们不能出门了,厂矿推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我也在考虑怎样利用网络和学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假期学习。 网络在这个年代几乎随处可见,它促进人们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 的生活水平,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开阔大家的眼见,使大家能在中间吸取许多课堂上没用的知识。由此可见,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能“足不出户”却“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它使学生能实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学生读书生活的单调。在这里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网络缩小我和学生的距离,把我的要求和指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反馈给我。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每日必做的功课。我把每天要落实的 词汇安排下去,然后录制语音示范,让学生跟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只要求能准确地发音和拼读,然后读两遍并录音发给我。中上层学生要求学习可可英语,语音、拼写、意思、用法都要认真学,完成后把正误及得分情况截屏发给我。没发的我在家长群提醒,甚至直接打电话,

这个工作学生落实得还不错。 阅读 记了单词就要在阅读中不断使用、复现,学生才能记得牢,才会准确地使用。我每天安排一篇阅读文章,或故事的一个章节让学生去读。我会这样带学生分析一篇文章。语篇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 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文章离不开对其背景的分析。在宏观层面,要侧重文章的背景分析、主题分析;同时要侧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微观层面,除了对单词、句子、段落等进行常规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以外,还要运用批语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注释,从及物性,词汇分类,情感态度的转换,角色互换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文章背后的隐藏的意识形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具有开放答案的练习题供学生讨论,不拘泥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含义。女口:这篇文章是什么时间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描述事件参与者时,选用的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选用了哪种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还是物质过程?文章中是否出现了表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你认为作者对于所叙述事件持怎样的态度?你同意作者的看法么?你对于这个事件持怎样的观点?课下鼓励学生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比如,选择一些与课堂所学语篇

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时 间教学过程教师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置意图 课前2分 3分1分 23分播放音乐: 复习提问:(3分) 运行“屏保重启电脑程序”,提出问题。 你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遭到过哪些破坏?你又是怎么解 决的? 引入新课:(1分)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又该如何防范呢? 板书 新授课:(共38分钟)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节网络安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 来越重要。在计算机网络中,经常会受到冒充、窃取口令、篡 改、病毒、发错与错发等威胁。 一、网络可能受到的威胁和攻击 1.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计算机病毒是具有危害性的程序,能够通过多种方式闯入 计算网络,并在网络中不断扩散,甚至使整个网络系统无法正 常运行。 实例:2003 冲击波病毒;2004 震荡波病毒。造成网络瘫 痪,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工作、学习。 这种病毒是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的攻击,缓冲区溢出 是程序开发者在开发程序时不小心造成的程序漏洞,给入侵者 可乘之机。 防范计算机病毒原则: “以预防为主,查杀为辅” 预防措施: 对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及时下载补丁程序,弥补漏洞;不 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尽量减少网络共享的使用;进行网 络活动时,尽量登陆一些比较知名的大网站。 2.利用木马攻击 木马程序是指潜伏在电脑中,受外部用户控制以窃取本机 信息或者控制权的程序。占病毒总数的45%。 播放 音乐 演示 提问 引入 板书 演示 讲解 启发 引导 播放 进教 室就 绪 观看 思考 回答 听讲 理解 新知 观看 思考 讨论 问题 发言 听讲 缓解学生心理压 力,拉近师生距离 设置情境激发求 知欲望,引出本课 课题 通过听讲、讨论、 发言,使学生认识 到计算机病毒和 利用计算机犯罪 的危害性 理解“以预防为 主,查杀为辅”防 范计算机病毒的 基本原则

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

《奇妙的中心句》群文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赵鑫 设计理念: 《奇妙的中心句》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群文阅读议题。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寻找中心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速度,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4篇文章《专心的玛利亚》《庐山的云雾》《泸定桥的狮子》《小而美的澳门》组成《奇妙的中心句》的群文阅读文章,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达到教学目的。首先从文章中引导学生找出本组文本的中心句,感受到文章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心句所放的位置不用所表达的作用也不同,这样才能更清晰的读懂文章。 群文议题《奇妙的中心句》 群文篇目:《专心的玛利亚》《庐山的云雾》《泸定桥的狮子》《小而美的澳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3、阅读对比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4、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寻找文章的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一、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我请一个朗读最好听的孩子来读这个小故事。其他同学注意听,找出一个能概括这个故事主要意思的句子来。 2、学生朗读课件出示的片段。相机指导。 3、抽生回答:哪个句子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doc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语文教学必须变单一性的知识告知为多信息的归纳分析,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寻找,变“师—生—教材”间的互动为“师—生—教材—多元化信息”间的互动。同时,又不能丢弃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之根。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互联网+多元互动终身发展 【正文】 经济社会中,“互联网+”被通俗表达为“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种在线服务,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将“互联网+”引入语文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开的一个教学课题。且不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全新教学形式的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型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是发生在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各种影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课堂和学生。比如,教师备课由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转变为海量教学设计中的精心筛选;课堂问题探究由参考资料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甚而至于,学生利用网络而获取的知识信息,已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语文教师。 面对这样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自身的课堂,才能将语文教学和“互联网+”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进而创设出新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发展生态”?又该如何在变革中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不为“互联网+”无限丰富的内容所困扰而迷失在信息技术的丛林中?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1. 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着学生自主研修时的学习资源。网络的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资源拥有的完全平等地位。此种平等,使得语文教师大脑中储存的那些文学史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等信息,全部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只有愿意,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或许只要一个休息日,便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作一个粗线条的通览。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把“公开的秘密”磨碎了给学生看吗? 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懒得”上网寻找这些“公开的秘密”。这类“懒汉”的数量

