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体育游戏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6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3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幼儿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其中“体”是基础和根本;2001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把“健康”放在首位,而体育教学活动则是促进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幼儿的体育健康能力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在促进幼儿体育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的理念上进行教学,该课程以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素质的养成,落脚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总体而言,依据“理清基本原理,夯实理论基础;充实最新成果,反映改革前沿;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的设计准则。
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重点在使学生形成教师专业观念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在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上下功夫。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是一门以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学科。
该课程以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和幼儿园教学法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活动。
其以幼儿园体育领域的教育和活动设计为主线,从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出发,围绕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应达到的目标,探索促进学前儿童体育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途径与方法。
(二)先开课程及接续课程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后续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记忆和理解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指导要点及途径,增进对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2.了解儿童学习体育的规律,全面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体育教育活动设计、评价等专业知识3.掌握以体育的认知论与方法论去解释幼儿园的体育教学现象,注重和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二)能力目标1.能够对体育活动进行自主设计和方案书写,并能对幼儿园体育活动方案进行组织与实施2.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制订完整且详细的班级各类体育教育、体育游戏活动的课程教学教案3.能够根据幼儿园体育活动教育与教学的标准,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4.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体育课程方案、课程教学实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5.能够运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全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三)素质目标1.对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感兴趣,树立起热爱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2.具有献身幼教事业的理想和精神,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8周学时: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够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儿童游戏》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幼儿游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通过见习与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行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使学生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相关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儿童游戏的主要内容,认识儿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学习儿童游戏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本章需掌握以下基本内容:儿童游戏主要内容;学习儿童游戏的意义和方法。
2024年幼儿园学前班体育游戏方案一、活泼有趣的身体运动游戏1. 跳绳比赛游戏形式:在室外场地设置跳绳比赛区域,每个小朋友手持一根跳绳,跳绳过程中可以加入简单的动作,如单脚跳、双手交叉等。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的协调性、平衡感和身体灵活性,提高跳绳技能。
2. 气球接力赛游戏形式:将孩子分成若干组,每组4-5个人,每个小朋友之间用一条绳子绑在腰上,将气球夹在绳子上。
每组小朋友从起点护送气球到终点,不允许气球掉落,到达终点后迅速接力给下一组小朋友。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小纸杯接力赛游戏形式:将孩子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一人手持一个小纸杯,离终点一定距离安放(距离可以适当增加),比赛时一人将球放入纸杯中,交给下一个小朋友,直至最后一个小朋友将球放入纸杯后顺利到达终点。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运球赛游戏形式:将孩子分成两队,每队人数相等,每个小朋友手持一个小球,依次进行运球比赛,跑到终点后迅速传球给队友,直至所有小朋友完成比赛。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的平衡感、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锻炼肌肉力量的游戏1. 扔球游戏游戏形式:在室外场地设置投掷区域,每个小朋友手持一个球,依次进行扔球比赛,看谁扔得最远。
可以逐渐增加扔球的难度,比如用一只手扔、用反手扔等。
游戏目的:锻炼小朋友的肌肉力量和手部协调能力。
2. 玩转呼啦圈游戏形式: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一个呼啦圈,教他们如何转动呼啦圈,可以尝试腰部转动、手臂转动等不同的动作,还可以组织呼啦圈传递游戏,看哪一组小朋友能够传递呼啦圈最多次。
游戏目的:锻炼小朋友的腰部力量和手部灵活性,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3. 爬行竞赛游戏形式: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在起点平躺,当指令发出后开始爬行比赛,看哪一组小朋友最先到达终点。
可以逐渐增加爬行的难度,比如低距离障碍、穿越隧道等。
游戏目的:锻炼小朋友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大脑思维能力。
