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实验流行病学
- 格式:pdf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80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学习要求1. 应掌握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原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内容;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2. 需熟悉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用途、设计和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3. 需了解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史;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
二、学习要点(一)相关概念1. 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
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
2. 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效果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3. 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 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5. 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6. 群组试验在社区试验中,如果干预的对象不是整个社区而是比较小的群组,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这种试验称为群组试验。
7. 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比较组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群组试验分别被称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现场随机对照试验和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8.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
(二)基本原理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或多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或对照)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较各组的某(些)结局或效应。
(三)基本特点1. 属于前瞻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必须是干预在前,效应在后,所以是前瞻性研究。
2. 随机分组严格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2023实验流行病学pptcontents •实验流行病学概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实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实验流行病学应用领域•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实验流行病学概述实验流行病学是通过在人群中开展实验或临床试验,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效果的一门学科。
定义实验流行病学与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相比,具有主动性和可重复性,能够直接针对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病因推断。
特点定义与特点1实验流行病学的重要性23通过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程演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实验流行病学可以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病因推断实验流行病学可以评估各种预防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历史实验流行病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染病控制方面。
随着医学和统计学的发展,实验流行病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验流行病学在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为研究复杂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提供了新的工具。
实验流行病学的历史与发展0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03自身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在接受干预措施前后的自身比较,评估干预措施效果。
临床试验设计01随机对照试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结局以评估干预措施效果。
02交叉试验研究对象按次序交替接受试验措施,对比不同措施效果。
队列研究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研究对象分组,比较各组结局评估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以疾病为终点,根据是否患有该病将研究对象分组,比较各组暴露因素的存在情况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观察性研究设计对整个社区或群体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对群体健康的影响。
群体干预对个体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个体干预社区干预实验设计优点能够直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可控性强,可操纵变量少,易于实施;可探讨因果关系,样本量大,结果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