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记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 格式:docx
- 大小:16.79 KB
- 文档页数:2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1.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5.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6.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7.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9.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10.胰十二指肠除术乳腺腺瘤切除术左侧腹股沟斜疝左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急性阑尾炎左甲状腺瘤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名称:乙状结肠造瘘术(双管)手术名称:全胃切除术手术名称:胸腹联合全胃切除空场Roux-en-y吻合术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甲亢手术右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乳房区段切除术腺瘤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whipple手术+部分横结肠切除+D3根治术/R0全胃+脾+胆囊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全胃+脾+胰体尾+D2+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D3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R0右半结肠切除+淋巴清扫术右半结肠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剖腹探查+小网膜囊肿块切除+右膈下肿块切除术疝修补术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胃穿孔修补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部分回肠切除+回肠、乙状结肠造瘘术阑尾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术血管瘤切除术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乳切除术左乳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断流术、脾切除术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肝胆外科常规手术记录大全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1.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铺无菌巾。
2.沿脐下切开皮肤1.2cm,开放式进腹,置入1cm Trocar,建立CO2气腹,设定腹内压13mmHg。
改体位为头高脚低位及左侧卧位各约30度。
剑突下置入1cm Trocar,右肋缘下于腋前线上置0.5cm Trocar,分别置入腹腔镜及相应器械。
镜下探查:腹腔网膜组织与肝脏、胆囊粘连,网膜组织包裹胆囊,胆囊大小约12×6×4cm,充血肿胀,胆囊壁厚约1.0cm,内有结石一枚,大小约1.5×1.5×1cm。
肝脏大小、形态、质地正常,胃小弯等均未发现异常。
胆总管无扩张。
术中诊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超声刀逐步游离粘连的大网膜。
分别游离暴露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cm处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胆囊管,胆囊管胆囊侧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予两者之间剪断胆囊管。
超声刀顺逆结合自胆囊床分离胆囊,胆囊床创面用电凝彻底止血。
反复冲洗术野干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
留置肝下引流管一条,从腋前线Trocar孔引出并固定。
所切除胆囊装入标本袋后自脐部穿刺孔取出,排除气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口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各切口。
4.术程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出血约ml,术后患者血压/ mmHg,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
切除胆囊及结石向患者家属展示后送病检。
二、胆肠吻合术开腹:修整肝管断端,留作吻合口。
在Treitz韧带下15cm空肠分离钳分开系膜,超声刀切开系膜,直线闭合切割器切断空肠。
丝线连续缝合空肠断端加固。
超声刀游离肠系膜使空肠远侧断端可轻松提至肝门下方。
注意保护空肠血供。
在距空肠远侧断端3cm处,对系膜缘切开空肠,直径约1cm。
可吸收薇乔线间断缝合肝管断端和空肠对系膜缘切开处,用“降落伞”法间断缝合。
胆管癌根治术手术记录一、病史回顾患者,男性,60岁,主诉右上腹疼痛伴黄疸3个月。
既往无胆囊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并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
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管癌。
二、术前准备患者被安排接受胆管癌根治术。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并发症。
三、手术过程1. 麻醉诱导和监测患者经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固定呼吸机,监测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 手术切口与进入在消毒下,采用右侧剑突下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逐层解剖至腹直肌,进一步暴露胆管癌区域。
3. 胆管癌局部切除在确认胆管癌的范围后,进行局部切除。
采用电刀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切除胆管癌病灶。
4. 胆管重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胆管重建方式。
常见的方法包括胆管吻合、胆管空肠吻合等。
在本例中,我们选择了胆管空肠吻合术。
5. 淋巴结清扫在完成胆管重建后,进行淋巴结清扫。
