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ppt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0
FTAAP介绍不久前,世界银行把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一个零点一个百分点到 2.5%,伴随着英国脱欧,美国两位候选人都反对TPP和欧洲难民问题等等,全球化似乎遇到了很多冲击,甚至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现象。
但是,我始终认为,趋势不是人决定的,人能决定的只是短期走势,未来全球贸易一体化,才是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WTO的谈判举步维艰之时,新兴的贸易体系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而FTAAP就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TPP,FTAAP被誉为是中国领导的贸易体系,甚至暗含和美国为首的TPP对抗之意。
今年世贸组织指出,2015年中国占到世界贸易份额的13.8%,虽然中国出口规模下降,但是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大,无愧第一大贸易国,那么在贸易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话语权。
在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通过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这份宣言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决定启动并全面、系统地推荐亚太自贸区进程”,并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
这一成果,也标志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路径将更为丰富,对亚太地区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先谈谈FTAAP的背景。
从历史发展看,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在于亚太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由于历史原因,古代东亚地区形成了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关系体的“朝贡体系”。
这个体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以古代中国为核心的一种“东亚一体化”进程。
近代以来,由于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东亚一体化的核心由中国转变成日本,模式也由朝贡变成了殖民。
如果排除道德的因素,日本上世纪30-40年代提出的“大东亚共融圈”可以称为东亚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接着,由于两极格局的形成,东亚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合作动力不足,撑起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两极格局结束,中国也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后,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迈上了快车道,这一时期的经济合作,我认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现的“东亚路径”和“亚太路径”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