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运动指南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52
姓名:性别年龄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运动目标:改善高血压运动种类:①快走与慢跑,速度为120步/min(约7km/h、2m/s)②缓慢上下自家楼梯或蹬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运动心率控制范围:次/min或者最大体力的50%运动时间:每次min运动频率:每周次注意事项:①高血压病人运动时间带应该避免在清晨和晚间②药物治疗和合理的运动相结合,锻炼不能代替药物③控制体重改变饮食习惯,低盐低脂低糖④生活规律⑤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⑥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防止运动损伤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适用于II型糖尿病)运动目标:改善糖尿病运动种类:①低强度周期性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功率自行车②全身肌肉都参加的伸展、柔韧、灵活性的运动,如医疗体操、健身操、健身舞、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养身气功运动强度:运动心率控制:次/min【170(180)-年龄,例如您的年龄是40岁,你的运动心率需要控制在170(180)-40=130(140)次/min】运动时间:每次min【15-60min,其中适宜心率应保持15-30min】运动频率:每天次,但每日总运动时间不宜超过2h,每周至少3次注意事项:①运动时间带应在:餐后30-60min为宜②运动疗法必须和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结合起来,通常先实施饮食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带血糖和尿糖得到适当控制后,在开始运动疗法③运动量要适当④在运动中宜随身携带饼干和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⑤避免在将要进行运动的肢体上注射胰岛素⑥运动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姓名:性别年龄肥胖者的运动处方运动目标:减肥运动种类:1、中低强度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大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运动。
慢速长跑是消耗热量最多、减肥见效最快的项目2、低强度的肌肉力量练习:通过锻炼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消耗局部脂肪,增强肌力,主要是进行四肢大肌群、躯干及腹部的局部运动3、传统养身操:如养身气功、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瑜珈功4、各种球类运动运动强度:运动心率控制:次/min【110-150次/min】运动时间:min【30-60min,其中达到适宜心率时间必须在30-40min以上,40min 以上效果更好】运动频率:每周次注意事项:1、减肥运动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运动强度不要太大,但时间要尽可能的长2、运动应与饮食控制结合3、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4、停止运动要防止反弹,应通过一段时间逐渐减量姓名: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的运动处方运动目标:增强心肌能力运动种类:1.有氧运动包括:行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2.无氧运动包括:静力训练、负重等运动运动强度:运动心率控制:次/min【170(180)-年龄,例如您的年龄是40岁,你的运动心率需要控制在170(180)-40=130(140)次/min】运动时间:每次min【30-60min,其中达到适宜心率时间须在30-40min以上】运动频率:每周次注意事项:运动出现以下情况,暂停运动:1.运动时感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2.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3.运动时血压升高>200/100mmHg。
慢性病的运动方案高血脂患者运动方案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45 运动频率3运动处方的核心是运动时间,一定要足够长高血脂患者运动处方举例1.万米长走推荐运动强度心率110-130次/分;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辅助运动高血脂患者运动处方举例2.长距离慢跑运动强度运动中心率110-130次/分;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辅助运动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案运动形式强度时间频度强度: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举例1.气功推荐传统气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调身、调吸、调心 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辅助运动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举例2.散步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辅助运动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举例3.荒川氏处方运动类型1.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与运动频率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案1.运动方式要选择能随时中止的运动项目!!! Ⅰ型糖尿病或老年糖尿病患者:低强度运动 Ⅱ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中等强度运动2.运动强度Ⅰ型糖尿病或老年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3.运动时间与运动频度4.时间的选择饭后1-2小时1.强身跑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辅助运动2.定量长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辅助运动老年人健身方案长寿老人90以上老年人75以上年轻的老年人60~74中年人45~59青年人44以下称呼年龄(岁)(1)按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2)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内容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3)锻炼要循序渐进(4)经常了解锻炼后的反应自我感觉脉搏食欲和睡眠情况(5)避免某一肢体或器官负荷过重(6)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7)正常的生活制度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原则1.运动方式轻度到中度的耐力性运动: 基本内容伸展运动:关节活动度不宜过大 增强肌力锻炼:注意准备活动、避免疲劳2.运动强度运动试验确定极限负荷、最高心率 HRmax 百分数 PRE HRR3.运动时间每次累计的运动时间至少要在20分钟以上4.运动频度每周至少要运动2-3次以上,推荐隔日运动高血脂患者运动处方的核心内容? 高血压患者采用的运动形式有那些? 糖尿病患者运动项目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的选择?。
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南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运动康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适当的锻炼,慢性病患者可以改善体能、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康复指南。
一、运动前的准备在开始运动康复之前,慢性病患者应该先咨询医生或专业运动康复师,了解自身体能和健康状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锻炼建议,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二、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慢性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一般来说,有氧运动对于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对于关节问题较严重的患者,水中运动如游泳和水中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瑜伽、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活动也适合大部分慢性病患者。
