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优质荟萃)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7
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疗效因子的影响冯建琴;林丹平;陈翠娥;朱建东【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疗效及各团体治疗疗效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2例乳腺癌患者用分层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疗程12周,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团体治疗疗效因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治疗前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抑郁、焦虑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团体治疗疗效因子中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希望重塑、情感宣泄、存在意识等因子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缓解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而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希望重塑、情感宣泄、存在意识是乳腺癌团体心理治疗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因子.%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Sixty two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12 weeks (study group) or no psy-chotherapy (control group).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in the end of therap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de-creased in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while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in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questionnaire survey reveale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learning (paying), group cohesion, instillation of hope, catharsis, awareness of existence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group psychotherapy can al eviate the symptom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38-440)【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乳腺癌;抑郁焦虑【作者】冯建琴;林丹平;陈翠娥;朱建东【作者单位】325600 温州医学院附属乐清医院心理科,妇产科,肿瘤科;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25600 温州医学院附属乐清医院心理科,妇产科,肿瘤科;325600 温州医学院附属乐清医院心理科,妇产科,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
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一、利他性1、帮助别人令我增进自尊2、将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3、忘记自己而考虑别人4、将自我的某方面与别人分享5、帮助别人且在其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二、团体凝聚力1、归属团体且被团体接受2、与别人持续而密切的接触3、揭露有关自己的丑事而仍然被团体接受4、不再感到孤独5、归属于由了解和接受我的人所组成的团体三、普遍性1、了解我并非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我们是同舟共济的”。
2、明了我的情况不比别人糟。
3、了解别人也有和我同样的“坏”想法和感觉。
4、了解别人也有和我同样不愉快和糟糕的父母及背景。
5、了解我和别人并非大不相同,使我有“属我族类”之感。
四、人际学习1、团体让我知道我给别人何种印象。
2、(获取)了解我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3、其他成员诚实地告诉我其对我的看法。
4、团体成员指出我一些恼人的习性。
5、了解我有时憋着想法不说会使人困惑。
五、人际学习1、改善我和人交往的技巧2、(付出)感觉对团体及其他人更信任。
3、了解我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4、团体给我机会于别人接触。
5、解决我与某个团体成员的人际困难。
六、指导1、医生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
2、团体成员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
3、团体成员告诉我怎么做。
4、某团体有人对人生问题给我确切的建议。
5、团体成员劝告我,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应对某个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七、情绪宣泄1、讲出心事2、对其他成员表达出负面及/或正面的感情3、对团体支持人表达负面及/或正面的感情4、学习如何表达感情5、个人能够说出困惑,而不是压抑下来。
八、认同1、向团体中比我适应良好的人学习2、目睹别人能够剖露丑事及冒其他风险却因而获益,这种经验使我也愿意做同样尝试。
3、采用另一位团体成员的习性和风格。
4、赞赏并模仿治疗者。
5、找到团体中可以模仿的人。
