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自我调节
- 格式:pptx
- 大小:10.36 MB
- 文档页数:72
人体的自我调节评课一、引言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正常运作需要各种调节机制的支持。
这些调节机制使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内部环境,称为体内稳态。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体内稳态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性。
二、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馈回路和信号传递来维持体内稳态。
2.1 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来散热,以降低体温;当血糖水平过低时,神经系统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2.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节心率和血压等。
2.3 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调节人体的免疫反应。
当人体遭受感染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和抗体的产生,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三、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体内稳态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人体自我调节的几个重要方面:3.1 温度调节人体可以通过出汗和发热等方式来调节体温,以保持恒定的体内温度。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使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避免高温或低温对身体的损害。
3.2 血糖调节血糖水平对人体能量供应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来调节血糖水平,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3.3 水盐平衡调节人体需要保持适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以及其他器官的反应,来维持水盐平衡。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人体的自我调节》章末测试人体,这个精妙绝伦的“机器”,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始终在默默工作,保障着我们的健康和正常运转。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人体的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就像是人体的“指挥中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当我们的身体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时,例如触摸到一个滚烫的物体,感受器会迅速将信息传递给传入神经,然后传入神经把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下达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使我们的手迅速缩回,避免烫伤。
这种快速而准确的反应,让我们能够在瞬间对危险做出应对。
再说说激素调节。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以胰岛素为例,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 B 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促使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相反,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岛 A 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维持血糖的稳定。
人体的体温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调节过程。
在寒冷的环境中,我们的皮肤会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冷觉感受器兴奋,将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中枢会发出指令,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而在炎热的环境中,情况则相反,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样不容忽视。
免疫系统就像人体的“保卫部队”,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当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反应。
巨噬细胞会首先吞噬病原体,将其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会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抗体或者直接杀伤病原体。
同时,免疫系统还能够记住曾经入侵过的病原体,当它们再次入侵时,能够迅速做出更强烈的反应,这就是免疫记忆。
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也十分精妙。
当我们饮水不足或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变化,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人体自我生理调节是如何作用的人体生理的自我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人体生理的自我调节不仅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且能在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是人体抗病能力、调节能力、愈合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的基础。
人体自我调节的途径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激素。
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是主要方式,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反馈调节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反应慢、持续时间长,两者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体如何实现自我调节?以具有泵血功能的心脏为例,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中心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脏的活动,而心迷走神经兴奋抑制心脏活动。
例如,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或情绪激动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大脑皮层会异常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
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而支配血管平滑肌分为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大部分血管平滑肌仅受缩血管神经支配,会引起血管舒张,使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加。
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之一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维持以及血压调节有重要作用。
血管紧张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高度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种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也是体液调节的主要作用形式。
人体自我调节的应用生活中,嗜辣者不一定都会患胃溃疡,肥胖者也不一定均患有心脏病和中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致病,与人体生理自我调节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这种功能异常或丧失,再好的保健品和药品都是亡羊补牢。
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人体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它主要负责保护我们身体不被外来的病菌、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病原体入侵。
免疫系统运作着我们身体内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来维护身体健康。
然而,当这些威胁我们身体安全的病原体进入我们身体内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常常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使它们遏制病原体同时又不会造成别的伤害。
事实上,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说是非常精妙和复杂的,因为它需要对各种病原体的进化变化、外界环境的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第一,人体免疫系统需要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其平衡。
事实上,强大的免疫系统和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都可能会对身体带来不良的后果。
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等问题,而免疫系统不足则容易导致感染和疾病。
因此,为了防止免疫系统的失控,人体免疫系统需要相应的调节以保持平衡。
调节免疫系统的过程中,有一些调节因子如细胞因子、化学物质等被释放出来,这些因子可以协调免疫系统,让其维持平衡。
比如,体内的细胞因子正是通过它们的信号传递来协调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各种反应。
细胞因子可以刺激身体的各种细胞和各种生化反应,使人体免疫系统的各项反应和措施得以调整和协调。
另外,在调节免疫系统时,我们的身体还会产生抗体。
抗体是一种免疫蛋白质,可以结合和抵抗体内和外部病原体的入侵。
当身体感染到某种病原体后,相应的抗体会被产生出来,并与病原体结合,一起被身体清除。
这也是免疫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过程。
第二,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还与自身免疫耐受机制有关。
自身免疫耐受描述的是身体对自身组织制造的抗原产生抑制的情况,以防止自体攻击的现象。
也就是说,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抵制入侵病原体,同时又不会攻击自己的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中有一类称为免疫抑制细胞,它们可以抑制和降低其他免疫细胞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其中最重要的是T细胞。
生理学自身调节的典型例子
生理学中,身体自身调节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调节能够保证身体平衡,维持机体健康。
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温度调节
人体的温度调节是指维持体温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
当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人体会自动调节,通过出汗或者打哆嗦等方式,将体温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 血压调节
血压调节是身体自身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之一。
通过自身调节,身体可以保证血压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当血压过高或者过低时,身体会自动调节,例如通过自动调节心率和血管的收缩松弛等方式,来使血压回归正常水平。
3. 酸碱平衡调节
酸碱平衡是指我们的体内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身体自身通过肾脏和肺部的功能进行调节,当酸度过高或碱性过强时,身体会自动调节,使液体的pH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 血糖调节
身体在进食后,消化食物和吸收后,会产生葡萄糖,用于能量供应和
储存。
身体自身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
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身体会自动进行调节,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
水平。
5. 钙离子调节
钙离子在身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骨骼和肌肉中的形成。
身体自身通过甲状腺激素和钙调素等激素,来调节钙离子的水平。
当
钙离子过高或过低时,身体会自动进行调节,使钙离子维持在一个稳
定的水平。
总结起来,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帮助身体自我调节维持平衡,保证身体
健康,是我们身体机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我调整方法1、意识调节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和强度,一般来说思想修养水平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平时可以多读书,听音乐,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修身养性,可以拥有更加平和的心态。
2、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心情不好时可以找一些事情来做,将心思放到一边,对于缓和心情是非常有益的。
3、行动转移可以把怒气、痛苦、哀怨等情绪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更加专注在学业、事业上,时间会淡化那些不好的情绪和事情。
4、释放在心情不好时不要憋着,把有意见的、不公平的、义愤的事情坦率地说出来,或者对着沙包、人像打几下,以消怒气。
5、自我控制当然也不能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非随意反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以解除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6、倾诉。
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
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
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
7、旅游。
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去。
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
阴离子是人和动物生存必要的物质。
空气中的阴离子越多,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所得到的氧气就愈充足,新陈代谢机能便盛,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健康。
愈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静。
8、读书。
读感兴趣书,读使人轻松愉快的书,读时漫不经心,随便翻翻。
但抓住一本好书,则会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9、听音乐。
音乐是人类足美好的语言。
听好歌,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怕,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记烦恼。
放声唱歌也是一种气度,一中潇洒,一种对长寿的呼唤。
10、忘却。
忘却也是保待心理平衡的好办法。
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脆弱的情怀。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
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3.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4.反射弧的结构: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5.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6.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7.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人类特有,动物没有。
两类8.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9.眼球的结构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外膜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有色素,中央形成瞳孔。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
脉络膜:营养眼球。
眼球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视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透明。
透过光线。
内容物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10.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1.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