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纲要(近代)
- 格式:docx
- 大小:21.49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本课程共有专职教师2人,校内兼职教师3人。
其中教授1人,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1人。
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造“德医交融”教学团队。
通过在理论授课中对近现代爱国医学人物事迹的讲述、在自主学习中围绕“德医交融”的主题设置自主学习考核题目、在实践教学中以“德医交融”为主题拍摄微电影等方式,使“德医交融”主题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当中,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德医交融”教学改革的要求,形成了本教研室“德医交融”教学的自身特色。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雷玛斯游艺公司。
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早期中国电影(1922~1930年)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一、初创期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定的起始原点——《定军山》(任庆泰)2.丰泰现象——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定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峰创立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8.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
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
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
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
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红色经典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为了确保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目的,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纲要》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其中对于红色经典的利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当今学界对于红色经典的认知概念不一,从广义上而言,它时限上至1921年,下至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形式多样,包括小说、电影、诗词、戏曲、歌曲等多种文艺形式;所反映的内容则大体一致,即主要是革命历史题材。
可以说,红色经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红色经典与《纲要》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契合的,这正是我们将红色经典应用于《纲要》教学的基础。
由于红色经典是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而《纲要》教学是严谨的课堂教授活动,这就决定了不能将红色经典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
要将红色经典巧妙地应用于《纲要》的课程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红色经典《纲要》课程课时短,而涉及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
红色经典包含艺术成果丰硕,形式多样,教师要具体结合课程安排,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
红色经典要恰如其分的服务于课程教学,既要达到使大学生深刻“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展示,以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纲要》课程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经典。
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内容时,为大学生展示《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优秀影片,使大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机智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艰苦历程。
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介绍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主要包括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
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史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的介绍。
一、《资本论》1. 简介《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探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产业工人的剥削和阶级斗争等重要内容,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也有重要启示。
2. 作者背景卡尔·马克思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书籍内容•第一卷:商品与货币形式的转化。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总体表现。
二、《中国近代史纲要》1. 简介《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的著作,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系统总结和分析。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2. 作者背景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书籍内容•清朝末年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双十事件和北洋政府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三、《烈火中永生》1. 简介《烈火中永生》是中国著名作家张艺谋的历史小说,该小说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
这本书以其精彩的叙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2. 作者背景张艺谋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包括电影、戏剧和小说,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有独特的视角。
3. 书籍内容•近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百年历史中的人民生活和命运。
•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奋斗和牺牲。
