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7.88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包括胃肠运动失调、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
传统的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一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该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解释中医药理论认为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脾虚、肝郁、胃热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中医养生等综合手段。
这些方法在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调理,达到治愈或缓解的效果。
二、中医药的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药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包括服用中药汤剂、中药丸剂等。
中药有调和气机、健脾胃、消食导滞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善胃肠道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三、中医药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的养生方法中医药的养生方法也可以帮助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寒受凉等。
这些方法在胃肠功能紊乱的康复期非常重要,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预防疾病的复发。
结论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是不可忽视的。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疗效,为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研究样本的局限性、疗效评估的标准化等。
因此,后续的研究仍需加强,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
总之,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胃肠功能紊乱治疗领域中,中医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障碍是指胃肠系统的功能失调或异常,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胃肠功能障碍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健脾益气法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
健脾益气法是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气血运行,达到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
健脾化湿的中成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其中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调理中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
通过饮食调理,也可以实施健脾益气法。
如适当增加粮食和蔬菜的摄入,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等。
临床研究证实,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研究对80例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治疗组使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组的胃肠道功能指标如胃排空时间、小肠运动时间等也明显改善。
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健脾益气法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健脾益气法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胃肠蠕动,加速食物通过胃肠,减轻胃肠负担。
健脾益气法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健脾益气法作为中医药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理,避免盲目使用健脾益气法。
饮食调理在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应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饮食不均衡。
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0期69投稿邮箱:sjzxyx88@·综述·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邓婉君1,冷建春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2.四川省中医院,四川 成都)0 引言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血症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1]。
重症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肠道黏膜完整性和屏障功能受到损害,肠腔内细菌、毒素向肠道外组织器官移位,大量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最终引起不可逆性器官功能衰竭。
目前普遍认为胃肠道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触发器和始动器,是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心器官[2]。
因此,如何通过防治胃肠功能损伤来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进而降低其病死率已成为治疗重症肺炎的关键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药对于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目前暂无统一的中医命名,参考《中医内科学》(第九版)的疾病分类,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归属于“便秘”、“泄泻”、“痞满”、“腹痛”、“呕吐”等范畴。
现代中医认为该病与肺、脾胃、大小肠病变有关[3],祖国医学对于肺、脾胃、大小肠的功能及联系有着非常广泛和深入的论述。
在生理上,肺主呼吸,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摄入水谷精微之气。
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生成宗气并积于胸中,宗气走息道助肺呼吸。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为水液出入升降之枢。
水液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由脾上输至肺,通过肺的宣发,将津液输布于周身、皮毛;多余的水液,在肺的肃降作用下,经过脾的转输,下降到肾和膀胱。
升降出入,有序不乱,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
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摘要】本文探讨了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在介绍了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健脾益气法的基本原理。
在正文中,详细阐述了健脾益气法的临床应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机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了健脾益气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结论部分指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新思路和方法,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健脾益气法,重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临床病例分析,优势,局限性,比较,有效手段,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胃肠功能障碍是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一种肠胃疾病,常见于现代社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该病以脘闷、食少、腹胀、大便溏薄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于脏腑虚弱、脾胃失调的患者。
患者常感到腹部胀满,食量下降,消化不良,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结果。
1.2 健脾益气法的基本原理健脾益气法的基本原理是中医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健脾益气法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1. 健脾: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主管消化吸收,所以调理脾胃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关键。
通过健脾,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胃肠不畅所导致的不适症状。
2. 益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中医认为气血运行受气的推动,气的充盈能够保证气血充足而流畅,所以益气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
通过益气,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调节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2. 正文2.1 健脾益气法的临床应用健脾益气法是中医传统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月第4期Medical Diet And Health 2019 Apr. No. 4 223在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证中占据较高的地位。
尚素芬等学者通过将该治疗纳入其中[13],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理组织评分、症状评分与胃粘膜分泌水平、胃泌素等情况均出现明显好转,且优于常规治疗组。
组方为柴胡、当归、甘草、白芍、乌药、白术、郁金、白花蛇舌草等。
在现代药理学中,组方中砂仁能够促进机体胃肠蠕动,改善胃粘膜微循环,促进胃液分析[14];其中活血化瘀药物能够达到止痛的效果,白花蛇舌草具有良好的解毒功效,当归能够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使得细胞再生,抑制胃酸分泌[15]。
3.2 三仁汤 吴明芳等学者通过在研究中指出[16],三仁汤能够理气顺息,对于脾胃湿热型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00%,且治疗后白介素IL-1β、IL-6明显好转。
组方主要为杏仁、法夏、淡竹叶、薏仁、厚朴等,其中杏仁具有较好的清利湿热功效,厚朴能够行气化湿,薏仁能够渗利下焦湿热[17]。
3.3 针灸治疗 在现代中医中,认为慢性胃炎与饮食调节有关,治疗上需要强调情志致病,肝郁气滞出现胃失通降,出现胃腹胀满,两胁胀痛等情况。
通过提倡针灸治疗,发挥针灸优势,配合一定的中医药物,可明显控制患者病情[18]。
高志华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通过中药配合针灸、埋线治疗,针灸使用“烧山火”手法,取穴包括三阴交、足三里、天枢、手三里、气海等,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持续治疗6个月。
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胃粘膜萎缩病理分级、肠上皮发生病理分级均出现好转。
4 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治疗需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根据患者症状采取治疗,在制定方案的同时,需要详细进行检查,并询问患者的临床表现。
