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基础混凝土测温记录(带曲线图)
- 格式:xls
- 大小:622.50 KB
- 文档页数:1
混凝土测温检测报告批准:审核:校核:试验:混凝土测温检测报告(附录)一、工程概况:受***委托对某项目的基础承台砼进行温度监测,该基础承台混凝土厚度为1200mm。
二、检测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某工程施工图》三、检测内容及检测目的:检测内容:基础承台混凝土内的温度场分布。
检测目的:实时监测混凝土在施工和养护期间,沿承台深度和宽度方向的混凝土温度变化状态,实行信息化控制,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温度梯度和温度增值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四、检测仪器设备:本次监测采用由济********公司生产的ADS版数据采集器4台(编号:**********)和传感器。
五、温控指标及报警线:根据GB 50496-2009的要求,本工程温控指标为: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六、测温点布置本次监测在承台平面共布置3个平面测温点位,每个平面测温点位沿厚度分别布置3个测温点,详见附图1、附图6。
七、测温记录:本次测温时间从2013年7月2日至2013年7月8日,总计6天,测温间隔3小时,各站点传感器温度值详见附表1~附表3,各站点传感器温度曲线详见附图2~附图4,环境温度测温间隔3小时,环境温度值详见附表4,环境温度温度曲线详见附图5。
附表1-1附表1-2附表2-1附表2-2附表3-1附表3-2附表4-1附图1 测温传感器立面布置图说明:图形从上往下依次为1#传感器~3#传感器附图2 1#站点测温曲线图附图3 2#站点测温曲线图附图4 3#站点测温曲线图附图5 4#站点测温曲线图。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过程。
通过测温记录,可以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加或减少冷却措施、调整混凝土配比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在浇筑前,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温度监测。
测量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的温度,以及水泥的温度。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并作为后续温度监测的基准。
在浇筑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通常使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例如,在混凝土温度过高时可以采取冷却措施,如喷水降温或覆盖保温材料等。
在混凝土温度过低时,可以采取加热措施,如增加保温措施或使用加热设备等。
在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持续监测。
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数天或数周内进行温度监测,以了解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和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确定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温度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可以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测温前,需要确保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常需要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并在测温过程中定期检查和校准传感器。
2.在实时监测和记录温度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采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并能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和图表,以供后续分析和决策。
3.在分析温度数据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配比,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硬化过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总结起来,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帮助监测和调控混凝土的温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快,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测温的目的和意义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温度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
通过测温,可以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和稳定阶段的温度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二、测温设备和方法1、测温设备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安装较为复杂;热敏电阻测温仪则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
一般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按照上、中、下位置布置测温点;在平面上,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均匀布置测温点。
测温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5 米。
3、测温时间和频率测温应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持续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0℃为止。
在升温阶段,每 2 4 小时测温一次;在降温阶段,每 4 8 小时测温一次。
三、测温记录的内容和要求1、记录内容测温记录应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等信息。
2、记录要求测温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记录应由专人负责,按时进行测量和记录。
四、测温数据的分析和处理1、数据分析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温度变化曲线,观察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降情况、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内外温差等。
2、温度控制标准一般来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75℃,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
如果超过控制标准,应及时采取温控措施。
3、处理措施当发现温度异常时,可以采取调整养护措施、加强保温保湿、通水冷却等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一、测温结果应在以下范围中才使砼不易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C;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C。
二、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系统设备作以下配置,一台DM6902数字温度仪一台,K型电偶(NICR-NIAL)传感器。
三、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温1次,每昼夜不得少于4次,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四、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一般宜连续监测15天左右。
五、测温时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如果内外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通过测温记录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测温点的布置是测温工作的基础。
一般来说,应根据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形状以及预计的温度分布情况来确定测温点的位置和数量。
通常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平面上的对称轴和边角部位等位置设置测温点。
比如,对于一个矩形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可能会在中心位置、四个角以及长边和短边的中点处设置测温点。
测温设备的选择也很重要。
目前常用的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电子测温仪则使用方便、读数直观,但精度可能稍逊一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在进行测温记录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测量间隔时间较短,例如每 2 小时测量一次;随着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稳定,可以适当延长测量间隔时间,比如每 4 小时或 6 小时测量一次。
每次测量时,要记录每个测温点的温度值,并注明测量时间。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测温数据的变化趋势,通常会将测温数据绘制成温度曲线。
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降情况,以及内外温差的变化。
通过对温度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上升过快、内外温差过大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养护方式,如增加覆盖保温材料的厚度、延长浇水养护的时间等,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或者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来带走部分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测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确保测温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