四、《中国近代史纪事》1. 简介《中国近代史纪事》是中国知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研究成果之一。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49-1965)1949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在北平成立,负责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电影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该局改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1955年改称国务院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
同月,北平电影制片厂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北京电影制片厂)。
同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由兴山迁回长春(该厂于1955年改称长春电影制片厂)。
7月,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
后该会几易其名,1979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1950年7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故事片《中华女儿》获自由斗争奖,石联星因主演《赵一曼》而获演员优胜奖,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获荣誉奖。
从而首开新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纪录。
本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地停止上映美国影片。
1951年1月,导演费穆逝世,终年45岁。
3月,电影局在全国20余个城市举办“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共展出“东影”、“北影”、“上影”三厂摄制的《白毛女》等20部故事片和6部纪录片。
5月,《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大量修改并定稿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此后各地掀起持续半年多的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
195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成立。
该厂于1956年改称八一电影制片厂。
自此,“八一厂”与“东影”、“北影”、“上影”构成新中国四大国营制片基地。
1953年7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
本年,摄影师、导演黎民伟逝世,终年61岁。
1954年7月,导演张石川逝世,终年65岁。
1955年2月,导演史东山自杀,终年53岁。
8月,编剧、导演洪深逝世,终年61岁。
1956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正式成立。
该院前身为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和北京电影学校。
1957年4月,文化部举行优秀影片颁奖仪式,大陆和香港于1949年至1955年间摄制的69部影片获得奖励,同时受到奖励的还有396位创作人员。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雷玛斯游艺公司。
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早期中国电影(1922~1930年)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一、初创期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定的起始原点——《定军山》(任庆泰)2.丰泰现象——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定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峰创立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8.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
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
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
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
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和建议体会:战争是人类的一种最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残酷血腥的战争,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特别是世界大战,是人类一种自我的毁灭,是人类的一种劫难。
战争所留给人们是废墟、仇恨、痛苦和绝望。
人类应从战争中吸取教训。
今天的日本,不仅没有没有诚恳反省二战中的战争罪责,却还在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其官员公开参拜供有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样的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应警惕!这样的不敢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民族人民也是没有前途的。
可战争的悲剧仍在21世纪今天的中东、非洲地区上演。
美国仍在愚蠢的在利用战争维护自己的霸权,在其“反恐”、”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制造了大量的人类灾难,战争浪费了人类的大量的财富,为什么不用这笔财富去发展科技,救助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呢?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应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对抗,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用智慧解决存在的问题矛盾以避免战争。
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于奉献,尽管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仍应得到弘扬。
在大学,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
因为诱惑太多。
所以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干什么?”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应该先定定方向。
这就好象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电影史是研究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的学习指南,以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2、理解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3、探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培养学生对中国电影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中国电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1905-1930):介绍中国电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第一部国产片的诞生以及早期电影制作公司的发展。
