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56.75 KB
- 文档页数:1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秋天的思念》和《金色花》。
这两篇散文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母爱的伟大。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深入体会课文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散文诗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作者情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本文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深刻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劝勉之意,感受父子深情,同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生僻字词的理解、句式的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会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子深情,领悟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领悟作者的劝勉之意。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3.参考资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诸葛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智者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总结归纳的方式从字里行间感受雨的四季的美。
教学重难点通读全文,概括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关于雨的诗文。
小学时我们学过哪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等,刚刚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古往今来,雨在文人的笔下是充满灵性的和意趣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的散文《雨的四季》。
学生回忆并回答,回顾关于雨的诗文,进入充满诗意的情境。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关于雨的古诗文导入,联系旧知,进入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作者刘湛秋,是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作者诗文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有利于课文的品读。
接着检测预习生字词情况。
学生朗读时进行朗诵指导(重音、停连、节奏、语调等)。
配乐朗读。
背景音乐——班得瑞《春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有自己的个性体验,自主选出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本文和前面哪一课的结构相同?问题2: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各有特点,请从相应的段落中各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
问题3:小组选择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如具体描写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并能够用喜欢的形式朗诵出来,展示画面的美。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1: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结构作对比,得出结论,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问题2: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学生总结,完成板书)问题3:推选四个小组分别描述四季的雨,并进行朗诵,用朗诵的方式展示画面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