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章节光学分析法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546.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
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
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6】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数。
(1)波长为0.9nm的单色X射线;(2)589.0nm的钠D线;(3)12.6μm的红外吸收峰;(4)波长为200cm 的微波辐射。
光学分析法导论1. 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电致发光光致发光化学发光热发光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即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电磁波谱――将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便得到电子波谱.电子波谱无确定的上下限,实际上它包括了波长或能量的无限范围.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电致发光――电场引起的碰撞激发,是指被电场加速的带电粒子碰撞而受到激发,从而发射出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电致发光.光致发光――电磁辐射吸收激发,是指吸收电磁辐射而引起的激发,从而发射出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光致发光.化学发光――在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体系中,有关分子吸收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而处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产生光辐射。
这样获得的光谱称为化学发光光谱.热发光――物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也会发射出电磁辐射,称为热发光.2. 什么是光谱分析法,它包括哪些主要方法?答:当物质高温产生辐射或当辐射能与物质作用时,物质内部能级之间发生量子化的跃迁,并测量由此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类方法就是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法、X射线荧光法等.3. 辐射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怎样,按光子能量从高到低有哪些辐射类型?答:辐射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E=hc/λ按光子能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红外,微波,无线电波4. 电子光谱一般在什么波长区?振动光谱在什么波长区?转动光谱在什么波长区?答:电子光谱——紫外、可见区(E e、Eυ、E r 均改变)62~620nm及E r改变)620~24.8µm振动光谱——近红外区(Ev转动光谱——远红外、微波区(仅E r改变)>24.8µm5.原子光谱来源于A.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B.原子核的转动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6. 任何一种分析仪器都可视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号发生器、信号转换器(传感器)、读出装置、放大记录系统_.7. 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3)(1) 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2)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3) 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4) 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8. 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3)(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9.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 则: (1)(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 (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0.什么叫摄谱仪的线色散率、分辨率及集光本领?它们各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光学分析法导论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法:以光的波长与强度为特征信号的仪器分析方法非光谱法:以光辐射的某些性质变化特征信号的仪器分析方法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折射法、旋光法、圆二色法、比浊法、衍射法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分析法光谱分析法非光谱分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法折射法圆二色性法X射线衍射法干涉法旋光法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分子磷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法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X射线荧光原子吸收紫外可见红外可见核磁共振紫外可见红外可见分子荧光分子磷光核磁共振化学发光原子发射原子荧光分子荧光分子磷光X射线荧光化学发光光谱分析法的分类散射光谱法光谱:把测得的发射或吸收强度对电磁辐射的波长或频率作图,得到光谱。
光谱孤立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能级是特征的;由特征光谱可做试样组分的定性分析,由发射或吸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E2E0E1E3h?i波长半宽度10-2~10-5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原子光谱是由一条条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的线状光谱。
原子光谱分为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的波长主要分布在紫外及可见光谱区,仅少数落在近红外区。
原子光谱可以确定试样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含量,但不能给出物质分子结构的信息。
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分子光谱分子的运动:包括价电子的运动、分子内原子相对于平衡位置的振动和分子绕其质心的转动。
以能量(吸光度或透过率)为纵坐标,波长(或频率)为横坐标的曲线
为比例系数,b为自吸系数
高压氢灯以
低压氢灯是在有氧化物涂层的灯丝和金属电极间形成电弧,启
棱镜单色器
③在
但在
θ=0出现明条纹
θ符合b sinθ=2n(λ/2)时,半波长整倍时出现暗条纹θ符合bsinθ=(2n+1)(λ/2)时,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为明条纹
(b)闪耀光栅
将反射光栅的线槽加工成适当形状能使有效强度集中在特定的衍射角上。
图所示反射光栅是由与光栅表面成β角的小斜面构成(小阶梯光栅,闪耀光栅),β角叫做闪耀角。
选择适宜的闪耀角,可以使90%的有效能量集中在单独一级的衍射上。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光学分析方法是现代分析化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利用光的性质进行样品的分析和测量。
光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药物、化工等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样品的分析。
光信号的检测主要包括吸收、散射、发射、干涉等多种形式,根据这些信号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样品中所含有的物质种类和含量。
光学分析方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光吸收光谱法、光散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
光吸收光谱法是光学分析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进行分析。
当光通过样品时,被样品吸收的光将减弱,而通过样品的光则变强。
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光的减弱程度,可以得到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光吸收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
光散射光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
它利用光在物质中的散射进行分析。
光散射光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微小颗粒的大小、浓度等。
光散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比如我们能够看到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是因为光被尘埃颗粒散射而进入我们的眼睛。
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激发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使其发生荧光现象,并通过测量荧光光的强度和波长来进行分析。
荧光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时效性的特点,广泛用于分析荧光染料、生物标记物等。
荧光光谱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荧光成像等。
拉曼光谱法是一种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与光吸收光谱法不同的是,拉曼光谱法主要是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中的拉曼散射光谱来进行分析。
拉曼光谱在分析物质分子结构、成分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光学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光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以进行非常低浓度的物质分析。
其次,光学分析方法非常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分析结果。
此外,光学分析方法还具有非破坏性的特点,可以对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适用于需要保护样品完整性的领域。
1.光学分析法导论第一章光学分析法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 )1.1 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是一种以极大的速度(在真空中为2.9979×1010cm ·s -1)通过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能量。
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紫外-可见光以及X 射线和γ射线等形式。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1.1.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根据Maxwell 的观点,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可以用电场矢量E 和磁场矢量M 来描述,如图1.1.1所示。
它是最简单的单个频率的平面偏振电磁波。
平面偏振就是它的电场矢量E 在一个平面内振动,而磁场矢量M 在另一个与电场矢量相垂直的平面内振动。
电场和磁场矢量都是正弦波形,并且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与物质的电子相互作用的是电磁波的电场,所以磁场矢量可以忽略,仅用电场矢量代表电磁波。
波的传播以及反射、衍射、干涉、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表现了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可以用以下波参数来描。
图1.1.1 电磁波的电场矢量E 和磁场矢量M1)周期T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单位为s (秒)。
2)频率ν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等于周期的倒数1/T ,单位为1/s (1/秒),称为赫兹,以Hz 表示。
电磁波的频率只取决于辐射源,与通过的介质无关。
3)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直线距离。
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c ,频率为ν,那么波长λ为:νλ1=c (1.1.1)不同的电磁波谱区可采用不同的波长单位,可以是m ,cm ,μm 或nm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102cm=106μm=109nm 。
4)波数每厘米长度内含有波长的数目,即波长的倒数:c νλ==1 (1.1.2)单位为cm -1(厘米-1),将波长换算成波长的关系式为:(cm -1))(10)(14m cm μλλ== (1.1.3) 5)传播速度υ辐射的速度等于频率ν乘以波长λ,即υ=ν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