2、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1931-1949):讲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这一时期电影的主题和风格。
3、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1949-1978):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的变革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以及文革时期的电影审查制度。
4、改革开放后的电影繁荣(1978至今):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分析这一时期电影的多样性和国际化趋势。
5、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未来:介绍当前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
2、影片分析:引导学生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作品,并对其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自主研究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电影类型的主题和风格。
5、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制作关于中国电影的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五、考核方式1、影片观后感:要求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中国电影作品,并撰写观后感或影评。
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估。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2)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 )。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B.DNA重组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2.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3.发动了早期有组织的全球问题研究活动并陆续发表《增长的极限》、《回答未来的挑战----学无止境》等一系列著名的研究报告的学术团体是()。
‘A.罗马俱乐部B.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C.兰德公司D.赫德森研究所4.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拿来主义”C.拨乱反正D.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5.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胡塞尔,伽达默尔B.海德格尔,萨特C.弗洛伊德,荣格D.罗素,维特根斯坦6.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7.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其主要倡导者是()。
A.蔡元培B.胡适C.陈独秀D.李大钊8.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是()。
A.李嘉图B.亚当·斯密C.恩格斯D.萨缪尔森9.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
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推至19世纪,其标志是()。
A.资产阶级法学体系的建立B.社会法学派崛起C.分析法学派崛起D.新自然法学派崛起10.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最近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
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
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
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
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
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
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多惊心,士无贪生之意”。
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
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一一•雷玛斯游艺公司。
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早期中国电彫(1922-1930年)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一、初创期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左的起始原点一一《左军山》(任庆泰)2.丰泰现象一一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左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一一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11金创立幻仙彫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
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
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
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2.“体现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大繁荣”,标志:1)制片公司的出现;2)影片数疑增加,短片向长片转化:3)行业开始形成并走向细分;4)美学风格开始形成;5)原初类型开始岀现(古装片、武侠片、武侠神怪片)。
3.早期影业格局"三大四小”一一制片业形成了以明星、大中华百合(1925合并)、天一为首,长城、神州、上海影戏、民新为辅的格局(此格局为自由市场性质的)。
同时电影业完成短故事片到长故事片的转化。
4.明星影片公司:1921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洪深:代表作《孤儿救祖记》《劳工之爱情》《玉梨魂》《空谷兰》;以“家庭人伦苦情”见长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邵醉翁、高梨痕;代表作:《忠孝节义》《女侠李飞飞》《立地成佛》:"尚古”的民间故事片为主打大中华百合公司:1924~1925年合并组成,史东山、陆杰、王元龙:代表作:《战功》《小厂主》《同居之爱》;尚"欧化”5.《孤儿救祖记》一一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1)促成了中国叙事传奇的形成,'‘影响传奇叙事观”:2)促成了短转长(进步的标志);3)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叙事表现传统。