但患者同时出现感染Hp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清除,并重视胃粘膜的保护,并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下,需要注意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II、胃肠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II、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 II、胃肠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中医护理;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胃肠功能障碍(GIDF)是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NODS)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种器官损伤以及严重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1]。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的提示,本研究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严重多发伤27例、颅脑外伤18例、急性肾衰竭后15例、重症胰腺炎1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心肺脑复苏后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29±9.20)岁;对照组22例、女19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08±8.4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药在胃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胃肠道功能紊乱(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IB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胃肠道功能紊乱简介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腹部疼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IBS的发病与肠道运动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精神因素等多因素相关。
而中医药则将IBS归为“脾胃不和”、“气滞”等病因,通过调整脾胃功能、疏通气机等方法来治疗。
2. 中医药在IBS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IBS治疗中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其中,中药治疗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的使用。
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丹参片等常用于IBS的治疗,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健脾等作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而中草药则更加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开方,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芩、厚朴、白术等。
3. 中医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IBS治疗中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一方面,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改善IBS症状方面的有效性。
例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黄连解毒片可显著减轻IBS患者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另一项纵向研究表明,厚朴三仁汤在长期治疗IBS患者时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另一方面,在机制研究方面,中医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研究发现,中药黄连等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来改善胃肠道功能。
同时,针灸疗法也在IBS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其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患者的生理功能。
4.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IBS的有效性。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IBS患者的疗效,减轻病情。
这种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中医药治疗IBS的优势和展望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其治疗IBS的优势在于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较少的副作用。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将近年来现代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法归纳为4种进行综述,即中药内服疗法,如半夏泻心汤、大承气汤、六君子汤、清营汤、鼻饲生大黄粉、桃红四物汤等;穴位敷贴疗法,如芒硝贴敷脐、如意散贴敷神阙穴、消胀贴神阙穴、酒调吴茱萸和丁香敷脐等;中药灌肠疗法,尤其是大承气汤灌肠疗法;针灸疗法,如持续电针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位。
这4种疗法均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积极临床应用效果,能够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关键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药内服疗法;穴位敷贴疗法;中药灌肠疗法;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06-03脓毒症(sepsis)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可见,胃肠道与脓毒症的关系密切,需要加以研究之,强化胃肠道的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脓毒症的消散,反之,出现了胃肠道障碍则不利于脓毒症的治疗。
一般而言,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急性危重症状态下会出现逐渐或突然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医学临床实践证明,一旦出现高度腹胀,产生中毒性肠麻痹,后果不堪设想,一般预后极差,重者危机生命,死亡率极高。
1.中医关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随着脓毒症发生率的不断提升,现代中医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变机理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
尽管中医古文献中并未出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这一病疾,但笔者在诸如《伤寒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等多种中医经典古籍中发现了很多相似的论述。
第22卷第1 2期2()2(>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12D ec., 2020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2.0()2中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曹立幸,黄阳雪,陈其城,蒋志,陈志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摘要:胃肠功能恢复是手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点,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和胃 肠减压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术后 胃肠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肠痹”,其病机多为虚证,或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以扶正补虚或扶正祛邪为主要治法,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以复方、单味药为线索,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对中 药内服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中药内服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关键词:复方;单味药;术后胃肠功能;综述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0) 12-0005-04R esearch P rogress o f C hinese M edicine in P rev en tio n a n d T re a tm e n to f Postoperative G astro in testin al D ysfunctionCAO Lixing,HUANG Yangxue,CHEN Q irheng,JIA N G Z h i,CHEN Zhiqiang(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M edicine,Guangzhou510120, Guangdong,China )A b s tra c t: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s a key point of rapid rerovei-y after su rg e ry, especially after abdominal surgery.Oral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rugs and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re often used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surgery in western meciirine,and the overall efficacy is not satisfactory.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olism concep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s classified as“intestinal paraly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Its pathogenesis is mainly deficiency syndrome or dominant 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mingled deficiency and excess.The main principle methods are t.o strengthen body resistance and supplement d eficien cy,or strengthen l)ody resistance and dispel evil pathogens,which reveal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i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aking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urgej-y,the autho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ith taking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aspects of clinical research an(l experimental research by using compound anfl single herb as c-lues.K e y w o rd s:compound;single herb;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review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是近年来术科领域的新理念,即在围手术期运用各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和麻醉影响,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良性转归m。
