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与LVEF水平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4
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NT-pro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就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NT-pro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激素,在心力衰竭发生时释放至血液中。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观察其疾病进展,尤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NT-proBNP的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损害、心肌肥大和肺部压力负荷等因素密切相关,故而能够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其含量高低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和预后,对于临床医生合理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及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过程中,NT-proBNP检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研究表明,NT-proBNP的水平可以用于心衰的筛查,对于疑似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NT-proBNP检测,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早期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NT-proBNP的水平可以帮助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于区分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风险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NT-proBNP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治疗效果,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引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NT-proBNP检测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诊断及风险评估手段之一。
根据中国心衰协会推荐,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合NT-proBNP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诊断心力衰竭的类型和程度,并以此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心衰患者的长期随访中,定期进行NT-proBNP的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力衰竭的加重和恶化。
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测,以维持其心功能和减轻症状。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NT-proBNP(N端 B 类型钠尿肽前体)检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和监测手段。
本文将探讨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NT-proBNP是一种由心脏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心脏负荷增加和心功能减退时会大量释放。
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可以反映心脏的负荷和功能状态。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NT-proBNP检测可以帮助区分心力衰竭和其他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如肺部疾病、贫血和肺动脉高压等。
对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NT-proBNP检测也有助于快速确定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
除了在诊断中的应用外,NT-proBNP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展。
多项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心衰分级、心功能状态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NT-proBN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NT-proBNP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具有心力衰竭高风险的人群,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并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NT-proBNP检测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检测项目。
许多心血管专科医院和诊所都配备了相关设备,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都会将NT-proBNP检测纳入常规流程。
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也都明确建议,NT-proBNP检测应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一部分,并且在特定情况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个绝对可靠的指标。
患者的年龄、肾功能、体重、性别等因素都可能影响NT-proBNP水平。
NT—proBNP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测定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1年)于入院时急诊抽血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为两组:NT-proBNP≥2000pg/ml组26例,NT-proBNP<2000pg/ml组14例,追踪观察26个月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结果NT-proBNP≥2000pg/ml组患者在正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再入院率为80.8%、死亡率为19.2%,NT-proBNP<2000pg/ml组患者再入院率42.9%,死亡率为0%,两组比较,再入院率(P<0.05)、死亡率(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NT-proBNP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最敏感和最重要的标志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力衰竭;预后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靠患者主诉,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缺乏准确性较高的客观检测指标,有时与心功能并不完全相关,给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带来一些不客观性。
近年研究表明血浆中BNP(B-型钠尿肽)可以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能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1]。
BNP又叫B型利钠肽,是在1988年有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环状利钠尿多肽,主要分布在脑和心室。
它是一种神经激素,BNP释放时分裂成含32个氨基酸的激素活性部分和76个氨基酸的N末端前体(NT-proBNP),NT-proBNP的半衰期为60~120 min,较BNP(15~20 min)长,且不受外源性利钠肽的影响,其浓度可能更反映了新合成而不是储存的BNP的释放,因此更能反映利钠肽通路的激活。
BNP 主要由心室产生和分泌,受到刺激时绝大部分通过爆发合成,其调控发生在基因水平,分泌与心室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密切相关,当心室负荷以及室壁张力增高BNP就会增加[2]。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变化及意义郑文;刘新风;王德景【摘要】目的:观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蛋白( NT-proBNP )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选取心衰患者1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血清NT-proBNP,彩色超声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均<0.01。
观察组中,NYHA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依次升高(P均<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
血清NT-proBNP与心衰分级呈正相关(r=0.8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9,P<0.01)。
结论随着病情加重,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越明显;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及心功能评估。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前体蛋白;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作者】郑文;刘新风;王德景【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脑钠钛(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激素,心肌细胞分泌的BNP先以前体形式存在,在受到刺激时裂解为无活性的脑钠肽前体蛋白(NT-proBNP)和 BNP[1]。
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们观察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50例(观察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55~85岁;冠心病46例,心肌梗死44例,高血压30例,肥厚型心肌病20例,心律失常10例;NYHA分级Ⅰ级35例、Ⅱ级40例、Ⅲ级42例、Ⅳ级33例。
血清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相关性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血清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相关性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的血清NT-proBNP进行检测,采用Philips IE33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LVEF、LVEDD等进行测量,记录患者的MACE发生情况。
结果:LVEF≥45%患者NT-proBNP水平及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VEF<45%患者,NT-proBNP<1500 pg/mL患者MACE发生情况优于NT-proBNP≥1500 pg/mL患者;患者的NT-proBNP、LVEDD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升而升高,LVEF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升而降低;MACE患者的NT-proBNP 及LVEDD均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LVEF显著低于非MACE患者;NT-proBNP 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心功能分级、LVEDD及LVEF曲线下面积。
以上所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水平较高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在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过程中,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受到了临床日益广泛的关注,其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钠肽的合成和分泌主体为心室心肌细胞,心室扩张及容量负荷过重有效刺激了其分泌,同时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缺血或坏死的心肌细胞也在极大程度上刺激了其分泌。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BNP为同一前体来源,其比BNP具有更长的半衰期、相对较为稳定的浓度及相对较高的含量,因此血浆浓度及稳定性均较高,能够将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提供给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工作[1]。
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5-08-11T09:28:34.5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吴红潘杰锋刘一鸣[导读] 心力衰竭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多指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吴红潘杰锋刘一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检验科 84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80例患者,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对所有血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为749.8±388.9,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91.7±25.9,观察组比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疾病的鉴别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分级的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
