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工艺范畴实施经济技术管理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630.24 KB
- 文档页数:8
论棉纺高效工艺技术史志陶(沙洲工学院)1前言目前,谈论棉纺高效工艺技术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单机台的速度与输出半制品的定量,实现高速高产。
要实现高速高产,是有一个关键的技术,就是如何稳定产品的质量,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产品制成率、比较合理的机物料消耗与吨纱用电等。
此外,还一个被许多人遗忘的问题:工艺的产品适应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产品的适应性要求是不同,大企业讲究在批量,以质取胜;而小型企业要追求的多品种,小批量。
因此,棉纺高效工艺技术,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企业的类型,品种的结构,生产技术的现状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这是企业要着手做的。
2棉纺高效工艺技术的核心这儿所谈的棉纺高效工艺技术定义为:首先,要配置能实现高效工艺的装备。
单机台的技术状态是实现高效工艺的前提,没有特别高的技术状态,在高速状态下,实现高产,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没有效益观的高速,毫无意义的高速。
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单机台多高的车速,就必须配置多大技术水准的装备;同样,有多高水准技术状态的装备,就可以设计多合理高的车速。
针对特定的技术装备,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高速工艺,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确保装备运转的平稳性,生产出符合客户需要质量的产品,同时,确保装备有稳定的产能,有比较合理低的机物料消耗,比较低的吨纱用电量。
如果仅仅提高装备的车速,就必然带来以下不利的后果:第一、导致转动机件的动平衡极度恶化、设备振动加剧,机件磨损严重,从而不能使装备在比较合理长的时间内稳定运转,必然加重设备维护的频度,增大了设备维护的强度,同时机物料消耗急剧增大。
第二、生产出的产品的条干急剧恶化,表现为机械波严重,此外,棉结、竹节纱疵增多,产品质量难以提高,这为企业创建优质品牌增加了难度。
第三、“三绕”、断头增多,生活不好做,用工反而增加,同时,制成率下降。
第四、在高速高产情况下,电机运转负荷波动大;针对特定的装备,如果车速过高,装备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转,电机的输出功率不是最好的,从而导致能耗与产出比上升。
高职高专开设“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的思考作者:汤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5期摘要:棉花产业涉及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诸多环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在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岗位的从业人口达数百万人,这些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3%,国内至今没有一所培养“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这严重制约了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行业的发展。
本人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开设“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论述,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在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该专业,具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三农”的政策,为棉花加工和经营管理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高职高专;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思考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64-03一、设置专科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一)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我国植棉历史悠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植棉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年产量在600万吨左右,每年棉花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缺口在400万吨左右。
”[1]全国棉花加工企业18000多家,从事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
棉花产业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涉棉农民1亿多,棉花生产是主产区农户的主要产业,在农户家庭经营中,种植棉花成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链条完整,具有较强的系统优势和辐射效应。
”[2]棉花加工企业、棉花经营企业、棉纺织企业、服装企业也解决了大量的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对日益加剧的劳动力就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要“探索推进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切实保证农民收益,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3];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
中国纱线网中国纱线网中国纱线网纺纱牵伸胶辊胶圈应用技术概要倪 士 敏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摘要: 阐述棉纺企业胶辊胶圈应用技术,包含牵伸原理和WRC系列胶辊WRA系列胶圈的牵伸工艺特性以及两者的合理配置,胶辊制作和胶辊胶圈的周期管理、质量管理、使用管理,机械波分析,纺纱环境和挡车擦作水平对纺纱性能的影响,胶辊胶圈有关机件的质量要求等。
关键词: 牵伸原理;WRC胶辊WRA胶圈牵伸工艺特性与牵伸工艺;胶辊胶圈的周期、质量、使用管理;纺纱环境1. 前 言纺纱牵伸技术是棉纺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牵伸技术由牵伸原理的应用和牵伸元件的工艺特性以及两者的合理配置共同组成。