中医治疗不同证型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患有危重症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早期应激反应,从而会导致体内的能量消耗速度迅速增加,身体内的各个脏器也会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的情况,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胃肠道,所以在进行危重症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进行胃肠道的功能保护工作。
临床上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护胃肠功能,但是由于危重症患者的疾病发比较严重而且复杂,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不同分型进行辨证施治。
本文主要就针对中医在治疗不同证型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关键词:中医;不同证型重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在进行疾病治疗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护胃肠功能。
经过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胃肠道功能有著特殊的优势。
根据相关学者表明,现代用于营养支持的物品大多数都是滋腻之品,虽然能够有都保护胃肠功能,但是易困脾土,容易导致脾胃升降失职,清浊不分。
随着目前中医干预方式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医辨证治疗也得到了广大医生的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便秘、腹胀、腹泻等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腹胀(一)胃肠气滞证该种类型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感明显、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而且疼痛时有时无,患者还会表现为呕吐恶心、大便不通、得嗳气、矢气则舒等情况,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腹部有微微隆起。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主要是通过消胀止呕、疏肝理气进行治疗。
相关学者认为,通过枳实消痞方加减能够有效地改善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的腹腔高压症状[1]。
还有学者通过自拟的肝胃百合汤也能够缓解患者胃肠道并发症。
治疗胃肠气滞证主要是通过枳壳、木香、槟榔、厚朴、枳实、乌药等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胃肝情况适当添加柴胡、郁金等药物,联合中药穴位敷贴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二)湿热中阻证该种类型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患者腹胀程度严重,疼痛剧烈,同时还伴有口干口苦、发热、烦躁、便秘溲赤、恶心呕吐等症状。
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65例危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继发胃肠功能障碍,根据是否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9.23%(32/65),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占50.77%(33/6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中药灌肠、针刺穴位、中药外敷;以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作为评价疗效的观察指标,以腹胀、肠鸣音、呕吐咖啡样物作为评分内容。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腹胀、肠鸣音、呕吐咖啡样物评分较治疗前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幅度、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护理技术[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Sixty-fiv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as secondary.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re technique was used,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ed for 49.23% (32/65),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as 50.77% 33/65),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 techniques,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acupuncture points,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score as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indicators to bloating,bowel sounds,vomiting coffee As a score.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bloating,bowel sounds and vomiting coffee samp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as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CM care technology,which has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promoting disease outcome and improving prognosis.Key words:critically ill;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当前,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已成为重症医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原因在于胃肠功能障碍作为影响危重症病人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1]。
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中药房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情况组别例数非常满意(n)基本满意(n)不满意(n)满意率(%)参照组502120982观察组503415198t值7.111P值0.0003 讨论中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
中药房中的中药种类繁多。
与西药房相比,对中药房实施管理的工作更加复杂[5]。
在中药房中,采购是中药房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
近年来,中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就要求中药房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识别真假药材的能力[6]。
中药房的工作人员若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可发生配错药、抓错药等医疗事故。
中药材存在异名同药的情况,若医师开具的中药与中药房工作人员发放的中药不匹配,轻者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重者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对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管理十分必要。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形式。
对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可对中药的购买、发放及保存等过程实施把控,确保购药途径的合法、可靠,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自身素养,进而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准确率。
对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在对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时针对具有多种名称的中药材,需对其进行统计,并对其名称进行统一规范。
2)应严格把控中药材的储存条件,将放置中药材房间的湿度、温度及光照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防止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下降、发生发霉及变质等情况[7]。
3)对采购中药材的进货途径、来源、产地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记录妥善保存[8]。
笔者认为,医院应加强对中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责任意识及业务水平。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的准确率较高,其使用中药的调换率较低,P<0.05。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中药房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率较高,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中药房实施管理,可提高患者使用中药的准确率,降低其使用中药的调换率,提高其对中药房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率。
第10卷第2期2019年1月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Vol.10January 2019中医外治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杨小芳,孙芳园,雷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200137)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胃肠功能障碍在SAP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在SAP 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基于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对SAP 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和中医外治法进行总结,并分别从针灸、穴位外敷、灌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重症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46(2019)02-0054-03Research progress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YANG Xiao-fang ,SUN Fang-yuan ,LEI Ming(Seventh People ’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137,China )Abstract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a special type of acute pancreatit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cute and critical diseases in clinic.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P.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SAP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of SAP 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enema respectively.Key words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vere pancreatitis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收稿日期:2018-10-24作者简介:杨小芳(1994-),女,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