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6.30 KB
- 文档页数:3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发表时间:2018-07-30T13:30:28.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魏俊[导读] 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解放军四五一医院干部二区)摘要:目的对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
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关键词:人工起搏器植入术;人工心脏;临床护理经验;健康教育的方法适应证如下:1.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无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禁忌证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准备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的主要适应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
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率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
当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一、公认的起搏适应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的症状。
1)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
2)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而必须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发作者。
(2)房室传导阻滞(AVB):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与阻滞部位。
1)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阻滞部位和类型(莫氏I或II型)。
2)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s。
3)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而需药物治疗者。
4)三分支传导阻滞。
(3)其他1)颈动脉窦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窦引起>3s心脏停搏。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二、有争议的起搏适应证(1)SSS患者心率<40次/分,无症状或未证实与症状有关。
(2)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或以下水平或无症状的II度II型者。
(3)无症状的III度AVB,心室率>40次/分。
三、非起搏器适应证(1)SSS患者证实其症状与心动过缓无关。
(2)I度AVB。
(3)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
(4)单纯分支阻滞或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伴I度AVB。
以上指标根据2012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律协会重新制定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南总结而成,当然指南并未涵盖所有的临床情况。
就某一个具体患者而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的手术指征并非总是明确的。
通常,不可逆性、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主要指征。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ONTENTS •手术介绍与背景•术前准备与评估•手术过程详解•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手术介绍与背景01永久心脏起搏器定义01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通过向心脏发送电脉冲来调节心跳速度,保持心脏正常节律。
02该设备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某些心肌病、心脏手术后遗症等。
禁忌症活动性感染、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恶性肿瘤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心脏起搏器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从体外到体内、从临时到永久的演变过程。
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如无线起搏器、可充电起搏器等,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术前准备与评估02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目的、风险和预期结果,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停用某些药物等。
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可行性。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和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合并症、心功能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前检查与评估解释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复杂性有关,以及医生将采取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并做出知情决策。
详细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
手术风险告知手术过程详解03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手术部位失去痛觉。
全身麻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麻醉或需要更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植入位置确定静脉植入通过穿刺静脉血管,将导线植入心脏内。
哪些人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是“症状型心动过缓”。
所谓症状型心动过缓是指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重要器官及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特别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晕厥发作,近似晕厥,黑蒙等,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疲乏,体力活动耐量下降及频发室性早搏。
以下情况是心脏起搏器的适应征:1、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一过性晕厥发作和/或近似晕厥发作,黑朦,头晕,活动耐量下降以及心功能不全。
2、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严重的心动过缓及由于心动过缓而引起的明显症状及活动能力受限者。
3、症状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4、永久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伴晕厥,近似晕厥,头晕,重度疲乏无力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这些症状被明确证明与心动过缓有关。
6、由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又不能停用药物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7、虽无症状但心率小于40次/分或心搏间歇大于秒者。
8、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终止时有大于秒的心室停搏者。
9、双束支阻滞伴有间歇性完全性阻滞或晕厥发作者。
,10、双束支及三分支阻滞伴有Ⅱ度Ⅱ型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者。
11、急性心肌梗塞后出现持续的不可恢复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者。
12、心内手术及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经临时起搏持续3-4周的无恢复迹象者。
13、原位心脏移植后,供心出现明显窦房结功能低下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
14、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的心脏抑制型反应具有临床症状起搏有效。
但对血管抑制型引起的症状起搏治疗无效。
心脏起搏器主要适应症及年植入量分析一、心脏起搏器行业定义及分类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产生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二、心脏起搏器行业发展现状起搏器真正用于临床是在1952年。
美国医生Zoli用体外起搏器,经过胸腔刺激心脏进行人工起搏,抢救了两名濒临死亡的心脏传导阻滞病人,从而推动了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
1958年瑞典EImgrist,1960年美国Greatbatch分别发明和临床应用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从此起搏器进入了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时代,朝着长寿命、高可靠性、轻量化、小型化和功能完善的方向发展。
中国目前约有100万心动过缓患者,平均每年新增患者30-40万人。
对于心动过缓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有限,据CCIF2019数据,2018年全国植入起搏器8.28万台,同比增长7.90%,双腔起搏器占比为74.81%。
分类型来看,近年来,我国双腔起搏器的植入量及市场份额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双腔起搏器的植入量达61926台,占比达74.81%。
中国的起搏器市场需求量大,但总体渗透率低。
起搏器手术植入分布地区前五名为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四川;而广西、内蒙古、青海、海南、宁夏等地植入量相对较少。
一方面,手术风险较高,患者也少有预防性植入的治疗理念,手术集中在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另一方面,目前内地的起搏器市场被外企垄断,最常用的双腔起搏器售价超过5万元人民币,难以向二三线城市普及。
三、未来国内心脏起搏器市场提升空间巨大心脏起搏器产品复杂,属于有源医疗器械,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非常高,中国的企业主要都是通过和欧美公司合作来研发起搏器。
目前内地植入的心脏起搏器99%是进口的,内地唯一的一家本土企业是陕西秦明医学,由乐普医疗控股。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管理患有心脏节律紊乱的患者。
