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激动药、β激动药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6
αβ受体激动药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来源】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见第五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 transferase,PNMT)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药用肾上腺素可从家畜肾上腺提取,或人工合成。
理化性质与NA相似。
【体内过程】口服后在碱性肠液及肠粘膜和肝内破坏,吸收很少,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皮下注射因能收缩血管,故吸收缓慢。
肌内注射的吸收远较皮下注射为快。
肾上腺素在体内的摄取与代谢途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图10-2)。
肌内注射作用维持约10~30分钟,皮下注射作用维持1小时左右。
【药理作用】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1. 心脏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对离体心肌的β作用特征是加速收缩性发展的速率(正性缩率作用,positive klinotropic effect)。
由于心肌收缩性增加,心率加快,故心输出量增加。
肾上腺素又能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
其不利的一面是提高心肌代谢,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加上心肌兴奋性提高,如剂量大或静脉注射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期前收缩,甚至引起心室纤颤。
2.血管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因为这些小血管壁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高;而静脉和大动脉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低,故作用较弱。
此外,体内各部位血管的肾上腺素受体的种类和密度各不相同,所以肾上腺素对各部位血管的效应也不一致,以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为最强烈;内脏血管,尤其是肾血管,也显著收缩;对脑和肺血管收缩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于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骨骼肌血管的β2受体占优势,故呈舒张作用;也能舒张冠状血管,机制见去甲肾上腺素。
α、β及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多巴胺(DA)●DA是合成NE的前体●药用为人工合成品●体内过程●p.o无效,多采用静脉滴注●易被MAO和COMT代谢●不易穿过BBB,外源性DA几乎无中枢作用(左旋多巴)多巴胺(DA)●药理作用:主要激动DA受体,也可激动α和β受体●1、兴奋心脏●激动β1受体,兴奋心脏,作用弱于异丙肾上腺素●促进NE释放,正性肌力作用较强●小剂量: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心率变化不明显●大剂量:心率 +●2、血管●作用于血管的α受体和DA受体●小剂量舒张血管:收缩压 +,舒张压不变,脉压 +(DA)●大剂量收缩血管: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α)多巴胺(DA)●3、肾脏●小剂量●激动肾血管D1受体,舒张肾血管,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有排钠利尿作用●大剂量●激动肾血管α受体,收缩肾血管多巴胺(DA)●临床应用●抗休克,如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对于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肾功能不良的休克疗效好●急性肾衰,与利尿药合用●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大剂量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功能下降●禁忌症●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禁用●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是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被翻转老三联针: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新三联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药理学中一系列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1、α2,β1、β2、β3,胆碱受体M1、M2、M3……;N1(NN)、N2(NM)),被激动时,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哪些收缩哪些舒张,一直没有没搞清楚,也一直没贯通的去总结过,困惑了我五年,问过同学问过度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现在纵览各受体,突然发现了一点大体的规律,有少数特殊的不符合这个规律,有些地方有点另类或牵强,能方便记忆才是王道!把兴奋性质的,如收缩、收缩增强、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传导加快、瞳孔开大肌收缩所致的散瞳,瞳孔括约肌收缩所致的缩瞳,统一归为收缩把其它相反性质的,如舒张、松弛、收缩减弱、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传导减慢,统一归为舒张那么有如下规律:激动β(β1、β2)、M2的效应为舒张但激动β(β1、β2)对心脏、括约肌(胃)为收缩激动其它受体:α(α1、α2)、M(M、M1、M3)、N2的效应均为收缩但激动α对胃肠运动和张力为减弱,激动M3对除瞳孔括约肌外的胃肠、膀胱括约肌为舒张α1、β、M、N1均为增加分泌但α1对体内腺体(支气管、肠)的作用为抑制分泌α1、β2、β3对肝脏各项代谢均为增加代谢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M 在心脏和胃肠处的效应相反更精简的话就一句话了:激动β、M2 舒张,其它的为收缩,激动各受体均为增加分泌与代谢。
(但有红色的那些例外,要注意)PS:α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等β 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β 2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肝脏M受体主要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心脏、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各种腺体N1(N N)受体分布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N2(N M)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骨骼肌)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肾、肠血管平滑肌肾上腺受体、M胆碱受体均为G蛋白偶联型受体N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典型药物:M激动-毛果芸香碱N激动-烟碱M、N激动-卡巴胆碱抗胆碱酯酶-溴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M 拮抗-阿托品N1 拮抗-美卡拉明N2 拮抗-筒箭毒碱、琥珀胆碱胆碱酯酶复活-氯解磷定α、β激动-肾上腺素α激动-去甲肾上腺素β激动-异丙肾上腺素α1 激动-去氧肾上腺素α2 激动-可乐定β1 激动-多巴酚丁胺β2 激动-沙丁胺醇α、β拮抗-拉贝洛尔α拮抗-酚妥拉明(短效)、酚苄明(长效)β拮抗-普萘洛尔α1 拮抗-哌唑嗪α2 拮抗-育享宾β1 拮抗-阿替洛尔β2 拮抗-布他沙明间接激动-麻黄碱其他机制-利舍平(利血平)(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心、脑及其他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融会发散:关于肾上腺素的细节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大多数血管)上α受体占优势,骨骼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小剂量肾上腺素以兴奋β2为主,引起血骨骼肌、肝的血管舒张(降压),大剂量时对α受体作用明显,引起大多数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大(升压),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同时使用α受体阻断药,因为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留下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所以能激动α、β受体的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而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由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此乃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氯丙嗪,酚妥拉明有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