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9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7
电影开端——<定军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三部长故事片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95002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上机)学时:无学分:2.0适用对象:无限制先修课程:无要求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电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
学习《中国电影史》是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国电影史上许许多多优秀的影片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如《神女》、《春蚕》、《马路天使》、《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农奴》、《林家铺子》、《祝福》、《巴山夜雨》、《骆驼祥子》、《黄土地》等,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对这些优秀的影片知之甚少,学习《中国电影史》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缺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另外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历史的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这类影片有很多,如《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壮志凌云》、《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征北战》、《红旗谱》、《于无声处》、《芙蓉镇》、《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等。
学习《中国电影史》也可以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现在的电影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
概括地说,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影片,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中国电影史》在教学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为早期中国电影,又分为四个部分: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创作、30年代以后兴起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和战后中国民营电影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产业草创时期的发展经历、早期电影人的杰出贡献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影片。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条件、发展过程及其对以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侧重于讲述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破坏,以及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电影史1.西洋影戏在中国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的“又一村”。
2.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此片揭开了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
3.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于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以及黎民伟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在资金和技术上都与外国电影商人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后者协助美国商人布拉斯基的华美影片公司拍片。
这两家机构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和《庄子试妻》(1913)。
4.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13年3月15日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技术。
5.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6.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是:《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
7.《海誓》是中国人用自己摄影机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8.我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是《火烧红莲寺》,是根据平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的。
9.张石川在20世纪20年代初为“明星”公司拍的故事片《劳工之爱情》(1922)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留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10.《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周剑云撰写字幕说明,张石川导演。
主要演员有王汉伦、郑鹧鸪、郑小秋等,此片成为了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11.20年代上海6家电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上海影戏部,大中华百合公司,天一公司。
还有一个公司后来迁至香港——民新影片公司。
12.洪深编剧了《卫女士的职业》和《少奶奶的扇子》,以及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
13.34.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4.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
而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标志着中国电影文化运动(即新兴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正式开始。
1932年~1933年间,各电影公司纷纷转变作风,积极拍摄具有社会现实内容和爱国进步意义的影片,并很快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
展史1905年至30年代初:尝试初期☐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在老板任庆泰的主持下拍摄了《定军山》,并在前门的大观楼戏院上映,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此诞生。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
该片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30年代至40年代:与社会环境结合紧密观念的转变带来了电影编剧的重大变化,促使了导表演艺术的飞跃和发展,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
反映农村农民悲苦的代表作《渔光曲》反映都市底层人物苦难境遇的代表作是《马路天使》反映小知识分子面临社会动荡时矛盾心理的代表作是《桃李劫》抗战题材的电影唱响主旋律,代表作《八百壮士》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50年代至70年代:蓬勃发展☐成立了北影、上影、长影等一些电影基地☐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是电影相对困难的时期☐从1970年开始,“样板戏”从舞台搬上银幕☐拍出了《创业》、《海峡》、《闪闪的红星》☐拍摄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80年代:打开国门电影创作在表现生活和人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以《黄土地》为代表,“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并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1987年,《红高粱》勇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在夺得威尼斯金狮奖90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丰富而炫目☐冯小刚、贾樟柯、陆川等导演不断涌现出来,以不同的叙事风格丰富着这个市场☐在香港,票房由“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保证☐导演方面,除王家卫和王晶的"两映成趣"外,还有陈果、尔冬升、徐克等导演名声渐起☐1993年,台湾出现一批新锐导演,被称为“第二浪潮”,以李安、蔡明亮、赖声川等为代表人物☐2001年《卧虎藏龙》夺得4项奥斯卡大奖(李安),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赤壁》《卧虎藏龙》《英雄》4.66.4妓女拯救处女的故事7.9•《金陵十三钗》据说投资6亿人民币。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中国电影史(部分名词解释)左翼电影: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
早在1931年9月,左翼剧联就提出了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1933年,由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的约三十几部电影,都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
国防电影: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提出的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刚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等。
十七年电影:指1949到1966年,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军革命文艺两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传统与优势,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阶段。
在风格上,十七年电影主要的样式是戏剧式的,主要以革命的正剧为主,喜剧电影(如吕班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散文电影(如水华的《林家铺子》、谢铁骊的《早春二月》等)也有所发展,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体现了现实性和时代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然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导致作品缺乏艺术生命力,没有深入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借鉴外国电影的艺术成就,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展开。