它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跳。
对于那些需要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了解其操作和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以及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1. 确保患者的适应症: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心脏起搏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心脏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某些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缓等。
2. 定义心脏起搏器的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类型,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每种类型的起搏器在操作上会有所不同。
3. 麻醉和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区域会进行消毒,然后医生会在胸部或腹部切开一小段皮肤以便植入起搏器。
4. 植入心脏起搏器:医生会先在患者的心脏静脉处插入导管,将导管引至心脏,并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
一旦起搏器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医生会将其与心脏的电极连接起来。
5. 调试和测试:在手术完成后,医生会进行起搏器的调试和测试。
他们会通过改变起搏器的设置来确保它正常工作。
患者通常需要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起搏器的功能良好。
二、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要点1. 心脏起搏器检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电池寿命监测、心脏电极位置检查以及起搏器功能的评估。
建议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2. 保持良好的伤口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避免用力刺激切口区域。
3.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一些电子设备和电磁场可能产生干扰。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高强度的磁场,并避免将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
例如,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减少对胸部的冲击。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智能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引言1. 适应症和禁忌症1.1 适应症:•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分支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心室停搏1.2 禁忌症:•患有其他心脏病并发症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者•影响智能心脏起搏器工作的其他因素存在的患者2.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选择和植入2.1 设备选择在选择智能心脏起搏器时,医务人员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需求,以及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功能。
应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合格产品。
2.2 植入过程智能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需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完成。
在植入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并确保手术区域清洁和局部麻醉充分。
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3.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操作和调节3.1 操作要点•在使用智能心脏起搏器之前,医务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手册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在患者使用智能心脏起搏器期间,医务人员应监测其心脏活动的状况,并记录必要的数据。
•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3.2 调节方法•在调节智能心脏起搏器之前,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数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调节心脏起搏器的频率、输出电流和感知敏度等参数。
•在调节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心电图数据进行及时调整。
4.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监测和维护4.1 监测方法•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起搏器,并监测其功能和状态。
•可使用心电图仪或其他相关设备对智能心脏起搏器进行非侵入式监测。
•如有必要,可使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分析仪对心脏起搏器进行详细分析和监测。
4.2 维护要点•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维护应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
•定期检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状态,确保其电力充足。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结论本指南详细介绍了智能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涵盖了适应症、禁忌症、设备选择和植入过程、操作和调节方法以及监测和维护要点。
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一、适应症: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病窦综合征等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缓慢型心率失常(心动过缓、Ⅱ度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缓慢心律失常。
二、术前准备1.药品:皮肤消毒液,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
2.临时起搏器(包括起搏器备用电池),一次性临时起搏电极,穿刺针,动脉鞘,J型导丝,一次性消毒包,无菌手套,帽子,口罩,无菌纱布。
3.抢救仪器:心脏监护仪,心脏电复律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等。
4。
急救药品:多巴胺、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5.向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中需与医师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6.建立静脉通路。
7。
通知介入室医护人员,立即做好手术准备。
三、手术操作步骤1。
患者平卧于介入室导管床上,连接好心电监护仪作心电监护.2.手术者术前戴帽子、口罩,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洞巾.3.静脉选择:可采用左或右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4.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
5。
用18号穿刺针穿刺右股静脉或左、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在X线透视下沿穿刺针送J型导丝(穿刺锁骨下静脉时,将J导丝送至锁骨下静脉,再进入上腔静脉内,以确保导丝在刺锁骨下静脉,避免误穿锁骨下动脉),撤出穿刺针,在穿刺处做一2mm切口,沿J型导丝植入6F动脉鞘,沿动脉鞘送入一次性临时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7.电极到位后,嘱病人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使病人增加胸内压,使起搏器电极与心室紧密连接,并确保起搏器电极不易移位。
8.调整起搏参数(VVⅠ型):电压3V~5V或电流10mA~15mA,感知灵敏度0。
5mV~1.0mV,频率超过自身心率10次/分左右即可起搏(一般频率调至60次/分).9。
通过心电图或示波器观察起搏效果,若有脉冲信号,其后有固定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和T波,说明起搏有效。
10。
撤出动脉鞘,固定临时起搏电极于皮下,保护好起搏器正负极连接处,避免脱落,一次性无菌敷贴覆盖穿刺处.四、注意事项1。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
在医院的心血管科,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的患者到了心脏疾病的严重的阶段,往往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设施帮助心脏进行泵血的,其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要使用的,它是具有一定的适应症的,下面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1)阿-斯综合征发作:各种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引起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导致的心脏停搏并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都是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绝对指征。
2)心律不稳定的患者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前的过渡。
3)心脏直视手术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药物治疗无效的由心动过缓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和(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的知识的介绍,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对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的介绍,相信大家有所认识了,看来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而言,选择进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是有一定的适应症的,患者需要记得配合医生采取这方面的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