牵伸原理主要是正确处理握持力大于牵伸力、引导力大于控制力这两对力的关系。
两对力的大小、稳定除了牵伸工艺与胶辊胶圈牵伸工艺特性合理配置外,涉及牵伸机构型式,牵伸加压的结构,加压的压力源,前、中、后胶辊在机台运转时的平行度,下罗拉,上、下罗拉轴承,上胶圈架及其弹簧,握紧胶辊脚爪弹簧,钳口隔距块,下销,下胶圈张力架部件,牵伸传动机构等,上述众多牵伸元件的质量与维护保养。
虽这众多因素都会影响两对力的大小与稳定,但在这众多因素中只有胶辊胶圈是唯一的接触纤维直接控制须条牵伸的纤维变速运动,胶辊与握持力、引导力有关,胶圈与牵伸力、控制力有关。
2.应用技术范畴胶辊胶圈应用技术范畴除了胶辊胶圈为主外又涉及各有关方面:(1) 牵伸原理;(2) WRC胶辊WRA胶圈的牵伸工艺特性;(3) 牵伸工艺与WRC胶辊WRA胶圈牵伸工艺特性的合理配置;(4) 胶辊制作的技术管理;(5) 胶辊胶圈的周期管理、质量管理、使用管理;(6) 胶辊胶圈缺陷形成的机械波分析;(7) 纺纱环境和挡车操作水平对胶辊胶圈纺纱性能的影响;(8) 胶辊胶圈有关机件的质量。
棉纺工程技术是庞大的、多级的、复杂的、细微的系统工程,在组织实施上述各项应用技术过程,应用以下各个方面扩大广度与深度有助于提高应用技术水准。
周晔珺研究员级高工,现任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快智能化改造以提升企业动能。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智能化改造已初见成效。
无锡一棉在加快纺纱织造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改造过裴天勇高级工程师,现任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不断提高,尤其2020年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近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全球化发展,纺织行业已经迈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伴随着数控技术、传动传感、共融机器人、工业云、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提升,纺织设备技术也在朝着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国内纺织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纱库式络筒机的智能化改造现场在纱库式络筒机的智能化改造方面,目前国外(赐来福)、Savior(萨维奥)、村田(Murata代表企业:杭州锐冠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锐冠科技有限公司在化纤领域拥有较为成熟的自动化改造经验,目前在棉纺织行业也在持续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探索,请您根据锐冠的实践经验锐冠智能投纱改造现场(村田21C)Focus特别关注当前,棉纺行业发展存在棉花质量下降、企业用工短缺、融资难、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纺纱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
而细纱设备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智能化改造将成为长期的发展重点。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在2013年开始研发细纱智能落纱系统,目前已在众多棉纺企业成功应用。
(1)华方智能落纱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与性能特点华方智能落纱系统采用独特的智能落纱系统对细纱机进行改造,用于棉纺细纱机纺纱满管后的自动落纱和自动输送管纱及自动输送、自动插空管,可取代落纱工的人工操作,提高细纱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华方智能落纱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纱管输送速度快,调整方便,输送稳定,噪音低;采用进口钢带,拉伸不变形,确保纱管座定位精度;握持梁升降由分立于机台两侧的电动推杆装置分别控制,调整方便、灵活、精度高;气动系统控制握持梁里外摆动、握纱器充放气、导纱板翻转,动作精准;采用单锭活塞式握纱器顶部抓取纱管,避免损伤纱线,保护锭子;满纱纱管通过钢带输送,经铲纱装置铲下后由副输送带机构送入收集箱;电气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智能落纱系统与细纱机主机无缝接合;各类电气检测装置完善,确保智能落纱系统动作安全、准确无误。
纺织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管理制度一、引言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纺织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就纺织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纺织生产工艺管理纺织生产工艺管理旨在确保产品生产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以下将就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工艺制定制定适合的工艺对于纺织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纺织企业应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通过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工艺制定应考虑纺织品的原材料选择、纺织机械设备选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节。
制定完善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纺织品的质量稳定。
2.工艺检验纺织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工艺检验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规范。
工艺检验应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巡检和成品的出厂检验等环节。
通过工艺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三、纺织生产流程管理制度纺织生产流程管理制度旨在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将重点介绍两个方面。
1.生产计划制定纺织企业应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进行规划。
生产计划应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生产能力以及工期等因素。
