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云南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册
第二单元制作电子报刊第一课简单的版式规划
设计者:孙顺国
一、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报的基本组成要素;
、让学生初步具备根据主题需要构思和设计版式,恰当地呈现信息、表达主题,并对作品的设计过程进行评价;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版式规划;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电子报的组成要素及版式规划。
教学难点:用文字处理软件来规划版面。
三、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的使用方法,但对电子报的基本知识还含糊不清,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电子报的基本要素及版式规划的具体要求。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活动主题,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手抄报的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制作电子报有哪些要求?什么是版式规划?为什么要进行版式规划?怎样才能做好电子报的版式规划?如何实现?
、教学流程
①通过手抄报的对比分析,引入新课;②师生共同欣赏电子作品,根据电子报的基本要素找出哪份为电子报;③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子报版面,分析得出版式规划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版式规划;④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版式规划;⑤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及小结。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①新建一个文档,对其进行页面设置。
②利用文本框进行版式规划。
③、、软件及教师支持材料。
五、教学准备
、课前向学生发放有关电子报概念的补充知识(学生课前自行阅读)。
、三件手抄报作品。
、三件电子作品和三件电子报。
、教师事先将学生练习素材复制到学生机上。
六、教学过程。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第9册)沙溪中学赵剑河二〇一〇年九月至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2)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2)第二课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4)第二单元制作电子报刊 (6)第一课简单的版式规划 (6)第二课图文混排 (8)第三课分栏设置 (10)第四课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使用 (12)第五课表格的使用 (14)第六课整体修饰 (18)第三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 (18)第一课初识数据统计 (23)第二课统计数据 (24)第三课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25)第四课制作图表呈现关系 (27)第五课综合活动 (28)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教师活动:用PPT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第13 课数据的计算——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实录文字稿保山第九中学王月课堂实录:一、教材分析采用教材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2版),第三单元第13课的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Excel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操作。
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分析数据计算的问题,记住常用的运算符,输入正确的公式,理解单元格引用在公式计算中的重要意义,为后面的函数学习做铺垫,因此本节课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性很强,与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新课标下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输入公式计算数据;2、理解单元格引用在公式计算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总结Excel输入公式的步骤。
(二)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同学们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1、记住Excel常用的算术运算符;2、掌握输入公式的正确步骤。
难点:能够正确分析数据计算的问题,并用Excel公式解决问题;三、设计意图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用电器耗电调查表”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让学习明确这节课的任务;以辅导自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教师小结、课堂作业等步骤,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意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出的问题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家里哪一种电器耗电比较大”,意在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作业是两个Excel用公式计算数据的真题,旨在巩固学习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在认真分析了农村中学孩子们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准备了以下材料。
1、PPT课件。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册
第二单元制作电子报刊第一课简单的版式规划
设计者:孙顺国
一、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报的基本组成要素;
、让学生初步具备根据主题需要构思和设计版式,恰当地呈现信息、表达主题,并对作品的设计过程进行评价;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版式规划;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电子报的组成要素及版式规划。
教学难点:用文字处理软件来规划版面。
三、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的使用方法,但对电子报的基本知识还含糊不清,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电子报的基本要素及版式规划的具体要求。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活动主题,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手抄报的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制作电子报有哪些要求?什么是版式规划?为什么要进行版式规划?怎样才能做好电子报的版式规划?如何实现?
、教学流程
①通过手抄报的对比分析,引入新课;②师生共同欣赏电子作品,根据电子报的基本要素找出哪份为电子报;③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子报版面,分析得出版式规划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版式规划;④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版式规划;⑤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及小结。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①新建一个文档,对其进行页面设置。
②利用文本框进行版式规划。
③、、软件及教师支持材料。
五、教学准备
、课前向学生发放有关电子报概念的补充知识(学生课前自行阅读)。
、三件手抄报作品。
、三件电子作品和三件电子报。
、教师事先将学生练习素材复制到学生机上。
六、教学过程。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滇人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9册的《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这一课程,是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
该课程主要围绕“信息”和“信息的数字化”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信息数字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该课程从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无处不在,它既是人们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课程进一步介绍了信息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文字编码(如ASCII 码和GB2312等)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也为他们后续学习计算机操作、网络通信等技能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方面,通过列举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演示计算器、Word等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字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此外,课程还通过图片的数字化探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数字化的魅力和应用前景。
再次,从教学目标来看,该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回忆身边的信息实例,认识到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存在方式,还能够体会到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对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乡镇小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校基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导致他们的基础较差,对于某些概念和技能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并有所收获。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
新纲要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第9册教学计划(共10篇):云南省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纲要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册教学计划模板篇一:新纲要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第9册教学计划1234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计划及完成情况记录表5篇二: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10册教学计划1234七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计划及完成情况记录表耽误教学时间的必须想办法补足,否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按上表可知,有教学时间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至少18课时,其中教学准备1课时,正式教学15课时,考试2课时。
没有机动时间,课时任务较紧。
5篇三: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学期教育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EXCELE应用、POWERPOINT应用和网络基础及应用六个模块。
本学期将着重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三、教材情况分析九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
复习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简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文字处理、EXCELE应用、POWERPOINT应用、网络基础及应用。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在设定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措施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严格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
第二单元制作电子报刊第一课简单的版式规划
设计者:孙顺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报的基本组成要素;
2、让学生初步具备根据主题需要构思和设计版式,恰当地呈现信息、表达主题,并对作品的设计过程进行评价;
3、学会使用Word软件进行简单的版式规划;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电子报的组成要素及版式规划。
教学难点: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来规划版面。
三、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Word的使用方法,但对电子报的基本知识还含糊不清,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电子报的基本要素及版式规划的具体要求。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活动主题,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手抄报的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制作电子报有哪些要求?什么是版式规划?为什么要进行版式规划?怎样才能做好电子报的版式规划?如何实现?
2、教学流程
①通过手抄报的对比分析,引入新课;②师生共同欣赏电子作品,根据电子报的基本要素找出哪份为电子报;③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子报版面,分析得出版式规划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版式规划;④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版式规划;⑤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及小结。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①新建一个Word文档,对其进行页面设置。
②利用文本框进行版式规划。
③Word2003、office2003、FTP软件及教师支持材料。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向学生发放有关电子报概念的补充知识(学生课前自行阅读)。
2、三件手抄报作品。
3、三件Word电子作品和三件Word电子报。
4、教师事先将学生练习素材复制到学生机上。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