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电影史梳理1. 介绍中国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纪录。
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人才。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2. 第一阶段:默片时代2.1 早期电影的引入•1896年,电影技术传入中国,成为一种新奇的视听娱乐方式。
•1905年,上海首家电影院成立,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2.2 默片的制作与发展•1920年代,中国开始制作默片,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
•1921年,首部中国默片《定军山》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
•1927年,中国默片《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使中国默片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2.3 代表作品及影响•《定军山》(1921):中国默片的开山之作,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梅兰芳》(1927):首部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默片,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
3.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3.1 新中国电影的崛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传播思想和宣传工具的重要媒介。
•1951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剧情片《歌女红牡丹》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195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创作,强调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1960年代,中国电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多数电影作品偏向政治宣传。
3.3 代表作品及影响•《活着》(1994):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抉择。
•《红高粱》(1987):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表达了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呈现。
4. 第三阶段:现代电影的崛起4.1 第五代导演的兴起•19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出政治的阴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导演和作品。
•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杨德昌等人,通过个人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舞台。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史大纲中国电影史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早期文艺电影阶段、政治宣传电影阶段、建国初期电影阶段、改革开放电影阶段和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
1. 早期文艺电影阶段(1896年-1949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最早的电影在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先后由外国人拍摄和展示。
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逐渐有了本土的发展和创作。
在这个阶段,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如《劫后余生》、《神女》等出现,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基础。
2. 政治宣传电影阶段(1949年-197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受到政治影响比较严重的时期,由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电影被用来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
在这个阶段,许多电影作品都以宣传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如《武训传》、《智取威虎山》等。
3. 建国初期电影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开始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与政治宣传电影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电影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这个阶段,电影工作者试图探索和表现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如《黄土地》、《小兵张嘎》等。
4. 改革开放电影阶段(1976年-2000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电影开始接触到外国电影,并受到了西方电影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这个阶段的一些重要电影作品有《黄金时代》、《霸王别姬》等。
5. 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2000年至今):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的时期,中国电影开始追求多样化和国际化。
一些新兴的导演和制片人涌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话题。
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些成绩,一些电影作品如《卧虎藏龙》、《芳华》等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3 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1、任庆泰,字景丰(1850—1932年)。
2、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三、拍摄短故事片的尝试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难夫难妻》的拍摄张石川,(1889—1953年),浙江宁波人。
郑正秋(1889-1935 ),广东潮州人。
《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三)黎民伟与《庄子试妻》的拍摄黎民伟(1892—1953年)《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四、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一)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戏曲片拍摄•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任彭年《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六、最初的长故事片拍摄•《黑籍冤魂》(1916年,4本)导演:张石川管海峰•(二)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2、《张欣生》4、《红粉骷髅》•(三)长故事片的艺术化倾向•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产物,是突出当时那一社会文化的,每一次的发展伴随着每一次的改革,从起初的普通电影到现在的快播电影,让中国电影有了质的飞跃,每一次的发展都是当时的社会见证,更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形.. 1903年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定军山》;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
1930年12月中国第一部电影插曲《寻兄词》诞生;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公开上映;
1928年到1931年我国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火烧连云寺》出现;
1933年蝴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5年3月《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获奖。