通过细致的操作,清扫胆管周围的淋巴结,以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6. 引流管置入在手术结束前,将引流管放置于手术区域,以排除术后可能的血液积聚或感染。
四、术后处理术后,患者转入恢复室,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和疼痛管理。
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保护手术区域。
五、术后随访术后第二天,患者进行胃肠功能恢复评估,如肠鸣音、排气等。
恢复良好后,逐渐开始进食。
患者需要佩戴胆囊引流袋,以收集胆液,监测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术后第七天拔除引流管,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六、术后并发症胆管癌根治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常见的包括感染、出血、胆瘘等。
术后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对患者健康造成进一步影响。
七、结论胆管癌根治术是治疗胆管癌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术前诊断:阻黄,胃癌根治术后,胃癌肝转移?术后诊断:阻黄,肝门胆管癌手术方式: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n- y吻合术,右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麻醉方式:插管全麻术中所见:腹腔内可见黄色腹水,约300ml,肝脏肿大,淤胆性肝硬化。
肿块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并侵犯左右肝管。
右肝萎缩,左肝肥大,肝脏旋转,左肝及尾状叶可见色白质硬结节。
胆囊空虚,胆总管下端未见扩张,左右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肝门部、胃小弯侧、小肠系膜处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肋缘下弧型切口,上至剑突,下平脐水平至腋前线,逐层进腹,探察腹腔。
如术中所见。
3.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钝性分离,找到胆囊管,在胆囊管后上方分离出胆囊动脉,近胆囊壁处切断胆囊动脉,距胆总管1.0cm处切开胆囊管,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见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胆总管通畅,十二指肠显影,肝内胆管未见显影。
应肿瘤侵犯右左肝及尾状叶,无根治切除可能。
决定行胆囊切除术,左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
4.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
沿胆囊两侧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颈部向胆囊底部游离胆囊直至将胆囊全部切除,胆囊床彻底止血。
5.切开囊状扩张的右肝内胆管,可见大量粘稠胆汁。
经扩张的肝内胆管探察,见上端通畅,下端堵塞。
因为扩张部较高难以置放引流管,遂切开左肝外侧叶,找到扩张胆管 ,置放JP引流管至肝脏深部并予以固定,术中照影见引流管位置合适,左右2,3级胆管显影清楚,遂关闭胆总管切口.6.冲洗腹腔,确切止血,在胆囊窝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逐层关腹。
7.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送P ACU。
wipple术手术记录麻醉达成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长约25cm,逐层打开皮肤、皮下各层,进入腹腔,探查见:胆总管下端、胰头部可扪及直径约2cm大小肿块,质硬,,肝动脉旁一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无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后腹膜未见明显结节,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决定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child重建术+胆囊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游离胆囊管、胆囊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切除胆囊。
游离胆总管,切除肝动脉旁肿大淋巴结,胆总管上段予以离断,备胆肠吻合用。
剪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
钳夹、切断、结扎大网膜,游离远端胃周组织,切除远端近二分之一胃及大网膜,切除近端胃前壁肿块,近端胃残端备胃空肠吻合用。
充分游离暴露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钳夹、切断胰头、部分胰腺沟突部及距屈氏韧带约15cm肠管,远端肠管残端备胰肠吻合用,胰腺断面仔细止血.避开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弓,剪洞,上拉远端空肠,找出胰管,放置胰管,然后胰头、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距胰肠吻合口5cm处行胆肠吻合。
上拉远端空肠,距胰肠吻合口45cm处行胃空肠吻合。
缝闭肠系膜根部裂孔,固定远端空肠.距胃空肠吻合15cm放置、固定空肠造瘘管。
冲洗腹腔,查无渗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 胆肠吻合、胰肠吻合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
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满意,血压平稳,出血约800ml,补液7100ml,术后安返.手术切除之标本送病理。
胆管中段癌根治术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25cm进腹。
见胆总管中段有约2×3cm肿块,与右肝动脉及胆囊管浸润生长,胆囊三角解剖欠清,胆囊大小约6×5×4cm,内含0.6cm结石十余枚,右肝动脉位于胆总管前方.肿块质硬,考虑为胆总管中段癌,决定做胆总管癌根治术。
距肿块下缘约3cm,游离胆总管,在此钳夹切断胆总管,远端缝合.肝总动脉旁有一枚2cm淋巴结,质脆,予仔细游离之,并将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周围组织清除,仔细分离右肝动脉及肿块,使右肝动脉游离,右肝动脉上方肝总管扩张,约2cm。
