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教学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47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日益复杂。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至关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学习疾病的流行规律,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技能;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疾病监测(1)学习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疾病监测的方法,如病例报告、监测系统等;(3)分析疾病监测数据,发现疾病流行趋势。
2. 疾病调查(1)学习疾病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3)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疾病分布和流行特征。
3. 疾病分析(1)学习疾病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2)掌握流行病学模型的应用,如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等;(3)分析疾病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4. 实验设计(1)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等;(2)掌握实验研究方法,如随机化、盲法、重复等;(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习中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实践。
3. 实习后期,结合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五、实习成果1. 掌握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技能;2. 熟悉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4. 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六、实习心得1. 实验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3.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石,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实习过程中,要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流行病学》实习课教课方案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叶冬青初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版社版次第1版授课内容:疾病频次的测量课前准备:1.同理论课教师沟通,认识理论课的内容。
准备本次课班级名单调份。
目的:1.掌握发病率、生病率、病死率、死亡率、时点生病率等常用指标的见解、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熟悉生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指标在分子、分母上有何差异,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在流行病学的各样方法中,怎样运用各样频次指标。
重点:1.发病率和生病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次测量常用指标应用条件。
第一阶段:理论课内容简要回首(45’)一、疾病频次测量(20’)重点:发病率与生病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两指标的差异(分子、分母及应用的差异)(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1、见解:表示在一准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次。
此指标可用来描绘疾病散布。
裸露人口: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分子:一如时期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2、应用:1)、用作描绘疾病散布2)、反应疾病发生比率3)、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二)生病率(prevalence rate)1、见解:某特准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率(但不钖死亡及痊愈者)。
商议发病的因素,提出病因假定和讨论预防举措的收效,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分类(按察看时间):1)、时期生病率2)、时点生病率3、影响生病率高升因素:1)、病程延伸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伸3)、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疗水平提高8)、报告率提高4、影响生病率降低因素:1)、病程缩短2)、病死率增高3)、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5、应用:1)、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2)、为医疗设备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备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花销的投入等供应科学依照。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随机化分组和对照设置。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偏倚的识别和防范。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相关教材。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流行病学?什么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2. 引导学生思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1. 解释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
2. 阐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如治疗试验、干预试验和预防试验。
三、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随机化分组:介绍简单随机、分层随机和区组随机分组方法。
2. 对照设置:讲解空白对照、阳性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和交叉对照。
3. 实验步骤: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到结果解释。
四、案例分析1. 展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案例分析材料。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偏倚的识别和防范1. 介绍常见偏倚,如失访、退出、干扰、沾染和霍桑效应。
2. 讲解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偏倚。
三、总结与讨论1. 总结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解答。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案。
2. 下一节课进行方案展示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案。
实习报告一、前言实验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报告围绕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展开,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二、实验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实验流行病学是将流行病学原理与实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状况,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假设并揭示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流行病学主要包括观察性实验和干预性实验两大类。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
1.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2. 队列研究:通过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比较两组在暴露因素下的疾病发生率,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信息,比较两组的暴露状况,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卫生学等。
1. 生物统计学:是实验流行病学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为研究提供量化的结果。
2. 分子生物学:通过检测和研究病原体基因、宿主基因等,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
3.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验室的各项日常工作,学习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技能。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文献,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实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
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开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内容】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冠心病316 5.39 11 2.09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糖尿病149 2.54 2 0.38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恶性肿瘤19 0.32 0 0(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
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
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实习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
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
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
【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表1 计算结果记录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三】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数*2500101952 1~3月4~64002 5月6000 87~9月70011210~12月1953 1~35500 4月3502 34~6月月10~120 2月3 41954 1~3月0 34~6月合计3000957 *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热爱医学的学生,我一直对流行病学领域充满好奇。
此次实习机会使我得以深入了解了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实习期间,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项关于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实验研究。
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作出贡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文献查阅与分析在实习初期,我负责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HBsAg携带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我明确了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
2. 研究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设计了本研究的实验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疫苗对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预防效果。
(2)现场选择:选取我国某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的农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
(3)对象选择:纳入年龄在1-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4)样本量估计:根据预实验结果,估计样本量,确保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随机、对照、盲法观察: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疫苗干预,实验组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盲法观察,以减少干预措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
我们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血清学指标。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分析及制作相关图表。
4.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团队得出了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
在讨论环节,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
同时,我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HBsAg携带状态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能够分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4. 学会运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原则和步骤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缺点的权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二、讲授新课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介绍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定义、类型和目的。
- 强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讲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原则,如随机化、对照、重复等。
- 介绍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步骤,包括研究目的、现场选择、对象选择、样本量估计、随机、对照、盲法观察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什么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请列举其设计原则和步骤。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介绍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如标准化、平衡混杂因素、同步比较等。
- 分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如设计和实施复杂、缺乏代表性、依从性等问题。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实际应用- 教师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中的应用。
- 学生思考:如何将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解决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优缺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实习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
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
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
【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
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
图1 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表1 计算结果记录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三】 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表2 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 日 期 接种人数 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1952 1~3月 250 0 10 4~6月 400 2 5 7~9月 600 0 8 10~12月 700 1 12 1953 1~3月 550 0 4 4~6月 350 2 3 7~9月 150 1 6 10~12月 0 2 1954 1~3月 3 4 4~6月0 3 合 计3000957*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0002.15.230009=÷=接种者年发病率 0004.115.2200057=÷=未接种者年发病率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