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106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自动节律性2.心率3.心动周期4.心输出量5.血压6.收缩压7.舒张压8.脉压9.微循环10.中心静脉压二、填空题1.成人正常心率为 60 ~100 次/分。
2.心动周期与心率呈反比,当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
3.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快速射血期(心室收缩期)期,最低是在快速充盈期(心室舒张期)期。
4.第一心音的产生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舒张开始。
5.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
6.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浦肯野纤维,最慢的是房室交界区。
7.心室肌动作电位的2期平台是由同时存在的Ca2+内向离子流和 K+的外向离子流处于的结果。
8.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因为自律性最高。
9.我国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为30-40mmHg。
10.心室肌的前负荷可用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表示,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
11.心电图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PR间期代表窦房结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
12.对于动脉血压,收缩压的变化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舒张压的变化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3.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产生正性变时、变速、变力(心脏活动加强)效应。
14.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 受体,产生负性变时、变速、变力(心脏活动减弱)效应。
1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变化。
16.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心脏活动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收缩。
17.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作用有收缩血管和促进醛固酮分泌。
18.在皮肤、黏膜和内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