九、家庭情景重现1、在某方面,团体体验使我重新经历并了解我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形。
2、团体体验有助我了解我过去对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重要人物未了情结。
团体心理治疗中疗效因子的研究
王欣;罗锦秀;陈娟;白英;杜巧荣
【期刊名称】《校园心理》
【年(卷),期】2010(008)001
【摘要】为探讨在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中各疗效因子的相对价值,选择2009年4月至6月在我院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35例为调查对象,通过系统团体心理治疗的流程完成.在各疗效因子的相对价值中情绪宣泄、人际学习名列榜首,家庭情景重现、指导以及认同作用最不受重视.由此得出,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的核心在于感情疏泄,内省性的人际互动.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王欣;罗锦秀;陈娟;白英;杜巧荣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J], 梁乃新;杨华夏;李单青
2.试论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中的疗效因子 [J], 刘冉
3.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三叶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研究 [J], 李军
4.氟康唑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J], 曹亮
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J], 苏满想;张素粉;薛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疗效因子的定义与分类定义与分类:(1利他思想(Altruism:透过其对团体成员的协助而感受到自己蛮好的地方或学习到自己的某些正向优点。
(2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团体成员经验到的一种「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即团队(团结精神(esprite de corps。
成员有被接纳及不再和旁人隔离开来的感觉。
(3普同性(Universality:成员接收到其它成员也有类似问题及感受,因而降低了那种特异且独一无二性(uniqueness的感觉。
(4人际学习(吸收进来的部分(Interpersonal Learning-Input:成员透过他人分享对牠的观感看法而使他更清楚了解自己问题的本(性质。
(5人际学习(表现出丢的部分(Interpersonal Learning-Output:团体提供成员有机会以一种更能适应的方式和他人关联交往。
这是一种「人际实验」形式。
(6引导指示(Guidance:指透过治疗师或其它成员传递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
(7情绪倾泄(Catharsis:指成员对过去或此时此地所发生的状况透过情绪的释放而达到缓解。
这些情绪包括:愤怒、情感、悲伤以及哀,而在过去这些是很难或不可能让它释放出来的。
(8认同模傲(Identification:指的是成员认为他就像团体中另一位成员或治疗师,因而在行为上傲效他。
(9家庭重现(Family Re-enactment:指在团体中重现某些原初家庭(不良经验而给予矫正重整的机会。
(10自我了解(Self-Understanding:成员尽可能了解到其行为的某些机制及其起源,因而可称为「具心理上的病识感」。
(11希望灌注(Instillation of Hope:成员看到其它人进步了或正进步中而觉得团体是有帮助的;因而对团体能帮助他产生乐观的希望。
(12存在因素(Existential Factors:指成员终究要接受他必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之事实。
疗效因子欧文.亚隆划分的11个疗效因子,是我见过的对此最全面的总结。
虽然是团体治疗的疗效因子,细看之下也可适用于一对一的咨询。
希望重塑、普遍性、传递信息、存在意识因子,是跟认知重构关系密切的一组。
希望重塑希望灌注指来访者对咨询效果、或者说对自己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常见表现之一是,看到与自己有过相同或类似问题的人痊愈/好转,当事人会感到放心。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公开抑郁症病史后,据说一些咨询机构来看抑郁症的人增多。
有的医患对话是这样进行的:病人一来就直说:“我得的是崔永元那种病。
”当这病人问起:“大夫,您看我能治好吗?”医生顺着他的开场白回答:“你看,崔永元现在不是还活跃在电视上吗?”病人便开始放心:“哦,能恢复到他那样,那也行了。
”希望重塑对发生改变的促进作用在于,当有了希望,眼前一切艰难困苦变得可以承受。
因为,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也有些东西,乍看好像希望重塑,其实不然。
创建意义疗法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谈过他关在集中营时,一位难友的例子。
难友起初信心满满,认定战争会过去的,到某些时候我就能出去。
但他说的期限日渐接近,而没有什么变化发生,他状态渐趋恶劣,在他所说的日期前后死掉了。
——这只是绝望中试图抓住一个救命稻草,并非真正的希望重塑。
欧文.亚隆将安慰剂效应,归到希望重塑这个疗效因子中。
普遍性指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不幸并非独有。
有一个大家可能很熟悉的老故事:佛陀时代的翅舍答弥,她的孩子在刚学会走路时夭折了。
这位母亲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一定要去找药救活孩子。
传说她找到了佛陀本人,一再恳求。
佛陀要她去没有死过人的家庭要十粒芥子,就可以救活孩子。
翅舍答弥走了许多地方,挨家挨户询问,几乎一粒芥子都找不到。
她于是想:“我原以为只有我失去了孩子,却原来每个村子中,死亡的人都比活着的人多呀!”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心便平静下来。
看来,我们怕的不是受苦,是独自受苦。
有人文章中提到,学生时代去补考,开始很是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