wipple术手术记录麻醉达成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长约25cm,逐层打开皮肤、皮下各层,进入腹腔,探查见:胆总管下端、胰头部可扪及直径约2cm大小肿块,质硬,,肝动脉旁一直径约1cm大小得肿大淋巴结, 无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后腹膜未见明显结节,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决定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child重建术+胆囊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游离胆囊管、胆囊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切除胆囊。
游离胆总管,切除肝动脉旁肿大淋巴结,胆总管上段予以离断,备胆肠吻合用、剪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
钳夹、切断、结扎大网膜,游离远端胃周组织,切除远端近二分之一胃及大网膜,切除近端胃前壁肿块,近端胃残端备胃空肠吻合用。
充分游离暴露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钳夹、切断胰头、部分胰腺沟突部及距屈氏韧带约15cm肠管,远端肠管残端备胰肠吻合用,胰腺断面仔细止血。
避开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弓,剪洞,上拉远端空肠,找出胰管,放置胰管,然后胰头、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距胰肠吻合口5cm处行胆肠吻合、上拉远端空肠,距胰肠吻合口45cm处行胃空肠吻合。
缝闭肠系膜根部裂孔,固定远端空肠。
距胃空肠吻合15cm放置、固定空肠造瘘管。
冲洗腹腔,查无渗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 胆肠吻合、胰肠吻合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满意,血压平稳,出血约800ml,补液7100ml,术后安返。
手术切除之标本送病理。
胆管中段癌根治术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25cm进腹.见胆总管中段有约2×3cm肿块,与右肝动脉及胆囊管浸润生长,胆囊三角解剖欠清,胆囊大小约6×5×4cm,内含0、6cm结石十余枚,右肝动脉位于胆总管前方.肿块质硬,考虑为胆总管中段癌,决定做胆总管癌根治术。
距肿块下缘约3cm,游离胆总管,在此钳夹切断胆总管,远端缝合、肝总动脉旁有一枚2cm淋巴结,质脆,予仔细游离之,并将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周围组织清除,仔细分离右肝动脉及肿块,使右肝动脉游离,右肝动脉上方肝总管扩张,约2cm。
手术记录: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肝门胆管癌
术后诊断:(具体术后诊断需根据病理报告和细胞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手术方式:
1.左半肝切除术
2.肝管汇合部切除
3.胆囊切除术
4.右肝管—空肠吻合术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手术经过:
1.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在剑突下做一长约8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膜。
3.暴露出肝脏后,切断左半肝,将胆囊切除,然后切除肝管汇合部。
4.切断右肝管并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癌细胞是否已完全清除。
5.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右肝管和空肠,保证吻合无张力,无渗漏。
6.术中出血量约为XXXml,使用XXXml血浆和XXXml红细胞进行输血。
7.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复苏室进行复苏。
术后注意事项:
1.患者将在复苏室监测一段时间以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2.在医生确定患者可以进食后,可以从流食开始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
3.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化疗以进一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4.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以监测病情。
5.在术后的恢复期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但需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当的活动以
促进康复。
6.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感染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射频消融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30cm进腹,见肝脏质尚红润,未及肿块。
术中B超见肿块位于右肝前叶前方,在门静脉主干与右门静脉以及中肝静脉与右肝静脉之间,大小约5×5.5CM,考虑右肝癌,因其位置特殊,手术切除出血大,可能导致静脉损伤,风险极大,故放弃手术,改用射频消融。
与患者家属讲清,患者家属表示理解。
B超定位下,从肿块前、中、后三点进针,每次进针2CM,温度达80摄氏度,进针3CM,温度达105摄氏度,进针4CM,温度达110摄氏度。
射频后B超下肿块为高回声区。
查无活动性出血,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于右膈下,于引出体外。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胆道探查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Version 1“T〞字管由胆囊管残端放入胆总管,残端缝合封闭后,由“T〞字管注入生理盐水,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于胆囊床下方放一橡皮引流管,腹壁戳孔分别引出引流管和“T〞字管,清点器械纱布如数,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进展顺利,出血少,切除之残株胆囊标本送检病理。
version 2“T〞字管由胆囊管残端放入胆总管,残端缝合封闭后,由“T〞字管注入生理盐水,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于胆囊床下方放一橡皮引流管,腹壁戳孔引出,清点器械纱布如数,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进展顺利,出血约100ml,切除之胆囊标本送检病理。
Version 3病人平卧于手术台,麻醉达成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取右肋缘下切口入腹,切口长约10cm,依次探查胆囊、胆管、肝脏,见胆囊周围粘连明显,胆总管扩张明显,直径约1.2cm。