中国电影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1931-1937】左翼电影运动时期;代表作,《渔光曲》、《神女》、《马路天使》、《民族生存》等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作《铁扇公主》、《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还我故乡》等
【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松花江上》、《还乡日记》、《小城之春》等
【1949-1966】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期;代表作《白毛女》、《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鸡毛信》、《五朵金花》等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世界百花凋零,万马齐鸣改
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代表作《人到中年》、《骆驼祥子》、《西安事变》、《红高粱》、《大话西游》等
21世纪以来代表作《英雄》、《风云》、《神话》、《满城尽在黄金甲》、《赤壁》、《夜宴》、《十
月围城》。
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3 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1、任庆泰,字景丰(1850—1932年)。
2、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三、拍摄短故事片的尝试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难夫难妻》的拍摄张石川,(1889—1953年),浙江宁波人。
郑正秋(1889-1935 ),广东潮州人。
《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三)黎民伟与《庄子试妻》的拍摄黎民伟(1892—1953年)《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四、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一)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戏曲片拍摄•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任彭年《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六、最初的长故事片拍摄•《黑籍冤魂》(1916年,4本)导演:张石川管海峰•(二)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2、《张欣生》4、《红粉骷髅》•(三)长故事片的艺术化倾向•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一)(2008-08-30 19:53:42)转载▼标签:分类:影视、音乐、艺术中国电影亚细亚影戏公司电影发展丰泰照相馆郑正秋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
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
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
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外电影史整理电影是一种影像艺术,以电影摄影技术为手段,将故事、人物、事件或思想等内容表现在银幕上,以达到艺术创作和传播的目的。
在电影历史中,有许多经典影片和杰出电影人。
下面将介绍中外电影史的发展和重要人物。
一、中国电影史1.早期阶段(1896年-1949年)1896年,电影诞生于法国。
中国的电影史也从此开始。
1905年,上海传入第一台摄影机。
不久后,电影院开始于中国大陆各地兴起。
不过, 最初的电影大多为欧洲或美国的电影。
1913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
其后出现了众多的默片、文艺片、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等。
1921年,上海“大光影剧院”成立,它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
这个成立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开始了电影资本集资的形式。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黄金时期。
那时候有很多优秀电影诞生,如《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地道战》等等。
其中,陈省身是当时一流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乌鸦与麻雀》创造了新规矩,形成中国电影的“民族共生主题”,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上海也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
然而,到了1937年,中国面临侵略战争和国民党时期的摧残,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又一次地停顿了下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了电影产业的改造和建设,体制化改革也让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阶段。
2.新中国时期(1949年-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了国家的宣传工具之一。
中国的电影领域在政治、宣传和文化层面开始着手改革。
50年代初,中国电影人开始拍摄反映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的影片,如《渡江战役》、《英雄儿女》。
这些影片不仅为社会树立起了理念标杆,同时也为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电影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70年代末,第五代导演潜力崛起,中国电影开始具有艺术性,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田壮士的《黄土地》等作品让世界再次惊讶,中国电影的资深电影风格和制作技巧成功晋级到世界级影坛。
中国电影史(一)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 1905—1931)一、草创1、开端⑴国产电影开端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 1905年春夏之交;任庆泰(字景丰)拍摄;谭鑫培主演。
⑵故事片开端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 年;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编剧:郑正秋;新民公司拍摄。
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 年;导演:任彭年;编剧:杨小仲。
【注:短片≤ 6 本;长片≥ 7 本】⑶其他开端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 1913 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主演:黎北海、严珊珊(中国第一位女演员、非职业)2、终结《劳工之爱情》—— 1922 年;中国短故事片创作基本终结的标志3、滑稽短片《劳工之爱情》—— 1922 年;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地位: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成就:制作过程规范、镜头语言成熟、喜剧元素丰富。
4、“商务”之短片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任彭年5、1919—1922 年间的三大公司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二、初盛景观1、《孤儿救祖记》1923 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特征: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著的特征】著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补充:“长城画片”——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美国纽约,以冀通过制作爱国影片,端正海外视听,维护祖国尊严。
中国电影史萌芽期(1896~1923)1896年8月11日,上海的徐园的杂耍游乐场“又一村”举行了最初的放映活动。
1909年,西班牙商人在上海搭建了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
1896年8月11日到8月14日的《申报》副张广告栏内有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的告白。
