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说情节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607.50 KB
- 文档页数:36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考点10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的情节(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13分实际得分:一、【2020·河南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3分)父与子高军①父亲监督他洗手这件事是从他第一天去上班开始的。
②大学毕业后,他被选调到局里工作,父亲紧绷的脸上有种掩饰不住的高兴流露出来,可以看出那是处在一种努力抑制的状态中。
作为男人,作为一个平时并不善于和儿子交流的人,父亲是不善于表达出来自豪的。
儿子觉得自己这一代人,对到哪里去上班干什么工作等并不怎么当作很重要的一件事儿。
他觉得父亲这么当回事儿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显得有些可笑。
不过,他也体会到了父亲在儿子有了归宿后的那种轻松和释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③他提着行李走出了家门,这些年显得越来越木讷的父亲在后面跟着他,父亲平常是不会送自己出门的,在他的记忆里这种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④“回来,”他已经走出大门口接近二十步了,父亲在后面又叫住了他,“再回家一趟,还有个事儿。
”⑤父亲的神情显得太正儿八经了,他停下脚步,慢慢地放下了行李,转过身来。
⑥父亲有些拿捏不住的样子,在前头带路把他又领进了家门。
哗的一声,父亲往脸盆里舀上了一舀子清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指着波纹颤动的盆对他说:“洗洗手,把手洗干净,光光鲜鲜地上班去。
”⑦他心中涌起一些怨气,敢情就是这么点小事儿啊,他摊开双手:“爸,我刚才洗过了啊。
”⑧“不费多少事儿,就是洗一洗,干干净净地端公家的饭碗去。
”父亲的手还是硬硬地指着脸盆和里面的清水。
⑨他猛然记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经常弄得灰头土脸的,手上当然也干净不了多少,父亲看到了总是说他:“怎么能弄成这个样子,赶紧去把手洗干净好吃饭。
”当他洗了以后,父亲还会紧跟上话来:“玩也罢,干活也罢,只要好好注意,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手尽量保持干净。
”他听完也就听完了,下次还是这个样子。
但父亲也很有耐心,还是像先前那样要求他。
高考小说情节紧凑题型讲析一、知识梳理1.人物的设置人物少就能使小说的故事精简、结构紧凑。
比如《雪》中主要出场的只有男女主人公。
如果人物庞杂,只要彼此关联紧密,一样能使众多人物成为一个整体。
比如《红楼梦》中就有近千个人物,但彼此都与贾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人物能勾连不相关的情节,甚至充当叙事的线索,见证故事的发展。
诸多小说中的“我”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来描述祥林嫂的悲剧的。
而在《孔乙己》中,则是通过线索人物“小伙计”这个角色去串联起酒馆里的老板、食客与主人公孔乙己的。
2-环境、场景的安排小说情节涉及的时间、地域跨度往往很大,小说家把事件或人物活动限制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让故事发生的场景、时间集中,就会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果有多个场景,小说家往往会利用电影中蒙太奇式镜头组合手法,将多个场景,或将现实与想象、回忆等虚境组合起来,几个镜头之间跳跃性地快速转换,就能加快叙事节奏,使文章结构紧凑。
3.串联情节的手法从整体出发考虑小说的叙事逻辑。
比如,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者以某人某物为线索,或者以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运行,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使小说在形式或内容上具有整体性,从而使小说结构紧凑。
从局部看,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作家常常会使用一些结构技巧使情节曲折变化又紧凑精巧,比如, 设置悬念、呼应、过渡、铺垫、伏笔等。
4-打造的生活细节元素小说是通过描写生活来反映生活的,所以, 家必然要打造一些细节,让小说充满真实感。
些细节如果反复出现,就能彼此勾连成整体,5 以,这些经过特意打磨的生活元素不能被忽略。
二、题型分析(2020年高考浙江卷)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ittTo 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
专题02 赏析情节构思及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故事情节】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分析(1)情节分析的目的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思路导航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④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二、情节概括模式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答题导航(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2)分点概括情节式分点概括情节,按照小说中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方面把文章里的情节先梳理整合,共有多少件事,什么人做什么事。
三、情节作用模式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2017第一学期学校后勤工作计划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向往学习、扩大知识面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智能。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17第一学期学校后勤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第一学期学校后勤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后勤坚持为学校教学、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宗旨,做到后勤不后,处处走在前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服务在前头。
本着勤俭节约,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做好服务工作,保障前勤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我校后勤管理,使我校的总务后勤管理有特色、上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1、在新的一学期里,积极配合校领导,以教学为中心,认真做好学校后勤的常规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做到实际需要与可能要用相结合,克服铺张浪费现象。
我们将加强对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提高校产和设备的利用率。
2、关心爱护全体教职工,解决部分职工的实际困难,使全体教职工体会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增强他们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3、以人为本,加强校园管理,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育人环境。
加强对各班分担区的检查和督促,铲除杂草,清理垃圾。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美化、绿化,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绿色满园、鸟语花香、移步换景、清幽雅致的校园环境。
4、为班级添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以保障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九月份:1、铲除操场的的杂草,清理垃圾,大搞环境卫生。
2、检查水、电、煤卫设施状态、各班级的桌椅、卫生备品是否到位,各班门窗及锁钥是否完好。
电器设备是否安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随时组织故障之排除。
3、六年级教室的搬迁和安置工作。
4、各年组的小黑板是否够用。
5、布置教室工作也在九月份完成。
6、做好教师节庆祝活动。
7、为迎接国庆,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及学校门前三包净化工作。
8、继续做好常规管理和建校各项工作。
十月份:1、做好国庆安全保卫工作。
2、做好冬季取暖工作准备,检查暖气、锅炉、管道等设备是否完好,组织冬煤的进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该内容分为: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六个板块。
编者寄语10月即将过去,北方的冬天即将来临,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雪”中的温暖的故事。
而这篇小说也被选作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是苏联作家。