用三只宽深拉钩分别将肝脏,胃体及十二指肠牵开,显露好胆囊和胆总管。
于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一1.0cm切口,两侧牵引线牵引,取石钳伸入胆总管下端,钳夹结石,取出直径约1cm大小结石数枚。
距胆总管0.5cm处钳夹,切断胆囊管,取下胆囊,见胆囊壁增厚达1.5cm,最厚处达2cm,内有结石数枚,最大达3.5cmX2.5cm〔胆囊颈部位〕,最小直径约0.5cm。
外科常见手术记录颈部手术1.左甲状腺瘤手术名称:左甲状腺瘤根治术手术经过:颈丛麻醉完毕,患者取平卧位、垫肩,常规消毒、铺巾。
取左颈部胸骨柄上方两横指做横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游离皮瓣,沿颈前前正中线切开颈前肌群,暴露左侧甲状腺,左侧甲状腺中部可触及约3cmX2.5cm大小肿物,质地中等,表面欠光滑,移动度差,游离左侧甲状腺,注意保护左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沿肿物边缘钝性、锐性交替分离肿物,完整切除肿物,送快速病理检查,严密止血,等待病理结果。
病理示:左甲状腺乳头状瘤,术中诊断左甲状腺癌明确,决定行左侧功能性颈清术。
改为气管插管全麻,头偏向健侧,扩大切口,向右延长至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左侧延长至胸锁乳突肌后缘,并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上延长,游离皮瓣,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锁骨上缘,内侧至颈前正中线,外侧至斜方肌前缘。
在锁骨上缘约2cm处断颈外及颈前静脉,在颈外三角游离皮瓣并暴露副神经,游离胸锁乳突肌,注意不要损伤其后方颈动脉鞘,切开颈动脉鞘,游离颈内静脉外侧,注意不要损伤颈内静脉及其下缘的胸导管;在锁骨上方约2cm处切开兢深筋膜,注意不要损伤膈神经、臂丛,沿斜方肌前缘、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表面,颈内静脉外侧,清除颈后三角及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结;进一步清除颈动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注意保护左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清除气管前、气管食管旁淋巴结,在健侧甲状腺峡部断甲状腺,缝合甲状腺创面,断颈前肌群,取出标本,严密止血,冲洗创面,沿切口放置橡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术程顺利,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标本送检病理。
2.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患者今日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全麻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kocher 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肿瘤经腹未能触及。
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5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
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
拟行Miles’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
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
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
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
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
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
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
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
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
7.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
血管瘤切除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于左面部血管瘤周围作锯形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浅筋膜,于浅筋膜内分离,完整切除一血管瘤,约3.5×3.5X1.5cm3大小,质软,并送病理检查。
于切口四周游离皮瓣,电凝止血,无张力间断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关闭切口。
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
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颈丛麻醉完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颈前横行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游离皮瓣,沿颈前正中线切开颈白线,暴露甲状腺,左侧甲状腺下极可扪及一约2.5cmX2.0cmX2.0cm的囊性肿物,右甲状腺上极及下极均扪及一肿物,约0.5cmX0.5cmX0.5cm及1.5cmX1.0cmX1.0cm,质中,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考虑为双侧甲状腺腺瘤。
决定行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游离双侧甲状腺,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沿肿物边缘钝性、锐性交替分离肿物,完整切除肿物,检查肿物包膜完整。
用1号丝线缝合甲状腺创面,严密止血,沿切口放置橡皮引流片,逐层缝合切口。
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标本送检病理。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于颈前作一弧形切口,长约 5.5cm,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颈阔肌,于颈阔肌下游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下至胸骨切迹,向右牵拉颈前肌群,游离甲状腺外科被膜,并充分显露右甲状腺,探查下部一腺瘤,约1.5X1.0X1.0cm3大小,质中,切开甲状腺组织,分离肿瘤见包膜完整,予切除送病理检查,间断缝合甲状腺创面,同法切除左甲状腺中部一腺瘤,约0.6X0.5X0.5cm3大小,质中,包膜完整。