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载有《观美国影戏记》一文,可看做中国最早的影评。
早期放映活动的影响:放映在我国深入内地。
外商开始争夺我国市场。
促进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摄制欲望。
中国最早的电影制作机构,创办人任景丰。
1905年《定军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戏曲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影戏部,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
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摄了《难夫难妻》,这是中国故事片摄制的开端。
1921年三部影片,《阎瑞生》是第一部情节长片,《海誓》是爱情片的开端,《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鼻祖。
《阎瑞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发轫之作,从它开始,电影的拍摄已经成了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
探索期(1923~1932)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的第一个热潮。
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有明星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天一公司、民新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等。
明星影片公司:1922年3月﹐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发起﹐创办于上海。
1927年﹐摄制了《火烧红莲寺》﹐开中国影坛神怪武侠片之先河。
1931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孤儿救祖记》是“明星”第一部正式出品。
“大中华”第一部作品是《人心》陆洁编剧。
1924年是“鸳鸯蝴蝶派”文学介入电影最重要的一年。
包天笑是人文代表。
《玉梨魂》是最早一部改编成功的电影。
变革期:(1932~1937)“30年代电影”:一般是指1932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这五、六年当中的段时间。
有声电影在中国的首次放映:1914年上海维多利亚影戏院,1926年华纳兄弟设偶先尝试拍摄有声片。
中国电影发展史1、默片时期(1896—1931)1903年,中国留德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给京剧演员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分场面,为戏曲纪录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1921年是中国电影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三部值得纪念的电影:《阎瑞生》——中国最早的情节片;《海誓》——爱情类型影片开端;《红粉骷髅》——侦探类型影片的开山之作。
1928年,明星公司摄制《火烧红莲寺》,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此后神怪武侠片占据了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
北伐战争失败后,以鲁迅、郭沫若、茅盾为首的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汇集到上海。
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同时文艺界的其他左翼团体亦纷纷成立。
1931 年9月,"左翼剧联"通过《最近行动纲领》,成为之后左翼电影运动发展的基础。
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任庆泰导演、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个女演员——1913年,黎民伟在香港导演《庄子试妻》,其妻严珊珊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部电影刊物——1922年1月,顾肯夫、陆洁创办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部武侠片——1928年,张石川导演的《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的第一部武侠片,也是中国第一个系列片,一共拍了18集。
1、中国电影历史的写作: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2、电影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中的电影部分,也是电影学中的历史部分。
3、综合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来看,电影的一个基本着落点就是它的以艺术为特质的大众娱乐本性。
4、对人物的研究:首先,要把对人物的研究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不能以当代人的条件要求前人。
其次,对人物的研究一定要全面,也就是说,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一事,而要看其全部实力。
再次,人物研究必然要涉及人物的思想,涉及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倾向。
5、我们不能用世界上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常态社会条件来看待中国电影以及它的历史发展,而必须把它和中国这一百年的特殊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对它作出比较接近事实的描述。
6、中国电影史划分时期:10时期A、尝试时期:(1905-1923)《定军山》—《孤儿救祖记》。
特点:先驱者们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说不上有清晰的经营方针。
B、探索时期:(1924—1927)《孤儿救祖记》——。
特点:增强了自觉性,既包括电影作为艺术的自觉,又包括电影作为企业的自觉C、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D、变革时期:(1932—1937)E、非常时期:(1937—1945)F、丰收时期:(1945—1949)G、新中国电影创造时期:(1949—1966)H、禁锢时期:(1966—1976)I、再探索时期:(1977—1992)J、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7、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
8、“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
放映的影片多为法国片。
9、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后者更为成功。
1908年,雷玛斯已有足够资本,并搭建了上海第一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又修建维多利亚影戏院、夏令配克影戏院葡萄牙人郝思培修建爱普庐影戏园;东京活动影戏院和东京活动影戏园则为日本人投资。
10、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由此揭开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
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和香港华美影片公司的拍摄活动以及1916年商务印书馆的坚硬电影业务。
11、张石川、郑正秋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和黎民伟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
前者承包美国商人依什尔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的拍片业务而立的这两家机构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
中国电影制片业和放映业在起步初段,总少不了外国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介入。
12、《黑籍冤魂》情节内容的把握上超越了以往的故事短片,较为成熟的短故事片。
13、1914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并在1918年正式成立影戏部。
意义:首先:“商务”影戏部室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其次,它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开创了规模性经营。
再次,它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位和爱国内容。
