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14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
识点归纳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根本原因
1、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概况
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
1、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8—1918.11)
一、三对矛盾
1、根源: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2、争夺目标:殖民地、霸权
3、矛盾:法德矛盾:欧陆霸权
俄奥矛盾:巴尔干半岛
英德矛盾:殖民霸权、海上霸权
二、两大集团
1、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1882)
2、协约国:
(1)1892年法俄协约
(2)1904年英法协约
(3)1907年英俄协约
三、一次大战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交战双方:
(1)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
(2)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
3、战线
欧洲:
(1)西线:英法比VS德
(2)东线:俄国VS德、奥
(3)南线:意大利VS德、奥
中东
4、性质: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比利时、塞尔维亚除外)
5、进程:
(1)1914年西线:马恩河战役
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2)1915年东线
(3)1916年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4)1917年美国参战
中国参战
俄国退出
(5)1918年德奥投降、大战结束
6、影响:
(1)空前灾难
(2)政治上:
①削弱英法意,摧垮德奥俄土
②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
(3)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4)经济上政府调控
(5)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女权运动兴起
(6)和平主义思潮弥漫,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出现。
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课后练习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九年级历史一战知识点总结一战知识点总结一战,又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自1914年至1918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导致了无数的伤亡和破坏。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总结一战的相关知识点。
一、战争的原因及爆发一战的爆发源于欧洲各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和经济利益纠葛。
主要原因包括:1. 殖民地争夺:欧洲列强积极扩张殖民地,导致势力范围的不断重叠和矛盾的加剧。
2. 各国军备竞赛: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各国不断扩充军备,增加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3. 民族主义兴起:各民族的自豪感和地区独立意识增强,引发了种族和民族冲突。
4. 多国同盟体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各国形成了不同的军事同盟,加剧了战争的可能性。
二、主要参战国及其角色一战期间,多个国家参与了战争。
其中,主要参战国包括:1. 协约国:以英国、法国、俄罗斯为首的联盟。
他们的目标是反对德意志帝国及其盟友。
2. 中立国:主要包括瑞士、瑞典等。
他们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不直接参与战斗。
3. 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为首的联盟。
他们与协约国对立,致力于维护自身利益。
三、战争的进程及战术一战的进行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主要进程包括:1. 阵地战阶段:双方通过修筑坚固的壕沟和阵地,进行持久的塹壕战,导致战线陷入僵持状态。
2. 流动战阶段:德军采取闪击战术,试图迅速击败对手。
然而,由于物资和人力的限制,无法取得最终胜利。
3. 海战及空战:一战中的海战主要发生在北海和大西洋,空战则是双方飞机的激烈对战,为战争增添了新的维度。
四、战争对世界的影响一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伤亡:一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精神创伤,直接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 领土变动:战后,通过凡尔赛和约等条约,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一些国家的领土发生了巨大变化。
3. 经济危机:战后,战争参与国的经济陷入深度危机。
一战为二战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