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基本概念:自发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一、游戏的界定游戏概念(特征):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
二、游戏的种类(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1、角色游戏:这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例:“健身房”游戏,角色有“经理”、“教练”、“客人”等)2、结构游戏:这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竹制材料、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通过手的创造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例:参观机场后,用大型积木搭“机场”)3、表演游戏:这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言语、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例:《老鼠娶亲》,设定角色,表演情节)4、体育游戏:这是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主的游戏。
(例:学习“解放军”,匍匐前进,扔“手榴弹”,炸“碉堡”)5、智力游戏:这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例:猜谜语,老师说谜面,幼儿猜谜底)6、音乐游戏:这是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例:边唱歌曲《划船》,边进行“划船”比赛)(二)从教师指导上分1、自发游戏:这种游戏是由幼儿自己思考出来、组织发起的,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所以又称自主游戏。
(例:自由活动时,自由挑选玩伴,决定玩什么,怎么玩)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例:练习手眼、手脚协调的“打保龄球”活动)(三)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分(美国教育家帕顿)1、非游戏行为:0-2岁,没有同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进行游戏,在房间里闲荡,跟随成人。
第六章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与教育1.体格是人体外表可观察或测量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和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等。
一般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等来评定。
2.体格发展是指体格的生长发育。
3.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协调、平衡、耐力、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技能,如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
4.体能发展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不断增强和提高,包括提高和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等。
5.基本xx:指徒手体操和轻器械操。
6.徒手体操:指手中不拿任何器械的体操,它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活动特点,依照头颈、上肢、下肢和躯干的顺序,由一系列体操动作组合,结合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节奏、用力特点等变化构成的身体练习。
7.轻器械操:是手持轻器械,在徒手操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器械的特点进行的身体练习。
8.体格发展与体能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①方面,强健的体格是发展体能的物质基础。
②人体体能的良好发展也影响着体格的发展。
③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着身体良好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姿态的良好发展,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2.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可理解力为克服内外阻力的一种能力,它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3.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抵抗疲劳的能力。
4.有氧能力是指在有氧供应的肌肉活动中呼吸循环机能的持久能力。
5.无氧能力是指在缺氧供给的状态下,肌肉收缩的持久机能。
6.调整素质是指力量和耐力素质以外的其他基本的身体素质的总称。
包括平衡、柔韧、速度和灵敏等能力。
7.平衡能力是指抵抗破坏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身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
8.柔韧性是指人体活动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活动范围或伸展能力。
第六章户外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提高,这是()A.身体活动B.学习运动C.通过运动学习D.教学游戏【解析】B “学习运动”是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提高。
2.下列游戏中,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是()A.滑梯游戏B.沙包游戏C.模仿小免跳D.接力赛跑【解析】C 本题考查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
小班幼儿不喜欢玩竞赛、运动量大的活动,习惯以独立运动为主,因此,教师在安排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时,应安排活动量小、动作技能不高、规则简单的游戏,如模仿小兔跳、小鸟飞等。
A、B两项是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自由游戏,D项是适合中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
3.关于户外游戏的分类,错误的是()A.按照幼儿游戏组织形式,分为户外自由游戏和户外集体活动B.按照有无使用游戏器材,分为户外徒手游戏和户外运动器械游戏C.按照户外游戏场内设施及区域,分为独自游戏、建构游戏、协同游戏和规则游戏D.按照幼儿游戏活动量大小,分为小活动量的户外游戏活动和大活动量的户外游戏活动【解析】C 本题考查户外游戏活动的分类。
身体游戏、社会性游戏、建构游戏、戏剧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是按照户外游戏场内设施及区域的分类。
独自游戏、协同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属于按照游戏的社会性的分类。
4.指导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时,需要安排适宜的游戏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A.2小时B.30分钟C.1小时D.15分钟【解析】D 本题考查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时间。
组织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时,为避免大中班幼儿对小班幼儿的碰撞,可适当错开大中班幼儿户外游戏的时间,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每次户外游戏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5.我国明确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A.2小时B.3小时C.1.5小时D.2.5小时【解析】B 本题考查户外游戏活动的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