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际交往要礼貌(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31
《人际交往要礼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思品上册第六课礼貌待人的第一课时——人际交往要礼貌,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人际交往要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1站的内容。
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这一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此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让学生明确礼貌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想要知道并遵守基本社交礼仪的愿望,同时为下一站的教学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存在不定性,包括两方面: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礼貌的重要性。
确立依据:中学生正处于逆反时期,习惯从自身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感情冲动又不在意守礼节,容易伤害他人而不自知。
教学难点:找出不礼貌行为的危害,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做事只想自己,很少关心他人感受,所以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找出不礼貌行为及其危害,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合作寻找礼貌行为和不礼貌行为,让学生体会不礼貌行为的危害,要自觉遵守人际交往中礼貌这一行为规范;并通过课后反思,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改进自身的言行举止。
社交场合礼仪教案公开课一、引言本教案主要介绍社交场合中的礼仪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形象形象,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交活动,并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了解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和基本原则- 研究如何正确地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 掌握社交技巧,包括交流技巧和人际关系建立-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意识三、教学内容1. 社交场合礼仪规范- 礼貌和尊重他人- 注意言辞和语气- 穿着得体和仪态端正2. 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 进出场合的技巧- 社交礼仪中的姿势和动作- 社交场合的交谈技巧和禁忌话题3. 人际关系建立- 社交网络和交友技巧- 社交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 观察和模仿- 角色扮演和实践五、教学步骤1. 介绍社交场合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分组讨论并列举社交场合的常见礼仪规范3. 老师讲解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的技巧,并进行示范4. 学生分角色进行社交场合的模拟演练5.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社交经验和教训6. 小组合作,讨论人际关系建立的方法和技巧7.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六、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进行测验和小组讨论七、教学资源- 社交场合礼仪教学PPT- 社交场合的实际案例和视频素材八、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社交场合,观察和分析实际社交行为- 进行个人社交技能提升计划,持续跟踪和评估学生的进展九、教学建议- 创设真实的社交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活动- 提供实际案例和反思,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十、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和技巧,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交活动。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际交往要礼貌说课稿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1站:《人际交往要礼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待人接物须明理》中《礼貌待人》的第1站内容。
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积累和行为养成的基础上,对礼貌及其作用作一个正面的梳理与强化,介于整个教材的承上启下位置。
为后一站《如何讲礼貌》作一个知识的铺垫。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本站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幺是礼貌”,以及礼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以:通过小组讨论,现场模拟,自由发问,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礼貌与自己行为的联系,感知礼貌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价值,采用多媒体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礼貌有利于交往和减少误会。
为达到这一目标,课堂上应可能展示情境,把学生的情感倾向吸引到课文知识的建构中。
三、说学情1、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针对七年级学生刚入中学,在小学对礼貌有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礼貌是什幺作个系统认识,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达到知行合一。
在前一课《积极融入社会》中,已经明白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成为社会的人,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而要融入社会,待人接物,礼貌就显得必不可少。
2、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思想品德课应做到有情趣,有意境,有道理。
七年级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采用学生易为接受的小组讨论,用活动探究的形式较为适用。
本站也重在学生的行为体验。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安排的活动多为四人一小组的讨论,要求四人合作,选择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四人共同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讨论内容要作记录,中心发言人作主旨发言,其余三人补充。
在共识中,充分表达个人意见,把锻炼学生胆量与提高认识相结合。
每一部分知识都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
四、说教法针对合作学习这一前提,本站采用讨论式教学法,为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积极主动地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人际交往要礼貌》说课稿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赫霜枫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际交往要礼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对本课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北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1站的内容。
学会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内容主要让学生明确礼貌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从而产生了解并遵守基本社交礼仪的愿望,为下一站的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①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都有极大的可塑性。
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
②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侵袭、影响着中学生;另一方面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缺乏文明修养,难以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的作用及其表现。
2、能力目标:从点滴做起文明得体的与人交往;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在活动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礼貌行为,努力改正,自我感悟与体验礼貌的意义,学会做人与求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礼貌的重要性。
确立依据: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少家长只是片面关注孩子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
教学难点:不礼貌行为的危害,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他人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各种问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不礼貌行为及其危害,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