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延误和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生产过程控制纺织生产过程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设备维护保养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生产过程控制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防止生产中的故障和停滞。
同时,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纺织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四、纺织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纺织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完善的工艺管理和流程控制,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合理的工艺制定和工艺检验可以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棉花工艺经济研究论文棉花是世界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因此,棉花工艺经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棉花工艺和棉花经济两个方面来讨论棉花工艺经济研究的相关问题。
一、棉花工艺研究棉花的加工过程包括采摘、脱籽、处理、染色、印刷等。
其中,脱籽是对棉花工艺影响最大的环节之一,也是棉花加工产生的废弃物最多的环节之一。
在棉花工艺中,减少废弃物和优化脱籽过程都是减少成本、提高收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优化脱籽过程。
传统的脱籽技术使用的是皮棉机,这种机器效率较低、噪音大、污染环境,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科技人员开发了许多新型脱籽机械,如气流分类脱籽机、超声波脱籽机、复合式脱籽机等。
这些机器具有脱籽效率高、噪音低、工作稳定、能耗低等优点,是提高棉花工艺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其次,减少废弃物。
在棉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棉籽、棉纤维短梗、皮棉等。
其中,棉籽可以在药用、养殖、加工等方面发挥作用。
棉纤维短梗可以通过加工成木质素、木浆、有机肥等产品,用于绿色环保产业。
皮棉可以通过深加工生产环保绿色材料、纸张、防火材料、建筑材料等产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二、棉花经济研究棉花经济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量、出口和价格。
增加棉花产量可以增加国家GDP、农民收入。
促进棉花出口可以带动外贸发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调整棉花价格可以实现农民、企业双赢,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首先,增加棉花产量。
提高棉花单产、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增加对棉花品种开发研究等措施,可以增加棉花产量。
在提高单产方面,科技是关键。
选取耐寒性、耐涝性、耐旱性、产量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同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示范,及时反馈生产信息,都可以有利于提高单产。
其次,促进棉花出口。
发展棉花出口可以带动我国棉花加工业、纺织业和服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贡献税收。
发展棉花出口需要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同时提高棉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棉纺企业技术改造方向的探讨∙『返回』∙字体:『大中小』∙浏览:444次∙添加时间:10年09月09日7:28王果刚孟进(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摘要:搞好技术改造,是当前棉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提出了棉纺企业技术改造的原则,阐述了棉纺企业技术改造的四种方向,认为器材比设备更重要;辅机比主机更重要,效益是衡量技改是否成功的标准。
关键词:棉纺改造方向探讨1 技术改造的必要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继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
棉纺织行业2006年共计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19.8%,但投资增长幅度下降35.7个百分点,投资趋于理性。
《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指出:我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全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纺织加工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球化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需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科技进步。
2006年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约8720万锭。
进口细纱机及各类纺纱机296台,增长83.85%。
可以确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国内外21世纪最新设备,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从规模以上企业宏观统计数据看,棉纺织业总的销售收入、利润、出口连年增长,但企业经营环境及后续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投入与发展并不同步。
搞好技术改造,抓住企业的主要矛盾,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改造方案,是当前棉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 技术改造的原则要制定出一个符合企业战略的技术改造方案,必须符合技术改造的几项原则:2.1 企业的定位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是产量效益型(以规模为优势),还是质量效益型(以质量为优势),或者是品种效益型(以品种为优势)。
不一样的定位,有不一样的技术改造方案。
一旦企业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技术改造的实施方案也就相应确定了。
2.2 器材和设备并重设备固然重要,也是技术改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