14、张季直等人创建的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919),陈寿之等人为拍《阎瑞生》而设立的中国影戏研究社(1920),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1920),殷宪辅、管海峰等人为拍《红粉骷髅》而设立的新亚影片公司(1921),旅美爱国华侨梅雪(单人旁+寿)、刘兆明、李泽源等人创办于美国后迁国内上海的长城画片公司(1921),黎民伟兄弟等人创办于香港后迁上海的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15、1921—1923年,先后出品了《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张欣生》、《孝妇羹》、《孤儿救祖记》等九部长故事片。
可分三类,一类是以《阎瑞生》、《张欣生》为代表的所谓“实事影片”,它们的拍摄意味着中国电影人对电影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业特征的敏锐认识。
P10最后一段。
16、1905年,北京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迈出了中国电影制片业的第一步。
17、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由梅兰芳主演。
(最早两部戏曲片)18、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京剧第一次穿插在影片:京剧《穆柯寨》。
19、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意义:这两部影片虽显粗糙稚嫩,但与任庆泰《定军山》相比还是进步了许多。
首先,它包含了基本的电影导演活动,即指挥演员表演和调动摄影机;其次,已经有了比较简略的“幕表”式的剧本;再次,出现了初步的摄影、美工构思,还使用了特技。
20、张石川的滑稽短片制作:《滑稽大王游沪记》、《劳工之爱情》。
后者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留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在画面分切、景别变化、平行镜头和主观镜头的运用以及特技摄影等方面,这部影片都作了很好的尝试。
在拍摄前、它还有了初具规模额工作台本,包括镜头、场景、情节、对话等内容字幕则是在后期制作中根据影片镜头及编排需要撰写的。
《劳工之爱情》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趋于成熟。
21、中国长故事片开山之作: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阎瑞生》“明星”公司将1921年发生在上海的另一桩命案搬上银幕,《张欣生》这两部影片都被称为“实事影片”。
1923年,《阎瑞生》、《张欣生》被江苏省当局已有害社会人心为由,明令禁映。
22、杜宇拍摄的《海誓》、《古井重波记》代表着尝试时期故事影片中的艺术化倾向。
23、杜宇的电影理念:A、电影就是动的美术。
因此他所编、导的影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B、接近4比1的耗片比例。
C、《海誓》专门为影片拍摄创作了剧作——“本事”。
D、杜宇善于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出人物的关系、心态及影片的情感基调。
E、以其清新的艺术表现力而别具一格。
24、“商务”拍摄了《孝妇羹》、《荒山得金》、《莲花落》。
均由传统小说或戏曲改编而成。
25、《孤儿救祖记》的意义:从《阎瑞生》到《莲花落》,这批影片或走商业路线,或追求艺术表达,或注重伦理教化在叙事、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在中西文化取向、传统与现代转型、商议定位与艺术追求等方面远未达到成熟的融合。
但《孤儿救祖记》却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26、《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主要演员有王汉伦。
在《明星特刊》上,“本事”与说明字幕同时刊出。
27、《孤儿救祖记》简介:从主题上看,郑正秋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融入影片当中。
取缔封建遗产制度和倡导贫民义务教育,是颇为时尚的思想。
/另一方面,郑正秋抓住了家庭伦理剧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塑造了善良的女性形象和年少有为的儿童形象,穿插其中的误会更使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
/张石川在导演时多用全景、中景、和镜头段落,使画面充实,有效地体现出人物关系和表情动作;另外他还运用交叉镜头,增强情节的紧迫气氛,影片的美工、布景、服装、道具、化妆都更为生活化,同时又符合民族特点。
/这部影片以其思想性、艺术性、民族特色、商业效益等方面获得的成功,使其成为中国电影从尝试时期走向自觉的艺术探索发展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28、探索时期:比较著名的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还有大中华百合公司、天一公司以及迁至香港的民新影片公司等。
29、电影公司的不同面貌:“明星”公司:原以张石川“处处唯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的“趣味”为主,改以郑正秋“营业主义加一点点良心”的“正剧”。
“长城”、“神州”与“民新”:“神州”公司认为,电影“为宣传文化之利器,阐启民智之良剂……能于陶冶性之中,收潜移默化之效”;“民新”公司的宗旨是“务求其纯正,出品务求其优美”。
“大中华百合”公司和“天一”公司:分别代表着“欧化”和“尚古”的迥然不同的风格。
上海影戏公司:继续其艺术化的追求。
南国电影剧社:更具现代性,并且带有强烈知识分子电影的特点,但不适合中国国情。
因此,由田汉编剧并筹划拍摄的《到民间去》最终失败。
30、郑正秋、张石川继《孤儿救祖记》后合作的作品有《玉梨魂》、《苦儿弱女》31、洪深创作: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
32、“长城”公司的创办人认为“中国有无数大问题是待解决的,非采用问题剧制成影片,不足以移民易俗,针砭社会。
”侯曜:《弃妇》、《摘星之女》、《串珍珠》、《春闺梦里人》濮舜卿是侯曜的妻子,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剧作者。
33、“神州“派:以追求“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强调含蓄的艺术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影片风格。
神州影片公司的创办人汪煦昌,是专门学习摄影的留法学生。
作品《不堪回首》。
《难为了妹妹》。
:以情感见长。
李萍倩34、上海民心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黎民伟、关文清、梁少坡欧阳予倩:创作了《玉洁冰清》侯曜也加入。
35、田汉: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
36、欧化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主创人员:顾洁、顾肯夫尚古的“天一”公司:以“力避欧化”为旗,在思想主题上尊奉传统道德,在表现上重视娱乐化。
“天一”公司这时拍摄的《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和《忠孝节义》三部影片均由邵醉翁导演。
唯美的上海影戏公司,继续其上一时期的艺术花追求。
还包括史东山处女作《杨华恨》。
37、商业竞争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的电影业陷入剧烈的商业竞争,首先,各制片公司受利益驱使,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其次,为了迎合观众口味,特别是南洋观众的爱好,争抢热门器材,导致雷同化。
再次,为了抢占市场档期,加快出片速度,电影的艺术性被大大降低,甚至粗制滥造。
38、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天一公司:《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神怪武侠片则是由“明星”公司肇始的。
:张石川《火烧红莲寺》。
39、古装片、武侠片的拍摄浪潮源自商业竞争并始终在商业竞争中发展。
各影片公司都依靠自己的优势生产影片。
“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美人计》。
“开心”公司的《凌波仙子》则利用当时上海新舞台的京剧演出。
“天一”公司与“民新”公司竞拍花木兰,《花木兰从军》。
40、有一些影片公司通过重组增强竞争实力,如上海影戏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于1931年秋与罗明佑的以经营影院业为主的华北电影公司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由此形成这一时期后段很有特点的“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联华”公司成立后,在制片方针上,提出“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并以“复兴国片,改造国片”为口号推动国片复兴运动。
在经营策略上,“联华”公司采用了垄断独占的经营方式41、侯曜为“民新”公司编导的另一部古装片《西厢记》则在导演的电影语言的把握上比较丰富和熟练。
首先,导演侯曜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
其次,在表现一个场景时,注意到了视点的变化,画面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