其次,要保证测温点的位置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施工人员的碰撞、振捣等。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注意事项:
①、第1天---第4天,每2h测温一次;第5天---第7天,每4h测温一次;第8天---第14天,每天测温一次。
②、在测温过程中如出现温差超过25℃,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麻袋布来减小温差。
③、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超过65度或与室外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及时通知相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记录员:
第 1 页四川省佳宇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注意事项:
①、第1天---第4天,每2h测温一次;第5天---第7天,每4h测温一次;第8天---第14天,每天测温一次。
②、在测温过程中如出现温差超过25℃,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麻袋布来减小温差。
③、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超过65度或与室外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及时通知相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记录员:
第 2 页四川省佳宇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个关键环节,而对其进行温度监测则至关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温度监测,并做好详细的测温记录。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目的和意义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温度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
通过测温,可以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升温、降温过程,以及混凝土内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从而为调整养护措施提供依据。
温度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危害不容忽视。
裂缝的出现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准确的测温记录和合理的温控措施对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温设备和方法1、测温设备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热敏电阻测温仪则具有稳定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
一般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平面位置等部位设置测温点。
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应在不同深度布置测温点,如表面、中部、底部等。
3、测温时间间隔测温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升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由于温升较快,测温时间间隔应较短,一般为 1-2 小时;随着混凝土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如4-8 小时。
三、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的内容1、工程名称、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明确测温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背景资料。
2、测温日期和时间准确记录每次测温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了解温度变化的时间规律。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一、测温结果应在以下范围中才使砼不易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C。
二、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系统设备作以下配置,一台DM6902数字温度仪一台,K型电偶(NICR-NIAL)传感器。
三、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温1次,每昼夜不得少于4次,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四、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一般宜连续监测15天左右。
五、测温时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测温组共分八组,每组三个测点,三个测点分别为底:距底部100~150MM;中:在浇筑厚度的中部;表:在距浇筑表面100~150MM部位。
具体位置见下面测点平面布置图片。
为了控制砼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因此要做好混凝土测温,方法是:在每个施工区域砼内部按6m×6m的方格埋设测温管,测温管下口封闭(焊铁板),每个测温点埋设3条测温管,混凝土表面、中部、底部各一条,两两相距不超过10cm。
当砼浇筑后强度达到能够上人,约8小时开始采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
8h—24h每2h/次;1d—3d每4h/次;3d—7d每8h/次;7d以上每1d/次。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工程名称天峨县平矿林场职工宿舍1#楼结构部位混凝土筏板基础砼强度等级配合比编号砼数量(m3)1200砼浇灌日期砼浇灌温度(℃)开始养护温度(℃)测温时间气温(℃)各测点温度(℃)备注年/月/日时、分测温点A组测温点B组测温点C组测温点D组测温点E组底中表底中表底中表底中表底中表。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一、测温结果应在以下范围中才使砼不易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C;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C。
二、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系统设备作以下配置,一台DM6902数字温度仪一台,K型电偶(NICR-NIAL)传感器。
三、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温1次,每昼夜不得少于4次,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四、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一般宜连续监测15天左右。
五、测温时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一、测温结果应在以下范围中才使砼不易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C。
二、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系统设备作以下配置,一台DM6902数字温度仪一台,K型电偶(NICR-NIAL)传感器。
三、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温1次,每昼夜不得少于4次,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四、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一般宜连续监测15天左右。
五、测温时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承台分两次浇筑完成,每层测温组共分6组,每组三个测点,三个测点分别为底:距底部100~150MM;中:在浇筑厚度的中部;表:在距浇筑表面100~150MM部位。
具体位置见下面测点平面布置图片。
为了控制砼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因此要做好混凝土测温,方法是:在每个施工区域砼内部埋设测温管,测温管下口封闭(焊铁板),每个测温点埋设3条测温管,混凝土表面、中部、底部各一条。
当砼浇筑后强度达到1.2Mpa能够上人,约8小时开始采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
8h—24h每2h/次;1d—3d每4h/次;3d—7d每8h/次;7d以上每1d/次。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表。
年夜之阿布丰王创作
体
积
混
凝
土
测
温
记
录
表
一、测温结果应在以下范围中才使砼不容易发生裂缝: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年夜于50°
C;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年夜于25°C;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年夜于2.0°C/d;
4.混凝土浇筑体概况与年夜气温差不宜年夜于20°C.
二、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动的特点,系统设备作以下配置,一台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 .
三、入模测温,每台班很多于2次.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温1次,每昼夜不得少于4次,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四、测温时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份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用相应办法.
五、测温组共分三组,每组三个测点,三个测点分别为底:距底部100~150MM;中:在浇筑厚度的中部;表:在距浇筑概况
100~150MM部位.具体位置见下面测点平面安插图片.
年夜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
年夜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
年夜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