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吃蜜食
小蜜蜂飞啊飞,飞到花朵之间。
看到花蜜很多蜜蜂开心万分的样子。
它们争先恐后地品尝,口水直流。
可是,蜜蜂们应该记住规矩,
品尝蜜糖,要有节制。
妈妈告诉小蜜蜂们,
飞到花朵上就好好地品尝,
不要贪多嚼不烂。
吃蜜食是滋养身体的时刻,
但也要有分寸和限制。
大雨下
大雨下,真大雨啊!
小草躲在大树下。
花朵也躲在家园,
希望雨过天晴再绽放。
水洗大地干净了,
飞禽们打伞出行,
小鱼儿游得高兴极了。
雨水滋润土壤,
让大地更加美丽。
大雨虽然有时候让人心烦,
可是它给大地的滋润是无限的。
下雪了
天空飘下银色的雪花,
小金鱼期待着冬天的到来。
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像小雪人一样可爱。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
一团团,两团团的好看极了。
仿佛世界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大雪纷飞的景色更美。
看着外面的雪花纷飞,
心情也变得愉快。
这是三首古诗的原文,通过这些美丽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小蜜蜂品尝蜜糖的时候要有节制,而大雨和雪花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美丽。
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美妙的时刻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1.《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三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古诗一:《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以登高为题材,写出了山林幽深、景色秀丽的意境。
文中写出了一幅秋天山林的景象,暗示出杜甫的境遇十分凄凉,他宛如一个飘浮的旅人,用自己的诗歌赋予了生命新的意义。
古诗二:《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霜天抱孤臣。
Can You Think IT———AI英文缩写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想象力丰富,表现出叙述者的历史情感。
文中写出了蜀道险峻、艰难曲折之意。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画出了一幅艰险的峡谷风景,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情境的恢弘壮观。
古诗三:《静夜思》(唐代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写的是李白在夜间坐寂静的思考。
他坐在窗前,看到月光,想到了远方故乡,流泻出了无奈的思念之情,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将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景象表达得十分巧妙,又让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也是诗歌中的一道经典横款。
【导语】本课的三⾸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发展的黄⾦时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从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 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_________ ①[从军⾏]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的⽣活。
②[⽟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译⽂】 青海湖上蒸腾⽽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门关那座孤城。
黄沙万⾥,频繁的战⽃磨穿了战⼠们⾝上的铠甲,⽽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送元⼆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故⼈。
注释 _________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南。
【译⽂】 渭城早晨⼀场春⾬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朋友请你再⼲⼀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河东⼊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 南望王师⼜⼀年。
注释 _________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河]指黄河。
“三万⾥”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
“五千仞”形容它很⾼。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⑥[胡尘]指⾦统治地区的风沙,这⾥借指*。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 三万⾥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海,五千仞⾼的华⼭耸⼊云霄上摩青天。
三年级9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包括以下三首诗:
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用精炼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图景。
诗中写到登高远望,黄河滚滚,壮丽无比。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启示人们要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用夸张的比喻表现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大自然的敬佩和钦佩。
诗中通过描述水流自由落差,启示人们要拥有勇敢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3.《春晓》:孟浩然以春天清晨为背景,描述了整个大自然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处处都可以听到小鸟的鸣叫,甚至睡眠中的人也会被叫醒。
但同时,飞舞的花瓣也表明生命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大致内容,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
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