三、运动强度的控制慢性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时,必须要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初次开始锻炼时,可以选择低强度、适量时间的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同时,患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避免出现乏力、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
四、注意休息和恢复慢性病患者在运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和患病风险增加。
在每次锻炼后,患者应该留出时间休息和恢复,以便身体适应新的负荷。
五、饮食和水分的补充慢性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期间,应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营养摄入。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提供能量和营养,促进康复效果。
此外,患者也要注意适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等不良反应。
六、规律性的运动慢性病患者在康复期间,应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坚持这样的锻炼频率和时间可以更好地产生康复效果,改善病情。
七、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长在康复过程中,慢性病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长。
根据自身的感受和康复进展,逐步提高运动的负荷,并延长运动时间。
但是,要注意适应性和稳定性,避免过度运动引发的不适。
慢性病患者的安全健身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锻炼身体带来的健康益处。
然而,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安全健身不仅仅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问题,更关乎他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开展健身活动之前,了解慢性病患者在健身过程中的特殊需求与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慢性病患者的安全健身指导,从基本概念、训练原则、适宜健身项目、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慢性病是指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类疾病,通常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这类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因此健身活动不仅仅是运动,还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在此背景下,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安全健身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对慢性病患者的益处改善心肺功能: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控制体重:定期健身有助于消耗多余热量,维持良好的体重状态。
调节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能够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减轻焦虑和抑郁: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通过抗阻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灵活性。
训练原则在为慢性病患者制定健身计划时,需遵循以下训练原则:个体化: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及其患者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因此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专业医疗建议进行调整。
循序渐进:初始阶段应从低强度、低频次的运动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强度和频率。
避免一次性尝试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造成身体负担过重。
监测生理反应:在运动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理反应。
及时调整运动强度,以保证在安全范围内锻炼。
休息与恢复:合理安排锻炼与休息时间,不可忽视休息的重要性。
充分恢复能帮助身体适应训练带来的压力,并避免运动损伤。
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环境进行锻炼,避免有潜在危险的场所和设备;了解适用急救知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慢性病患者怎样运动更加健康虽然运动可以能促使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任何形式、任何强度的运动都对健康有益。
那普通人该如何科学选择运动项目呢? 得了慢性病又该怎样运动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不仅为了增强体质,更是一种治疗手段。
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脂和血压、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运动时间糖尿病人不宜空腹(或餐前)运动,这样容易诱发低血糖或引起血糖显著波动;也不宜餐后立即运动,这样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并引起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
因此,病人最好选择在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这个时段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另外,运动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糖尿病人每周至少要锻炼5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2.运动项目糖尿病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合理选择。
例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心肺功能允许,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登山、骑自行车、打乒乓及羽毛球等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合于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或轻便的家务劳动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差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
另外,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跳跃、碰撞或用力憋气等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在室内游泳,但不能潜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最好选择游泳、划船、骑自行车等非承重性的运动方式,以避免下肢损伤;糖尿病肾病变者可以选择步行,应避免过于激烈运动或用力憋气快速升高血压的运动。
3.运动安全为预防低血糖,糖尿病友尽量不要空腹运动,运动强度及时间要适当,要随身携带糖块、饼干或甜饮料等含糖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为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心血管意外,建议有不稳定心绞痛或重度高血压的患者暂停运动,病情稳定的冠心病人可以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慢跑),并要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一旦运动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严重者须尽快送往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