新时期电影:指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电影,经过十年劫难,中国电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最初两年多的时间里,最多表现的是揭露“四人帮”丑恶罪行的揭露,在艺术上却难以摆脱原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模式,一直到1979年,影坛上出现了冲破“三突出”原则和陈旧创作观念束缚、带有艺术创作个性的影片,如李俊的《归心似箭》、《小花》、《瞧这一家子》、《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这些影片在题材上大胆拓展,艺术手法大胆创新,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结构、电影语言上都有了明显的深化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创作的浪潮。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4.1 复习笔记一、“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一)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我国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使电影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受到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巩固政权的需要、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闭关锁国的状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负面影响,“十七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主要机构①1946年10月1日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②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
③1949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④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此后一两年间相继拍摄了一系列故事片。
(2)代表人物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同志,将一批政治上、艺术上有修养的成荫、王家乙、凌子风等同志,很快推上了电影导演的岗位。
(3)代表作品①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女司机》、《人民战士》等故事片20部,还有《中国人民大团结》等六部新闻纪录片。
②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优秀影片: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柯灵编剧、佐临导演的影片《腐蚀》;郑君里编导的影片《我们夫妇之间》;陈西禾编导的影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等。
(4)创作特点建国初期全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广大电影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活,这一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5)发展原因①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明确地规定了电影工作的方针和选取电影剧本的标准。
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3 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1、任庆泰,字景丰(1850—1932年)。
2、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三、拍摄短故事片的尝试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难夫难妻》的拍摄张石川,(1889—1953年),浙江宁波人。
郑正秋(1889-1935 ),广东潮州人。
《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三)黎民伟与《庄子试妻》的拍摄黎民伟(1892—1953年)《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四、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一)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戏曲片拍摄•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任彭年《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六、最初的长故事片拍摄•《黑籍冤魂》(1916年,4本)导演:张石川管海峰•(二)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2、《张欣生》4、《红粉骷髅》•(三)长故事片的艺术化倾向•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一)(2008-08-30 19:53:42)转载▼标签:分类:影视、音乐、艺术中国电影亚细亚影戏公司电影发展丰泰照相馆郑正秋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
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
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
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百家讲坛之五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
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
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
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
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
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
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
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史重点一、基本知识1.明星影片公司时间:1922年3月——1937年创办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火烧红莲寺》、《十字街头》等著名影片。
题材:家庭伦理,道德教化创作数量:200余部明星:王汉伦,张织云,胡蝶地位:当时中国营业时间最长的电影公司中国电影业最早出现的“霸主”。
2.天一影片公司时间:1925年6月——1937年创办人:邵醉翁.邵醉翁四兄弟成立(屯人、仁枚、逸夫)题材:民间故事,古典小说代表作品:《孟姜女》、《梁祝痛史》主要明星:袁美云,陈玉梅创作数量:百余部地位:成功引领了“稗史片”、“古装片”风潮制片路线也给“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打上印记\“天一”影片的观众定位在一般市民——对文化道德保守,对视听娱乐追求。
热衷传统道德伦理,以“时事”和“稗史”题材为主,最早从市场中认识到了“类型片”的巨大票房潜力,并身体力行。
邵氏影片一边在思想上注重旧传统,一边在形式上领导新潮流。
如公司的开山之作《立地成佛》即以彩色(染色)为卖点,《女侠李飞飞》一片刀光剑影舞动人心;《白蛇传》、《珍珠塔》则创造出新的商业类型电影“稗史片”,并引发了一场挖掘稗史和民间传说的热潮;喜剧片《王先生》开创改编漫画为电影的中国纪录。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其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卖座的粤语片3.“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1)、伦理化主题:道德对比鲜明,担负社会教化任务,惩恶扬善。
(2)、剧作上强调戏剧冲突:情节模式化,矛盾冲突尖锐且具假定性,多是大团圆结局。
(3)、人物善恶对比分明:主人公历尽磨难,女性一般作为被抛弃的形象;坏蛋、滑稽傻瓜成为经典类型。
(4)、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较煽情,迫使观者热烈体验主人公感情,以博同情怜悯。
4.长城派电影长城——侯曜,社会问题片,如《弃妇》、《春闺梦里人》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美国纽约,以冀通过制作爱国影片,端正海外视听,维护祖国尊严。
中国电影史1、尝试时期(1905——1923)总体介绍:这一时期从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
基本特点是先驱者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谈不上经营方针。
重点讲解——1、《定军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历史意义:①、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在中国生根并发展起来;②、影片为戏曲内容,为影戏的发展传统奠定了开端,为使电影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2、丰泰照相馆——由任景丰于1892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它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之后又陆续拍摄了七八部戏曲纪录片。
这些戏曲短片都是在简陋的环境下以较原始的方式拍摄的。
由于技术的局限,这些短片视觉效果并不理想。
但由于它是本土传统艺术与外来新奇娱乐形式的初次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由于1909年的大火,丰泰的拍片活动也告终止。
3、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4、《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于1903年共同导演。
它以喜剧的笔触叙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的包办下结合的过程,并通过对这种繁文缛节的夸张性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它已经开始体现出某种叙事潜能,是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5、《劳工之爱情》——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23年出品,堪称本阶段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经验的集大成者。
影片用妙趣横生的细节安排,肯定和赞美了“劳工”的美好品质。
尽管在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上仍保留着舞台化的痕迹,但在镜头调度上力图突破舞台思维的羁绊。
它是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基本终结的标志。
6、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张石川)、《劳工之爱情》(张石川)、《庄子试妻》(黎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