(成为中国电影家庭伦理题材的“范式文本”)6.《劳工之爱情》一一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影片。
其中"三线式平行蒙太奇”的应用,既是叙事手段、也是结构手段,体现了“复杂用镜”。
7.“叙事范式”一一在“故事讲述(影像叙事)的层而上所形成的,对应于一泄时期大众(主体)观影心理的基本叙事结构(框架)和叙事因素的关系左势”。
& “范式文本” 一一承载了这一范式并具有直接的参照功用、强劲的扩散力和影响力的文本(影片)。
9.'‘国产电影运动”最为直接的表征,就是国产长故事片数量的激增。
此阶段的长故事片,总体上呈现出文艺片的样式形态。
10.文艺片一一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型,泛指制片态度严谨,主题表现具有一左的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泄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
11.1926年前文艺片为胜,1926年后斗转直下,“陡转现象”文艺片到商业类型电影(1926-1931)的陡然转向,出现三个原发类型:古装片、武侠片、武侠神怪片。
12.“天一”六部片开创古装片:《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珍珠塔》《孟姜女》《孙行者大战金钱豹》《唐伯虎点秋香》。
拉开了六年(1926~1931)的商业类型电影流行的帷幕。
13.古装片一一原发类型:1)图解化的图像;2)固泄化的情节;3)泄型化的人物优势:1)题材便捷;2)普范徳接受效应:3)类型程式稳固(类型和类型电影受类型程式的支配,其中类型程式是“类型的核心”)代表作品:《大破黄巾》(天一)、《美人计》(大中华)、《四厢记》(民新)而《盘丝洞》以神怪加女色艳情赢得古装片票房第一。
14.武侠神怪片一一传统溯源可上溯至《史记》。
1927年,友谊影片《儿女英雄》完成对武侠片类型的塑形。
1928年,明星《火烧红莲寺》燃起中国电影史上武侠片的第一把火。
武装片取代古装片成为主打,后迅速向武侠神怪片转型。
武侠和武侠神怪类型电影的兴盛带来电影技术特别是特技的大发展15.商业类型电影的持续发展,催生了中国电影的明星和明星制度。
16.早期中国商业类型电影的评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6年的发展,以近300部影片(古装87部,武侠神怪片227部作左右)的庞大数量和古装、武侠、武侠神怪类型的淸理打造,开拓了中国商业类型电影的历史源流。
三、发展期中国电影1.中国电影经历了贴附性机构、附设性机构和家族公司一一'‘三大四小”格局一一走向垄断。
联华影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作为一种工业的中国电影制片业开始进入垄断经营的时期。
2.联华影业公司——1930年,罗明佑创立,具有托拉斯性质的新型企业。
代表作《故都春梦》(与民新的黎民伟合作拍摄)。
特点:1)资本雄厚,来源和组成方式及其复杂。
2)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企业模式,设立董事会和评论会3)注重宣传4)实现了行业内部垂直一体化的整合。
措施:1)“复兴国片运动”的倡导2)以制片成绩实现“复兴国片”的制片方针3.“三足两翼”格局一一联华的出现促使中国电影的企业格局发生演变,导致“三足两翼”格局形成,促成中国电影的发展。
'‘三足”:明星、天一、联华:“两翼”:艺华、新华。
4.发展期中国电影就电影自身技术而言,是有声电影从引进、试制到普及的阶段。
5.1929年,美国影片《飞行将军》放映时外国有声电影正式输入中国的开始。
6.早期有声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一一蜡盘配音将声音录在特制的蜡盘唱片上,再用一种与放映机同步的唱片机为影片配音。
中国国电影的有声片试制也是从蜡盘配音开始的。
1930年12月明星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局部发声)友联与大中华合作拍摄《虞美人》7.有声电影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一一片上发音利用声光转化原理将声音录在胶片右侧的声带上,再通过放映机上的还音装置于画而同时放出的发音技术。
1931年7月大中华与暨南影片合股,以“华光影片公司”名义出品了,中国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睛》。
天一拍摄的《歌舞青春》获得成功,至此中国优生电影试制阶段结束。
& 1934年,以《桃李劫》为代表,声音逐渐被纳入电影艺术的整体把握之中。
1937年《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完成无声电影艺术观念到有声电影艺术观念转换《桃李劫》《马路天使》标志着声片的成熟。
9.从《歌女红牡丹》开始,声片和默片共同存在时期长达6年,此为中国独有现象。
《神女》成为国产默片的巅邮之作,同时也是阮玲玉的巅峰之作。
10.新兴电影运动一一又称''左翼电影运动”,是声势最大的电影运动,电影知识范型转换的产物,分为前奏、初盛、转折、国防电影四个阶段。
前奏1930-1932一一联华“国片复兴运动”1930年,罗明佑发起的"国片复兴运动”。
经营策略是对"国产电影运动”形成的文艺片传统的续接,整个制片业向严肃艺术片转变,主题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抗争。
开山之作《故都春梦》,形成了 "国片复兴”的基本模式。
代表作《野草闲花》《桃花泣血记》《银汉双星》初盛1933上j转折1934电影创作于1933年完成大面积转变,被称为“中国电影年”,成为整个“新兴电影运动”的初盛之期。
"新兴电彫”主题为''眾壺黑暗”、“号召斗争”,是对民族和整个受压迫阶级的关注,开山之作《三个摩登女性》和《狂流》。
《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是“新兴电影运动”的第一只报春之燕。
影片中既有旧的知识范型(正统),也有新的知识范型(男欢女爱)。
《狂流》一一明星拍摄,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中国电影是上第一次深刻反映农村现状尤其是农村贫富对立的历史事实,是初盛阶段的代表性作品,标志着知识范型转换的完成,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新的知识范型影片。
《三个摩登女性》《狂流》开创了“新兴电影运动”的良好起点。
《春蚕》(夏衍改编、程步髙导演)第一次将五四新文学作品板上银幕: 《城市之夜》一一费穆处女作。
“艺华事件”——“新兴电影运动”的转折点。
1944年,《姊妹花》(郑正秋编导)、《渔光曲》(蔡楚生编导)、《神女》(吴永刚编导)、《桃李劫》(袁牧之编剧,应云卫导演),为转折阶段代表作。
国防电影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取材广泛,可以使反映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各种现实问题;代表作《压岁钱》(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十字街头》(沈四苓编导)、《迷途的羔羊》(蔡楚生编导)、《马路天使》(袁牧之编导)狭义:专指反映抗敌斗争,号召民众团结抗战的影片。
代表作《狼山喋血记》(费穆、沈浮编剧,费穆导演)、《壮志凌云》(吴永刚编导)、《夜奔》(阳翰笙编剧、程步髙导演)、《青年进行曲》(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国防电影”实际上是“新兴电影运动”在19367937年7月这一特殊时期的延伸,是新兴电影运动的一部分。
11."软性电影论争”1932年,海派文人黄嘉谟在《现代电影》杂志上发表了《硬性的影片与软性的影片》,首次正式提出'‘软性电影论”,正式挑起“软性电影”论者和左翼影评人之间的论争。
“软性电影”理论的代表人物刘呐鸥和黄嘉谟。
刘呐鸥强调电影的艺术特性,黃嘉谟提倡'‘娱乐功能论”。
电影"娱乐功能论”是"软性电影”的理论核心思想1933年至1934年,左翼评论家作为论争的另一端,表现为对电影已是形态宣教性的“一家独大”。
左翼代表人为王无尘、石凌鹤、鲁思等。
12.教育电影运动一一声势最大、时延最长的一次电影运动,也称"知识文化运动”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一只持续到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