研究表明,心力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着NYHA的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期、II 期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水平的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血清NT-proBNP的浓度往往是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通过检测患者血的清NT-proBNP水平,可以对于心力衰竭早期、无症状的诊断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NT-proBNP;心力衰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13-02 心力衰竭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多指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02-20T11:02:10.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锦[导读] 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李锦(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宝应 225800)【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在心力衰竭(H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I、Ⅱ、Ⅲ、Ⅳ)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及32例HF患者经常规抗心衰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心力衰竭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I~Ⅱ级、Ⅲ级、Ⅳ级比较,随分级越高,NT-proBNP结果越高;治疗后NT-proBNP显著降低。
三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
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32-02心力衰竭是一种任何心脏的结构或功能障碍均可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使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而损害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由于早期心衰常无临床表现,且目前缺乏有效、客观的指标,故许多无症状的心衰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药物干预治疗。
二十多年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BNP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BNP和NT-proBNP检测在21世纪初先后进入我国,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心血管病尤其是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十分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通过观察98例心衰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以及32例心衰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水平在心衰诊断及病情判断、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心力衰竭患者尿NT-proBNP测定的临床价值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NT-proBNP是一种促进心肌扩张的肽,其在心肌损伤、压力或伸张状态下的分泌量增加。
本文主要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尿NT-proBNP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介绍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失去对机体需要的有效泵血功能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相关病症,如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
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传统上在老年人群体中较高,但是随着人口老化,年轻人群体中也有愈来愈多的人患有这种疾病。
NT-proBNP是一种来自心肌细胞分泌的肽,其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实质中。
在心肌损伤、压力或伸张状态下,生长激素和RAAS系统可以刺激NT-proBNP的产生,以促进心肌扩张。
因此,NT-proBNP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指标,可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
尿NT-proBNP的测定方法尿NT-proBNP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
在测定中,一种针对NT-proBNP抗体的特定试剂盒通过尿样来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这种测定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查中。
心力衰竭患者尿NT-proBNP测定的临床价值尿NT-proBNP作为一种简易、无创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多种情况下。
在超声检查、ECG测定或其他心脏检查成像方法的补充下,尿NT-proBNP检查可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预后。
通过检测NT-proBNP的水平,可以更快地发现伴随心脏损伤和心肌扩张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此外,尿NT-proBNP的测定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程度。
因为NT-proBNP的浓度通常与心肌受损和心肌的扩张状态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的水平来衡量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和是否需要作出调整。
此外,尿NT-proBNP测定还可以帮助区分左心心肌缺血和右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结论尿NT-proBNP测定作为一种简易、无创的检查方法,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规律及与LVEF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经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各组患者血桨NT-proBNP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低下, NT-proBNP值越高,而LVEF差异仅在Ⅰ、Ⅲ、Ⅵ级心功能间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NT-proBNP水平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判断其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疗效是较可靠的指标。
【关键词】NT-proBNP;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analysis of 112 CHF patients in serum NT-proBNP concentration and LVEF levelHu ren xue(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Dantu People's Hospital,Zhengjiang,Jiangsu 212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F patients in serum NT-proBNP concentration and LVEF level. Methods 112 cases of CH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may 2013 to may 2014. The level of NT-proBNP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determined by echocardi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cardiac grading of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The above indexes were retested after two weeks treatment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NT-proBN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NYHA cardiac grading. The lower the cardiac function was, the higher the NT-proBNP value was. The difference in LVEF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ange ofⅠ,ⅢⅥcardiac function(P Conclusions The level of NT-proBNP was a reliable index to judge the cardiac insufficiency degre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HF patients.【Key words〕NT-proBNP; chronic heart failur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的舒缩张功能障碍引起心排血量不足,从而影响机体组织的代谢发生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脑钠肽(BNP)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分泌激素之一,是由心室内分泌的具有神经血管活性的多肽物质。
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是BNP在内切酶分解后的N末端前体片段,在血清中半衰期长,浓度高,便于临床检测[1]。
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T-proBNP的变化规律及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之间的关系,本人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为(78.1±8.1)岁;其中冠心病48 例,扩张型心肌病 12例,风心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肺心病 17例。
按NYHA分级为:Ⅰ级17例,Ⅱ级 25例,Ⅲ级32例,Ⅳ级38例。
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查体及生化指标检查,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肿瘤等病例。
1.2 诊断标准与方法根据Frmainghma 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测NT-proBNP及LVEF,然后给予常规扩血管、利尿及强心治疗2周,临床症状改善后复测NT-proBNP及LVEF。
1.3 相关指标检测1.3.1 NT-proBNP检测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
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 Triageemeterplus诊断仪,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测试条(Biosite 公司)对BNP定量测定。
1.3.2 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ACUSONS1000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诊断仪进行检查。
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舒张末期容积(EDV),并按照公式EF=(EDV-ESV)/EDV×100%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测量2 次计算出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同一心功能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心功能组间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2.1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年龄及血浆NT-proBNP、LVEF的比较 根据表1可以看出,心功能损害程度随年龄增加而渐加重,Ⅰ-Ⅳ级组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LVEF水平表现为下降。
各个级别的慢性心力竭患者间比较NT-proBNP的水平差异有意义(P< 0.01),但LVEF值仅表现为:慢性心功能Ⅰ级与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NT-proBNP、LVEF的比较(±s)NYHA分级 n 年龄(岁) NT-proBNP(pg/ml) LVEF(%)Ⅰ级 17 67.1± 6.2 148.9±45.2 &nbs p; 54.12±10.1 Ⅱ级 25 70.2±7.1 497.9±171.6 * & nbsp; 50.87±9.68 Ⅲ级 32 75.8±8.1 1567.4±229.0** & nbsp; 45.72±9.79ΔⅣ级 38 82.1±8.3 3825.3±445.9*** 38.20±9.79Δ注:与心功能Ⅰ级比较,*P<0.01,ΔP<0.05;与心功能Ⅱ级比较,**P<0.01;与心功能Ⅲ级比较,***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