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代表作有《金蔷薇》。
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
其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蒙蒙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雪》平静温和,写了在灾难面前,人们如何用真、善、美“修复”破败的家园、身体与心灵的创伤和战时脱离常态的人生。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雪>>>让我们在阅读之前在标题上稍作停留。
以《雪》为标题的作品很多,每一场雪带给人们的体验都是不同的。
看到标题,你想到了什么?白雪皑皑的诗意,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冷?从场景设计的角度来看,“雪”可以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作为氛围的营造,可以作为幕间音乐,也可以作为象征。
在这一篇文章中,它又会是什么呢?作者[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
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开篇简洁,却有广阔的写作空间,也给读者留下悬念: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过去有什么故事,未来的故事走向又会是怎样的?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花园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而“凋零”就像故事中人物的人生,波塔波夫老人去世,波塔波夫中尉受伤,彼得洛芙娜离婚。
2020—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小说真题情节技巧分析汇总一、2022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1.叙述视角见证人视角推断过程:有限视角→内视角→见证人视角(老黄)2.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3.叙述顺序顺叙 ( 时间顺序)起因:老胡身体状况变差。
发展:老胡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到树上。
高潮:我们帮老胡挤出脓血的过程。
结尾:挤出脓血之后。
4.叙述方式①对话与心理:多“我”和老胡的对话,多“我”的心理描写。
②叙述与写景结合:写了拂晓时的月光,写了启明星,写了太阳出来了,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同时营造了氛围。
③真实与梦境交织:开头“我”做的梦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营造亦真亦幻的氛围。
④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夜里,故事的主要场景是在竹林里,时空高度集中。
⑤小说虚构与艺术真实: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实例,比如文本二警卫员为陈毅挤脓血之事,加上作者对人物正侧面的刻画,及大量的细节心理描写,使虚构的小说在艺术上有真实的效果。
5.叙述节奏慢速:尤其高潮部分挤脓血的过程,具体详细。
6.构思技巧①线索:以“我”为线索,作为见证人,故事的讲述者。
②以小见大:通过写给老胡挤脓血这一件小事,凸显的是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2022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1.叙述视角全知视角2.叙述人称第三人称 ( 伍子胥)3.叙述顺序顺叙开端:逃到了江边(伍子胥)发展:等船、上船高潮:在船上的心情变化及送剑给渔夫结局:独立江边自言自语4.叙述方式①对话与心理:有等船人的对话,有伍子胥与渔夫的对话,还有大段伍子胥的心理描写。
②叙述与写景结合:在叙述的过程中几次写到伍子胥在船上看到的江上风光,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③回忆与现实交织:在船上的现实与对父兄之仇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④时空集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江上和江边,发生在伍子胥渡江这段时间,时空都比较集中。
⑤引用史料:引用史书中季札隐居、挂剑赠亡友以及渔夫将伍子胥载过江的事情。
对点聚焦练2 小说情节、结构的概括与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流光似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
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
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
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
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
”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放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
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
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
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
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
”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
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
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 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 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 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 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 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2020高考语文阅读模块小说情节安排及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散文的题型分类:手法结构【1、分析句子手法及作用2、分析结构作用(文首、文中、文末)】、感情主旨【1、分析作者感情2、分析作者观点或启示】、内容【1、句子含义2、多细节筛选(1、筛选2、筛选并总结3、筛选并分析)】小说的题型分类:手法情节【1、分析句子手法及作用2、分析小说情节安排3、情节安排的作用】、主旨【1、结合题目或句子含义分析文章主旨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文章的启示】、环境【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1、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作用】小说阅读情节题鉴赏小说的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设题角度: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内容(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分析方式:1、事件变化(人物心理变化)2、寻找线索—全文围绕某一事物展开3、场景变化注意:先定开端和高潮。
结局倒着推(人物事件场景变化)大事【大矛盾(主旨)】为高潮,小事【小矛盾】为发展(小说都是以矛盾为核心的。
)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寂静无声。
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
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
在厨房两人相遇了。
表针指着两点半。
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
她打开灯。
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
深夜。
两点半。
在厨房里。
(开端:发现他不在,去了厨房)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
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2020高考全国II卷小说《书匠》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換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
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
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模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
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
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
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
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