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要在网络上轻易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网友。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收集因在网中把秘密告诉网友而受到伤害的案例。 2、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调查:哪些同学在家上网聊过天? 2、师讲述: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上发布新新。网络技术好的人能够在网络上得到别人的许多看似隐蔽的信息。同时,只要你上网,你的信息就有可能被别人获取。有些人就利用网络获取别人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要挟他人。 二、分享事例,受到启发 1、分享故事一:亲信网友被敲诈 (1)学生自读这个故事。 (2)指名一学生试说故事。 (3)学生思考:小学上网的时候,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4)全班交流。 2、分享故事二:工作无着落网上骗钱财 (1)学生自读这个故事。

(2)指名一学生试说故事。 (3)学生思考:小优和小西不仅轻易地(),还随便与网友见面吃饭,并将()。在受骗后仍没有提高警觉,且再次(),以致二次上当。 (4)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强化意识 1、学生思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你还知道类似案例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播放视频《轻信网友,女童被拐骗》,学生直观感知。 四、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安全提示: (1)不要轻易在网上透露自己的确切信息。 (2)不要轻易相信网友提供的信息。 (3)如果受到网友要挟、敲诈,必须及时告诉父母、老师或向公安机关求助。 2、展示安全上网宣传语,学生谈认识。 (1)网络连接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2)高高兴兴上网,快快乐乐冲浪。 (3)网上有骗子,小心不上当。 (4)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使人走向无底深渊。 (5)沉迷网络游戏,人生就会没戏。远离网络游戏,演好人生这场

新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天地的奥秘”为主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分别从天上、地上、海底等不同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4个部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填补学生观察的缺口,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欣赏到天地间的美景。 课题 内容简说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先总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然后分别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具体展示世界的奇妙,结尾照应开头,指出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大千世界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海底世界 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大千世界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海底世界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的活动、植物及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资源,说明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火烧云 本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 认识2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呈现、变幻、宁静、迅速、威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背诵《火烧云》第3~6自然段。 3.利用多媒体真实、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从几个方面分别描述,把内容表述清楚的写作方法。

4.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积累语文学习素材,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精彩语段。背诵《火烧云》第3~6自然段。 3.学习作者从几个方面把内容表述清楚的写作方法。 4.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热爱和亲近自然的情感。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2~3课时 23.海底世界………………………………………………………………… 2~3课时 24.火烧云…………………………………………………………………… 2~3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 1.在体会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美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文中优美语段。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观察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 2.观察大自然,有自己的发现。(学生)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

《奇妙的对联》导学简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知识及写作方法; 2.提高欣赏对联的水平; 3.获得审美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对联。 【学习难点】对仗、平仄知识,尝试拟写对联。 【导学用具】多媒体、手写嵌名对联若干副。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对联堪称一支馨香四溢的奇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文化百花园,去采撷对联这一束奇葩,感受对联的奇妙之处,欣赏对联之美。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提示语:下面我们按读对联、识对联、赏对联、拟对联、评对联这几个步骤来学习。 板书:

对联 读识赏拟评 三、导学对联 导学一:读对联 用多媒体投出以下七副对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提示语:中国的名联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仅选出七副,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七副对联,犹如一扇窗户,打开它,你会惊喜地发现对联的宝库里,有着那么多的奇珍异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洪应明)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7.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导学二:识对联 提示语: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语句才称得上是对联呢?对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7页的内容,归结出对联的特点。 合作探究: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归纳对联特点。 学生充分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整理归纳对联特点(投影):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3.词性相同,结构相应。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导学三:赏对联 提示语:明白了对联的特点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赏对联。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小组最喜爱的对联来赏析。 让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赏析。(15分钟) 导学四:拟对联 提示语:赏析了那么多的美联,咱们现在小试牛刀。老师给出上联,请同学们拟出下联。要求内容健康,符合对联要求。 出示试题: 第一题:静聆雨润绿草 第二题:中华日丽风光好 学生做题,把答案写在白板上。(8分钟左右) 导学五:评对联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赣榆县柘汪镇中心小学张家波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95-98页。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从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切入文章,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第2、3自然段解答问题,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第4自然段总结课文,指出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探究的过程。在本文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感悟,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借助电教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情感

