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名师原创教学能手公开课优质课模拟讲课稿事业编招聘资格证面试试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7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积累词语,理解“庇护、添头"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你们能想到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作者、作品作者简介伊索是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奴隶出身,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的故事大多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品简介《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三、指导朗读,读顺词作字音字形庇护(bì)爱慕(mù)雕像(diāo)较量(liàng)喇叭(l ǎ)粘住(zhān)词语释义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找一找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概括与雕像者发生的三次对话。
明确: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寓言的故事情节。
2. 抓住关键词品味细节以及人物描写的妙处,把握其哲理性和挖苦性的特点。
3.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抓住关键词品味细节以及人物描写的妙处,把握其哲理性和挖苦性的特点。
2. 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法、表演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能说说“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吗?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表达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挖苦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学习《寓言四则》,领悟其深刻的寓意。
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文字和狮子》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
〔展示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挖苦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把握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
2.分别让两名同学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教师指导全班评议。
〔三〕研读品味1. 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⑴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人间?【讨论展示】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⑵探究赫尔墨斯心理:【讨论展示】①赫尔墨斯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上下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寓言四则》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
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
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与《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3.通过反复朗读,分析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并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教益。
过程与方法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新课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第一、分析教材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
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
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教材分析何为寓言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或者其他事物。
寓言是学生普遍接触比较早的一种文体。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寓言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在初中寓言的学习中,在内容上出现了文言文寓言文本,难度有所加深,比较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本单元所选寓言篇目,在出处上,主要涉及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先秦经典著作《吕氏春秋》《列子》,这体现了对经典文学的重视。
这四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有助于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观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核心素养对寓言作品的寓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做了解释。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如《杞人忧天》,换个角度,杞人就真的只能成为讥讽的对象吗其实不然。
杞人跟浑浑噩噩的人不同,他关注到了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联想到今天的生态、环境等问题。
也许从这一角度讲可以阐发出这一寓言的另外一些意义。
教学时,要在分寓言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课文寓意,尝试创编寓言。
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 通过改编寓言,加深对寓言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3. 体会拟人、讽刺表现手法的运用。
4. 理解寓言的主题,尝试编写和创作寓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能准确、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学会准确概括寓意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教学突破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以激发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同时,注意外国文学语言的诙谐幽默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含蓄有趣,通过词语的积累和—1—课文的诵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教案《寓言四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语文教材《寓言四则》,包括《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狐假虎威》四个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故事来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四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领悟寓言故事背后的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刻舟求剑》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剑会掉入江中?刻舟求剑的做法是否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狐假虎威》四个寓言故事,分别讲解其故事内容、寓意及背后的人生哲理。
3. 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练习:针对每个寓言故事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寓言四则1. 刻舟求剑:舟动剑不动,方法不对,行事不成。
2.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掩盖错误,终将失败。
3. 守株待兔:侥幸心理,不劳而获,终将一无所获。
4. 狐假虎威:借助势力,欺压他人,终将自食其果。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寓言四则》的故事内容。
2. 分析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及对自己人生的启示。
3.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寓言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给其他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在讲解和讨论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故事背后的哲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寓言四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寓言及有《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
(2)能够生动的复述故事内容,体会寓意(3)学习寓言巧妙合理的想象。
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故事,复述寓言故事,体会寓意。
(2)通过续编、自编故事有效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复述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续编、自编故事有效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杲。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学生活动:课件出示图片(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画蛇添足、龟兔赛跑),学生猜成语。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属于什么体裁吗?首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寓言及其特点?二、文学常识1.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
篇幅大都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英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11!来,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己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來。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小故事。
《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等奖创新教案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寓意。
2. 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3.会续写故事,对故事情节进行修改,改变寓意。
4.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的寓意。
2. 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故事?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师导:上面的是什么都是体裁的故事?它的特点是什么?寓言“小身材”,大道理的特点走近《赫尔墨斯与雕像者》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活动一、讲故事一读文章,从文本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条理性)再读文章,从赫耳墨斯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曲折性)三读文章,从雕像者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讽刺性)活动二、品形象察其言(三问)观其色(一笑)读其心(二想)1、三问三答改为一问一答,你觉得怎样?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2、观其色(一笑)3、读其心(二想)任选其一处,进行品味(此处读出什么内容,展现了赫耳墨斯什么形象特点)活动三:释寓意1、请用四字词语归纳赫耳墨斯的形象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文不值高傲自大自讨没趣玩忽职守在寓言的最后言明寓意,这是编者添加的,是编者对寓言的解读,那么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说课稿—《寓言四则》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寓言四则》中的《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要能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基于此,我拟借助课程整合理念,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经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学习,在成就自我之中让学生带着在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语文学习。
教材分析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寓言四则》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
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
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
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
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第二、分析教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1)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气,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感受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师招聘/公开课优质课/名师模拟讲课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稿(本稿按照15分钟设计,共3300字,参加10分钟比赛,请适当删减。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现在,我开始模拟讲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看寓言故事,你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嗯,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那么,你为什么喜欢看寓言?对,寓言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四则》,走进寓言故事,感受人生道理。
(板书:寓言四则)二、展示自学,了解学情同学们,课前你结合微课和导学案进行了自主学习,相信一定有许多收获,我们比一比吧!我们看第一题,请你说,对,《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所做,《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所编,《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真棒!请你说第二题,对,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下面字音是导学案中出错较多的,现在你能读准确吗?请大家开火车读,嗯,溉汲gài jí亡wú处亡气中zhòng伤杞qǐ人忧天。
同学们很细心,注意到中伤的中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hòng,杞人忧天的杞与形近字纪的读音不同。
下一题考察大家对课下注释的掌握情况。
请你说,嗯,及:待,等到。
请你说,对,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请你说,嗯,亡wú处亡气的亡wú,是死亡吗?再看看注释,对,亡是无,没有的意思。
看来今天的知识竞赛,二组、三组表现最好,我们掌声鼓励他们!那么,自学中你遇到了什么疑难呢?哦,你不明白“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的意思,哦,你能帮助他,真棒!哦,你不理解后两则寓言表达了怎样的寓意,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堂中寻找答案吧!三、听读课文,感受经典魅力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理解寓言的特点。
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看来你已经融入故事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