查无活动性出血点,置橡皮片引流1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手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0.5%利多卡因局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成功后。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并肝门-空肠吻合术(一)【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空肠吻合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低〔1-6〕,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提高切除率、减少或延缓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
半肝切除创伤大,有些患者难以耐受。
局部扩大切除肝断面胆管很难成型和进行胆管-空肠吻合;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复发率高,局部复发的肿瘤压迫、阻塞胆管空肠吻合口,患者可能再发阻塞性黄疸。
肝门-空肠吻合使肝门部胆管癌局部扩大切除、胆汁充分引流成为可能,并可能延缓肿瘤复发后黄疸再发时间。
该手术方式精度高、风险大。
本研究在一定数量患者的基础上,尝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6年5月-2008年1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0~78岁。
Bismuth分型:Ⅳ型6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
1例Ⅳ型患者4个月前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瘘。
术前胆红素268~568.4μmol/L。
所有患者术前行B超、CT及(或)MRI检查。
1.2治疗方法术前胆红素水平高于400μmol/L或一般情况差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drainage,PTCD)并置鼻肠营养管,回输胆汁,3例患者术前行PTCD。
3例Ⅳ型患者肿瘤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并包绕门静脉及肝动脉主干,行肿瘤部分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
11例患者中1例合并右半肝切除,1例合并左半肝切除,1例患者切除部分门静脉右支,2例患者切除肝右动脉。
对难于确定切缘有无肿瘤残留患者术中行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
用“0”或“1”号丝线行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
2例肝切除患者前壁缝合于肝组织并保持吻合口尽量大。
其余患者前壁缝合于肝切缘之肝包膜。
1例患者因吻合口局部有张力,将大网膜置于有张力处并缝合固定。
胆管内置支架管,支架管用可吸收线缝合1针于胆管,以防脱落。
手术记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术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以及胆肠Roux-en-Y吻合术。
1.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此手术采用腹部右上象限的J形切口,将病变胆管及其周围
组织一并切除,包括尾状叶的右半部分。
切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并采用
缝合和放置引流管的方式进行创面处理。
2.胆囊切除术:采用经典的Kocher切口入路,解剖并显露胆囊三角区,分别分离和结
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将胆囊从肝脏中切除。
然后将肝脏和胆囊创面进行清洗并关
闭。
3.胆肠Roux-en-Y吻合术:取一段空肠进行吻合,将胆道远端与空肠近端进行端侧吻
合,将空肠袢逆时针旋转90°后与胆道近端进行端侧吻合。
吻合完成后,生理盐水冲
洗创口,并将各个吻合口用精细缝合线缝合,避免渗漏。
然后缝合上腹部切口。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式,同时行静脉穿刺以方便药物和液体的输入。
手术经过
1.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手术开始后,首先进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用J形切口
入路,逐步分离病变组织和胆管,确保完全切除病变组织。
3.完成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开始进行胆囊切除术。
通过Kocher切口入路,逐步分
离胆囊三角区,结扎并切除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将胆囊从肝脏中切除。
然后对肝脏和胆囊创面进行清洗并关闭。
4.接着进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
先找到可供吻合的胆道远端和空肠近端,进行端
侧吻合。
然后旋转空肠袢90°后与胆道近端进行端侧吻合。
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缝合各个吻合口,避免渗漏。
5.最后缝合上腹部切口,并放置引流管以方便术后引流。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变化。
尤其是对
于高龄或者患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心肺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2.要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低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3.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液体。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特
别注意水钠代谢紊乱的出现。
4.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及时换药和包扎处理,预防感染和脓肿形成。
如果切口愈合不
好或出现严重出血,应立即向医师汇报并及时进行处理。
5.在病人情况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医生的要求开始逐步恢复运动和正常的活动,有助
于病人的恢复。
但应注意不能过急过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