与态度: 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一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设计意图:入境始于亲”以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引入,让学生说说 自己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 此同时此处学生的期望为学文后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理解埋下 伏笔”】 二、学习课文,逐步感知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目前属全国首例。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全校、. 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能够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即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教师以“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为例解说对联的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理解了对联,但我们不但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姓名:宋丽华 学校名称:高密市北关小学 联系地址:高密市振兴街1661号联系电话:0536——23236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活化石》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活化石》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化、代、植、孙”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活化石》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我国国宝----大熊猫、水中元老----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科普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些介绍。 突出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加深理解体会。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用自学的方式进行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其他几种濒危生物(银杉、水杉、白鳍豚、扬子鳄)图片,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以及化石的资料。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基于二年级小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对“活化石”更是疑问重重,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的现实,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濒危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堂上我还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说”、“读”、“介绍”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让多名学生分别扮演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模仿《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这样介绍银杏树:我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网络安全教案.pdf

网络安全 第一节提高网络自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端正对电脑网络的态度,增强网络自护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网虫”,避开“网害”的侵扰。 3.了解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网络自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端正对电脑网络的态度。 2、了解“网虫”的特点。 3、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 (一)端正电脑网络的态度。 给出事例: 在我国某城市,两名初二的学生用家长给的零花钱,在网吧里连续上网8天8夜,当焦急万分的老师和家长在网吧找到他俩时,这两个学生已经头脑麻木得不知东南西北,面容憔悴,身体虚弱不堪。家 长无奈地把他俩送进了医院。 学生讨论交流:这两名学生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而要成为网络的主人。面对 阳光,舒展身躯,拥抱现实,融入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 去吧! (二)了解“网虫”特点,避开“网害”侵扰。

给出小"网虫"的特点: ①上网时间失控,总觉得时间短不满足。 ②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网,想的、聊的主要内容也是网上的事。 ③在网上全神贯注,到网下迷迷糊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④有点时间就想上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能不上。 ⑤对家长和同学、朋友隐瞒上网的内容。 ⑥与家长、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 ⑦泡网吧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有人甚至是为了浏览不良信息。 ⑧为了上网甘冒风险,撒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 提出问题: 对照这些进行比较,看看你是不是个小网虫如果你有这种情况, 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 (三)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 提出问题:上网时,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信息的 学生交流。 师总结并补充: 给出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 (1)安装个人"防火墙",以防止个人信息被人窃取。比如安装"诺顿网络安全特警2001",利用诺顿隐私控制特性,你可以选择哪些信息需要保密,就不会因不慎而把这些信息发到不安全的网站。这个软件还可以防止网站服务器在你察觉不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章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承担着引发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了解从“事物”哪几个方面“写清楚”,感悟单元语文要素的责任。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可充分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奇妙的世界就在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学情分析】 1.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2.学生通过本册教科书第三、四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也能够准确找出概括一段话大意的关键语句。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大部分学生能够梳理“事物”的特点,但总结提炼如何“写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通过组织个性化阅读和合作学习活动,感悟和内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填空天空和大地的。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请学生齐读“对联常识”】。

三、对联特点: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1、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案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部安全使用网络的倡议,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网络使用安全教育,减少因网络的使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杜绝网络潜在危险。 1、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使用网络的遵守意识。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网络使用安全的意识。 1、导入语 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不能给社会增辉。 2、网络的影响 ①网络的正面影响 1)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

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②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 2)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3、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

奇妙的中心句

执教年级:三年级 议题:奇妙的中心句 篇目:《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南海明珠— 海南岛》 一、学习目标 1.以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22、24课为例,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 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比较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3.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话,找出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 2.引出中心句的概念。 (二)学习课文,寻找中心句 1.默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南 海明珠—海南岛》,分别找出这些文本的中心句。 (三)对比与发现 对比几篇文章的中心句的特点,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中心句位置不同: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 群文阅读优秀案例精选 ◎ 程晏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

2.中心句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3.内容都围绕中心句的中心词来写。 4.从多方面把事物介绍具体。 5.段落中也有中心句。(板书:段中 段尾) 6.写人、写事、写景、写活动的文章有中心句。(板书:人 事 物 景) (四)学以致用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把意思说完整、具体。 2.每人选择图上的四种动物,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 五、总结 群文材料 ◆选文1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选文2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1.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